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美育因素在生物教学中的运用

来源 :飞·素质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xqu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育不仅能陶冶情操,提高修养,而且有助于开发智力,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不论是生命体本身,还是生命活动过程和生物賴以生存的环境,以及人类攀登生命科学高峰的实践与成果处处都有美的东西值得人们去感受、去发现、去创造,亦即在生物学中蕴含着巨大的美学价值。在生物课堂教学中渗透美育,首先要求教师自己要有高品位的审美修养,通过挖掘教材中的美学因素,引导学生感受美,形成对美的事物的追求;其次要善于运用美学观点把生物学教材中有蕴涵美的知识进行解构,并通过生动形象的直观教学,引导学生去欣赏美;再次通过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与欣赏,进而激发学生创造的能力。
  一、生物教学中美育因素的挖掘。
  在生物教学中渗透美育,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万紫千红、五光十色的植物世界;生机勃勃、变化万千的动物世界;生物与环境之间无不体现着生物的形态美、结构美、生理美、生态美。教师应发掘教材中美的因素,唤醒学生潜在的审美意识,引导学生感受生物界的自然美。
  1.生物的形态美 自然界有生物200多万种,在教学中可通过展示教学图片和播放录像,展现生物的多种形态美。青青的小草,嫩绿的树叶,漂亮的花朵,悠闲的牛羊,让人感受到自然和谐的形态美;猛虎长啸森林,骏马驰骋草原,雁群列队南飞,松鼠跳跃林间等等又体现了生物的形态美;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展示出生生不息的生命美;向日葵从早到晚追逐太阳转,蜜蜂寻找花蜜时,优美圆形舞或“8”字摆尾等显现了生物的行为美。当这些大自然中美的景象展现在学生眼前时,他们会情不自禁发出“如在画中”的感慨。
  2.生物的结构美 不同的生物有其独特的形态结构,显现出结构美。比如鱼有鳍可以在水中游泳,马有四肢在陆地上奔跑,鸟有翅膀可以在天空中飞翔,它们广泛分布在水中、陆地和空中,点缀着大自然。让人赏心悦目,叹为观止。再加DNA分子双螺旋结构,它的碱基互补配对的形态,也能给人对称的美感。动物中,各种精巧的蛋壳、贝壳、龟壳,以及人的头盖骨,都是曲度均匀、质地轻巧的“薄壳结构”,同样给人以良好的美感。受生物结构美的启示,科学家模拟玉莲的叶脉结构而设计了许多宽敞明亮的大型建筑,受车前子花瓣排列次序的启示而建造了新颖别致的螺旋状楼房,直接造福于人类。
  3.生物的生理美 如仅由一个细胞组成的草履虫,就能完成一般动物所应具有的一切生理活动;更多是不同的生物具有与其功能相统一的特殊结构。如猫头鹰独特的羽毛特征与无声飞行有关,而猫的足下生有肉垫,指趾末端有钩爪,能缩进和伸出使得猫黑夜捕鼠准确无误。这些都让学生在感受生物的生理美的同时,感到自然造物的神奇。
  二、生物教学中美育因素的运用
  教学是一门艺术,而艺术的本质就在于创造美的形象,给人以强烈的美感。因此,在教学中不但要尊重生物教学本身的规律,而且要充分利用各种艺术手段,美化生物教学过程,让学生在欣赏生物世界的自然美的同时,时刻感受到生物教学的艺术美,从而更好地提高学生欣赏美的能力。
  1.在课堂教学中进行美育 由于生物界种类的丰富性,各种生命体美的内容、形式和表现形态千差万别,所以生物教师在自己有一定美学知识的前提下,根据不同的教材内容,从审美的角度设计教学方式,组织教学语言,创设愉快自由的学习情境,使学生的大脑不至于过度紧张和疲劳,能有效消除学生的厌学情绪,变“苦学”为“乐学”。例如,有位生物教师在教学“空中飞行的动物”一节时,首先告诉学生:“现在请同学们欣赏一首小提琴名曲《鸽子》,请大家闭上眼睛,随着悠扬舒缓的乐曲,充分展开联想。”随后,优美迷人的旋律飘荡在整个教室中,学生个个听得如醉如痴。音乐停止后,教师问:“欣赏这首世界名曲时,你产生了哪些联想?”一位学生说:“我仿佛看到了一群洁白的鸽子拍打着一对对矫健的翅膀在蓝天中自由地飞翔,我要有一对翅膀该多好啊!”教师接着说:“是呀,你要是有一对翅膀那可真是‘如虎添翼’呀!(学生大笑)可是,给你一对翅膀就能飞了吗?”学生说道:“不能!”“那可真叫……”学生笑答:“插翅难飞。”“为什么会这样呢?今天通过这一节的学习,相信你们会找到答案。”这一融内容美、艺术美、合作美及语言美于一体的充满情趣的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能够使他们注意力高度集中地探究本节课的知识。
  2.在实验教学中进行美育 美育的一个显著特征是实践性。由于美本身是人们在实践中创造的,人的美感也应从实践中获得。生物实验作为一种科学实践活动,同样是同学们一种美的创造活动和美感获得过程。显微镜下就为同学们显示出了一个肉眼看不到的色彩斑烂的世界。比如,在显微镜下观察到了动植物的细胞结构,观察到叶片的横切面,观察到原生动物等等,对于这些平时看不到的,同学们定会赞叹造物主的神奇,从而加深对生命的理解。
  3.在课外活动中进行美育 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是生物教学过程的延续,它给同学们提供了一个非常绝妙的美育场所。
  1).开办生物讲座培养创造能力
  讲座内容包括生物学史、生物学家故事、生物?科普知识?等。生物学史、生物学家传记有着永恒的教育价值,它们揭示了生物学家在认识自然规律的过程中艰难而执着的历程,展示了科学家探索真理,追求完美的精神和品格。生物教师授课时可结合这些素材,进行德育和美育教育。使学生树立起热爱大自然,崇尚科学的信念,唤起学生崇高的思想与情感,培养他们初步的创造美的能力。
  2).开展科技小制作,培养审美情趣与审美能力
