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高三:自王招生伤我千千遍

来源 :课堂内外(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xzh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复旦:准备阶段意外落马
  刚进入高三时,我很松弛。高一高二我都很松弛,除了忙于社团活动的时候。
  我慢慢梳理着我的自招之路,越来越多的事浮上心头。当时,我首先瞄准的对象是复旦。其实我三年来真正动过心、非常想去的大学有两所,一所是复旦,另一所就是上戏。前者因为松弛的态度和一些意外而最终落马,后者因为之前的落马次数数不胜数,以致真正到手时的疲乏多于欣喜。
  说回复旦,我准备的并不是“千分考”,而是“博雅杯”,高二时偶然得知的这个活动。简单来说,就是参赛者选择任何一本文学、语言学、历史学、哲学、博物馆学等人文类经典著作,独立完成一篇3000字左右的评论,如果能获奖,就可以获得奖励以及一本线录取复旦该专业的资格。
  在准备“博雅杯”的问题上,我至少犯了两个错误。一,对比赛缺乏充分的了解以及准备时间,过于松弛散漫。因为对历史一直很感兴趣,而且高一时正好在学校讲堂讲过隋炀帝(讲稿有一万余字),当时也查了许多典籍资料,得到了老师的认可,所以认为一篇3000字的论文不会太占时间,只准备了半个月左右:二,我好像犯了个愚蠢的低级错误,我写了一篇历史论文,然后投给了中文系。
  在投寄出去的当天,我就从一个之前参加过“博雅杯”并且得了二等奖的朋友那里知道:大多数人从暑假就开始准备了:投哪个系,就是哪个系的老师看。所以我拿历史的文章投中文,这一点就已经把她雷到了。
  好吧,也许你会质疑—其实,我是真的把写历史论文当作挑战,参加之前,包括这个朋友在内的许多人,都跟我说写文学评论更容易些,我就是犟了,所以最后才纠结着拿历史论文投到了中文系。
  在我知道了自己的无知后,便已经意料到几个月后的落选。
  清华:我竟然错过了注册时间
  得知“博雅杯”落选后,我反省了很久。说实话,这算是我第一次失败,之前校园电视和新概念作文大赛或者其他一些比赛我都很顺利。虽然早有预感,但总觉得那篇论文也算是尽力,最后用手机登录复旦网页,小小荧光屏上短短的“未通过”让我想了好久。
  也许是因为没有看到落选的原因,所以我设想了千千万万个理由,却没有一个能够说服自己,我开始觉得茫然。但父母和老师并不伤心,反而把一个他们眼中的巨大惊喜推给了我——清华大学的拔尖计划。很快,我通过了初审。
  那时候刚受了复旦大学的打击,整个人很消极,而且从填表提交到得知通过初审时,我一秒钟都没相信过自己能上清华。就我这坨渣渣,就我这样高中三年不务正业的人,上清华?过得了笔试才有鬼。
  在这样的战战兢兢中,反思来反思去,抗拒来抗拒去,更好笑的是,当我知道通过初审后登录网页,发现要在25号前注册个人信息用于笔试时,已经是26号的凌晨了。
  记得那晚上,我哭得连自己是谁都不知道,好在在家里,就直接扑进了被窝。我给一个好朋友打电话,哭诉自己的糟糕差劲,爸妈一直在外面急得团团转。早上把这事给班主任说了,班主任说会试着联系清华招办看是否能补上,但是估计希望渺茫。
