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鲁迅的“小悲欢”与“全世界”

来源 :博览群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ocheng8909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21年1月,一批优秀的知识分子成立了文学研究会。他们对当时文坛上黑幕横行、鸳鸯蝴蝶乱飞深感不满,起而要求建设一种新的文学观。“将文艺当作高兴时的游戏,或失意时的消遣的时候,现在已经过去了。我们相信文学也是一种工作,而且又是于人生很切要的一种工作。”为了这人生,并且要改良这人生,从此成为了现代作家讲述中国故事的主流思想。后来,人们自然意识到游戏的、消遣的文学自有其价值,或许那样的小说才是小说之正宗。随着网络文学兴起,故事讲述的黑幕化、鸳鸯蝴蝶化急剧泛滥开来,更有一般写手肆意地叙述着一己之私欲,炫耀其金钱的文艺观,且有愈演愈烈之势。百年前文学研究会成立时面对和思考的问题,似乎又摆在了当今人们的面前:文学何为?故事,又该怎样讲述?套用时下流行的话说,便是如何讲好中国故事。
  殷鉴不远,来者可追,惟能继往者方有开盛世之希望。现代文学发生至今,已形成了优良的新的文学传统,文学研究会便是这新的文学传统的重要源头。百年回首,不单是为了纪念过去,更是因为温故方能知新。一个世纪亦是一轮回,是以总有世纪末焦虑的出现。时间的轮回不必导致循环论,循环的是时间,人的思想若要跳出循环之外,需要时时警惕曾经的不好的思想的重来,继承发扬优良的文化传统,尤其是新民主主义以来的新的文化传统——讲好中国故事,当有此格局。
  ——咸立强(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2019年4月16日,《求是》杂志第8期发表了习近平总书记的文章《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其中有这样一段话:
  文化文艺工作者要跳出“身边的小小的悲欢”,走进实践深处,观照人民生活,表達人民心声,用心用情用功抒写人民、描绘人民、歌唱人民。
  其中,“身边的小小的悲欢”用的是鲁迅的话,出自《〈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导言》,原语是:
  一切作品,诚然大抵很致力于优美,要舞得“蹁跹回翔”,唱得“婉转抑扬”,然而所感觉的范围都颇为狭窄,不免咀嚼着身边的小小的悲欢,而且就看这小悲欢为全世界。
  鲁迅不是文学研究会成员,但是他对文学创作中“咀嚼着身边的小小的悲欢”所持的态度,却与文学研究会主导思想相一致。
  因教育部官员这一身份的限制,鲁迅没有列名文学研究会,但是很多人都将鲁迅视为文学研究会的编外成员。鲁迅的许多文字也发表在文学研究会的刊物上,他的文学思想和创作主张与文学研究会也颇为一致。比如鲁迅在小说二集导言中所说的上述那段话,文学研究会的主将茅盾在《〈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一集·导言》中也有类似的表述。茅盾在导言中指出那时候(第一个“十年”的前半期)创作界的两个很重大的缺点:“第一是几乎看不到全般的社会现象而只有个人生活的小小的一角,第二是观念化。”鲁迅和茅盾对当时创作界拘囿于“身边的小小的悲欢”“个人生活的小小的一角”表示不满,他们的意见,通过《中国新文学大系》不断地被经典化为文学研究会的主流思想。
  鲁迅所说的“小悲欢”显然不等同于“个人悲欢”,“小”不等于“个人”,惟囿于个人而漠视或隔绝社会的才是“小”,这样的“小”不能与现在的或未来的“大”共鸣共振,这样的“小”是真正的“小”,仿佛海中一粟,虽在海中,却与海水格格不入,是相互隔膜不能相通的灵魂。然而,“小悲欢”与“全世界”并非截然对立的关系,“小悲欢”中可以蕴含着“全世界”,而“全世界”也正是由一个又一个的“小悲欢”组成;没有“小悲欢”的“全世界”也就不成其为真正的“全世界”,结果只能变成钱谷融在《论文学是人学》中批评的那种空洞的、抽象的“整体现实”。文学研究会的作家冰心写道:
  谁信一个小“心”的呜咽。
  颤动了世界?
