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课题组在案例教学基础上提出了案例互动教学模式,该模式是以理论教学为基础,以案例分析为引导,以师师、师生以及生生之间的互动为补充的立体教学模式。与其他教学模式相比,该模式更关注理论教学与经济热点的联系、重视各层次的互动关系、强调理论、案例与互动的有机结合;同时针对使用案例互动模式过程容易出现教学时长难以控制、互动不利,热点问题与理论教学不协调等问题,提出了预先布置案例任务、以学生为中心发挥学生主动性、不强调透彻分析热点及开展多课程协作的观点。
关键词:案例互动 多课程协作 国际经济学
对于案例教学在国际经济学课程中的运用,已经有了较充分的讨论,并取得了广泛共识,认为应在国际经济学理论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提高学生对国际经济学的理解和运用能力。本课题组在实验、分析了案例教学方式后提出了案例互动教学模式,并在教学过程中对其进行了进一步的实验和完善,本文即为项目中期成果,体现了本课题组对案例互动模式的基本观点。
一、案例互动教学模式的特点
案例互动教学模式是以理论教学为基础,以案例分析为引导,以师师、师生以及生生之间的互动为补充的立体教学模式。本课题组认为,案例互动教学模式与传统的理论教学或案例教学方式相比,应更加注重理论教学与经济热点的联系、重视各层次的互动关系、强调理论、案例与互动的有机结合。
1.密切理论教学与经济热点的联系。国际经济学作为专业基础课理论性强,模型多,学习起来相对枯燥,尤其对于刚刚接触经济学专业知识的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如果简单地向学生讲述术语、模型的含义、特点、用法,学生往往不易接受且难于理解所学价值,不知其与现实的关系。因此,很多经典教材会在教材中纳入案例用以说明基础理论,并附有经济案例材料供学生阅读。但受形成周期的影响,教材中的案例往往较早,与经济热点联系不足,对学生的吸引力相对较弱;同时学生对旧有案例的产生背景更加模糊,不利于学生对于现实问题的理解。因此,本教学模式主张在教材基础上,将理论与经济热点联系起来,鼓励学生通过分析经济热点问题学习基础理论。
2.强调师师、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关系。现有的教学模式中,往往强调师生互动关系。但在案例互动模式中,由于更加关注经济热点问题,案例选择的动态性更强,而受课时影响,难以在国际经济学单一课程中将热点问题分析清楚,同时同一经济案例具有多角度、宽范围的特点,也不是仅有一门课程涉及到。因此案例互动模式不仅注重国际经济学课程内的师生互动关系,也注重国际经济学任课教师与其他相关课程教师的互动。通过多课程协作教学,运用不同课程的交叉理论对同一经济热点从不同角度进行解释,形成立体的教学关系。此外,本教学模式也不忽视学生之间的互动。学生之间的互动讨论可以使学生深入思考理论运用和案例分析问题,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因此本模式重视生生互动,通过课堂参与和课下讨论,激发学生之间的讨论互动,形成共同努力、相互促进的学习局面。
3.强调理论、案例与互动三位一体。案例互动教学模式是以理论教学为基础,以案例分析为引导,以师师、师生以及生生之间的互动为补充的立体教学模式。因此,本教学模式并不是忽视理论教学过程,而是更加强调基础理论与案例的有机结合甚而融合,使理论更生动,使用案例更清晰;同时,理论的讲授与案例的分析不是教师一人的演说,而是将学生纳入到运用理论、分析案例的环境中,形成师生、生生的有效互动;再通过师师互动形成多课程协作教学,使学生能有效把握各課程之间的内在联系,实现立体教学模式的建立和完善。
二、案例互动模式在使用中容易出现的问题
