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写“要荒”:“八景”所见明清贵州的开发与社会变迁

来源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madebir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一种基于地域生态与时代文化的风景创造,"八景"不仅可以追溯一地山川、河流、植被等生态环境的历史演变踪迹,更是一种人类文化创造的丰厚积淀.要理解风景如何充当社会、经济和政治历史的宝库,离不开对我国地方史料中悠久"八景"文化的解读.古代贵州虽处边疆闭塞之地,开拓较晚,但"八景"可在明清地方志书中找到大量详细记载.在区域社会史和历史地理的多重视角下,探讨深度根植于权力与文化权威性的景观如何再现明清时期的贵州地缘政治、城镇建设、交通开发,可从文化景观面向揭示边陲贵州"内地化"的进程."八景"在贵州的形塑,不仅是明清两代王朝对西南边疆地区的经营及施治的呈现,也是贵州社会变迁的见证;同时,"八景"塑造也与地方精英有着紧密联系,他们通过"八景"诗、"八景"画把对情感、理想、信仰与审美的诠释融于地方景观的书写,成为一个地方人们表达思想和认同的重要手段,也是普及并推进"八景"文化在明清时期贵州各地发展的重要动力."八景"文化属于贵州古代史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全面研究贵州社会史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和价值.
其他文献
在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以及"三农"工作重心转向乡村振兴的背景下,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为巩固脱贫成果、防止返贫设立五年帮扶过渡期.本研究使用2020年全国健康扶贫动态管理系统数据,基于脆弱性理论及其暴露、敏感、恢复三要素视角,揭示了我国少数民族脱贫人口过渡期的返贫脆弱性问题.首先,暴露因素为地域、年龄、教育三个方面,主要是西部地区、老年人群,低教育水平;其次,敏感因素为12项致贫原因,其中,缺技术、缺资金、因病三大敏感因素覆盖近70%的脱贫人口,老年人群以及东北部地区主要对健康因素敏感,西部地区以及中
采用我国8个民族地区85个地市级2011-2019年的面板数据,通过建立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PVAR模型),使用格兰杰因果检验、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等方法,对民族地区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与农牧民收入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论表明:民族地区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对农牧民收入的增长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民族地区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与农牧民收入增长两者之间互为格兰杰原因,即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与农牧民收入增长之间存在双向因果关系;在三个子维度指数中,使用深度子指数对农牧民收入提升的贡献率最大.上述发现为认识民族地
秦汉时期的妖言指预言在位者统治颠覆,并被认为有害于国家统治的言论.妖言在言论内容、形式、对象等方面与诽谤有别;西汉中期以后妖言中常见的灾异、神鬼内容更多是工具性的存在.岳麓秦简“以不反为反令”是对秦“行訞律”的扩大解释,其制定可能与秦始皇末年关东动荡的政治局势有关.秦汉时期的部分妖言实为谏言,将这类言论评定为妖言表现出在位者杜谏的态度;汉代针对妖言案的数次赦令以及多次下诏“举直言极谏”,显示出汉统治者对妖言案的反省和慎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