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心理学大辞典》中认为:“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同时一般的普通心理学课程中还认为:“情绪和情感都是人对客观事物所持的态度体验,只是情绪更倾向于个体基本需求欲望上的态度体验,而情感则更倾向于社会需求欲望上的态度体验”。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这一基础尽管包括知识、经验、智力等多方面的,但许多研究表明,幼儿阶段最适宜形成的是良好人格发展的基础,而人格的发展,道德是核心,道德的基础又以情感培养为关键。
关键词:情感;幼儿;智慧
良好的情感素质是一个人获得成功的核心内容和重要标志。幼儿期的培养则是启蒙教育,是实施教育的最基础工程,对人的一生发展起着不可磨灭的作用。列宁说:“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对真理的追求。”可见,培养丰富积极的情感是幼儿教育的重要内容。它为幼儿良好品德的形成夯实基础。
一、培养幼儿情感智慧是走向成功的开始
积极健康的情感必须有智慧作导引,智慧是构成健康情感的重要因素。情感作为相对独立的心理过程,它有自己的生理、心理反应机制、有自己独特的功能,但是作为个体动力系统核心的情感,它的动力高效能的发挥,必须有智慧的参与和引导,只有在智慧监控下的情感,其对象指向、强弱程度、表达方式等才可能适合社会和个体的需要,也只有这样的情感,才可能发挥它极大的积极效能。因此,如果说人在初始阶段所带有的倾向于自然属性的低级情感其主要成分是情绪的话,那么人在社会化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具有良好品质的健康情感,其构成因素除了情绪,很重要的还有智慧因素,只有在情感智慧的引导下,情感才能不断发展,其品质才能不断升华。
情感智慧教育的提出、实践、研究是近年来国内外教育研究的热点,究其原因,其一是人们对情感智慧在个体发展中的重要价值有了认识。尤其是美国学者丹尼尔·戈尔曼《情感智力》一书的广为传播,更使人们认识了"情感智慧"这一概念,并且也认同了除智力因素外,情感智慧是影响人学业成就、工作绩效和创造性发挥的另一个重要因素这一教育理念,因此,培养情感智慧就成为各国教育的关注热点。其二是社会现状的警示。不少发达国家在科技高速度发展的同时,人的现代文明病症状也日趋严重,儿童、青少年乃至成人的情感冷漠或情感放纵现象十分普遍,吸毒、自杀、暴力、纵欲、流血等事件频频发生,由此人们意识到要使人适应社会,要使人的情感健康发展,必须要加强情感智慧教育。
培养人的优良情感智慧,也是当前我国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改革中的一个重要课题。21世纪社会已步入信息化时期,知识经济初见端倪,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国际合作同样日显重要,人们的脑力劳动强度大大增强,工作和生活节奏越来越快,这就要求教育必须把培养学生的自信自主、创新开拓、合作宽容、善于自我调控和社会协调等素质作为主要目标,以培养出一大批适应现代社会的人才,而情感智慧正是这一目标的基础成分。
幼儿教育是启蒙工程,犹如万丈高楼的基础。“教育必须从娃娃抓起”,是时代和社会的需要。培养情感智慧更是走向成功的起步。
二、注重幼儿期的情感培养
与其它心理过程相比,幼儿期情感发展相对较快,作用也较大。这是因为大脑主司情感反应的杏仁核发育快于大脑皮质,它为幼儿情感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而且一些基础性的情感,如依恋感、归属感、好奇感等具有一定的自然先天性,这为幼儿情感教育提供了先在条件。
脑科学研究的成果表明:“童年期是情感学习的黄金时期”。情感智慧是大脑的高级功能,现代神经生理学研究指出,人的情绪活动尽管有自主的神经生理机制--以杏仁核为核心的大脑边缘系统,但它又与主管理性活动的大脑皮质--前额叶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受皮质功能的调控。近年来脑科学专家研究指出:10-18个月的婴幼儿是前额叶与边缘系统之间神经连接迅速形成时期,这两者神经连接的形成表明童年期儿童已具备调控情绪的生理条件,而且研究也证明,不断重复的情感控制经验,有助于前额叶的成熟,有助于联系通道的定型,从而形成情感控制的习惯。所以《情感智商》作者戈尔曼指出:“童年是塑造人生情感倾向的重要时机。”