  接着就正好元旦放假,作为省重点,学校居然放满了三天,妈妈逼着我去烧了三天香。元旦刚过,我就接到学校打来的电话,清华同意我补交注册资料并传来了表格。当我在寺庙里望着袅袅青烟时,光柱一道道打下来,我似乎看到了一句话,那是世界上最美好的一个词语:失而复得。
  新概念:复赛人数翻了三倍
  当清华的笔试资格补办完成后,我立刻遭遇了一个晴天霹雳,这也是我新的一串悲剧的开始——清华笔试的暂定时间与上戏给新概念的特招面试时间正好撞车!我茫然地又去问班主任,班主任一脸囧地对着我:“学校好不容易帮你争取回清华的资格……你看……你看……”
  我知道自己上不了清华。清华拔尖计划对笔试成绩单独划线,其实要求已经低了很多,高考分数最多能降60分——我知道自己无法超过一本线40分,冲顶上得了一本就算不错了。虽然班主任一直和蔼地说:“哎呀,还有时间啊,还可以努力啊,高三一年可以创造奇迹啊,老师们都会帮忙的啊……”但我根本不相信。
  而上戏给的分数线是二本线按面试水平再额外加20分,我平时也能上二本线,肯定没问题,所以这是我一定能上得了的,不能放弃机会。何况我从一年多前就喜爱着上戏,有时候都认定自己是上戏的人了。
  在还有十多天就开始校考的时候,我终于决定参加上戏的“校考”——尽管我也是刚刚才知道什么是“校考”。一切都来得太突然,我在一个又一个的艺术生朋友们面前咨询,忙得团团转,又在茫茫然中踏上了前往上海的飞机,最后终于知道了“校考”需要三试:初试散文,复试故事,三试面试并考文学常识。
  到上海时碰上了几个新概念的朋友,因为离新概念复赛的时间也近了,所以也一直有朋友断断续续地到上海,至少不算寂寞。初试当天,我就撞上了又一个晴天霹雳,据说初试有12000人,而去年,似乎才三四千。
  “据说”在看到考生编号时得到了证实。不好的预感很快灵验,在写完散文后的第三天,我就得知了自己没有通过,同样,朋友中大半也没有通过。大家一起聚在KTV里神伤,有人安慰我说,今年人那么多,可能挑花眼了,可能有黑幕,别质疑自己。
  二等奖:我一个“特招”都没有
  我有点郁闷。每所艺校的贴吧在校考后都会被爆一轮,只要自己没上就都说是“黑幕”。说实话我并不相信,我打哈哈笑着说,自己的确散文写得烂。何况考几个小时,我半个小时就冻得不行跑出来了,是我自己的问题。
  因为同时也获得了新概念的复赛资格,所以尽管失落,却不得不憋屈地窝在小得不行的宾馆里。由于一向身体弱,颈椎病之类的又让我浑身都不舒服,昏睡中似乎病了一场,吃什么吐什么,每天在宾馆里浑浑噩噩,出去接陆续到来的朋友时又得装出一副“钢化玻璃做的”的状态,整个人都觉得很虚弱。
  同时,我还有一种不详的预感:该不会新概念也…其实我觉得不会。一年了,还是这个组别,我明显写得比去年好了太多,怎么可能去年一等奖,今年反而不行了7   十天后,现实果然给了我一个耳光。或许是今年的初赛文写得不够用心,或许是复赛时还在发着小烧,或许是评委审美不同,或许是太倒霉,又或许一切都是借口……在青松城酒店大厅念一等奖名单时,当我确定没有自己的名字时,整个人还是有一点恍惚。
  也许是半年来坎坷不断,我只在略微诧异后就继续面瘫着,直到一些不需要争取特招的参赛者陆续离开酒店后,面对着一个个大门贴着××大学的房间,我才开始心虚——我还需要争取特招!天啊我现在还是一个特招都没有!虽然一年前得奖时,一大堆人都到处传播谣言说我得了保送!苍天啊!
