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邓与盐

来源 :中国国家旅游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zhibo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粒盐的旅行


  诺邓与盐的缘起始于汉。因为盐,这个位于云南大理云龙县的小镇很早就声名赫赫。细如沙的诺盐带来了繁盛、瞩目和多元文化,也开创出盐马古道。从汉代始,至20世纪90年代止,诺邓与盐千年的命运缠绕像一场旅行,爬山涉水,跌跌撞撞,在岁月刻下的痕迹中游弋出历史的况味。
  盐是一滩“水”。诺邓的盐就淌在红泥土的地下,那里是一条盐的地下运河,主干道水流平稳,支流纵横交错,潺潺的,是微型的绵长“水”系。这条水系来自自然的恩赐,它的补给是植被覆盖下的紫红色盐层,盐层遇水则溶为卤水,渗透进地下。潺潺流淌两千年的水,触碰过诺邓祖祖辈辈不同的手,在手心里留下过又涩又甜蜜的味道。诺邓的名字是这条河给的——《汉书·地理志》载“云龙西汉元封二年(公元109年)建县,名比苏”,比苏县即在以诺邓为中心的沘江流域,“比苏”是僰语,正意为“有盐的地方”。
  有盐,就是诺邓的底气。自汉代开始开采,诺邓富庶一方,盐井、盐局、盐街、盐课提取司,无一不是盐之痕迹。嗅一嗅诺邓人的生活,咸津津,混有五味的杂陈。
  若诺邓盐的“出生”到消逝像一场旅行,千年盐井就是这场旅行的开始。卤水从盐层中滴落,汇聚成泉,诺邓人打深井提捞卤水,用的还是延续的老工艺——为确定卤泉所在,从四角开始,先挖长、宽各三丈的井坑,“探其源,索其流”,直到发现“咸泉出于中间、淡泉出于左边时才把井径缩小为一丈五,并把咸泉与淡泉隔成两区,取咸卤而汲去淡水。” 桶拉上了井,乳浊不清的盐卤水在桶中左右摇晃。各家灶户将卤水放进大锅煎煮,慢慢地,发白的盐粒就绰约可见。灶台为适应大锅而建,熏黑的灶口里火焰通红,木头在里头劈啪作响,空气里飘起淡淡白烟。
  灶户炼出了盐,就把盐装在木桶里,在扁担的起起伏伏中送到盐地街的盐局。盐在这里停留不长,眼见得人来人往的熙攘景象,人在盐局进进出出,过称、分派,越来越多的盐送进来。不多会儿,马帮来了,盐被装上高高的马背,开始更长远的旅途。
  出了盐局,撞入眼帘的是一座气势恢宏的寺庙,名万寿宫,前身是由江西会馆改建的祝寿寺。这是最古老的建筑,建于明初的大殿里三尊大佛端坐,人爱到这里来拜佛。诺邓的人来自四面八方,这是自诺邓产盐就陆续开始的移民浪潮,多元文化使这里的人演化成“泛神论者”,佛教万寿宫、道教玉皇阁、关帝庙等,二十余座庙宇,无一不敬。
  在马背上,盐经过了诺邓的大街小巷。一色的石板路,三步一阶、五步一台,纵横交错,与两边的石头房子基座甚是相称。诺邓的房子都是就地取材,石头做基座,上头是泥土垒实的屋子,依山而建,层叠而上。走过大街,那里商铺林立,人群往来稠密,细听口音,能听出福建、江西、浙江、湖南等不同腔调,正因诺邓“九杨十八姓”的缘故。在这个包容的移民镇子里,黄氏家族是最有名的移民——诺邓的文曲星像是格外偏爱黄氏的子弟,独他家出过的文人最多,除名噪一时的康熙举人黄桂,另有两进士、五举人,上百名秀才。黄氏宅邸就是从前的盐课提取司,类似盐税局,石头的衙门口变成题名坊,现在看来没有森严的气势,像是浸染了儒家的诗书气,谦和有气度。但在过去这里是明朝七个盐课提取司之一(公元1383年明政府在全国置七个“盐课提举司”,云南就有四个,这里就是其中之一的“五井盐课提举司”),每年五井向朝廷上缴的银子可达38000两。《景泰云南图经志书》里有衙门过去的只形片影,那时诺邓就像一架马车,与其他盐井共同拉动了滇西的经济,守着盐井,财富就不会枯竭。老衙门又记得多少故事呢?这里曾有诺邓银子如流水的好时光,也有黄氏子弟朗朗的读书声,也见证过这里关门落锁,故人离去。
  那都是后话了。当年的盐经过这里,也一定瞥见过这耀眼的建筑。相比这些,盐却更爱小巷里的景象。石板路上走过挑担的男人,墙上的爬山虎绿油油地往下耷拉,道边有细细的水流渗出来。家家户户前后挨着,墙里头仿佛挂着滴水的衣裳。
  村子走到尽头,路慢慢狭小逼仄,那是马帮千百年踏出的路!起于汉,兴于唐,盛于明清,这路回响过多少马帮的铃声与歌声。从这里去滇西一带,要经暑海、过澜沧江、翻漕涧梁子,随后又渡怒江、越高黎贡山,便到腾冲境内了。险峻的山里,赶马人却唱起山歌,“小哥出门要去哪? 赶着几匹大骡马,一路踩山花。漕涧梁子吆下去,界头岭岗往上爬;桥街盐巴换洋布,好送女人家。”歌声在山里空荡荡地回响,多少让盐听出了铁汉柔情,风花雪月。叮叮的铃铛声过,偏居一隅的诺邓因马帮与外界无缝链接。
  拐到视野开阔的高处,盐望见了最让它惊叹的景象——山峦怀抱中,橙红色的诺邓河蜿蜒而来,以约270°的大转弯绕过山丘,又环过绿意盎然的河谷平原,与包裹着的山丘、平原、人家恰形成太极图样,浑然天成,古人谓之“太极锁水”。依山而建的人家屋檐层叠,红泥土的房屋与诺邓河水的颜色别无二致。
  几天几夜的跋山涉水后,一部分盐到了旅行的终点。集市上盐被卸下,有温热的手掌轻轻抚过盐,那是买盐的妇女,盐便骄傲地挺起了身。自古诺盐(诺邓盐)负盛名,雍正《云龙州志》记,“诺邓、顺荡(盐)味更咸,不必洗灶,而遂能成沙”。盐也为诺邓的名字自豪。不过一会,盐就要融进菜肴,调和五味,沸腾的大锅里,盐又成了一滩“水”。

