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人类社会突飞猛进的发展,教育事业也在蒸蒸日上,如何培养出最为优秀的祖国未来的花朵,是我们幼儿教师所追求的目标,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幼儿园科学教育追求的核心价值是幼儿乐于探究解决问题、乐于获得知识及如何获取知识,而要实现这一目标,教师的指导策略至关重要因此,本文从创设学习情境,激发探究兴趣;在科学活动中教师的提问要抓住内容的关键;选择合适方法,引导实验开展;在科学活动中教师提问始终以幼儿为主体;适时巧用评价,发挥评价作用。从这五个方面谈谈如何提高幼儿科学探究的有效性。
关键词:幼儿科学;指导策略;兴趣;情境
在幼儿科学在新课改的背景下,科学课程应向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的机会,使他们在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能力,获取科学知识,形成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领悟科学的本质。我们也知道,科学概念、科学方法、科学态度和价值观,很大程度上要通过探究活动来形成,仅用传统的以讲授为主的学习是难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因此,只有引领孩子们亲历科学,让学生在“真枪实弹”式的探索研究过程中经历、感悟、体验,才能培养孩子们的实践能力,才能使孩子们的科学素养得以提升。孔子主张“每事问 ,”提出“疑,思之初,学之端”,十分强调“疑”,对于启迪思维、促进学习具有重要作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要求“教师应成为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这就要求幼儿园的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提问的有效性是指教学活动中的提问能有效地激发孩子的兴趣,引起思考、探索、推动教学目标的达成。 教师提问是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一种广泛应用的重要的教学手段,它不仅能将教学活动逐步引向深入,而且有助于引发幼儿思考与学习主动性。
一、创设学习情境,激发探究兴趣
乌申斯基说:“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对于幼儿进行科学探究来说,兴趣是学习的动力,给孩子们创设各种让他们感兴趣的教学情境,是激发其探究兴趣的有效途径。“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因此只有在科学课的开头,通过创设情境,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才能组织好幼儿开展有效的实验探究。那么如何去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呢?笔者认为:结合教学内容,合理选择创设情境的方法(如故事、魔术、游戏、实物、悬念等),就能有效的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创设学习情境方法有很多种,只要是能激发探究兴趣,吸引孩子们注意力的,均可运用。总之,在课堂教学中,有许多合理,有效的创设情境方法,需要我们在教学中针对不同的教材,灵活选择,运用,并潜心研究更加有效的方法,使导课真正成为一节课成功的一半。
二、在科学活动中教师的提问要抓住内容的关键
教师抓住内容的关键来引导幼儿观察、思考,激起幼儿对观察物的惊奇。这种提问可以突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调动幼儿质疑和解疑的积极性。幼儿真正的主动探究和学习是从有问题开始的,幼儿有了疑问和问题,教师重复问题可以让别的幼儿回答。如科学活动《美丽的金鱼》,教师改变过去的顺序观察的模式,紧紧抓住“动”来提问。“金鱼身上什么地方在动?”(尾巴在动)。“小朋友再仔细看看金鱼身上还有什么地方在动?”(嘴巴、鱼鳍在动)。“金鱼还有什么在动?”(金鱼的身体扭来扭去,一直在摆动)。教师重复幼儿的问题,又让幼儿自己来解答,来启发引导幼儿观察、思考。
三、选择合适方法,引导实验开展
