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小古文课堂教学活起来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nayie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古文的学习对于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为了让小古文的课堂教学不枯燥乏味,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要关注儿童的心理特点。用有趣的活动、图画来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用对比阅读拓展学生的视野,使学生的眼光更加深邃,见解更加独特,培养学生高阶思维能力。
  关键词字源字理;对比阅读;高阶思维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20)13-0195-01
  《王戎不取道旁李》是一篇短小精悍的小古文,选自《世说新语·雅量》。古文共49个字,语言浅显,以极其凝练的笔触,刻画了一位聪慧机灵的神童形象。文中一群小儿与王戎形成了强烈的反差,“诸儿竞走取之”与“唯戎不动”,寥寥数语,却是截然不同的画面,在对比中凸显了王戎的聪慧。
  本单元的学习目标为复述课文,怎樣把短小精悍的故事讲得生动、有趣,成为教师教学中要突破的难点。那么,教师在教学流程的设计中就要多花心思,既要提高学生学习小古文的热情,又要培养学生深度思维的品质。
  一、从字源字理入手,让古今异义词活起来
  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单进行自主学习,解决文中如“道旁”“游”等重点字词的意思。他们发现这些词语往往可以使用单字组词的方法来解决。有一些字词,课文旁边的注释已经给出了解释,学习时只要“搬搬家”就可以了。但是有些字如“走”“折枝”等词语的含义,与现在所理解的含义大不相同,这就是古今异义词。这样的词往往成为古文学习中的重点词,理解清楚它们的含义,对读懂整篇文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小组讨论交流中,有学生提出“走”这个字,在古文中是“跑”的含意,为什么“走”在古文就是“跑”的意思呢?学生在课堂上展开了激烈地讨论,他们发现“行”这个字在古文中是“走”的意思,如“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中“欲行不行”就是欲走还留的意思,“行”就是“走”的意思,所以“走”在古文中就成了“跑”的意思了。学生能从古诗文中发现问题,深入思考,这种概括、总结的能力是难能可贵的。
  为了引起学生进一步的深入思考,笔者随手在黑板上写出了“走”的古体字 。学生们发现金文字“走”上面是摆动双臂跑步的人,下面是人走路留下的脚印,合起来表示人在奔跑,所以“走”字的本意就是“跑”。学生饶有兴趣地看着,画着,真切地感受到汉字文化的渊源流长,感受着中国汉字的无穷魅力。每个汉字都是一幅画,一首诗,从字源字理上去讲解古文中的古今异义词,给学生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二、从表演互动入手,让语言表达活起来
  本单元的学习目标是了解故事情节,复述故事。对于这篇小古文的情节复述,怎样让学生跳出以翻译课文来代替复述故事这一怪圈,创造性地复述故事,成为教学活动中的难点。为了突破这一难点,笔者设计了表演的环节,要求小演员们不说话,仅以表情、动作来表达自己想表述的内容。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始他们的表演设计,最终以“默剧”的形式呈现了他们的作品。
  学生经过这一环节的学习,能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和心理,把故事讲得更加具体、生动,很好地突破了教学内容中的难点。教学的设计旨在引导学生自我感悟、自我学习、自我提高,教师只是一个引导者而已。“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把方法教给了学生,就是给他们指明了学习的有效路径。这样,他们才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在学习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越走越好。
  三、从对比阅读入手,让学生的思维活起来
  古人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习行为一定与高阶思维相伴相生。语文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以言语为媒介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深刻性和灵活性,这也是语文核心素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比阅读,从不同的文本中剖析异同,在反复比较中提高学生思维的品质。基于这一学习目标,在拓展环节,笔者设计了同是主人公王戎的另一篇小古文《观虎》。在学生自学了解文章大体意思的基础上,笔者提出了这样的问题:《观虎》与《王戎不取道旁李》这两篇文章从人物形象到表现方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问题的设置试图打破两篇文章的壁垒,从文章内容、写作方法两个方面来梳理文中的人物形象,异中求同,在比较中发现:《观虎》一文中表现了王戎的勇敢、镇定;《王戎不取道旁李》一文中表现了王戎的聪慧、机灵。不同的人物特点,作者却使用了相同的表现手法,用其它人的表现加以衬托,使人物个性得以凸显。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通过比较阅读,使学生的眼光更加深邃,见解更加独特,思维得以拓展和深化,能力得以提升。当然,教师在指导比较阅读时,一定要深研文本,对文本的语言、表达方法,要有较为深入到位的认识,指导要清晰明白,能够及时点拨,这就需要教师“胸中有丘壑”。
  小古文的学习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如果课堂上一味地深究字、词、句的意思,未免过于枯燥。符合儿童心理特点的课堂设计,巧妙地把知识融入到多彩的活动中,一定能让课堂教学鲜活起来,让学生学得有兴趣,学得有味道。
  参考文献:
  [1]张庆.小学语文备课手册[M].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2019.
