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村”里的沉思

来源 :新民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n004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抗战时期日军战俘总共也就三四千人,而同时孳生的皇协军和伪政权人员又有多少呢?
  
  前不久去黔东南参加一次活动,顺便玩了几个旅游景点,受个人喜好左右,予我印象最深的倒不是游客蜂拥而至的西江千户苗寨,而是历史文化名城镇远。这个小城位于贵州东部,史称“湘黔门户”。自秦昭王三十年(公元前277年)置县,历来为设府、道、专署的核心地盘。宋绍定元年(公元1226年),朝廷赐名镇远州,有点统辖西南的味道。两千年的历史将醇厚的民族文化深深积淀,至今仍保存着古建筑、古城垣、古关隘、古驿道、古桥梁、古码头、古民居等200多处,还幸运地躲过了数百年的劫难,在历史的皓月下无语地披一身冷霜。
  不能不提的是,它还是南方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小城还保存着一座石桥,据说当年是京城与西南边陲以及安南、缅甸、暹罗、印度等国礼物献赠和信使往还的捷径和必经之地。桥堍垂钓的老者告诉我,当年大象、孔雀等中原罕见的宝物都从这座石桥走。
  一座地处要冲的小城,不可避免要与一系列历史名人发生关系,比如王阳明、林则徐、李烈钧、冯玉祥等,红军长征时曾三过镇远,任弼时、贺龙、关向应、王震、罗炳辉、萧克等都在此留下足印。在苏联肃反扩大化时被迫害致死的早期中共党员周达文的故居也在小城内,那是一座很大的宅子。
  镇远值得一看的还有全国仅存的“和平村”旧址。
  抗战时期,镇远设立了国民党军政部下属的第二日本俘虏收容所,它的前身就是卫城十字街南侧五云山下的清代镇远总兵署中军衙门。战时先后关押日军俘虏700余人。因受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和优待敌军俘虏政策的影响和感召,同时得到重庆“在华日本人反战同盟西南总部”负责人、反战著名作家鹿地亘和夫人池田幸子的积极组织发动,镇远收容所中150多名日军俘虏志愿组织起来,成立“在华日本人反战同盟和平村工作队”(收容所由此也称“和平村”)。盟员们积极从事反战宣传,有的还到前线向日军喊话。在“和平村”内,制作手工艺品到市场出售,同时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这些对于瓦解日军,改造俘虏,改善生活,都起到了积极作用。
  战后,鹿地亘多次访问镇远,他撰写的《和平村记——俘虏收容所访问记》一书出版发行后,在国际上引起很大反响。国际红十字会特派一名瑞士人士来“和平村”考察,给予了很好的评价。从此,镇远“和平村”名扬海内外。1982年到1987年,原在华日本人反战同盟“和平村”工作队队长长谷川敏三先后三次率领老盟员重访故地,抚今追昔,思绪万千,并带来大量老照片,包括在战场上屠杀中国人民的历史罪证。他们一进入镇远地界,就热泪满面,向古城老街一步一跪,称镇远是他们的“再生之地”、“第二故乡”。
  三年前我与台湾史学家兼老照片收藏家秦风先生有一席长谈,他告诉我,抗战时期的日俘收容所共有三所,第一所在西安,台儿庄大捷后设第二座于镇远,昆仑关战役后再设一座于桂林。由于日本军人长期受军国主义思想毒害,在战场上以“玉碎”为荣,即使被俘,思想转化工作也相当艰难。“和平村”里的工作人员也告诉我,在抗战进入到最困难的时期,中国看管军人给战俘吃的食物质量甚至超过自己。所方还考虑到日本人爱清洁的习惯,专门辟建了男女浴室,以保证他们天天能洗澡。
  经过中国人民以德报怨精神的感召以及生活优待,战俘开始省悟。1940年,第三收容所的战俘还编了一出反战话剧《三兄弟》,在重庆连演五场,轰动山城。
  可惜这三所意义重大的收容所的旧址,仅存镇远一所了,而且主体建筑是近年重建的,夯土墙倒是原物,其中原由很值得玩味。
  数学很差的我不由想起,抗战时期日军战俘总共也就三四千人,而同时孳生的皇协军和伪政权人员又有多少呢?