  然而它是灵魂海中的一滴。
  只有本是“海中的一滴”,方能融入大海,与大海浑然一体,故而自己小小的呜咽才能震动整个的世界。
  鲁迅和茅盾关于文学创作“小悲欢”与“全世界”的思考需要放到具体的语境中,通过观照上下文才能够准确地把握和理解。被鲁迅评价为“就看这小悲欢为全世界”的是弥洒社的一群作者,小说方面的代表有胡山源、唐鸣时、赵景深等。他们在鲁迅眼里是“为文学的文学的一群”,而与为人生的文学的一群相对立。《中国新文学大系(1917—1927)》共有十集,其中三本小说集,小说一集主要编选文学研究会的小说,小说三集主要编选创造社的小说,小说二集则由鲁迅编选文学研究会和创造社之外的小说。因此,鲁迅在小说二集导言中评价的都是自己所编选的小说,并不旁及创造社的小说。但是,当鲁迅批评弥洒社的小说创作时,窃以为也很可以视为是对创造社小说的批评。“不免咀嚼着身边的小小的悲欢”,这几乎就是郁达夫身边小说的恰切写照。此外,鲁迅并没有就“小悲欢”与“全世界”展开对弥洒社小说的具体分析,这固然与小说集编选的篇目有关,另一方面似乎也是鲁迅借此对为艺术的创造社小说创作的顺手一击。
  鲁迅谈到自己为什么要进行小说创作时,说自己仍抱着十多年前的启蒙主义,以为必须是“为人生”,并且要改良这人生。启蒙就是光明照亮黑暗,而要照亮的不仅是自己,更要照亮他人,乃至于全世界。《狂人日记》里的狂人觉醒之后,首先想到的便是启蒙自己的大哥。“我诅咒吃人的人,先从他起头,要劝转吃人的人,也先从他下手。”《狂人日记》表面上说是以狂人口吻写出,“语颇错杂无伦次”,实际却隐藏着作家对启蒙深刻而周密的启蒙思考。启蒙,固然是要照亮别人,但是如何照亮,从谁开始着手,却是颇费思量的事情。狂人的启蒙大业从自己的大哥开始,选择从身边最亲近的人开始,窃以为这才是启蒙事业的应有之义。自古至今,多有以启蒙大业自任之辈,梦想要以自身的光芒照亮全世界,他们心中的全世界却大多并不包含自己的亲人。一个连亲人都无法启蒙的人,却总想着去启蒙、改变自己并不熟悉的他人(全世界),窃以为这并非是在扫一屋与扫天下之间进行选择,而是有点不敢直面真正的问题,是以颇有古代易子而教的意思。何为易子而教?孟子说:“教者必以正,以正不行,继之以怒;继之以怒,则反夷矣。”要点在于“以正不行,继之以怒”。对亲人,继之以怒容易招致“反夷”。但是,易子而教就没有“反夷”之弊了吗?应该也是有的,只是对于以亲缘关系为主导的社会来说,只要“反夷”不出现在亲人之间就可以了。但是这种教育思想恐怕与老子的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不太相符,大同社会理想的实现恐怕还是要消除易子而教的“反夷”之弊才好。换言之,便是启蒙最好还是从身边亲人做起比较好,这样才能够更清晰地让启蒙者思考启蒙不能行时是否要继之以怒,继之以怒而有“反夷”之弊时又当如何处理?有亲亲之心,而无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之念,实际上将全世界里的他人都视为了抽象的数字,强行以自身之光照亮亲人之外的全世界,不能如意时动辄便要继之以怒,浑然不顾“反夷”之弊,自以为特异于众,实则与众隔膜,名为启蒙,实为祸害,这肯定不是鲁迅理想中的启蒙,也不是鲁迅想要的那种顾及全世界的做法。   鲁迅对弥洒社“咀嚼着身边的小小的悲欢”的批评主要来自文本阅读,以个人的敏锐的文学感知把捉到了文坛创作的某种倾向,而茅盾对“只有个人生活的小小的一角”的批评却大不相同,乃是“根据了那时候三个月中间已发表的小说120余篇来研究它们的题材,思想,与技术”,而后得出结论,“竟可说描写男女恋爱的小说占了全数百分之九十八”了。近百年前,茅盾就以严格的统计数据报告人们文学创作的大体倾向,指出弊病,引起人们的注意。现在,我们已经进入了大数据分析的时代,但是却甚少看到像茅盾那样的统计分析,各种研究论著充斥着的主要还是传统的文学阅读,经验判断为主,伴随着少量的局部的数据统计。近些年来,中国小说的出版数量庞大,每年仅长篇小说就有几千部,大数据分析时代最善于处理的应该就是这类体量大的研究对象。一旦我们能够借助大数据分析,像茅盾那样,对每年发表的小说的题材、思想、技术等进行分析统计,一些文学上的问题就会更显豁地呈现出来,才能有针对性地采取一些相应的措施,否则的话,对问题的分析和认识各不相同,解决的办法往往不是驴头不对马嘴,便是空空洞洞的一句“让它自由发展”。
