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打赢了这个疯狂而混乱的世界

来源 :课堂内外(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dmlb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他曾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好学生,迫于家庭状况而选择退学。他卖过盗版光碟,摆过地摊,做过推销,干过工厂流水线、杂工、安装工,办过报纸,开过书店,做过小学生家教,经历过一次又一次在底层创业、打工、失业的状态。他自诩为“90后”中的“低级知识分子”,而对自己那些疯狂的经历,他很淡然:“不传奇,不牛逼。”
  
  这天,我正在想着特刊的选题,朋友给我发了一条北京师范大学的学生李振疯狂赚钱的新闻(北师大文学院大三学生,为了挣到买房的首付款,他每个假期都不回家,每天坚持打至少两份工,回收旧书、旧货堆满寝室卖钱,被同学戏称为“财迷哥”——编者注)。对于他这种以赚钱为唯一目的甚至认为家庭不重要的价值观,我很不认可,但是作为同龄人,洋洋洒洒写几千字来评论他的价值观很没劲,我也没有那个资格。
  我并不是没有吃过钱的苦,才这样轻飘飘地说“赚钱不是唯一目的”,相反,正是因为有过为了钱而流血流泪的经历,才知道除了钱之外“财富”更可贵。
  
  我是好学生但是选择了辍学
  
  因为我初中毕业就辍学了,所以总是被认为当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坏学生,学习成绩差、和老师作对、打架、抽烟、喝酒、逃课、作弊等等,劣迹斑斑。事实上并非如此,准时上学、认真听课、尊敬老师、团结同学等词汇,堆满了我的学生手册。那时候,我的交际圈在一米之内,两点一线,规规矩矩。
  初二那一年,父亲在外工作不顺利,母亲和弟弟的身体都不好,我开始想着赚钱。我组织学校的文学社,成员逾千,创办各类文学报纸,到处做兼职,零零散散的收入对于一个初中生来说很是不错,身边的人都觉得我像变了一个人。
  初中毕业的时候,看着父母逐渐变白的头发以及他们一日不如一日的身体,看着年龄还小的弟弟妹妹,我毅然选择了辍学。虽然办报纸对学习成绩影响挺大的,但仍然不算差,父母希望我无论如何都得考上大学,有一个好的前途,不管他们有多累有多苦,可我坚持并且说服了他们。
  几年以来,我一直感谢当时的几位老师,在校期间他们对我特别好,离开学校的时候他们也希望我今后有条件了能够回到学校去,我们一直保持着联系。
  家庭经济的拮据,是我选择退学的其中一个原因,另一个原因那就是我对未来有一种不可扑灭的自信。
  
  苦逼的经历是多年后炫耀的资本
  
  经过一段时间的兼职以及办报纸的经历,我对自己充满了信心,甚至觉得没有任何东西可以阻挡自己的前进。从学校出来,我租了一个挺大的房子,找了几个朋友一起开始了奋斗生涯。
  当时和朋友做得相当疯狂:做一份市级文学报纸,从策划、约稿、审稿、校对到宣传、发行,那份报纸当时在学生里还挺受欢迎;做全市范围的学生通讯录以及各种名片、书签,宣传、设计、印刷;做保健行业,跑遍很多城市进行学习,组织团队,学习管理、保健等各种知识;还有其他各种忽略不计的兼职。
  按照现在时髦的说法,我们就是在“创业”。分分秒秒的工作计划,疯狂的梦想动力,让我们的收入在那种小县城里很可观。而穷苦的日子,气氛特别悲壮,记忆特别悲伤。几年过去了,我都无法忘记当时带我弟弟去看病的经历,拉着他的手去找便宜旅店的夜晚挥之不去,自己捱饿都要给他买点好吃的记忆挥之不去。
  终究还是欠缺经验,第一轮疯狂的创业失败了。一个背包,一张车票,我离开了故乡那一片土地,然后开始了各种底层的工作,工厂杂工、流水线工人、招牌安装工等等,最长的上班时间是一天18个小时,工资一个月也就一千块钱左右,不包吃住,而且工厂里都是押着1~2个月的工资,穷得有时候真的是身无分文。
  流落过街头,睡过15块钱一个月的仓库,被机器轧过手指,穷得吃不起饭太饿了只能到肯德基洗手间喝自来水……现实让神马文学统统滚蛋,喂饱自己的肚子才是大事。不再梦见百万雄兵,求不了富贵荣华,混个温饱也成啊!
  当生活不再如此窘迫的时候,回过头去看,觉得当时的生活很苦逼,想法很傻逼。后来和一个朋友聊过这种感受,我说,我们是没有血泪人生的一代,如果没有这些苦逼的经历,以后如何给自己的“富二代”、“富三代”孩子炫耀当年的奋斗往事呢?
  
