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流变换器模型优化研究

来源 :数字化用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420303622163co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针对直流变换器这样一个高阶的、离散的、非线性的、多模态、时变系统,分析了其工作模态和工作原理,在低频、小纹波和小信号假设下,引入开关周期平均算子,利用状态空间平均法,结合欧拉公式,建立了其改进数学模型。以改进型三电平Buck直流变换器为例,并按照其改进数学模型组建了闭环控制系统,实验结果表明系统具有良好的动态和静态性能,进而说明其改进数学模型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关键词】直流变换器 状态空间平均法 模型优化
  一、引言
  输入输出不共地三电平Buck直流变换器相对于二电平直流变换器虽具有以下优点:开关管、续流二极管的电压应力减半,滤波电感,滤波电容大大减小,但其拓扑结构决定的输入输出不共地情况,使其应用范围受到限制。而改进型的三电平Buck直流变换器不但能保留上述优点,还能使其输入输出共地。如果能对其准确地建模,无疑是对其分析设计起到关键性作用。本文将对改进型的三电平Buck直流变换器进行建模研究,为直流变换器的设计和分析作一定的基础工作。其方法也可以类推其它类型开关变换器。
  二、改进型的三电平Buck直流变换器的工作原理与建模
  (一)电路拓扑及工作模态
  其工作电路图如图1,和的驱动信号相差。为负载。为分析方便,先作几点假设:、、、均为理想元件;电感、电容也为理想元件;足够大以保证输出电压中的纹波与输出电压的比值小到允许忽略。
  (二)建模分析
  DC-DC变换器的建模方法较多,这里采用状态空间平均法。因为这种方法是平均法的一阶近似,其物理概念清楚,可利用线性电路和古典控制理论对DC-DC变换器进行稳态和小信号分析。在建模之前作三点假设:1交流小信号的频率应远远小于开关频率(低频假设);2变换器的转折频率远远小于开关频率(小纹波假设);3电路中各变量的交流分量的幅值远远小于相应的直流分量(小信号假设)。在实际的DC-DC变换器中,开关频率较高,很易满足以上三点假设条件。在三点假设的前提条件下,忽略开关频率及其边频带,开关频率谐波与其边带,引入开关周期平均算子
  是变换器中某电量,这里指、和、,为开关周期,。对电量进行开关周期平均运算后,占空比可划分为两个区域:和。下面就以为例,来用状态空间平均法建立电感电流连续模式下的数学模型。其、的驱动信号图如图3。下面对一个开关周期分析其工作过程。
  在时,开关管、导通,二极管、截止,电压源给电感充磁。电路工作在模态1,该模态在整个工作周期内运行时间为,其中为开关周期,,两端的电压为,电容为,得到如下状态方程:
  在时,开关管关断,仍旧导通,导通,截止,放电,电感释放磁场能,电路工作在模态2,该模态在整个工作周期内运行时间为 ,汇总后进而可求得从输入到输出的传递函数为:
  对的建模分析和的分析类似。
  (三)实验结果
  已知直流变换器的传递函数,按照自动控制原理的相关知识,可以设计出相应的调节器。为保证闭环系统有一定的相位裕量和增益裕量,采用有源的超前滞后补偿网络对系统进行校正。其阶跃响应曲线为图4, A、B两点电压曲线为图5。
  四、结论
  本文在分析了CCM(电流连续模式continuous current mode)模式下改进型TL Buck变换器的工作原理后,利用状态空间平均法建立了其数学模型,并按照其数学模型组建了闭环控制系统,实验结果表明其数学模型具有一定的合理性。此方法对直流开关电源的设计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 薛雅丽. Buck 三电平直流变换器的研究[M].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3
  [2] 张卫平. 开关变换器的建模与控制[M].中国电力出版社,2006
  [3] 徐德鸿. 电力电子系统建模及控制[M].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4] 曹文思,杨育霞. 基于状态空间平均法的BOOST变换器仿真分析[J].系统仿真学报,2007,19(6):1329
  [5] Xinbo Ruan,Bin Li,and Qianhong Chen. “Three-Level Converters-A New Concept in High Voltage DC-to-DC Conversion”[J].IEEE PESC,2002,pp.663-668
其他文献