心理学研究也说明幼儿期具备情绪自我调控的心理机制。幼儿从三岁左右开始出现自言自语,到六岁左右会默默自语,这表明幼儿语言发展中,出现了内部言语。心理学研究指出,内部言语具有自我调控功能,幼儿内部言语的出现表明幼儿期已具备情感自我调控的心理条件。现实中,幼儿自控自调的潜能已有所显现,在恰当的教育影响下,3岁左右的孩子已能从被动的接受外部言语及诱因的指导,逐渐发展到能根据自己要求和诱因来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我们常能看到,有的孩子玩耍时输了,他会含着眼泪、自言自语道:“有啥稀奇,下次再练练,我也会赢的。”这就是在挫折面前情感智慧的生动表现。此外从幼儿现实表现看,幼儿期的一切行为,一切活动无不带有浓厚的情感色彩。因此, 幼儿期可以说主要是情感期,早期教育起始于情感教育是有科学依据的。
情感智慧作为幼儿情感发展的导引因素,作为积极健康情感的不可缺少的成分,它是幼儿情感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由于幼儿情感内容的不丰富,情感表现的不稳定,因此加强情感智慧培养就愈显重要,教育的责任就在于丰富幼儿的情感经验,调动幼儿的情感智慧,依据他们自身的不同特点和需要,引导幼儿情感日趋社会化、个性化、理性化。
三、培养幼儿情感智慧的多种途径
戈尔曼认为,情感智慧至少包括五个因素:①能够正确理解和把握自己的情绪变化以及造成这种变化的原因;②能够有效地控制自己表达情绪情感的方式和程度;③正确理解别人情绪变化和行为表现的原因,并正确判断自己的情绪、行为会引起他人什么样的反应;④具有同情心,也就是能够为他人着想;⑤能够克制自己的一时之需,而为一个更远大的目标努力。
幼儿的一切能力都是在与活动环境的作用下培养的,情感智慧同样如此。因此,成人优化幼儿的空间、活动环境,为他们提供表达自己情感、愿望,与人交往,关心、同情别人的机会,才能使幼儿一步步走向成功。
当然,游戏中我们不仅鼓励幼儿模仿现实生活中的人物、事情,更要鼓励幼儿对现实作大胆的创造性的改变,使游戏把幼儿的本能成长为情感,为幼儿学会做人,尤其是健全人格的形成迈出坚实的一步。
关键词:情感;幼儿;智慧
良好的情感素质是一个人获得成功的核心内容和重要标志。幼儿期的培养则是启蒙教育,是实施教育的最基础工程,对人的一生发展起着不可磨灭的作用。列宁说:“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对真理的追求。”可见,培养丰富积极的情感是幼儿教育的重要内容。它为幼儿良好品德的形成夯实基础。
一、培养幼儿情感智慧是走向成功的开始
积极健康的情感必须有智慧作导引,智慧是构成健康情感的重要因素。情感作为相对独立的心理过程,它有自己的生理、心理反应机制、有自己独特的功能,但是作为个体动力系统核心的情感,它的动力高效能的发挥,必须有智慧的参与和引导,只有在智慧监控下的情感,其对象指向、强弱程度、表达方式等才可能适合社会和个体的需要,也只有这样的情感,才可能发挥它极大的积极效能。因此,如果说人在初始阶段所带有的倾向于自然属性的低级情感其主要成分是情绪的话,那么人在社会化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具有良好品质的健康情感,其构成因素除了情绪,很重要的还有智慧因素,只有在情感智慧的引导下,情感才能不断发展,其品质才能不断升华。
情感智慧教育的提出、实践、研究是近年来国内外教育研究的热点,究其原因,其一是人们对情感智慧在个体发展中的重要价值有了认识。尤其是美国学者丹尼尔·戈尔曼《情感智力》一书的广为传播,更使人们认识了"情感智慧"这一概念,并且也认同了除智力因素外,情感智慧是影响人学业成就、工作绩效和创造性发挥的另一个重要因素这一教育理念,因此,培养情感智慧就成为各国教育的关注热点。其二是社会现状的警示。不少发达国家在科技高速度发展的同时,人的现代文明病症状也日趋严重,儿童、青少年乃至成人的情感冷漠或情感放纵现象十分普遍,吸毒、自杀、暴力、纵欲、流血等事件频频发生,由此人们意识到要使人适应社会,要使人的情感健康发展,必须要加强情感智慧教育。
