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创新模式健全体系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治理格局

来源 :读天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irst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乡村振兴战略”的核心要点在于改造基层,而基层治理的则应当把重心倾向于乡村建设。随着国家一系列精准扶贫计划的提出实施,在我国经济欠发达的西部地区,以甘肃张掖为代表的一批乡村治理的典范案例鱼跃而出,象征着我国基层企业经济开始走上正轨,向着良好方向发展。通过对张掖乡村实践案例的总结分析可以发现,其经验特点是注重乡村治理顶层设计、突出乡村综合治理、着力筑牢乡村治理网络、优化乡村治理资源配置、提升政府部门管理人员素质水准、创新乡村治理、培育特色亮点等。张掖乡村在前行的治理实践中不忘五个本质,即“源头治理、系统治理、综合治理、依法治理”五个坚持的本质,才能取得今天如此辉煌的硕果。
  关键词:创新;乡村治理;实证分析;经济欠发达地区
  
  一、 引言
  为早日实现全面小康社会,谋求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党和国家在十九大会议上郑重提出和强调“乡村振兴战略”的必要性及实施原因。一直以来,经济欠发达西部地区的乡村人民在基层政府的带领下积极探索和建设乡村治理之路,使得众多乡村治理的成功典范脱颖而出。他们立足现实,学习引鉴国内外相关的理念和实践经验、治理模式,并结合本土特色,因地制宜、融会贯通,做到解决辖区内问题。他们的成功经验对当代背景下其他待治理发展乡村有着弥足珍贵的乡村治理规律和生动的挖掘研究价值。
  二、 张掖生态环境综述
  张掖位于我国西北甘肃省河西走廊中部,境内居住着汉、回、裕固、藏、蒙古等38个民族,人口众多。由于受制地理、气候条件影响,加之历史原因制约当地发展。所以自改革开放以来,张掖的经济发展水平一直迟迟落后于全省平均线,也无法投入更多资金提升当地素质教育水平。另外,由于张掖辖区内地广人稀,牧民为了放牧便利,常年分散居住,增加了当地的治理难度。然而,正是在张掖这样一个治理人口基数相对庞大、经济社会发展条件先天不足、治理对象综合素质和文化程度偏低、治理基础条件相对薄弱的农业城市,近10年来却实现了乡村的有效治理,成为全省乡村治理的成功典范,个中原因值得思考和分析。
  三、 张掖乡村的战略扶贫与创新特色
  (一)乡村实践的具体措施
  总体来说,张掖在乡村振兴扶贫方面采取的战略举措主要分为以下三点:
  1. 坚持将乡村改革治理作为当下发展的第一要务,紧抓工作要点难点部署工作安排,由乡镇一级政府自上而下层层传导压力,形成布置到位、责任压实的工作体系。同时,各级责任部门要不断加强治理工作的制度建设,完善决策职能、创新督查机制、建立奖惩制度,制定规划科学有力、督查有效的工作机制。
  2. 近年来,张掖市各个县区均建立了乡村治安防范“防护墙”,在各地区路口安装了监控技防设施,并安排警力人员值班巡逻。张掖市尝试通过构建网络技术平台助力乡村建设,提升乡村综合治理的实际成效。
  3. 为了优化乡村治理配置资源,提高乡村治理专业化水平。张掖市重点加强了对乡村治理机构和硬件设施的规范化要求,重新制定工作机制三规范。村委会全部建起了治保、调解、普法、帮教、联防“五位一体”的综治领导小组,逐步实现了乡村治理工作人员由“兼”到“专”的转变。这些治理实践切实发挥了实际效用,使得乡村治理的专业化水平得以提升。
  (二)实践道路上的创新特色
  创新是新时代发展迫切需求的动力之一。尤其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要实现有效治理,创新迫在眉睫。近年来,张掖遵循“破难题、创特色”的乡村治理指导原则,借助现代互联网优势资源,大力推进“网格化乡村管理模式”,为村民提供一体到位式便民服务。同时,统筹推进基层党组织、村民自治组织,通过生产专业化联系农民、生活社区化管理农民、头脑知识化武装农民,探索出了一条加强和创新乡村治理的新路子。
  四、 乡村扶贫振兴的深层探讨
  (一)乡村治理的目的与核心要义
  乡村治理的最终目的是要做到“共建共治共享”,并且在这个实施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党政部门机关领导要倾听人民群众的呼声和需求,把人民的愿望和组织的安排紧密结合起来,树立农民在乡村治理中的主体地位意识,依靠村民共同建设乡村、共同治理乡村,这样才能打赢一场攻坚克难的乡村扶贫振兴工作。
  坚持乡村政治、经济、文化、生态环境各环节系统治理是实现乡村有效治理的核心要义,要做到在全局中谋划推进乡村的全面发展,将工作要点安排渗透到各区县,实现治理工作的良性循环。
  (二)乡村治理的源头动力
  决定乡村发展的驱动生产力是乡村的“源头治理”,多年来,张掖始终坚持把源头治理贯穿于乡村治理的全过程各个环节,治本抓源,从深层次上解决影响乡村治理的源头性、基础性、根本性问题。
  五、 结束语
  如何与时俱进地解决社会前进出现的问题是值得全世界思索和探討的话题。在我国经济欠发达的西部地区,以张掖市为代表的脱贫振兴乡村改造成功案例对“乡村振兴战略”视野下把握乡村治理规律、激发经济欠发达地区乡村治理的内生动力具有弥足珍贵的理论和实践价值,值得深入挖掘和研究。
其他文献