  厦大:被羞辱的与被轻视的
  补充一下关于新概念的优惠政策,能得到直接优惠的基本上是一等奖获得者。14所名校中会有一部分学校代表,住在颁奖的酒店,等到宣布了名单后,工作人员会给一等奖获得者发个小条子,告诉大家不同学校在酒店的房间号,自己去谈,合适就把条子交给那个学校的老师。当然,二等奖也有一定的优惠,就是报那些学校的自招,得到初审资格,笔试和面试就靠自己的能力了。
  于是,我在同样争取这条捷径的参赛者身后排着队,并强迫自己强颜欢笑,装出比一年前更谦卑更可亲的姿态,走入了厦门大学的房间——在这里,我终于击溃了半年的伪装,听到一地的破碎声。
  按照一贯的程序:排队、走进去、鞠躬,双手递上了自己的奖状、发表作品等资料,然后开口:“老师好,我是……”然后就被打断了。男老师面无表情地说“不用了”,并没有接我的资料,我很诧异:“自我介绍一句也不用吗?”男老师掏出一张写有新概念一等奖名单的纸问:“你叫什么?”我讪讪地说:“我是上一届的一等奖,这一届是二等奖。”高而冷的男老师终于抬眼看了我一眼,一旁坐着的女老师好心来调节氛围,笑着对我说:“那你想报什么系啊……”男老师迅速打断了这位女老师:“那些这届一等奖写得真的好的孩子我们是很欢迎的,可是你这届二等上一届的一等就不知道了……”我忘记了接下来还说了什么,只记得最后我总算把资料递了出去,鞠躬,走人。
  过了一阵子,才觉得很伤心,不知道这种感觉是因为被羞辱了还是被轻视了。出房门后我愣愣地对等在门口的朋友说:“可能不行……”有些之前通过了面试并且已经在厦大读书的朋友显得很错愕,在了解情况后都安慰我,说换了招办主任,之前那个女主任很和善的,没关系,过段时间招办会打电话给你的,应该能通过的。厦大:拒绝了我半个小时
  获得上一届新概念一等奖时,我去了厦大、中山、华师大和上戏,那时还在高二,没有深聊。所以等厦大这边一结束,我就去了中山大学的办公室。
  去年去的时候,中山大学的老师就让我觉得记忆深刻,热情、爽朗,而且不说客套话。通过的都会发一只钢笔,很萌。今年去时没有谈成,因为今年好像变了政策,必须要过笔试,但我报了清华那边的笔试,属于华约的考试,厦大和中山都属于北约的考试,两者互不认可对方的考试和成绩。
  然后我又去了上戏,上戏的老师就是很和蔼很亲切。谈得很顺利,让我到时候去面试什么的就OK。一起来的张其鑫去年也过了上戏的面试,故事第一名的他让老师们印象深刻,张其鑫不停地帮我美言,蹩脚的广东普通话让我和老师都笑个不停。
  几人欢喜几人忧,我诸事不顺,但一个连得两届~等奖的朋友就很顺利,最后得到了北大的20分降分。走出酒店时寒风阵阵,我们几个并肩一起撒酒疯一样地唱了一首《海阔天空》。
  记得是在重新得到清华笔试资格之后不久,我接到了厦大的电话,告知我被拒绝的消息。虽然是拒绝,但比之前那个男老师口气温和了许多。我记得我还有争取,说自己并不比这届一等奖写得差,他说我们不说这个;我说我的获奖经历,他说有的人还寄了自己出的书来,没办法,不可能为你破例。
  说了半小时的电话,后来我都觉得抱歉,“拒绝”都要半个小时,招办应该也很辛苦了。
  上残:再战上海过关
  华约考试的时间在我从上海铩羽而归后忽然改了,我不得不再一次地杀去上海,准备上戏给新概念的特招考试。而今年的规矩又改了,要在面试之前写篇散文——上次校考我连散文关都没有过,在这样的阴影下,我战战兢兢地写完了,终于进入面试,八个老师坐成一排,坐中间的老师第一句话就是:“你知道你为什么上次校考没过吗?”
  我傻了,我写得不好我有罪!于是,开始忙不迭地痛批自己怎样怎样。老师微微一笑:“傻孩子,你考试不看要求啊?卷子上都说至少1500字了,你才写了1000字。”怪不得那次我走出考场时,发现就我一个交了卷呢!真是猪一样的脑子啊!
  然后我把自己的一些奖状和作品递了过去,因为之前在学校电视台拍过几个片子得了奖,老师们也很感兴趣地跟我聊了下这个,又问了问平时有没有看话剧或者戏曲的爱好,也谈了谈写作,当然不可避免地问了文化课成绩——一切顺利,出来抬头看天,觉得真是天意弄人!
  来面试的九个人里,本来上戏的指标是五个,几个月后却发出了八个合格证一本来应该是十个人来参加面试的,有一个朋友没有如约赶来。后来问他,我们被直接固掉了:“啊?什么?二月没有30号啊?我忘记定机票了!”