培养人的优良情感智慧,也是当前我国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改革中的一个重要课题。21世纪社会已步入信息化时期,知识经济初见端倪,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国际合作同样日显重要,人们的脑力劳动强度大大增强,工作和生活节奏越来越快,这就要求教育必须把培养学生的自信自主、创新开拓、合作宽容、善于自我调控和社会协调等素质作为主要目标,以培养出一大批适应现代社会的人才,而情感智慧正是这一目标的基础成分。
幼儿教育是启蒙工程,犹如万丈高楼的基础。“教育必须从娃娃抓起”,是时代和社会的需要。培养情感智慧更是走向成功的起步。
二、注重幼儿期的情感培养
与其它心理过程相比,幼儿期情感发展相对较快,作用也较大。这是因为大脑主司情感反应的杏仁核发育快于大脑皮质,它为幼儿情感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而且一些基础性的情感,如依恋感、归属感、好奇感等具有一定的自然先天性,这为幼儿情感教育提供了先在条件。
脑科学研究的成果表明:“童年期是情感学习的黄金时期”。情感智慧是大脑的高级功能,现代神经生理学研究指出,人的情绪活动尽管有自主的神经生理机制--以杏仁核为核心的大脑边缘系统,但它又与主管理性活动的大脑皮质--前额叶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受皮质功能的调控。近年来脑科学专家研究指出:10-18个月的婴幼儿是前额叶与边缘系统之间神经连接迅速形成时期,这两者神经连接的形成表明童年期儿童已具备调控情绪的生理条件,而且研究也证明,不断重复的情感控制经验,有助于前额叶的成熟,有助于联系通道的定型,从而形成情感控制的习惯。所以《情感智商》作者戈尔曼指出:“童年是塑造人生情感倾向的重要时机。”
心理学研究也说明幼儿期具备情绪自我调控的心理机制。幼儿从三岁左右开始出现自言自语,到六岁左右会默默自语,这表明幼儿语言发展中,出现了内部言语。心理学研究指出,内部言语具有自我调控功能,幼儿内部言语的出现表明幼儿期已具备情感自我调控的心理条件。现实中,幼儿自控自调的潜能已有所显现,在恰当的教育影响下,3岁左右的孩子已能从被动的接受外部言语及诱因的指导,逐渐发展到能根据自己要求和诱因来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我们常能看到,有的孩子玩耍时输了,他会含着眼泪、自言自语道:“有啥稀奇,下次再练练,我也会赢的。”这就是在挫折面前情感智慧的生动表现。此外从幼儿现实表现看,幼儿期的一切行为,一切活动无不带有浓厚的情感色彩。因此, 幼儿期可以说主要是情感期,早期教育起始于情感教育是有科学依据的。
情感智慧作为幼儿情感发展的导引因素,作为积极健康情感的不可缺少的成分,它是幼儿情感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由于幼儿情感内容的不丰富,情感表现的不稳定,因此加强情感智慧培养就愈显重要,教育的责任就在于丰富幼儿的情感经验,调动幼儿的情感智慧,依据他们自身的不同特点和需要,引导幼儿情感日趋社会化、个性化、理性化。
三、培养幼儿情感智慧的多种途径
戈尔曼认为,情感智慧至少包括五个因素:①能够正确理解和把握自己的情绪变化以及造成这种变化的原因;②能够有效地控制自己表达情绪情感的方式和程度;③正确理解别人情绪变化和行为表现的原因,并正确判断自己的情绪、行为会引起他人什么样的反应;④具有同情心,也就是能够为他人着想;⑤能够克制自己的一时之需,而为一个更远大的目标努力。
幼儿的一切能力都是在与活动环境的作用下培养的,情感智慧同样如此。因此,成人优化幼儿的空间、活动环境,为他们提供表达自己情感、愿望,与人交往,关心、同情别人的机会,才能使幼儿一步步走向成功。
当然,游戏中我们不仅鼓励幼儿模仿现实生活中的人物、事情,更要鼓励幼儿对现实作大胆的创造性的改变,使游戏把幼儿的本能成长为情感,为幼儿学会做人,尤其是健全人格的形成迈出坚实的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