人的修行


  盐在诺邓见过了“世面”,这“世面”中大多都是人的生活。旅行是一场修行,那么生活呢?于诺邓人而言,他们伴着盐走过了漫长岁月,祖辈留下的生活,多少都与盐沾带些关系。这些与盐有关的生活里镌刻着繁华与萧瑟,它们都是诺邓人的修行。
  诺邓人因盐而兴,物质多,集市也跟着热闹:诺邓人每月“赶集”四次,逢初一、十五“赶大街”,初八、二十三“赶小街”,经济可见一斑。
  盐拿来享受的,是做火腿。冬天,把猪杀了,取猪腿晾凉,把表皮弄干净,还要挤压出肉里的血水。要往猪腿上抹玉米酒,当然最重要的还是盐。诺邓人熬盐挑时间,多雨的时节水要稀释盐,唯有无雨时取卤,盐熬出来才“纯”。用这盐腌制猪腿,还要注意最后要抹一层卤水沉淀的稀泥,绳子吊着,越看越香。吃火腿要等,耐心等这些盐钻进肉里,与水分等共同作用变成咸香四溢的火腿。最佳的等待时间,是三年。
1.诺邓孔庙前的棂星门,始建于清初,是滇西地区现存最大也是最古老的木牌坊。
  2.曾有人说除了电线杆子,诺邓的一切都像停留在明清时期。除了古建,居民家中几乎都有些收藏,图为居民家里的印刷版。
  3.诺邓火腿与宣威火腿、鹤庆圆腿并称云南三大火腿,诺邓人用它可以制成一席火腿宴——火腿竹叶汤、火腿炒芦笋、火腿太极羹……