  有人搞错了时间,我却搞错了名字。在收拾好行李坐了两个半小时地铁,又在机场怒吃八盘菜,最后就快要通过验票去安检时被拽了回来:“哎,你机票上的名字弄错了。”我把目的地桂林打成了姓名桂林,不得不重回酒店,两天后再走。
  多出来两天,我决定去华师大碰碰运气。新概念颁奖后,我忘记了去华师大的房间,之后也一直不敢联系,除了受挫太多有些犯怵外,也觉得当时忘记去现在再去实在很失礼。为了打发凭空多出来的两天上海时间,最后我还是报着侥幸的心理去试了试运气。
  结果,几个月后却意外地收到了华师大一本优惠录取的信件——这是高三以来两次幸运中的一次。只是收到已是在高考前不久,我已无力应对,白白浪费了。
  西大:去旅游的同学很多
  从上海回来后,我又参加了两次考试。每个人都有保底的心理,虽然我保到现在越来越没底,成绩也越来越惨不忍睹。   有个上了鲁东大学的朋友安慰我,没关系,鲁东大学对新概念也有优惠,你可以来鲁东上文学系。而身经百战的我,已经知道了什么叫世事无常,于是就近报了广西大学的自招。
  很多大学对本省内的学生会有专门的自招考试,考试内容与优惠条件也会有细微不同。比如西大就是先报名寄资料,然后语文、英语任选一科考试,过了再参加面试,一本录取再视你综合情况加专业分。这样的安排其实还是很适合我这样的偏科生的。
  虽然发放笔试名单时有些凶险,刚公布时并没有我的名字,半个小时后我的名字才赫然出现。后来查分数,才知道我的笔试分数压线过,这是我高三幸运的第二件事了。本来笔试成绩占百分之七十,过了面试还要删一半的人,面试时随机抽签一分钟演讲,我表现较好得了九十多分,侥幸地过了。
  全年级包括校荐、自荐去了好几十人,笔试通过也不过寥寥十几人,我最后也是怒当了一回分母。校荐去的都是成绩拔尖的尖子生,平时也一直有参加自招班专门培训,报的基本也是北约和华约,尤其是清华北大报得最多,基本是学校安排的,去南宁考试的旅途上,聊起来,他们多数是抱着趁机旅游一趟的态度,对自招并不很了解。
  很多学校基本没有老师研究自招,很多同学被老师赶去一味求高,却不考虑学生自身的情况,反而浪费了机会。有些成绩一般的同学其实可以不考虑华约或北约,直接选报卓越。因为华约、北约都有大学难度的题目,而卓越据说难度可以比照高考。我认识一个同学,平时成绩基本在三本线徘徊,因为得了一两个奖就自荐报了卓越的一所大学,最后虽然没过,但笔试成绩只差八分。
  结语
  我不知道是什么时候开始失眠的,自招结束前还是结束后。彻夜彻夜地睡不着觉,每天都像是多出了几个无能为力的小时,除了面对黑暗思考人生什么都不能做。
  对我而言,这场屡战屡败的高三自招之旅,随着高考的来临终于结束了,我的高中最后也以一个失败的分数结束了。而即使迎来了生命中最长最安逸的一个假期,身体深处,依然有个小人在战战兢兢。
  我有时候想,消耗了那么多精力、热情,去体验失败与伤心,最后进入上戏所花费的精力,只是用了万分之一吧?但好在,我早在两年前,就相信自己会到达这个地方。但愿所有参加自招的孩子,都能有一份好运气
  (编者注:贾彬彬已于2013年9月进入上海戏剧学院戏文系就读。高三时参加自主招生的种种经历和感受让她刻骨铭心,想到还有很多高三一族,也将走上这条貌似的“捷径”,她在上戏的校园里,特别为本刊写来了这篇回望高三生活的长文,分享自己的“自招”体验,她希望每一个人都能获得一份幸运。特此致谢!)
