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世凯:家庭角色很合格

来源 :百家讲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44471505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袁世凯的生母奶水不足,恰巧婶婶刚失去孩子,袁世凯便由她哺乳,并在五岁时正式过继给叔父。袁世凯聪明机灵,能摆平嗣母与姨太太间的争风吃醋,所以她们都很宠他。
  后来袁世凯在朝鲜任职,接到嗣母病逝的消息,立刻请假回家以尽孝道。过了几年,他又把生母接到朝鲜奉养,直到甲午战争爆发才派人将她送回国内。他做山东巡抚时同样把生母接到身边,两年后生母病逝,他悲痛万分,回老家守丧一年。
  袁世凯前后娶了10位夫人,其中大夫人沈氏原是青楼女子,也是他发迹前的红颜知己,常劝诫他不要沉湎于温柔乡,而要做个有担当的大丈夫。后来袁世凯建功立业,始终对她念念不忘。她自己出钱赎身,欣然接受袁世凯给的名分。袁世凯从不忌讳她曾经的身份,常带她出席社交场所,还把次子袁克文过继给她。
  袁世凯一生共有32个子女,他特别重视对他们的教育,为此投入大量财力。他请来各科家庭教师,招待他们吃饭,并告诉他们不必心慈手软,如果哪个孩子不听话,尽管用戒尺打他的手心。袁世凯本人动用家法也不含糊,即使已结婚成家的儿子,只要犯错也不能逃脱他的责打。
  袁世凯做山东巡抚时,一直把长子袁克定留在身边管教,但同时也没忽略其他子女。他曾给只有10岁的次子袁克文写信,其中开列非常详细的“立身课程”——“黎明即起,醒后勿贪恋衾绸;早餐后习字五百,行楷各半;刚日读经,一书未完,勿易他书”,此外还有静坐、慎言、运动、省身等要求,其他子女都要以此为范本。
  后来袁世凯全家人驻中南海,他为子女请的家庭教师是著名教育家、“南开大学之父”严修。严修很配合袁世凯的教育理念,相继将袁世凯的五个孩子送入天津新学书院,并亲自过问学校安排的课程。严修要求袁家子女每天“温、读、写、看”,常为他们的课业而与袁世凯交谈,处处得到优待,足见袁世凯在这方面的上心程度。
  袁世凱不仅要求子女熟读四书五经、遵守儒家伦理纲常,更希望他们做到“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所以为他们增设数学、物理、外语等新式课程。他的几个孩子曾到欧洲各国留学,德文、英文、日文等水平都在同龄学子之上,成为中国第二代留学生的优秀代表。
其他文献
我是唐僖宗李儇,其实我不愿当皇帝,但那帮死太监非逼着我当。没办法,谁让他们手里握着神策军呢,如果我不听话,肯定见不到明天的太阳了。  我唯一的理想是踢球,可惜我生在了乱世。  听太监们说,关东有一帮人在造反,带头大哥叫黄巢。从他们的谈话中,我知道了黄巢的一些光辉事迹,平心而论,他比朝廷节度使要有追求得多。  那年黄巢九岁,正在院中陪爷爷玩耍。搞食盐走私的父亲正好在家休息,就把他叫到身边,想考他的学
正德年间,刘瑾等八个太监倚仗权势胡作非为,引起了朝臣忧虑,于是爆发了一场如火如荼的弹劾“八虎”的斗争,为首者是刘健、谢迁、李东阳三位内阁大学士,他们也是受弘治遗命辅佐正德的顾命大臣。结果,昏庸的正德一心护着刘瑾等人,刘健、谢迁只好辞官而去,李东阳也多次请辞,但未被批准。从此,李东阳踏上了一段艰难的做官和为人的途程。  李东阳虽出身于行伍世家,其父却是饱学之士,以开私塾为业,对他教育有方。他三岁就能