实验探究在幼儿科学课的学习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它常常以独特的魅力,吸引着幼儿步入奇妙的科学殿堂;常常能激起孩子们的探究欲望,激活幼儿的创新潜能。它对于培养幼儿的动口、动手、动脑能力,对于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究能力,对于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都具有其他教学手段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在幼儿科学教学中,选择合适方法,引导幼儿进行有效的实验探究,是最为重要的。例如:探究哪些物体能被磁铁吸引。教师应该提供充足的探究时间,是有效科学探究的保证。因为这个实验的过程非常简单,不需要太多的时间去指导,把时间留给孩子们在实验探究中去发现问题,并通过交流,收获知识。孩子会得到成功的喜悦。总之,幼儿由于年龄的特点,加上认知水平有限,缺少教师适度和合理的指导,幼儿的科学探究就会变得目标不明确,偏离方向。因此,教师要在设计教学计划时,选择合适的策略,引导实验探究,确保实验探究有效开展。
四、在科学活动中教师提问始终以幼儿为主体
在教学中幼儿是主体,把“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这一理念贯穿科学活动过程中。教师根据幼儿的认知结构特点、教学内容、教学情景等设计问题,它有利于激发幼儿“乐学”、“会学”。如在大班科学活动“认识声音的震动”,我提了“你怎么知道有声音?” “请你让罐子里的物品发出声音” “你怎么发现它们有声音?”“ 你周围哪些声音好听?”“哪些声音不好听?”“想一想怎么办”等等。幼儿在这样层层递进的提问中,思维活跃,讨论热烈,学的积极主动,手、口、脑的潜力都发挥出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幼儿的主体地位都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五、适时巧用评价,发挥评价作用
科学实验探究的有效开展,还在于孩子们是否有足够的自信心。幼儿自信心地提升,源自教师的评价。在每堂课中教师要努力地去发现孩子们的闪光点。只要在探究活动中有进步的表现,哪怕是一点点,我们也要及时给予表扬。如能实事求是回答问题的,能积极思考问题的,探究中能积极合作的,能为他人成功而喝彩的,能认真地倾听他人发言的,只要某一方面较好,就给他鼓励性的评价。这是树立幼儿信心,帮助他们坚持探究的很有效果的方法。在探究活动中,教师要用一种全新的、赏识的眼光来积极评价孩子们的探究活动。要让孩子们充分体验到的喜悦,要把他们遭遇的挫折和失败转化成再探索再学习的动力。
参考文献:
[1]陈孝英,姚荣生.芜湖市举办幼儿园自制教具、玩具展览[J].安徽教育,1980年04期
[2]邢克超.法国幼儿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几个动向[J].比较教育研究,1980年02期
[3]毛智屏.内部言语问题[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年Z1期
作者简介:
潘艳(1980.02~ ),女,汉族,民勤县实验幼儿园教师,主要从事幼儿保教工作。
关键词:幼儿科学;指导策略;兴趣;情境
在幼儿科学在新课改的背景下,科学课程应向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的机会,使他们在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能力,获取科学知识,形成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领悟科学的本质。我们也知道,科学概念、科学方法、科学态度和价值观,很大程度上要通过探究活动来形成,仅用传统的以讲授为主的学习是难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因此,只有引领孩子们亲历科学,让学生在“真枪实弹”式的探索研究过程中经历、感悟、体验,才能培养孩子们的实践能力,才能使孩子们的科学素养得以提升。孔子主张“每事问 ,”提出“疑,思之初,学之端”,十分强调“疑”,对于启迪思维、促进学习具有重要作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要求“教师应成为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这就要求幼儿园的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提问的有效性是指教学活动中的提问能有效地激发孩子的兴趣,引起思考、探索、推动教学目标的达成。 教师提问是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一种广泛应用的重要的教学手段,它不仅能将教学活动逐步引向深入,而且有助于引发幼儿思考与学习主动性。
一、创设学习情境,激发探究兴趣