摘 要:小学的美术课程是培养小学生美术兴趣的基础课程,能够提升小学生的美术能力。小学阶段正是挖掘学生天赋的关键时期,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美术成了小学教育当中的一门重要课程。小学的美术鉴赏以及美术创作对孩子的审美形态、价值体系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小学美术教师必须重视小学生的美术课程,在教学当中融入创新因素。  关键词:小学美术;美术教学;多学科结合  美术作为重要的艺术教学之一,有着悠久的历
[摘要]在某些以人物为音乐一度创作内容的主体或有具体故事情节的作品中,若演奏者以不同视角、心态、观念等,即不同的角色定位来进行音乐的二度创作,则往往随之产生风格各异甚至迥然不同的艺术结果(效果)。本文通过对笔者的实践过程(主要是思维过程)的陈述、解析,希望初步呈现出演奏者的角色定位在以下四个音乐片段中的部分运动面貌、形态、方式及它对二度创作产生的相关影响。  [关键词]角色定位 演奏者 音乐心理学
摘 要:“教师是一种稳定,安逸的职业,有着不错的待遇,过着让人可望而不可即的寒暑假,工作稳定。表面上看似轻松安逸——备课,上课,批改……如此周而复始”然而长此以往,容易扼杀青年人的潜力和创造力。有的人甘愿待在舒适圈,有的人却不甘于平庸。  关键词:教师;十年;舒适圈;重新出发  2009年工作以来,我在教师行业已经待了有十年了,算是进入了舒适圈,工作相对轻松,在自己的领域也算做出了一點小小的成绩:
[摘要]本文分析研讨健身气功的性质、特点、健身之道,对健身气功的发展进行反思,探索通过中学体育教学这一平台推广和发展健身气功,以期能拓展健身气功的发展思路,进而促进学生身心健康。  [关键词]中学 体育教学 健身气功 开展  [中图分类号]G40-013.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0)08-0123-01    前言  2003年3月国家体育总局在挖掘整理优秀传统气功
摘 要:语文是一门重视培养学生道德素质的科目,以及训练文字表达能力的科目。在语文作文课堂教学中融入个性化的教学策略,会提升初中学生的语文作文水平,延伸其思维能力,对他们优良的创造力进行培养,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本文研究将从五个不同层面探讨如何培养学生的个性化作文写作,旨在提升学生的作文写作水平。  关键词:初中语文;个性化作文;教学策略     在初中语文的个性化作文课堂教学中,写作进一步考验了学
摘 要:21世纪,信息社会迅猛发展,初具雏形的知识经济不断演绎着信息技术给教育带来的冲击。与世界接轨的中国,不断发展壮大。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小学开设英语课的指导意见》提到:当今世界,社会生活的信息化和经济活动的全球化使外语特别是英语日益成为我国对外开放和国际交流的重要工具。在小学开设英语课是时代的要求,是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构建和完善现代
[摘要]在迈向现代化的道路上,一个国家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型所涉及的是社会的方方面面,经济转型虽然对于物质财富创造和国家体制改革具有重要作用,但在历史的环境下也同时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制约,现代化肇始于新的经济因素萌芽,但其过程和完成的动力却不是一元的,对于这一世界性过程应予以不同视角进行估量和评价,摒弃片面的“经济决定论”,本文试图通过对中国现代化过程中出现的除经济发展水平以外的制约因素审视这一剧变并尝
摘 要: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对于幼儿学前教育也越来越重视。在幼儿学前教育过程当中,绘本作为一种非常重要的教学工具受到广大幼儿、家长以及教师的喜爱和青睐。绘本,画面色彩鲜艳,有丰富的内涵,能给孩子美的享受,有利于孩子创造力的培养。绘本阅读符合孩子思维发展的实际水平,更能激发孩子阅读的兴趣,从而开辟了孩子阅读的新空间,让孩子快乐阅读,快乐成长!所以本篇文章主要针对幼儿园绘本教学中的情感教育进行相应
[摘要]对神灵权威的敬畏感作为一种十分重要的宗教情感来源于信徒对于神灵至高无上的地位与超人的力量。他们认为,神灵凭借其超人的力量可以为信徒带来福利,使杰出的信徒死后升入天堂;同样,神灵也可以惩罚信徒,降灾降祸,让应当受到惩罚的人类饱受痛苦折磨。基于这种对神灵权威的敬畏感,宗教制定产生了一系列的禁忌戒律来规范信徒,以免亵渎神灵。  [关键词]宗教情感 神灵权威 敬畏感  [中图分类号]B91[文献标
[摘要]随着高等学校就业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毕业生就业日益成为当前社会的重大现实问题。面对严峻的供需矛盾考验,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将愈来愈激烈,先就业后择业的就业观念发挥了一定的作用,同时,对这一观念的过分强调甚至曲解就会引起较大的负面效应。  [关键词]就业观念 先就业 后就业 负面效应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0)06-009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