  这个真实的世界从不矫情
  
  离开工厂后,我又存钱开书店,只开了几个月就倒闭了,接着去摆各种地摊、骑三轮车到街上卖盗版光碟、在学校门口卖炒冰。有很多朋友对我卖盗版光碟的经历特别感兴趣,这算是我做过的唯一一件违法的事情。也是没有办法,生活的窘迫总是会逼着你做一些自己也不愿意做的事。
  五块钱一张光碟,每张光碟赚两块钱。卖光碟最怕的不是假钞,而是城管,不管是摆别的地摊还是卖光碟,和城管打的交道都很多。我遇到过一些非常野蛮的城管,虽然侥幸没有被殴打过,但是亲眼看过很多老大爷被打。曾经一次在城管的追赶下,差点性命不保,成为车轮底下的鬼魂。我建议各位失业的、退学的,都别学我,违法的事情,不论大小千万别做。
  离开学校的几年间,我已经记不清楚究竟做了哪些事情,疯狂过、荒唐过、奋斗过、颓废过、迷茫过……说起这些,始终觉得有点装逼。我的同学很多都在读大学,他们会打电话和我聊他们的憋屈和迷茫,我就讲自己的经历,他们问我现在过得怎么样,我一律回答“挺好”,他们说不知道大学毕业之后向哪个方向走,我说路在脚下。
  有时想想,他们真是比我还能“装”,身在那么好的环境里,却在比着劲地浪费表情。其实站在这个世界上的任何一个地方,周围360度都是可以出发的方向,你只需选择一个角度往前伸出脚,然后走下去就是了——这个世界从不矫情,矫情的常常都是我们自己!
其他文献
几年之后我才明白,昆明湖于我而言仅仅是象征一般的存在。在焦虑的生活大河中,有它不多,没它不少,任由它寂静地沉浮在往事边缘。只是时光轰塌、岁月离崩,关于昆明湖的记忆,时时刻刻扰乱着不甘的心。  我决定再去一次昆明湖,不为感情,不为前程,只为能心安理得地和青春挥手作别。  昆明湖在颐和园里,颐和园在北京城里,而北京城里的牵挂和念想已经所剩无几。三年之前,在这座惊惶的城市里,我还能依靠苏提,而现在我只能
月初和月末,有两部关于青春的电影大热,一部是赵薇执导的《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一部是陈可辛执导的《中国合伙人》。前者站在女性的视角,讲述了青春之于女性的意义——关于恋爱未尽的梦;而后者则是站在男性的视角,阐述了青春应该是奋斗的代名词。  青春的性别意义,只在时隔多年后做凭吊之用时方显差异。在那之前,不论男性还是女性,都有一个共同点,犹如一场不可逆的旅行。  在我们对世界一无所知的年龄里,顺着铁轨
莺飞草长四月天,一部唯美、迷人的电影或许能给你不一样的开春气息。《成为简·奥斯汀》怎么样?轻松愉悦的电影情节,演绎了1795年奥斯汀与魅力无比的爱尔兰律师之间的一段情事。影片中的奥斯汀用她的文字、聪明与智慧照亮了整个世界,而她在生活中同样充满了激情,现在,庄园小说里的那群绅士和淑女正在出场……    自己世界里的风花雪月    每一位绅士或者淑女都应该读读简·奥斯汀,这道理如同“每一个有钱的单身汉
每年下半年,除了我们熟悉的高考、艺考、自主招生以外,还有一个高中生群体也在忙碌不已,那就是参加出国留学托福、雅思英语考试的学生。语言关是他们出国留学必须完成的第一步。  2010年11月,教育部公布的一组数据显示,2010年高中应届毕业生放弃高考人数接近100万,其中,因为出国留学而选择弃考者为20万人,比例达21.1%。这是一个让很多人吃惊的数字!  在国内,“高中留学热”已是一个持续多年的现象
无论你是不是一个体育迷,喜不喜欢足球和篮球,相信你都不愿错过比赛休息时,那些热舞行感的“宝贝们”。她们已成为激烈的比赛中,不可缺少的一道靓丽风景。  孙婵,这个“90后”女孩,便是其中的一员。2012年11月25日,新赛季CBA首轮比赛日,宁波是八一双鹿电池男篮的主场。比赛间隙,随着动感的音乐响起,孙婵和她的伙伴们上场了,发丝飞扬,蛮腰劲摆,吸引了全场的目光。  2012年,是孙婵作为“篮球宝贝”
飞机缓缓地降落在首都机场的跑道上,我和我的播音主持梦一起降落在了这片让人心动的土地上。这是2010年初,怀揣着对艺术的追求与希望,我毅然决然地踏上了艺考的征程。  18年来,这是我第一次到北京,对它的印象,无非就是天安门、长城、胡同等等。下了飞机,天空灰蒙蒙的,我不知道这是否是北京天气一如既往的心情,但无论如何,对从小生活在南方海滨城市的我来说,北方冬天的干冷,让我有些无所适从。  站在北京的地上
【疑问一】:互联网让我们变愚蠢?  李 茂    马克·鲍尔莱恩的大作《最愚蠢的一代》封面上有一句话,那就是“不要相信30岁以下的人”,这是鲍尔莱恩自鸣得意的一个口号。他想告诉人们的是,尽管现在的美国年轻一代机会更多了,心气也更高了,但知识和技能却减退了。  鲍尔莱恩拿出的一个证据是对美国高中毕业生的一个调查,在问到二战中美国跟哪些国家结盟时,有50%的人举出了下面3个国家中的至少1个:德国、意大
羡慕嫉妒恨:毕业你就结婚了!
《米娜的文具店》:无法忘怀的童年故事  因为种种原因被上司停职两个月的公务员美娜,在感情受挫、父亲因伤住院的情况下,不得不回到乡下经营父亲的文具店。由于从小失去母亲而与父亲结怨,美娜开始想方设法把这间带给她无数童年阴影的“美娜文具店”尽快转卖。因为没有客人文具店就盘不出去,美娜开始用心经营,还哄骗了两个竞争对手家的孩子过来帮忙。结果美娜和孩子们打成一片,在一次解决纠纷时,还与曾经的小学同学、现在的
复旦:准备阶段意外落马  刚进入高三时,我很松弛。高一高二我都很松弛,除了忙于社团活动的时候。  我慢慢梳理着我的自招之路,越来越多的事浮上心头。当时,我首先瞄准的对象是复旦。其实我三年来真正动过心、非常想去的大学有两所,一所是复旦,另一所就是上戏。前者因为松弛的态度和一些意外而最终落马,后者因为之前的落马次数数不胜数,以致真正到手时的疲乏多于欣喜。  说回复旦,我准备的并不是“千分考”,而是“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