乌申斯基说:“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对于幼儿进行科学探究来说,兴趣是学习的动力,给孩子们创设各种让他们感兴趣的教学情境,是激发其探究兴趣的有效途径。“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因此只有在科学课的开头,通过创设情境,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才能组织好幼儿开展有效的实验探究。那么如何去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呢?笔者认为:结合教学内容,合理选择创设情境的方法(如故事、魔术、游戏、实物、悬念等),就能有效的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创设学习情境方法有很多种,只要是能激发探究兴趣,吸引孩子们注意力的,均可运用。总之,在课堂教学中,有许多合理,有效的创设情境方法,需要我们在教学中针对不同的教材,灵活选择,运用,并潜心研究更加有效的方法,使导课真正成为一节课成功的一半。
二、在科学活动中教师的提问要抓住内容的关键
教师抓住内容的关键来引导幼儿观察、思考,激起幼儿对观察物的惊奇。这种提问可以突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调动幼儿质疑和解疑的积极性。幼儿真正的主动探究和学习是从有问题开始的,幼儿有了疑问和问题,教师重复问题可以让别的幼儿回答。如科学活动《美丽的金鱼》,教师改变过去的顺序观察的模式,紧紧抓住“动”来提问。“金鱼身上什么地方在动?”(尾巴在动)。“小朋友再仔细看看金鱼身上还有什么地方在动?”(嘴巴、鱼鳍在动)。“金鱼还有什么在动?”(金鱼的身体扭来扭去,一直在摆动)。教师重复幼儿的问题,又让幼儿自己来解答,来启发引导幼儿观察、思考。
三、选择合适方法,引导实验开展
实验探究在幼儿科学课的学习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它常常以独特的魅力,吸引着幼儿步入奇妙的科学殿堂;常常能激起孩子们的探究欲望,激活幼儿的创新潜能。它对于培养幼儿的动口、动手、动脑能力,对于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究能力,对于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都具有其他教学手段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在幼儿科学教学中,选择合适方法,引导幼儿进行有效的实验探究,是最为重要的。例如:探究哪些物体能被磁铁吸引。教师应该提供充足的探究时间,是有效科学探究的保证。因为这个实验的过程非常简单,不需要太多的时间去指导,把时间留给孩子们在实验探究中去发现问题,并通过交流,收获知识。孩子会得到成功的喜悦。总之,幼儿由于年龄的特点,加上认知水平有限,缺少教师适度和合理的指导,幼儿的科学探究就会变得目标不明确,偏离方向。因此,教师要在设计教学计划时,选择合适的策略,引导实验探究,确保实验探究有效开展。
四、在科学活动中教师提问始终以幼儿为主体
在教学中幼儿是主体,把“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这一理念贯穿科学活动过程中。教师根据幼儿的认知结构特点、教学内容、教学情景等设计问题,它有利于激发幼儿“乐学”、“会学”。如在大班科学活动“认识声音的震动”,我提了“你怎么知道有声音?” “请你让罐子里的物品发出声音” “你怎么发现它们有声音?”“ 你周围哪些声音好听?”“哪些声音不好听?”“想一想怎么办”等等。幼儿在这样层层递进的提问中,思维活跃,讨论热烈,学的积极主动,手、口、脑的潜力都发挥出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幼儿的主体地位都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五、适时巧用评价,发挥评价作用
科学实验探究的有效开展,还在于孩子们是否有足够的自信心。幼儿自信心地提升,源自教师的评价。在每堂课中教师要努力地去发现孩子们的闪光点。只要在探究活动中有进步的表现,哪怕是一点点,我们也要及时给予表扬。如能实事求是回答问题的,能积极思考问题的,探究中能积极合作的,能为他人成功而喝彩的,能认真地倾听他人发言的,只要某一方面较好,就给他鼓励性的评价。这是树立幼儿信心,帮助他们坚持探究的很有效果的方法。在探究活动中,教师要用一种全新的、赏识的眼光来积极评价孩子们的探究活动。要让孩子们充分体验到的喜悦,要把他们遭遇的挫折和失败转化成再探索再学习的动力。
参考文献:
[1]陈孝英,姚荣生.芜湖市举办幼儿园自制教具、玩具展览[J].安徽教育,1980年04期
[2]邢克超.法国幼儿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几个动向[J].比较教育研究,1980年02期
[3]毛智屏.内部言语问题[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年Z1期
作者简介:
潘艳(1980.02~ ),女,汉族,民勤县实验幼儿园教师,主要从事幼儿保教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