  如何使创作走出“身边的小小的悲欢”?其实,这个问题更应该反过来问,为什么有些作家乐于表现“身边的小小的悲欢”?鲁迅谈到了作家文艺观的影响,茅盾则侧重从作家生活经验的局限性进行了分析。乐于表现“身边的小小的悲欢”,一则是作家的创作个性使然,一则是作家自身的生活经验使然。江山易改禀性难移,一个作家一旦形成了自身的个性气质,改变起来很困难,容易改变的往往不是最有成绩的作家。想要使作家的创作走出“身边的小小的悲欢”,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较为可行的便是让已成作家们多多经验新的生活,或径直发掘培养新的作家。茅盾年轻时挥斥方遒,批评文坛,指出作家的创作应该顾及“全般的社会现象”而不应该“只有个人生活的小小的一角”的时候,还不是小说家。待到大革命失败后,茅盾从事《蚀》三部曲的创作,开手便顾及了“全般的社会现象”,以大气魄大格局征服了文坛。后来,《子夜》更是以空前的大格局谱写出辉煌的社会史诗。这时候,那些曾被茅盾批评为“只有个人生活的小小的一角”的作家,大部分依然还没有走出“身边的小小的悲欢”。
  “小悲欢”与“全世界”讲的主要是“小”与“大”的问题,就艺术本身而言,“小”与“大”跟作品的好与坏没有必然关系,以“小悲欢”为描写对象的小说可以成为经典,以“全世界”为描写对象的小说也可以是粗制滥造。但是,站在百年前奉行启蒙主义的文学研究会的立场上来看,文学创作自然需要走出“身边的小小的悲欢”,正如茅盾所说,“我觉得表现社会生活的文学是真文学,是于人类有关系的文学”,“因为我既是一个‘人’,就应该负人群进步的责任”。这自然是启蒙者的文学观,也便是文学研究会奉行的文学观。他们的着眼点本来就是人群与人类,与人群、人类的悲欢不相通的“小悲歡”无益于表现他们心目中的人生,也就无法改变这人生。百年以降,世界已成地球村,人类的与世界的意识应该越来越发达才是,若是现在的人在这方面的表现反不如百年前文学研究会成员,则与鲁迅尊奉的“改良这人生”自是冰炭两途。
  在鲁迅的笔下,“小悲欢”这个词语只使用过一次,倒是“全世界”用的次数很多,在15篇文章中先后使用过23次之多。其中有些表述,即便是放在当下,也足以让站在21世纪前沿的知识分子们警醒,如鲁迅在《二心集·序言》中这样解剖自己:
  我时时说些自己的事情,怎样地在“碰壁”,怎样地在做蜗牛,好像全世界的苦恼,萃于一身,在替大众受罪似的:也正是中产的知识阶级分子的坏脾气。
  这样的“坏脾气”,时下也颇为流行,有些以为大众代言自诩的人所叙说的全世界的苦恼,终究不过是个人的牢骚罢了,但是这些人偏偏将个人的“小悲欢”隐藏在“全世界”的名目下,将水搅浑,目的不过是借着“全世界”的名目谋取个人的私利罢了。鲁迅对于大的名目,向来抱有很大的警惕。在《电影的教训》中,鲁迅谈到影片《瑶山艳史》:
  这部片子,主题是“开化瑶民”,机键是“招驸马”,令人记起《四郎探母》以及《双阳公主追狄》这些戏本来。中国的精神文明主宰全世界的伟论,近来不大听到了,要想去开化,自然只好退到苗瑶之类的里面去,而要成这种大事业,却首先须“结亲”,黄帝子孙,也和黑人一样,不能和欧亚大国的公主结亲,所以精神文明就无法传播。这是大家可以由此明白的。
  中华民族传统的家国天下思想,隐含着“全世界”的美梦,这自然是大事业;但是对以“结亲”来达成“主宰全世界的伟论”,鲁迅并不认可,类似《瑶山艳史》那样的影片无论怎样“竭力宣传”,也不能真正地引起“全世界”的颤动。这是值得我们至今还应当思考和重视的。
  (作者为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其他文献
王维是中国盛唐山水田园诗派中成就最高的诗人。  王维的诗歌随其思想的变化而显现不同的风貌。前期思想较为积极,具有比较强烈的积极用世的精神。其诗歌显示出豪壮、雄阔的风格,气势充沛,内容广泛。但随着人生际遇的变化,王维在由壮年向老年过渡时期,其思想从积极用世向消极遁世转化,追慕隐逸恬静,皈依佛教。“退朝之后,焚香独坐,以禅诵为事,晚年长斋,不衣文采”。(《旧唐书》)自感“无才不敢累明时,思向东溪守故篱