其他文献
摘 要目前,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对于小学语文教学也提出了相关的要求,老师在开展语文教学过程中需要不断改进教学理念,优化教学手段,将学生作为主体,针对其综合能力进行培养。针对小学高年级教学来说,培养学生的叙事能力不但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述能力,同时也可以有效加强其习作能力,以及提高文学水平等作用,对于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有着重大意义。本文主要针对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和叙事能力培养的联系,并提
摘 要在学生们的学习阶段中,语文是一门极为重要的课程,其教学质量更是与学生们日后的学习和发展都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因此,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教师就要根据时代的发展来对自身的教学进行改良,以发挥语文教学应有的效果。本文便结合实际教学情况,对于现如今的核心素养在小学语文教学下的要求与教学模式进行了分析探究,以提升小学语文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学语文;核心素养;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
摘 要数学学科教学工作的关键之处在于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计算能力属于数学工作的重要任务。本文通过对强化小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开展分析研究,通过采取对小学生完全讲清计算法则,采取思维训练的方式,有效培养小学生形成积极良好的数学计算习惯等,有效提升小学学生数学计算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计算能力;分析研究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20)21-0071-0
摘 要在应试教育理念的长期影响下,很多教师都习惯以灌输式教学方式来开展各项教学活动,不仅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全面激发,在多次失败打击下,学生也会逐渐对学习失去兴趣与信心,长此以往便会成为后进生。所以为了改善这一现状,教师应注重成功体验、情感引导等方式来优化德育教育,以此来帮助学生克服各种不良情绪,为其身心健康全面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关键词德育教育;后进生;实效性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
摘 要朗读,是对单词、短语进行识记的一种方法。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在英语课上,朗读训练,可加强学生英语思维方面的训练,让他们养成良好英语语感,并从中提升一定英语写作能力。下面,将针对如何提高英语朗读教学实效进行详细阐述,旨在营造良好朗读训练氛围。  关键词英语;朗读教学;实效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20)10-0051-01  
摘 要师源性伤害是指源于教师对学生带来的心理伤害。解决师源性伤害,需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培育健康儿童;把握正确的“教育观”,开展丰富活动;形成正确的“心理观”,突破自我局限;实现正确的“办学观”,帮助教师减压。  关键词师源性伤害;学生;心理健康  中图分类号:D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20)11-0030-01  随着社会的发展,家长各方面要求的不断提高,教师
摘 要“家长助教”作为当前国内幼儿教育领域最受欢迎、也最受重视的一种家园共育合作模式,能够发挥出幼儿家长方面的显性、隐性教育资源,进一步丰富幼儿园的玩、教活动内容,促进幼儿健康、快乐地成长。但是,“家长助教”要想取得良好效果,需要配合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所以,幼儿园在开展“家长助教”活动时,也要应从家长的角度出发出发,分五步进行。  关键词幼儿园;家长助教工作;"五步曲"  中图分类号:G616
摘 要问题是思维的起点,是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的动力。以学生提出的问题作为数学课堂学习的起点,更容易引起学生学习的共鸣与求知欲,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关键词教学;问题意识;培养。  中图分类号:G424.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20)20-0154-01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然而长久以来,因应试教育、传统教材、教师
摘 要 针对小学生对几何图形概念抽象性理解不够深入的情况,教师应当结合实际生活中的具体图形,为学生进行出行讲解,找到有效开展几何图形基础概念的方法,提升学生数学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  关键词 小学;数学;几何;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8,C931.1,G633.62,C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9)19-0162-01  几何知识教学是培养小学生数学综合应用能力的
摘 要新课标强调,初中物理教学的核心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物理是一门科学,而科学的核心则是探究,教育的本质便是在老师的启发下,引领学生主动思考,探索新知。物理教学中,要帮助学生养成科学探究的学习习惯,重视学习知识的方法和过程,让学生能够进行主动的、深入的体验性学习,丰富情感体验,获得对科学、对世界的体验性认知,提高自身的物理学习能力。本文探讨了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让学生进行体验性的学习。  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