其他文献
今天更糟糕    “皮尔,生意还好吗?”吉姆走进朋友的服装店问道。  “吉姆,不用提了,简直糟透了。”皮尔沮丧地说,“昨天一天才卖了一件,今天更糟糕。”  “皮尔,今天一件也没卖吗?”吉姆问。  “哎!今天那顾客又把昨天买的衣服退了!”    耍酒疯    一个男人走进饭店,对服务员说:“给我来二两,乐队每人来二两,你给自己也来二两!”  服务员按照他说的做了。这样反复几次后。该结账了,服务员来到
几年之后我才明白,昆明湖于我而言仅仅是象征一般的存在。在焦虑的生活大河中,有它不多,没它不少,任由它寂静地沉浮在往事边缘。只是时光轰塌、岁月离崩,关于昆明湖的记忆,时时刻刻扰乱着不甘的心。  我决定再去一次昆明湖,不为感情,不为前程,只为能心安理得地和青春挥手作别。  昆明湖在颐和园里,颐和园在北京城里,而北京城里的牵挂和念想已经所剩无几。三年之前,在这座惊惶的城市里,我还能依靠苏提,而现在我只能
月初和月末,有两部关于青春的电影大热,一部是赵薇执导的《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一部是陈可辛执导的《中国合伙人》。前者站在女性的视角,讲述了青春之于女性的意义——关于恋爱未尽的梦;而后者则是站在男性的视角,阐述了青春应该是奋斗的代名词。  青春的性别意义,只在时隔多年后做凭吊之用时方显差异。在那之前,不论男性还是女性,都有一个共同点,犹如一场不可逆的旅行。  在我们对世界一无所知的年龄里,顺着铁轨
莺飞草长四月天,一部唯美、迷人的电影或许能给你不一样的开春气息。《成为简·奥斯汀》怎么样?轻松愉悦的电影情节,演绎了1795年奥斯汀与魅力无比的爱尔兰律师之间的一段情事。影片中的奥斯汀用她的文字、聪明与智慧照亮了整个世界,而她在生活中同样充满了激情,现在,庄园小说里的那群绅士和淑女正在出场……    自己世界里的风花雪月    每一位绅士或者淑女都应该读读简·奥斯汀,这道理如同“每一个有钱的单身汉
每年下半年,除了我们熟悉的高考、艺考、自主招生以外,还有一个高中生群体也在忙碌不已,那就是参加出国留学托福、雅思英语考试的学生。语言关是他们出国留学必须完成的第一步。  2010年11月,教育部公布的一组数据显示,2010年高中应届毕业生放弃高考人数接近100万,其中,因为出国留学而选择弃考者为20万人,比例达21.1%。这是一个让很多人吃惊的数字!  在国内,“高中留学热”已是一个持续多年的现象
无论你是不是一个体育迷,喜不喜欢足球和篮球,相信你都不愿错过比赛休息时,那些热舞行感的“宝贝们”。她们已成为激烈的比赛中,不可缺少的一道靓丽风景。  孙婵,这个“90后”女孩,便是其中的一员。2012年11月25日,新赛季CBA首轮比赛日,宁波是八一双鹿电池男篮的主场。比赛间隙,随着动感的音乐响起,孙婵和她的伙伴们上场了,发丝飞扬,蛮腰劲摆,吸引了全场的目光。  2012年,是孙婵作为“篮球宝贝”
飞机缓缓地降落在首都机场的跑道上,我和我的播音主持梦一起降落在了这片让人心动的土地上。这是2010年初,怀揣着对艺术的追求与希望,我毅然决然地踏上了艺考的征程。  18年来,这是我第一次到北京,对它的印象,无非就是天安门、长城、胡同等等。下了飞机,天空灰蒙蒙的,我不知道这是否是北京天气一如既往的心情,但无论如何,对从小生活在南方海滨城市的我来说,北方冬天的干冷,让我有些无所适从。  站在北京的地上
【疑问一】:互联网让我们变愚蠢?  李 茂    马克·鲍尔莱恩的大作《最愚蠢的一代》封面上有一句话,那就是“不要相信30岁以下的人”,这是鲍尔莱恩自鸣得意的一个口号。他想告诉人们的是,尽管现在的美国年轻一代机会更多了,心气也更高了,但知识和技能却减退了。  鲍尔莱恩拿出的一个证据是对美国高中毕业生的一个调查,在问到二战中美国跟哪些国家结盟时,有50%的人举出了下面3个国家中的至少1个:德国、意大
羡慕嫉妒恨:毕业你就结婚了!
《米娜的文具店》:无法忘怀的童年故事  因为种种原因被上司停职两个月的公务员美娜,在感情受挫、父亲因伤住院的情况下,不得不回到乡下经营父亲的文具店。由于从小失去母亲而与父亲结怨,美娜开始想方设法把这间带给她无数童年阴影的“美娜文具店”尽快转卖。因为没有客人文具店就盘不出去,美娜开始用心经营,还哄骗了两个竞争对手家的孩子过来帮忙。结果美娜和孩子们打成一片,在一次解决纠纷时,还与曾经的小学同学、现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