【摘 要】文章探讨智能电网的信息流层次模型 ,通信标准体系以及电力信息通信网络。并提出智能电网通信和信息体系架构,指出要加强对用电环节标准体系的研究。  【关键词】智能电网 信息与通信技术  在计算机网络技术及无线通信技术建设发展速度不断提升的推动作用之下,智能电网已成为世界范围内电力电网建设事业的新一代发展趋势,智能电网中所涉及到的关键技术覆盖方方面面,信息及通信技术(ICT)作为职能电网中的核
【摘 要】调度电话录音系统是监督指导调度业务不可缺少的设备之一,进行调度业务联系时,必须使用普通话及调度术语,互报单位、姓名。严格执行下令、复诵、录音、记录和汇报制度,受令单位在接受调度指令时,受令人应主动复诵调度指令并与发令人核对无误:指令执行完毕后立即向发令人汇报执行情况。因此为了更加有效的监督调度业务,做到准确无误的的传达,消除沟通的盲点,调度电话分布式录音集中查询组网系统的实施具有重要的意
【摘 要】 DHCP协议广泛应用于Internet,主要用于为主机动态配置网络参数。本文介绍了使用网络协议分析工具Ethereal分析DHCP协议的工作原理,通过对报文的解析详细再现了DHCP工作过程中DHCP发现、提供、请求、确认阶段。  【关键词】 DHCP 计算机网络 网络协议  一、DHCP协议概述  由于网络中主机的IP地址、掩码、DNS服务器地址等网络配置与接入环境息息相关,必须在主机
【摘 要】我国每年瓦斯事故发生的频率及伤亡人数占居煤矿五大自然灾害首位。本文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对低瓦斯矿井通风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简要的分析,提出了确保矿井通风安全管理的对策,以更好的为矿井安全生产提供有利条件。  【关键字】低瓦斯 通风 安全管理 问题 对策  低瓦斯矿井又称低沼气矿井,相对瓦斯涌出量,即平均日产一吨煤涌出的甲烷量低于十立方米的矿井。剧在事故调查统计中发现,每年低瓦斯矿井
【摘 要】针对我国电网规划中出现分层次、多目标的特点,本文对多目标电网的规划方式,目标电网的分层最优模型,并用数学模型加以总结。  【关键词】多目标电网 规划 分层  为了积极适应我国日益繁荣的国民经济和不断进步的社会水平,我国在电网规划方面也做出了相应的改革。虽然我国目前的电网规划已经接近了国际水平,但为了适应发展的潮流,我国决定将我们的电网建设成国际一流的电网系统。以电源的接入和负荷供给为主导
【摘 要】针对煤矿井下架棚巷道中发生的局部冒顶现象,用木垛刹顶法来处理局部冒顶,维护了巷道安全,延长了巷服务年限,经济省时,操作简便,安全高效。  【关键词】局部冒顶 木垛刹顶 架棚  一、引言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科学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煤矿生产管理中,采掘从手工挖掘发展到了现在机械化采掘,顶板支护也由裸巷支柱法演变到现在的木梁支护、金属支护、砌碹支护、锚喷支护、联合支护等多种形式。生产
【摘 要】本论文针对某电厂600MW发电机进相运行试验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解决方案,确定试验步骤及危险点预控措施,通过试验确定发电机实际运行时的进相深度,为发电机机的进相运行提供依据,也为发电机的安全运行提供保障。  【关键词】600MW 进相运行 静稳定性 端部温升  一、 明确发电机进相运行的必要性、危害性及限制因素  根据无功就地平衡的原则,电网在某些情况下要求发电机进行进相运行,以补偿
【摘 要】接触网从本质来说是单相供电系统,与电力输电线路有一些区别,若采用电力输电线路的波阻抗来计算耐雷水平,势必造成较大的误差,为防雷设计工作带来一定的不便,本文采用接触网的波阻抗对电气化铁道的防雷性能水平进行分析。  【关键词】耐雷水平 雷击跳闸率 波阻抗 电气化铁道  一、绪论  接触网是输电线路的一种,全线不架设避雷线,容易遭受直击雷的袭击,引起接触网绝缘子闪络,造成供电中断事故,影响列车
【摘 要】对唐钢ORD一S矿粉进行流态化还原过程实验,研究添加剂对矿粉粘结的影响。发现高温富氢条件下,铁矿粉中加人白云石60min后金属率达到71.07%,粘结指数只有16.26%,防止粘结的效果最好,最优的白云石量是铁矿粉的2%。白云石的催化-细化效应延长了还原时间,提高了金属化率,降低了粘结指数。  【关键词】铁矿粉 粘结 添加剂 白云石  在/二步法0熔融还原炼铁法中,流态化预还原越来越受到
【摘 要】通过分析小屯煤矿煤层及顶底板岩层特征,建立复合顶板煤巷顶板损伤力学模型,分析复合顶板煤巷顶板力学结构稳定原理,并研究埋深、巷道宽度、复合顶板强度参数以及损伤参数等因素对复合顶板煤巷围岩稳定性的影响规律,通过对比分析围岩控制效果,提出支护方案,进一步推进巷道掘进工艺技术发展的有益尝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复合顶板 锚杆 支护  一、概述  对于复合顶板煤巷,围岩的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