华策影视:《太阳的后裔》或成股价上涨催化剂  华策影视(300133):《太阳的后裔》由New全资制作,推出四集收视率14.3%、14.9%、23.4%、24.1名节节攀升,男女主角儿宋仲基、宋慧乔高颜值组合,区别以往韩剧拖沓剧情取而代之的是直入主题的紧凑节奏以及罕见的特种兵与医生的角色定位引领着韩剧新风潮。华策2014年入股New成为第二大股东,New作为韩国本土票房份额最大的公司,《太后》的播
年轻母亲好去处    Q 我是一名年轻妈妈,很想当—名好母亲,可心里总是忐忑不安,生怕哪里做得不好。什么育儿教子等方面的知识,更是一知半解,网上有这方面的资源吗?  A 有时间你可以多多访问中国母亲网(http://wwwmuqin.com.cn/),这是一家致力于发展全国的母亲教育事业的网站,拥有妈咪课堂、早教访谈、亲子资源、专家答疑等栏目,主要针对0~6岁的年轻母亲提供服务。    网上买电器
炎炎夏日,看看美丽的雪景自然是消暑的好办法。不过这个网站可不是单单为大家营造一片美景,而是可以让大家发挥创意,设计自己的雪花片。  进入网站后,把鼠标指向一片片缓缓飘落的雪花,就能看到雪花的特写。场景中的所有雪花,都是由世界各地的网友设计的哦。点击页面中间的“create your own snowflake”就能创建自己的雪花了。  制作雪花的方法类似于大家熟悉的剪纸,拖动鼠标对“纸片”进行裁剪
【摘 要】现代公民需要具备良好的沟通合作能力、健康的身体素质、积极的参与意识,这些公民素质的培养都离不开实践活动。只有在具体的活动之中,我们才能在他们心中播下良好行为习惯的种子,有效的教育学生学会合作、陶冶情操、学会坚持、感受生命、寻找归属、履行职责,使之具备良好的公民素质,成为合格的社会小公民。  【关键词】公民素质;实践活动;行为习惯  【中图分类号】G41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
“珠帘卷尽檐花落,滴雨到晚情未了”。2006高考虽已拉上了帷幕,但是作为一名阅卷老师,何永康院长在培训会上的讲话犹在耳边,“2006高考绝对不能打保险分”,他说,世上有两件事不能做:一是卖假药,它会害一批人;二是打保险分,何教授把它提高到断子绝孙的严肃程度。难怪高考这块净土令国外人士非常羡慕了。但我们从中也悟出了一个道理,那就是“得作文者得天下”,作文阵地决不能放松!“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作
湖北宜昌教科院李伟杰先生新著《云端的语文》即将付梓,邀我作序。昔亭林先生有言“人之患在好为人序”,樊川居士也说“自古序其文者,皆后世宗师其人而为之”,可见为人写序不仅有“好为人师”之嫌,“准入”门槛亦极高。但因为与作者相识相交多年,于情于理都不容推辞,我也就不避嫌疑,执笔为序了。   宜昌我曾去过多次,每次都有新发现和新惊喜。峡江吊脚楼,神秘巴人国,土家摔碗酒,三峡葛洲坝,都曾给我留下难忘的印象
投资要点:1、海水淡化产业总投资将达到百亿元规模,行业前景向好;2、拥有反渗透技术的公司将优先受益,如南方汇通、南方泵业等。     国务院办公厅公布《关于加快发展海水淡化产业的意见》提出,到2015年我国海水淡化能力达到220万-260万立方米/日,对沿海缺水地区新增工业供水量的贡献率达到15%以上。  未来五年海水淡化总投资将达百亿规模。2008年底,我国的海水淡化产能约为20万吨/天,20
我于地方志书的关注,始于三十多年前,那时全国上下正在大修地方志,受人之托,帮家乡志书做点顾问之类的工作。这虽然不是我的专业,没想到后来却成了业余爱好,有一年寒假,居然把家乡几十卷明清地方志通读了一遍,并写成《四百年来枣庄地区自然环境的变迁》一文发表。后来到北大进修文化地理学,受教于于希贤先生,又对地方志有了更深刻全面的理解。再后来还写了篇《地方志的乡土教育功能》,发表在《中国地方志》杂志上。  本
沈从文一向以其构建的湘西“桃花源”闻名,那里的人物、故事、风景等也早已被世人熟知。湘西世界不会缺少吃食,可惜却相对缺少关注。“饮食”有着自身的圆融和谐与独特魅力,它构成沈从文独特性的重要一环。重新进入并且思考,或许是一条人迹罕至然具备价值的道路。美食之美不仅仅在于滋味,在滋味之前尚有漫长的道路,食材、烹饪方式、吃饭时间、同食之人等等。对沈从文而言,他笔下的饮食便以湘西乡野特定的节令食材、热情和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