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自行车,你骑了吗?

来源 :做人与处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nim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9月22日,是全国无车日。这天,我看到两则有关免费自行车的消息。
  一则是南昌在“全国无车日”当天,因有十多条道路实行公私车禁行,有关方面便设立了三个自行车免费租借点,每个点有30辆自行车供市民免费骑行,租车人凭有效身份证和少许押金便可免费使用,但用完后必须在当天归还。另一则消息是,在德国的凯泽斯劳滕,也开展了免费租用自行车的服务。要求是需要事先签署最长为6个月的租借合同。视自行车型号不同,租车人需要缴纳25到75欧元不等的押金。两种自行车免费租用有个共同点:缴纳押金。
  显然,从缴纳押金这一点,便可想象: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并不是没有条件的。那么,能不能做到不要缴纳押金的免费自行车呢?事实上。早在上世纪七十年代的荷兰阿姆斯特丹就实行过。当时,这项活动的发起人把一切都描绘得如此美好:所有租车人在使用了自行车以后,只需在异地留下它,然后就可以让下一个人继续使用了。然而。很快这项服务就遭遇了困境:有人借此机会带走了车子,甚至一些人如同小偷般干脆拿走了车子。然后涂上一层不同颜色的油漆便归了自己。这一“美好的系统工程”自然只得中途夭折。
  从三桩免费自行车租用的事件来看,前两者无疑要比后者的设计高明一些。因为他们首先是基于有人是不会自动地讲诚实这一点出发的,有了这种对个人的道德自觉的保留。所以设计制度时便着眼于约束人的不誠实一面。结果,这种免费租用自行车当然也就不会遭遇夭折的尴尬了。事实上。如果一个制度本身有缺陷。那么最好就立即摆脱它——而且越快越好;如果一个制度只是空想,不切实际的,那就需要改进它。总之。诚实也罢,风气也罢,既需要提供人的诚实,同时也需要有可靠的制度设计。
  不过,反过来看也不难发现,在某些时候。制度设计并不会那么可靠,更何况任何制度的设计,也都要靠人来操作,这就给不诚实留下了可乘之机。生活中也许谁都会遇到类似可乘之机的考验。美国安赫斯特学院院长汤姆·格利特,就曾围绕着免费自行车的事讲过他遇到过的一次诚实考验。一天,汤姆去法学院注册口才级别,当时办公室里只有一个女雇员在值班,而且正在专注地打电话。对方只简单询问了汤姆的名字,向他收取了证件的复印费用后,便将档案卡片递给了他,要他自个儿到门外走廊上去复印,自己则重新堡起电话粥来。汤姆说:“当我意识到她是希望我自个儿去复印我的档案时,我还是感到了一种惊诧……她就没考虑到我在走廊里复印时偷偷地改动一两个成绩记录吗?”
  人都是在面对诱惑的,有的人能经受住,有的人会接受诱惑。况且这些诱惑关系到自己的利益。我们说。两种人是有差别的,差别还挺大。只是这种差别是在良心上,在品格上的。汤姆院长没有修改成绩,这是他自己良知上的约束。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诚实守信,世界上也没有一个测试良心的器物,所以需要硬性的制度的约束。
  所以免费自行车的使用需要出示有效身份证和交押金,这正是对人的诚信的保证。这也是基于人性原本的不自觉一面,着眼于制度设计上的约束,使人不得不讲诚实信用。而我们更应该做的。是要着眼于教育上、情感上、人的荣辱观的倡导上。这也是必须做的。如果阿姆斯特丹的路子走不通,那就反过来走凯泽斯劳滕的道吧;如果免费自行车遭遇了有去不返的尴尬,那就请缴押金并出示你的证件!