本课题组在调查中发现,多数教师乐于采用案例教学,但在使用案例互动模式过程容易出现教学时长难以控制、互动不利,热点问题与理论教学时间上不一致很以协调等问题。
1.案例教学的时长控制问题。国际经济学作为专业基础课一般开设在大二下学期,这一阶段学生的经济学背景和对社会的了解都不充分。有教师指出,若以经济热点问题作为案例分析,会出现案例介绍占用时间长,挤占理论和模型教学时间的现象反而影响基础知识点的教学工作,且课堂时间有限对案例的分析不到位,会影响学生对理论和热点问题的理解。由此,本课题组发现,多数教师认同案例教学,但采用何种案例,案例在教学中占用的时间比例,成为任课教师争论的主要问题。对此,本课题组提出了预先布置任务、不强调透彻分析热点的观点以解决案例教学的时长问题,后文对此有详述,在此不再赘述。
2.案例中的互动节奏问题。在案例互动教学实验中,如何调动学生积极性,实现合理时间内的互动是教师的更一大关注点。目前的案例教学,经常出现教师一言堂的现象,由教师介绍案例背景、分析案例得出结论,很少有学生能够参与到案例的分析过程中。这种情况下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引起了学生对经济学的兴趣和思考,但很难调动学生主动性,形成有效互动。还有些情况,学生能够参与到案例的分析过程中,但教师认为学生观点偏颇,引发了教师对案例的重新分析,导致上文提出到的案例分析占时过长,且打击学生积极性的情况发生。此外,学生彼此之间不能形成互动讨论的氛围,发言的经常发言,不发言的总不发言,使案例教学的效果大打折扣。
3.热点问题与理论教学的不协调问题。参与实验的教师经常提及的一项困难是,经济热点事件发生的时间可能与理论教学进程不一致,热点事件反映出来的相应理论与授课涉及的理论知识不同步。这种情况下是否还要选择经济热点作为案例对象?选择的话,如何与已经讲授或尚未提及的理论进行结合引导?已经讲授过的理论是否还需要重述?没讲到的理论是否可以提前讲?理论教学是否一定要与热点案例进行结合?上述问题给教师授课带来了一定的困扰,影响了教师采用案例互动教学模式的积极性。本课题认为,形成这种困境与实施案例教学的根本目标有关。本课题组不强调案例与知识点的完全一致,不强调对案例一定透彻解析,同时多课程协作教学也可以起到彼此补充,互为支援的作用。
关键词:案例互动 多课程协作 国际经济学
对于案例教学在国际经济学课程中的运用,已经有了较充分的讨论,并取得了广泛共识,认为应在国际经济学理论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提高学生对国际经济学的理解和运用能力。本课题组在实验、分析了案例教学方式后提出了案例互动教学模式,并在教学过程中对其进行了进一步的实验和完善,本文即为项目中期成果,体现了本课题组对案例互动模式的基本观点。
一、案例互动教学模式的特点
案例互动教学模式是以理论教学为基础,以案例分析为引导,以师师、师生以及生生之间的互动为补充的立体教学模式。本课题组认为,案例互动教学模式与传统的理论教学或案例教学方式相比,应更加注重理论教学与经济热点的联系、重视各层次的互动关系、强调理论、案例与互动的有机结合。
1.密切理论教学与经济热点的联系。国际经济学作为专业基础课理论性强,模型多,学习起来相对枯燥,尤其对于刚刚接触经济学专业知识的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如果简单地向学生讲述术语、模型的含义、特点、用法,学生往往不易接受且难于理解所学价值,不知其与现实的关系。因此,很多经典教材会在教材中纳入案例用以说明基础理论,并附有经济案例材料供学生阅读。但受形成周期的影响,教材中的案例往往较早,与经济热点联系不足,对学生的吸引力相对较弱;同时学生对旧有案例的产生背景更加模糊,不利于学生对于现实问题的理解。因此,本教学模式主张在教材基础上,将理论与经济热点联系起来,鼓励学生通过分析经济热点问题学习基础理论。
