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转移性淋巴管炎1例

来源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smfz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病歷资料
  患者,男,48岁,农民,因发热、咳嗽、咳痰2周入院。入院前2周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体温波动于37.8℃~38.8℃,同时有咳嗽,咳黄色脓痰,无胸痛、咯血、发绀、盗汗等表现,在某诊所治疗(具体不详),效果不佳,故前来我院。入院查体:神清,全身皮肤、巩膜无明显黄染,可见肝掌蜘蛛痣,浅表淋巴结无肿大,胸廓发育正常,双侧呼吸音粗,可闻及少许湿性啰音。腹平软,右下腹轻度压痛,无反跳痛,肝脾肋下未及,Murphy征(+),肝区叩痛(+),移动性浊音(-),双下肢无水肿。入院胸片示双肺小片状模糊影,双肺感染。肝功能:TBiL 22.3μmol/L,Alb 34.1g/L,ALT 150U/L,AST 162U/L,ALP 227U/L,GGT 252U/L,PT 15.9秒。乙肝六项示HBsAg(+),HBeAg(+),HBeAb(+)。血细胞分析:WBC 7.07×10.9,N 74%,HGB 98g/L,PLT 227×10.9/L。入院诊断:①肺部感染;②病毒性肝炎(乙型)慢性轻度。予美洛西林钠抗感染,肺力咳止咳,氨溴索化痰,还原型谷胱甘肽护肝等治疗1周,患者发热减退,咳痰好转,但咳嗽有所加剧,且出现乏力,纳差,腹胀等症状,巩膜渐出现黄染,复查肝功能示:TBiL 69.7mol/L,Alb 30.1g/L,ALT 350U/L,AST 229U/L,ALP 627U/L,GGT 402U/L,上腹部CT示肝内胆管扩张,肝门区胆管狭窄、壁厚,诊断为胆管癌,肺CT示肺内弥漫性分布磨砂玻璃样高密度,内见“支气管气相”,病灶以双肺门为中心,对称分布,局部肺内见小点状无肺透亮区,双侧可见胸腔积液。考虑为转移性淋巴管炎(PLC)。经行纤支镜活检示恶性肿瘤可能性大。故诊断为胆管癌并发肺转移性淋巴管炎。入院第12天患者出现胸闷气促呼吸困难,听诊双肺可闻及湿啰音。予抗感染,平喘等治疗无效。因经济原因家属放弃治疗,最终死于呼吸衰竭。
  讨论
  转移性淋巴管炎(PLC)并非是真正的炎症,是肿瘤肺内转移的一种特殊形式,占肺转移瘤的3%~5%[1]。胸部CT的特征性表现[2]:①小叶间隔不均一增厚,肺叶内细小网状结节影,以肺野中外带和肺底多见;②不均一结节状增粗的支气管血管束从肺门向外周呈放射状,部分分支末梢直达胸膜;③胸膜不规则结节增厚;④肺门、纵隔淋巴结增大;⑤胸腔积液和(或)胸椎、肋骨破坏.胸膜肺组织病理可见胸膜下、肺内淋巴管内癌细胞生长。PLC可发生于任何肿瘤的转移,肺癌是引起PLC的最常见的肿瘤,其次为乳腺癌、胰腺癌、胃癌、前列腺癌、肝癌等[3]。因此,当临床出现肺间质影像学改变,气道解痉药物治疗无效,咳嗽、气促、呼吸困难加重时,应高度警惕PLC的可能。PLC是晚期肿瘤的转移,目前尚缺乏特别有效的治疗方法,预后极差。对于引起PLC的常见原发肿瘤,应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减少PLC的发生。对此临床医师应予以高度重视。
  参考文献
  1曹芹,田巧.肺癌性淋巴管炎误诊8例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7,22:5317-5318.
  2邢国臣.肺癌性淋巴管炎的临床特征与诊断[J].中国现代医生2009,47(8):70-71.
  3肖燕.肺淋巴管癌治疗病例回顾性分析[J].中国肺癌杂志,2007,10(1):54-57.
其他文献
通过仲裁程序解决合同争端是解决工程合同争议的有效途径,文章根据仲裁在解决工程合同争议时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对策.
【正】 四川大学历史系缪钺教授与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亚洲学系叶嘉莹教授合撰的《灵谿词说》,已于1986年夏完稿,现经修订,编次成书,交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这
目的:探究上尿路结石致重度肾积水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对38例上尿路结石并致重度肾积水的患者,先针对具体情况,行经皮肾穿刺造瘘以解除梗阻,后根据情况择期行尿镜气压弹道
目的:分析上海市某医疗集团下1所三级医院和1所二级医院骨科床位分类管理的合作意愿。方法:利用BDM模型分析2所医院骨科合作意愿。结果:双方合作意愿强烈,三级医院骨科并不依赖
急性心肌梗死(AMI)后有部分患者會出现左室形态和大小的改变,称为左室重构(LVR),早期预测LVR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1,2],但目前尚无能够准确预测的方法。二维斑点追踪成像(STE)技术可从纵向、径向和圆周方向全面反映局部心肌的运动[3],本研究探讨应用STE检测心肌应变来预测AMI冠脉支架植入术(PCI)后LVR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