现代社会有医美及各种高提纯的护肤品,但往前倒几十年就不一样了,那时的女性是怎么护肤的呢  目测效果跟量三围差不多,只不过是量明星的脸,哪里有缺陷就美化哪里。不过对于T君这样的密集恐惧症患者来说,简直就是灾难!  这个人造酒窝看上去就让T君有种牙疼的感觉,什么东西都不想吃了,就想问问发明者到底是咋想的?  T君莫名觉得头皮发紧,歪果仁对卷发真是有种莫名的执着啊!  这款太阳镜还带鼻套,没错,它就是帮
任何一門艺术要达到至高境界,都要以洗练取胜,艺术如此,人生也如此。吴冠中画《墙上秋色》,画中大面积是雪白的墙壁,苍劲的藤条枝枝蔓蔓,爬满粉墙。那是深秋霜降时节的景色,墙上枯藤几枝,残红几片,诗意盎然。这幅画好像一个人的中年,把多余的一切都删除了,心头的烦忧、生活的失落、外在的浮华,全都放下了,只余铮铮铁骨的枯藤,坚韧、闲逸、自在,风骨犹存。人这一生,年轻时宾朋满座,能把酒言欢的朋友多得数不清;随着
吴兴祚是清初名臣,还是可被写入“清官传”的那种。他最初只是江西萍乡知县,之后步步高升,一直做到两广总督。  吴兴祚在地方任职时,官声相当不错,不准部下拿百姓一针一线,有些小吏下乡喜欢打狗吃、捉鸡炒,他就备了皮鞭,专抽这些人。每逢旱涝之年,他还派小吏到祠堂、学堂等公共场所垒起土灶、生火煮粥,用公粮救了很多灾民。  他的军事才能也很突出,曾多次参与平乱,功劳不小。历代官员若想得到“盖棺好评”,干事或干
“要想富,先修路。”明朝开国时,明太祖朱元璋看着国家凄惨的现状,想到了老百姓的这句俗语。  当时明朝的大江南北全被战争糟蹋成了荒地,宋元年间著名的富庶之地扬州在明朝开国时只剩下18户人家,蒙古人还在边关不停捣蛋,元顺帝逃跑时更是恨不得卷走北方所有的金银贵金属,导致明朝一度连发行货币都困难。外加天灾不停,各省流民遍地……国家民生惨淡,而修路就是恢复国民经济的强心针。  历朝历代都会修路,但朱元璋修的
佛系忽然成了热词,但你知道诸子百家系是什么样吗?看过这串表情包,你就知道了。  法系三连  嘛叫法治?  法治就是  拿法治你  墨系三连  我们的口号是  天下大同  我们的目标是  世界和平  兄弟们上!  阴阳系三连  你五行缺錢  八字从胖  我读的书多,不会骗你的
中国古代有很多奇葩的审美标准,很多人为了变“美”吃尽苦头,比如“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等。其实,世界上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审美也很奇特。  在古代,东南亚地区有黑齿的习俗,其中泰国、日本比较突出。古代没有牙刷,泰国人习惯用嚼槟榔来清洁牙齿。他们先把槟榔、蒌叶、贝壳烧出的石灰放在小器皿捣碎混合,然后放进嘴里嚼,最后加入烟丝刷牙。久而久之,牙齿就被染黑了。  有些国家的人覺得黑齿还不够,还要白脸加剃眉,
在奥地利画家古斯塔夫·克里姆特的众多作品中,《吻》是最经典的一幅,知名度不亞于《蒙娜丽莎》。而且它的形象经常出现在生活的各个角落:手机壳、茶杯等,引领着时尚潮流。  这幅画是象征主义的代表作,简单来讲,就是画家通过一些象征的、隐喻的画面来表现现实的虚幻和痛苦,画的含义令人似懂非懂。在这幅画中,一对男女正在拥吻,男人的头紧贴画作边缘,下方的花草也延伸到了画作外面。显然,这幅画没有忠于客观世界,而是受
在王羲之的小楷书法中,最为人津津乐道的是《黄庭经》与《乐毅论》,前者是道教养生修仙的名帖,后者是记述名将乐毅的故事。相比之下,王羲之生前最后一幅小楷《曹娥碑》,让人有些陌生。  但这幅小楷书法,其实并不比《兰亭集序》逊色。而《曹娥碑》背后的故事,也十分精彩。  曹娥,会稽上虞人,是东汉有名的孝女。她的父亲曹盱是个巫祝,负责祭祀工作。东汉汉安二年(143年)五月的一天,曹盱驾船在舜江中迎潮神伍君,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