2.强调师师、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关系。现有的教学模式中,往往强调师生互动关系。但在案例互动模式中,由于更加关注经济热点问题,案例选择的动态性更强,而受课时影响,难以在国际经济学单一课程中将热点问题分析清楚,同时同一经济案例具有多角度、宽范围的特点,也不是仅有一门课程涉及到。因此案例互动模式不仅注重国际经济学课程内的师生互动关系,也注重国际经济学任课教师与其他相关课程教师的互动。通过多课程协作教学,运用不同课程的交叉理论对同一经济热点从不同角度进行解释,形成立体的教学关系。此外,本教学模式也不忽视学生之间的互动。学生之间的互动讨论可以使学生深入思考理论运用和案例分析问题,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因此本模式重视生生互动,通过课堂参与和课下讨论,激发学生之间的讨论互动,形成共同努力、相互促进的学习局面。
3.强调理论、案例与互动三位一体。案例互动教学模式是以理论教学为基础,以案例分析为引导,以师师、师生以及生生之间的互动为补充的立体教学模式。因此,本教学模式并不是忽视理论教学过程,而是更加强调基础理论与案例的有机结合甚而融合,使理论更生动,使用案例更清晰;同时,理论的讲授与案例的分析不是教师一人的演说,而是将学生纳入到运用理论、分析案例的环境中,形成师生、生生的有效互动;再通过师师互动形成多课程协作教学,使学生能有效把握各課程之间的内在联系,实现立体教学模式的建立和完善。
二、案例互动模式在使用中容易出现的问题
本课题组在调查中发现,多数教师乐于采用案例教学,但在使用案例互动模式过程容易出现教学时长难以控制、互动不利,热点问题与理论教学时间上不一致很以协调等问题。
1.案例教学的时长控制问题。国际经济学作为专业基础课一般开设在大二下学期,这一阶段学生的经济学背景和对社会的了解都不充分。有教师指出,若以经济热点问题作为案例分析,会出现案例介绍占用时间长,挤占理论和模型教学时间的现象反而影响基础知识点的教学工作,且课堂时间有限对案例的分析不到位,会影响学生对理论和热点问题的理解。由此,本课题组发现,多数教师认同案例教学,但采用何种案例,案例在教学中占用的时间比例,成为任课教师争论的主要问题。对此,本课题组提出了预先布置任务、不强调透彻分析热点的观点以解决案例教学的时长问题,后文对此有详述,在此不再赘述。
2.案例中的互动节奏问题。在案例互动教学实验中,如何调动学生积极性,实现合理时间内的互动是教师的更一大关注点。目前的案例教学,经常出现教师一言堂的现象,由教师介绍案例背景、分析案例得出结论,很少有学生能够参与到案例的分析过程中。这种情况下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引起了学生对经济学的兴趣和思考,但很难调动学生主动性,形成有效互动。还有些情况,学生能够参与到案例的分析过程中,但教师认为学生观点偏颇,引发了教师对案例的重新分析,导致上文提出到的案例分析占时过长,且打击学生积极性的情况发生。此外,学生彼此之间不能形成互动讨论的氛围,发言的经常发言,不发言的总不发言,使案例教学的效果大打折扣。
3.热点问题与理论教学的不协调问题。参与实验的教师经常提及的一项困难是,经济热点事件发生的时间可能与理论教学进程不一致,热点事件反映出来的相应理论与授课涉及的理论知识不同步。这种情况下是否还要选择经济热点作为案例对象?选择的话,如何与已经讲授或尚未提及的理论进行结合引导?已经讲授过的理论是否还需要重述?没讲到的理论是否可以提前讲?理论教学是否一定要与热点案例进行结合?上述问题给教师授课带来了一定的困扰,影响了教师采用案例互动教学模式的积极性。本课题认为,形成这种困境与实施案例教学的根本目标有关。本课题组不强调案例与知识点的完全一致,不强调对案例一定透彻解析,同时多课程协作教学也可以起到彼此补充,互为支援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