  TIPS
  诺邓有哪些古建

  除诺邓传统的四合院民居,诺邓的诸多庙宇是看古建的好去处:玉皇阁、孔庙(国内少有的布衣孔子像)、本主祠堂(白族信仰)、棂星门坊(滇西地区现存最大最古老的牌坊)、道长月台、龙王庙等。
其他文献
摘要:化学实验技能关乎着化学学习的能力,本课题主要研究大一学生化学实验技能掌握状况以及高中学习的化学技能能否在大学实验中起到应有作用。以此可以了解当前化学实验教育的现状,此题深入思考可以对高中和高等院校的化学实验教学有着一定意义。  关键词:化学技能;高中化学;教育指导  文章编号:1008-0546(2016)09-0091-03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
1. 历经自然风化与人为毁损,须弥山石窟像与山上的松涛一样,都不复当年的壮观。2. 须弥山石窟的部分造像有很明显的唐代艺术风格。  3. 状如蜂房的石窟群。由于毁损严重,大部分已经不对外开放。  须弥,意为“妙光”,是佛教传说中的最高佛山。须弥山石窟与莫高窟、云冈石窟齐名,是佛教备受推崇时的艺术作品。同时,它又位于“丝绸之路”东段北道的必经之地,大佛脚下,正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隘道。战争与信
它让所有人都安睡在神的臂弯,也让所有人在篝火前欢腾畅饮。它像一位饱经世事俯瞰众生的长者,却吟唱着波希米亚狂想曲,在醉人的夜色里,夺走每一个旅人的心魂。    9世纪,普热美斯家族在波希米亚地区建立起王国,布拉格城堡从那时候就存在。500年后,奥地利人并没有带来奥匈帝国的铁骑,而是悄悄地,在普热美斯家族最后一个王离世之后,顺理成章以王室身份入主,一待,就到了1919年。  阿陀斯·慕夏画中的捷克,是
“人们像血液一样循环在大街小巷,聚集在属于自己的圈子里,跳着环中之舞。”    首先是地理上的环。二环、三环、四环、五环、六环,以及属于未来的N环。让人好奇的是,这里并没有“一环”的说法;勉为其难地讲,空出来的“一环”非紫禁城本身莫属。它令后来规划的各环都像是围绕这个中心扩散开来的水圈。  与拒敌于长城之外的秦始皇不同,明代第三位皇帝朱棣于1408年在紫禁城先确定了最里边的环。从此北京就像一座先找
20世纪20年代,著名的西方探险家洛克三次探访过凉山彝族自治州的木里藏族自治縣,留下了许多珍贵的第一手文字与影像资料。在我们前往木里探访之前,我和同事们一起重温了讲述洛克见闻的纪录片《云中孤旅》。还未到达木里,我已对洛克所描绘的木里王国向往不已。  但采访第一站的木里大寺却让我有些失望。木里大寺在洛克的笔下十分恢弘,然而由于“文革”浩劫造成的毁坏,现在的建筑大部分已经是后续重建的产物。我们到达时恰
罗弗敦(Lofoten)是挪威诺尔兰郡下辖的一个群岛,位于北极圈内,每年5月27日至7月17日左右为极昼。我们到达罗弗敦的时候临近夏至,所以在岛上度过的每一天,都是24小时白昼。虽然罗弗敦的白天也远算不得喧嚣,但在午夜更有种静谧的美,太阳仍然悬浮在海平面之上,洒下金色的光芒,翻飞起的水珠也变成了金黄色。这种感觉十分神奇,永恒的阳光超越现实,你会觉得自己拥有如此多的时间,仿佛整个旅程只是无止境的一天
有文化教养、有品味的异国人大多是不着痕迹地夹在巴黎人的生活之中,他们懂得巴黎真正的浓郁。    如果是静静地生活,细细地体会,我可能会喜欢巴黎的。  眼前,我生活在巴黎。我每天提着一个在沙特尔买的简陋的小麻布袋,里头装着一支“小白云”毛笔,一个简易的墨盒跟一卷窄而长的宣纸。再,就是一块厚纸板和两个小铁夹子;我在全巴黎的街头巷尾到处乱跑,随地画画。后来在塞纳河边的一家出名的历史悠久的美术用品店里买到
经过一座古色古香、刻着“锦里”两个大字的门楼,一条青石板路赫然出现在眼前,酒楼、茶坊、客栈、商铺、戏台,还有婉转的回廊,气派的府邸,让人目不暇接;身着传统服装的小商小贩们的吆喝声、叫卖声此起彼伏,热闹非凡。  吃货的天堂——锦里、文殊坊  锦里毗邻成都武侯祠,汇聚了难得一见的风景、美食、风土人情;于是,这里便理所当然地成为我美食之旅的第一站。经过一座古色古香、刻着“锦里”两个大字的门楼,一条青石板
Tips:跳蚤市场推荐1.玫瑰碗跳蚤市场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帕萨迪纳市举办,就在玫瑰碗体育场外的空地,每月第二个星期日上午9点开始营业,门票8美元。玫瑰碗体育场是1994年世界杯的决赛场地,当时巴西队获胜,成为世界上第一支四次夺冠的球队。在世界杯冠军的诞生地淘宝,感觉与众不同。2.里尔旧货节  法国里尔旧货节称得上是欧洲最大的跳蚤市场了,每年9月的第一个周末在里尔市举办,持续33个小时。这个旧货节
埃及的温度正在20℃左右徘徊,干燥的空气,让苦苦挣扎在冬季边缘的我们,无来由地就爱上了这燠热的土地。身边大队追风去著名景点赶场的旅游者、无孔不入狡黠的小贩,让人在喧闹中错觉来到了一个游乐场。听到耳软的金字塔、卡尔纳克神庙、卢克索……除了这些到埃及必去之地外,重复了一千遍的话题—有什么可以让我为之动容、倍感新鲜的新体验?与神秘性感的肚皮舞舞娘贴身生活24小时,就是此行最吸引我的所在!    埃及的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