“基因重组”教材内容的二次开发初探

来源 :陕西教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ipaer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材的二次开发指的是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依托所使用的教材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和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和创新,对既定的教材内容进行适度调整和增补,切合地选择和拓展教学材料,使之贴合具体的教育教学情况和学生的实际需求。它既有教材为依托,基于教材又超越教材。
  高中生物新课程包括必修和选修两个部分,共六个模块。笔者在教学过程中主要接触的是人教版教材,经过多年对教材的使用和研究,对教材内容有着深切的感触和体会,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中的某些章节做了适当的调整和拓展,使教学设计更好地为学生服务。“基因重组”在必修二中所占的篇幅较少,但是学习内容和前后知识的联系性很强,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反映的问题较多。通过对教学经验的总结和多次实践,初步总结出一些教学体验。
  原有思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生物必修二“遗传与进化”第五章第一节教学内容为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以往笔者通常通过以下思路实施一个课时教学:知识目标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基因突变的本质、特点以及应用;掌握基因重组的本质和特点,会辨别不同情况下的基因重组。从培养学生能力角度来看要学会用图示表示发生基因重组的原因,结合减数分裂的过程,培养学生的作图和识图能力,借助对图示的观察和对问题的思考,提高学生的判断和推理能力。教学重点的设定为基因突变的概念及特点,基因突变的原因。教学难点为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意义。原有的教学流程结束后出现了一些问题反馈,列举如下:
  无论从课程目标的设置还是从重点难点的设置角度出发,基因重组在这一课的教学中似乎充当了基因突变的“配角”。在具体实施教学的过程中,教材中这部分内容通过192个文字主要阐述了基因重组的概念和两种类型,从教学时间的分配和教学过程来看很难达成“掌握基因重组的本质和特点,会辨别不同情况下的基因重组”这一知识目标,从学生学习反馈的角度来说也存在习题不理解,概念辨别不清的问题。
  反馈一:教辅资料中学生无法解决的相关题型;
  反馈二:课后学生质疑。
  从反馈的问题来看,有必要对基因重组这部分教学设计作出调整以应对教学中出现的上述情况;从高考走向看,基因重组和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减数分裂,人类遗传病,基因工程,生物育种有密切的关联,这部分问题理解不透彻,存在很大的隐患。根据出现的问题笔者做出了一些尝试和改变:
  宏观方面调整了教学进度,结合必修二第六章第二节基因工程及其应用,将这两块内容整合到一起,调整为三个课时。通过教学实践,这样做可行而且有明显成效。可行性理由:从教学进度来看,刚刚完成第三章和第四章的教学,学生已经掌握基因的本质和基因的表达,基因工程的理论基础正是建立在这两个问题之上,刚好“趁热打铁”;从必修二中关于基因工程的教学内容实质上是选修三中基因工程的简介版,只是大概介绍了基因工程的概念和大致步骤,主要目的是向学生展示一种新技术的育种手段,要求较低,学生易掌握,内容在教材中相对独立。
  微观方面调整第三课时基因重组的课堂教学内容,并对知识点做了适当的拓展。基因重组的概念:基因重组的概念包括广义概念和狭义概念,广义概念是指有性生殖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重新组合。狭义概念指的是涉及DNA分子内“断裂——复合”的基因交流。(两个DNA分子之间的物质交换)基因重组的类型:减数第一次分裂中,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导致的非定位基因自由组合。
  根据以上对课程教学的调整,编写了相应的导学案来实施教学任务,解决了以往课堂反馈的部分问题,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一定成果,同时也加深了笔者对“二次开发”的理解: 人教版教材编写得中规中矩,但是依然留下大量教师和学生弹性发挥的余地,很多教学内容都值得我们去思考和尝试改变,这种改变不仅服务于教师个体的个性化教学需求,体现教师对教材的新的认知;同时也使原有的教材更贴合教学实际情况,适应学生的需要,帮助学生完成知识结构体系的建立和新认知的形成。另外学生也是教材“二次开发”的主體,不能让学生被动地接受教师开发出来的产品,让学生以反馈、提问甚至直接参与“二次开发”过程。
  作者单位 江苏省南通市东方中学
其他文献
南美蟛蜞菊原产中、南美洲,目前成为危害农林生产、破坏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的入侵植物。本文研究了南美蟛蜞菊对化学胁迫的反应和防除措施,结果表明:(1)盆栽的南美蟛蜞菊经不同
农林生态系统的生态服务功能之一是对大气环境的调节作用。归纳了农林生态系统吸收和释放气体的途径、测定方法及相关因素,以及农业管理方式和大气环境变化对农林生态系统的
内部控制是衡量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标志,本文结合目前企业的管理经验,对建立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意义、作用、内容、基本原则、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论述。
2003年1~12月调查了疏浚后杭州西湖(小型、浅水、富营养化湖泊)四个采样站(Ⅰ~Ⅳ)浮游动物群落的变化.研究包括优势种组成、密度和生物量,以及浮游动物生物量与水体叶绿素a、有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课程改革标准要求:中高年级要培养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有较为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能力。下面以《天游峰的扫路人》一课为例,谈一下自己的教学体会。  一、紧扣课题。导入文本  课题是文章的眼睛,在从课题中不但可以了解一些文本信息,发现一些线索,甚至可以读出文章的大概。例如,《天游峰的扫路人》一课,可以直接了解到文本的两个信息,即天游峰和扫
讨论了一类伪抛物型方程未知源项的存在性和唯一性问题。首先在假定未知源项函数已知的条件下,通过引入Reimann函数求得了反问题的形式解,然后利用附加条件导出未知函数满足
一、当前小学阅读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现阶段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为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课前注重对教材内容的研究,深入了解教材信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欲望为主要目标。然而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有些语文教师没有将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衔接起来,缺乏对教材课内阅读内容的有效延伸。另外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自行阅读的环节,并未及时发挥教师的督促作用,没有第一时间发现学生在阅读环节存在的不足,这样一来,不仅影响语文阅读教学
通过将大型绿藻——浒苔切成一定大小的藻体片段,在实验室条件下用液体和固体平板组织培养的方法,系统地研究了在藻体切段条件下,浒苔组织块中细胞的发育路径和趋势。在培养的过
现在语文教学中流行—个字眼叫“语文味”,但是这种“味”具体指什么.未见有个专家定论。而有一点却是众口一致的,那就是朗读是语文细酌如“味”之佳法。 笔者在十多年的语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