  鼓励学生培养花卉盆景,利用蛋壳、以蝴蝶鳞翅拼制美术作品等,让学生充分感受艺术美,体会由自己的双手创造美的喜悦。也可以利用机会,指导学生制作鲜红、亮绿、金黄的叶脉书签,再加以真诚的祝福语言,送给老师、亲人和朋友,培养学生审美情趣,更提高创造美的能力。
  3).到野外去上生物活动课,熏陶审美情操
  组织学生野外观察采集植物,以此熟悉它的生活习性及生态环境;尤其是在植树节,通过美化校园和野外学习等实践活动,不失时机地向学生渗透美育,更易收到理想的效果。在实践活动中,学生能亲身体验美和发现美之所在,还能意识到自己和大家一起共同创造美。这种在实践中所得到的感受,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爱美,更能熏陶他们的审美情操,而且还会使他们从内心的情感上强化人人都应该爱护美、创造美和保护一切美好事物的思想。
其他文献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概括和间接的反映,反映的是事物的本质及内部的规律性。所谓高中学生数学思维,是指学生在对高中数学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运用比较、分析、综合、归纳、演绎等思维的基本方法,理解并掌握高中数学内容而且能对具体的数学问题进行推论与判断,从而获得对高中数学知识本质和规律的认识能力。  高中数学的数学思维虽然并非总等于解题,但我们可以这样讲,高中学生的数学思维的形成是建立在对高中数学基本概念、
摘 要:老师,是学生引路人,是生活的指导者,人生的方向标。老师找准了自己的定位,有正确的价值观,有强烈的责任心,有良好的责任心,才会真真切切感受到幸福。  关键词:老师 幸福 价值观 责任心  “老师”最初指年老资深的学者,后来把教学生知识的人也称为“老师”。 近现代学者一说“老师”前的“老”字,是对老子的尊崇,是“老师”的最早由来。而老子尤其注重德行的修养,而这个“老”就代表了“德”, “德高为
摘 要:本文对高中英语阅读互动式教学策略进行了探索。主要从学生的阅读兴趣与阅读动机互动,阅读习惯与阅读能力互动;阅读的课内教学与阅读的课外扩充互动,阅读内容与阅读形式互动;阅读教学中主导与主体的互动,听、说、读、写互动等实践方面作了归纳和总结。在高中英语阅读互动式教学策略具体操作上,笔者提出了制约阅读的主要问题、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创新自主阅读形式和扩展同步阅读内容的见解,并在实践中取得良好效果。
摘 要:语文的新课程特别强调要在语文的课堂教学中重视对学生人文意识的培养,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热爱语文的思想感情”,“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那么怎样的课堂教学结构才能构建这样的学习氛围呢?笔者根据自己的经验谈了一些看法。  关键词:小学 语文 课堂气氛  活跃的课堂气氛能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生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案,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对于地理教学,预设与生成是朵双生花。有效生成离不开精心的预设,有效生成也是在更好的完成预设,预设与生成是辩证的对立统一体,课堂教学既需要预设也需要生成,缺一不可,只有让“预设”和“生成”和谐共创,才能使课堂焕发生命的精彩。  《多变的天气》为预备年级第二学期“天气与气候?”?第一节
摘 要:词汇是英语学习的基础,在英语教学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对学生的英语能力的提高有着相当大的影响。本文主要讨论如何培养和训练学生的词汇学习策略,使词汇学习成为其一种习惯,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其英语学习。  关键词:词汇教学语音语义  一、英语词汇学习的意义与现状  词汇是语言的基本材料,是语言的三大要素之一。离开词汇,语言就失去了实际意义。如果词汇贫乏,词义含混,就会造成理解和表达的
最近我国的犯罪率越来越高,罪犯的心理问题越来越严重,已经影响到社会的安定和谐,心理矫正对于罪犯的教育改造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而社区心理矫治是改造社区服刑人员的主要方法,同
构建主义的学习理论:学习是获取知识的过程,学习者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老师和同学)的帮助,利用必要的资料(包括教材、挂图、网站、课件等)通过意义构建而获得。因此构建主义倡导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互动的方式(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人机互动)来完成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最终促使学生形成“终身欣赏和认识这个世界”的能力。  一、互动地理课堂教学的设计流程  (一)课前准备要充分  教师应当
【摘要】《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普通高中语文课程应适用普通学生对语文学习的不同期待,精选学习内容,变革学习方式,确保全体学生获得必备的语文素养,同时帮助学生认识自己在语文学习中的发展需求和方向,激发学习兴趣和潜能。在此背景下,批注式阅读教学法应运而生,笔者结合一线教学中的实际,浅论批注式阅读教学法的特点、实践路径以及其对学生提升语文学习效能所起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高中语文;批注式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