  而你,去骑免费的自行车了吗?没有证件和押金,你会归还吗?我们都应该问问自己。
其他文献
中国在明朝的时候出了两个了不起的人物.一个是郑和.一个是郑成功。郑和七次下西洋.郑成功收复了台湾。郑和与郑成功都不约而同地具有跨文化的背景,应该说,他们的成功也与此有着密切的关系。  郑和出生在一个穆斯林家庭,他信仰的是伊斯兰教。阿拉伯民族是一个善于航海的民族.远在唐宋时期就有阿拉伯人通过海路来华.并且渐渐融入中土。郑和成为伟大的航海家,其实不是偶然的.或许他就是从其先祖的航海经历中.获得了早期的
在冬日茫茫无边的呼伦贝尔雪原上,看到的动物总是比人要多。  有时候是一群低头吃草的马,努力地从厚厚的积雪中,寻找着干枯的草茎,它们的身影,从远远的公路上看过去,犹如天地间小小的蚂蚁,黑色的、沉默无声的,又带着一种知天命般的不迫与从容。有时候是一群奶牛,跟着它们时刻蹭过来想要吮吸奶汁的孩子,慢慢地踏雪而行,偶尔会看一眼路上驶过的陌生的车辆,但大多数的时间里,它们都是自我的,不知晓在想些什么,却懂得它
疼痛是上天赐予你的礼物,你应该学会感谢。  或许,你身体的某个部位开始不舒服,然后开始感觉疼痛。因了这疼痛,你去医院就诊,找出病因所在,服药打针或者手术,于是,这疼痛便还你一个健康的身体。疼痛是身体向你发出的最友好的警告,你应该感激它。  或许,某一天,你失去一大笔钱财。你万分不舍,当然心痛。钱的失去也许是因为你的大意,也许是因为你的狂妄。但不管如何,你都应该意识到,失去的钱,永不会再回来。你唯一
杭州的陶志安大学毕业后,来到新西兰首都惠灵顿留学。他以优异的成绩取得硕士学位后,想在当地谋求一份工作,他从一则人才招聘广告上看到了当地一家美资公司要举办招聘会的信息,这天一大早,他早早来到了招聘会的现场。  前来求职的人很多,足有好几百人。虽说是一次公开的人才招聘会,然而公司总裁鲍尔逊先生的个人演讲,就占用了差不多大半的时间,并且此时还在滔滔不绝地讲,似乎没有停止的意思。眼看时间在一分一秒地流逝,
寺庙的后面,有一个山洞,洞并不奇险,但因为得了千年古刹的灵气,所以,吸引了很多游人香客。我们一行几个人,在拜谒了古寺后,得方丈指引,也入洞游览了一回。  洞不深,长不足百米,与名山大洞比起来,简直不足挂齿,而且,一路平坦。几无沟壑落差曲折蜿蜒之美。往里走约二十来米,前方豁然开朗,方丈停下来,对我们说,这里有两条岔路,大家可以选择。指指左侧,这边宽敞无阻。可以昂首阔步走过去。指指右侧,这边的山洞,钟
我主持电台的都市热线节目已经很长时间了,每天接听最多的都是怨天尤人的话:爱情失意欲轻生的青年,因家庭矛盾寻死觅活的女子,生意场上失利而想跳楼的商人,最近也有一些高考没有考好的学生。  面对这一个个十分现实的问题,面对这一个个用凄凉的语调诉说自己的不幸故事的听众,很多时候,我不禁为他们痛心和感伤。你本来是多么幸运的,你本来是十分富有的,你本来就是一帆风顺的,可是,仅仅因为你认识的角度不同就把自己陷入
基思·陈,华侨移民后裔,三十三岁,衣着时髦,头发短直,十分健谈。他是经济学副教授,在耶鲁大学任教。亚当·斯密说过,只有人类才有货币交易的本领。陈的问题是:“如果我能教会猴子使用货币,那又会是什么情形呢?”  陈选择的理想猴子是僧帽猴。“它们头很小。”陈说,“主要关心食物和交配,就像欲壑难填的饿死鬼,永远也吃不饱。”对于经济学家而言,僧帽猴习性如此,自然就成了绝佳的研究对象。  耶鲁纽黑文医院的心理
舞台很小,观众很多。这是北京人艺“英国戏剧展”的第一个戏剧《歇斯底里》。  一对英国男女正在进行彼此生命中最为微妙的晚宴约会。  他是一位穿白衬衫的学者,几乎在实验室和办公室度日,研究当下人类的焦躁神经症。非常入迷,有点走火入魔。  她是一位穿露背裙的公关经理,小包里带着口红和鲜艳的舞蹈红带,狂热地追求各种派对,体验各种男人的味道。  他有些呆板,而她有点轻佻。他总是犹豫不决哪怕面对一份菜单,而她
老板:您好!  那天我有事向您请假一天,您没直接回答我。十分钟后您叫秘书递给我一封信,我没想到您会这样重视一个员工的请假问题。信上您对我说:你想请一天假,看看你在向公司要求什么?  一年里有365天你可以工作。  一年52个星期,你已经每星期休息两天,剩下261天工作。  你每天有16小时不在工作,去掉170天。剩下91天。  每天你花30分钟时间喝咖啡,加起来每年23天,剩下68天。  每天午饭
今天的痛苦正在苏醒,明天的快乐已经招手    “一、二——”  “茄子!”  “咔嚓!”  这是照相时常有的情景,平常得就好像身边一天一天偷偷溜走的日子。拍照时,我总是讨厌这样的程序,觉得复杂累赘,不如速战速决爽快。可真正踏上高速的生活地铁,却又向往那样的过程。飞逝的时光,总让人感到紧张、焦灼与不安。于是,多么希望有一个东西能够让光阴停下,让我们有能力去采撷生命的片段,作为自己存在的凭证。  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