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本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深度融合研究

来源 :产业与科技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anyufei19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地方本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中融入人才培养方案,改变传统做法,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和实施过程中,深化教育改革,构建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使大学生掌握创新方法,增加对创新活动的认识,提高创新创业能力,全面推进教育创新,促进学生知识、能力、思维和素质的全面协调发展,为国家培养更多优秀的创新型人才.
其他文献
旅游管理与服务教育专业是一个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并重的专业,现今高等院校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使得学生的专业实践技能较差、无法更好地学以致用.本文以河北师范大学旅游管理与服务教育专业为例,阐述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和教学方向,分析现存问题,提出改革方案,改善现有实践教学模式,因材施教,培养出更加符合旅游行业需要的专业人才.
为探索职业教育高效的课堂组织形式,在分析课堂组织和项目管理的关联性后,将项目管理思维和工具融入到课堂组织过程.发现基于项目管理思维进行课堂组织,有利于找准本课程的目标和定位,有利于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框架,可有效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从中国文化推广的全球战略出发,从四个方面阐释对外汉语线上教学背景下中国文化传播的嬗变即传播路径的变化、受众规模的扩大、传播方式的改变以及教学角色的转变.
《建筑构造与识图》课程作为建筑类各专业的基础课程,同时也是教育部1+X建筑工程识图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对应课程,对于新入学的大一学生而言具有重要的专业启蒙作用.该课程除了承担专业基础知识的教学以外,更重要的是在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地融入思政元素,将知识传授、技能训练与价值引领相结合,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阳光的心态、扎实的专业技能、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远大的理想信念以及良好的职业操守.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心理健康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对于大学生的成长十分重要.高校学生社团是我国高校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最强的学生组织,也是高校立德树人的重要途径和载体.本文根据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以高校学生社团为载体,从高校学生社团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重要性、以学生社团为载体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以及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和策略三个方面,对基于高校学生社团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进行了初步研究.本文认为,高校学生社团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载体,心理健康教育能够充分地
依据新文科建设的内涵、特征及其对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创新要求,分析了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在探索传统的金融与统计类专业改造过程中的制约瓶颈;以滁州学院为例,探讨了该类院校同类专业进行新文科建设的已有基础、实践做法及经验总结.提出以构建“两结构+五支撑”为路径的特色体系,从打造“学科结构交叉群”和“课程结构重组群”的宏观层面着手,凝练课程特色、实训特色、教学方法特色、师资建设特色及人才培养特色,促进地方本科院校传统文科专业的“新文科”建设与改造.
近年来,随着大批在线课程在全国的持续推进,各个高校纷纷建设在线课程来推动高校教学改革,在全国掀起了教育改革的新浪潮.我校作为医学院校,也紧随教育改革的大浪潮,各类课程也采取在线教育的模式进行授课.但是在授课途中,在线课程也出现了相应的问题.本文就以问题为导向进行相关研究,旨在找出解决方案,提高在线教育质量.
近年来“互联网+教育”在高等学校课堂教学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各高校纷纷组织师生开展线上教学,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与此同时,线上教学的优势也为传统高校医学课堂提供了新思路新导向.目前,随着医学教育新时期的到来,各医学院校以此为契机,实现“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是当今医学教育的发展趋势.
新形势下青年大学生志愿服务备受上下关注.大学生志愿服务作为高校实践育人、思政育人的有效主体,是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良好突破口,探索二者的相容性研究提上了日程.青年大学生志愿服务融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促进大学生素质养成的有效路径.“志愿服务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一方面,促进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同向同行;另一方面,志愿精神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知与行的统一.当下青年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已经成为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一种重要方式.从当下青年大学生志愿服务现状调查出发,归纳出志愿服务融合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及价值,
数学与其他学科相比具有更为枯燥、更为抽象、更为复杂的特点,学生在学习数学时容易产生抵触心理,但数学作为自然科学的重要基础,是学生在校学习不可或缺的部分,数学仍具备许多美的特征.因此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发现、领悟数学之美,感受数学的神奇魅力,从而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热情,激发学习兴趣,同时增强数学课堂的趣味性、互动性,为数学教师在数学课堂上实施“课程思政”提供可行方案,实现教书、育人协同发展.本文对如何将“数学之美”融入数学课堂、提高数学课堂“课程思政”做出了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