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文论史

来源 :文艺理论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ya17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现代文论史”(四卷本)丛书包括:第一卷《涵濡的现代性:中国文论新传统》,作者:王一川。第二卷《由过渡而树立:中国现代文论的发生》,作者:陈雪虎。第三卷《制度的后果:中国现代文论的体制构型》,作者:胡疆锋。第四卷《思想的制序:中国现代文论的多元取向》,作者:胡继华。丛书简介:中国现代文论是中国我者与外来西方他者之间文化涵活的结品。
其他文献
阿多诺与霍克海默二战期间在美国写出了《启蒙辩证法》一书,他们在该书中将《奥德赛》中的尤利西斯视为西方人的典型。两位作者的关注点是,当尤利西斯的复仇不仅针对那些求婚者,还包括与他们合作的妇女,因而他们提出这个问题:西方传统中的归家意味着什么?尤利西斯之子忒勒马科斯为了夺回"财产",以极为残暴的方式处死了那些妇女,他们着重于分析了这一过程中的暴力。本文由此出发讨论这种暴力事件的描述方式如何成为对所描述行为的隐含批评;同时,本文也结合阿多诺与霍克海默在《启蒙辩证法》中提出的相关概念以及阐释,考察了必死性的含
本书选用了莎士比亚、贝克特、布莱希特等剧作家的戏曲改编作品作为个案,主要聚焦当代戏曲对欧美剧本的改编和对欧美戏剧理念的挪用,探讨跨文化实践在剧本创作、表演、场景设计、观演关系等方面所导致的变化。通过不同文化的交涉互参,呈现当代戏曲的美学转型和身份重塑等复杂的历史演变过程,并以此为棱镜,折射出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代的走向和自我定位。
本文将艺术创作的实验和经验作为对文化遗产的对象即塞万提斯的著名小说《唐·吉诃德》进行文化分析的一种模式,从而探讨现在通常所说的"艺术研究"与"思想图像"这一历史体裁的整合。如果我们能够准确而谨慎地进行整合,则可以使得文化分析的方法论以及博物馆展览、文学分析和视听艺术制作等文化实践活动产生实质性的创新。最重要的是,这个整合修正了被滥用的创伤概念,并对社会如何有效地处理那些看似"疯颠"的创伤者提出了建议。
由法国学者贝尔唐·韦斯特法尔提出的地理批评是一种兼具视角多元化和跨学科性质的比较研究方法论。作为当代空间批评的前沿理论成果,该理论通过对比后现代时空中真实和虚构的不同再现形式,探索文学与空间可能存在的关系,揭示文本空间与世界空间的互动本质。此外,阐释方式与涉足领域的多样性不仅使地理批评在很大程度上规避了主观主义和民族中心主义的研究倾向,还为世界文学的理论构建作出了一次有益的探索与尝试。
时间性通常被认为是审美体验显现自身的先验条件。亨利通过严格区分事物的两种显现方式,对此提出了挑战。亨利认为,时间性的本质是虚无,无法给予事物任何实在。如果强行把时间性结构置于审美体验之中,只会使之失去活生生的实在。审美体验就是生命的一种形态,它构成了生命自我转化和自我生长的一个重要环节。只有在生命的自我感受中,审美体验才能如其所是地显现自身。
出版社:中央编译出版社出版日期:2020年本书是对中国近代美学学人萧公弼(四川绵竹人)的著述进行整理与研究的专著,由"上编萧公弼美学思想研究"和"下编萧公弼著述整理"两部分组成。"上编"在萧公弼里籍、生平、著述考证的基础上,对萧公弼美学思想的哲学始基、审美境界论、美学方法论等问题进行研究,揭示出萧公弼美学思想包容性、超越性和现实性的特色。
出版社:英国剑桥学者出版社出版日期:2019年《符号学艺术史》是英语学术界和中文学术界第一部从符号学角度全程阐释中国山水画之发展历史的学术专著。本书从山水画的界定和起源,到其发展的每一重要的历史拐点,都以专章进行探讨,其符号学视角和方法,颠覆了西方和中国学术界对古代山水画发展进程之人云亦云的通常观点,对艺术的发展和演变提出了全新的历史阐释,指出从六世纪至今一千五百年的中国山水画发展历程,是一个寻道、载道、失道的历程,是为本书主题。
本文认为,建立在相互熟悉和对比基础上的理解模式会成为跨文化研究的障碍。为了探讨这种障碍,本文将其置于语言产生的重大影响这一背景之下。从埃伯菲尔德的跨文化现象学的操习视角出发,并结合本雅明对翻译这一概念的理解,从而避免上述两种危险。
作者:李如祐出版社: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日期:2019年11月北平市私立中国高级戏曲职业学校(中华戏校)于1930年9月1日成立,1940年11月解散。它以学生为本,建立了“普通”与“职业”学科的教学方法,培养出大批优秀人才。作为中国戏曲音乐院的下属机构,它与同院研究所一起,集研究、实践为一体,累计演剧实习共3200多场,剧目850多出,为创立新学科“剧学”、开创戏曲全面教育作出了重要贡献。
作者:方维规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日期:2019年11月“海外汉学与中国文论”原属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的重大攻关项目,本书是该项目欧洲卷的成果。欧洲汉学研究的历史源远流长,本书是中国学界关于欧洲汉学之中国古代文论研究的较为系统的考察和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