  还让我怅然的是,在镇远“和平村”里看不到一个日本游客,而在旅顺日俄战场遗址,我则看到一批批日本游客,瞪大眼睛观看一百年前日军如蝗虫般前仆后继、最终攻克俄军堡垒影片时流露出骄傲表情,同时还发出虽节制但仍清晰的啧啧声,让我对这个民族和在中国大地上发生的两场战争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其他文献
跑步是强身健体的好方法,然而,如果跑步不得要领,就很容易受伤。因此,掌握跑步要领,可避免受伤。  跑前热身 运动前5~10分钟,一定要进行热身。要把踝关节、腕关节、膝关节,每一处关节都拉伸开来;头部、腰部、腿部,每个部位都活动开。热身可扩大身体活动范围,提高核心温度,增加跑步效果。  勤换跑鞋 运动鞋穿太久,鞋垫弹性会减弱,失去缓冲作用,容易导致关节受损。建议每跑480~800千米就换双新运动鞋。
我们其实不完全是人    人类一直将自己视为万物之灵,凌驾于其他生物之上,但美国的研究人员日前报告说,在研究了人体内几百种不同细菌的DNA后,发现我们也不完全是人,不是能够自给自足的单一生物,而是一个“超级有机体”或“共生生物”。人类引以为傲的人类基因组,也就是细胞里的基因,只占人体的一小部分。  该组研究人员说,人类大肠内数以兆计的细菌执行人类细胞所欠缺的重要生理功能。是人类维持生命的好帮手。细
编者按:也许您听说过:中央电视台著名节目主持人崔水元曾因失眠而抑郁,王小丫也曾因工作压力大而失眠。其实,在我们读者中,也有不少的中老年人因为睡不着、醒得早而苦恼和无奈。失眠不是大毛病,但它给失眠者身心健康带来的影响却不小。对付失眠,您有何高招?    黄 浦:睡眠先睡心    退休前,我有10余年的严重失眠史。一夜只有3~4小时的浅睡眠,且易梦,白日昏昏然、精神不振。后经名医告诫,我于2001年停
明代吕坤《呻吟语》有一段话说得好:“少年之情,欲收敛不欲豪畅,可以谨德:老人之情,欲豪畅不欲郁阏,可以养生。”意思是说:年轻人的性情,应该收敛而不应该豪放纵畅。这样就可以恪守道德;老年人的性情,应该豪放纵畅而不应该郁闷內向,这样就有利于长寿。老年人养生首在养心,而养心贵在“放”字,老年人晚年如果能做好“放”字文章,必定会拥有长寿的人生。    一、要放眼天下。毛泽东有两句诗说得好:“牢骚太盛防肠断
提高自制力,让手机回归“工具”的角色  重新给手机定位,强调它的“工具性”,而不是“拟人性”。有意识地把手机放到一边,通过做一些其他的事情转移自己的注意力,能够不用手机完成的事情,尽量不用手机,等我们慢慢戒除对手机的过分依赖,它自然就会回归“人类工具”的角色。  1.主观意识上让自己摆脱手机依赖症;  2.主动减少玩手机的次数;  3.培养一项体育爱好;  4.休闲时多参加聚会、郊游等活动,转移生
从前,有位道士向一位百岁老人请教长寿之遭:“君何以长命百岁?秘诀何在?”老人笑答:“吾信‘三不知’,一曰不知世事,二曰不知生死,三曰不知有身。”道士细究老人话中之理,不由微笑点头,深为叹服。  仔细分析一下这位百岁老人的“三不知”,就会发现它们是符合一定的科学道理的。所谓“不知世事”,即面对家庭纠纷,晚辈纠葛,邻里纷争等纷繁的世事,采取“眼不见为净”、“耳不听为净”的超然态度,不用为这些烦心事去劳
每当夜幕降临,心里便生出期待。那月色,静谧安详,如约来到我身边。静拥月色,我心释然。  爱上美丽的月色,始于我的外婆。“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月来满地水,云起一天山。”童年记忆的天空,明月皎洁,给大地披一层银辉。我在竹制的老式摇椅里,在晚风的轻拂中,听外婆讲那些可爱的传说。嫦娥奔月,外婆讲了许多遍,每一次那嫦娥奔月的原因都不同,可是我爱听。外婆手执蒲扇,轻晃摇椅,轻声讲着那些古老的故事。而我
其实我应该管八筒叫八筒叔,不过整条槐树路都这么叫他,从小我们也就跟着叫。  八筒排行老八,原义大概是“八童”,不过因了他父母爱搓麻将,所以,他们家的孩子都自动按麻将排了行,八筒的哥哥叫七筒,妹妹叫九条,但九条很凶,见面我们必须要叫九姨,八筒脾气好,他给我们棒冰吃,我们才叫他八筒叔。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钱都买棒冰给我们吃了,九条出嫁了,八筒还没攒够老婆钱。他父母没能力帮他,兄弟姐妹自顾不暇,八筒就一
来自瑞典卡罗琳医学院等地的研究人员发现,因定期做举重等锻炼而肌肉发达的男性患癌症几率可能比普通人低。  据英国《每日电讯报》网站近日报道,这一研究由卡罗琳医学院的专家主导,另有来自其他国家的专家参与。他们过去20多年来坚持跟踪调查了8677名男性志愿者的生活方式。每名参与研究的志愿者定期体检,还要做肌肉力量测试。1980-2003年,研究人员记录下志愿者中罹患癌症者的情况,看到底有多少人患上癌症并
我虽年逾古稀,但身体状况良好,血压正常,体重适中,腿脚灵便,头脑清醒,思维敏捷,精神饱、满。因此,有些老友见面都说我像个60多岁的人。其实,我之所以有这样的好体格,完全得益于读书报,勤动脑,常写稿。  我从1962年开始就给报刊、广播写稿,一写就是40多年。在新闻媒体共发表各类稿件2000余篇。大半辈子写文章,现在老已将至,却发现写作对养生大有好处。好处至少有三:第一,写作是强度较大的脑力劳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