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的韩国印象源自韩剧。近日,有机会去了一趟韩国,行程匆匆,却“一日看尽长安花”,倒也见识了不少。
韩国:东亚明珠
韩国版图仅为广东省的一半,人口4800万。朝鲜半岛三面环海,一面与中国东三省接壤,鸭绿江仿如天然分界线镶嵌于两国之间。1953年,朝鲜内战结束,“三八线”将半岛一分为二:北朝鲜,南韩国。20世纪60年代“忽如一夜春风来”,南韩国力一路飙升,取意于地标汉江,西方人谓之“汉江奇迹”,以下词条或许会帮助我们想象一下奇迹是如何发生的:
政治:1987年,韩国实现民主政体,民众选举总统治理国家。
经济:经济规模总量居世界第10位,近乎中国的一半,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近1.5万美元,是中国的10余倍。
文化:以“长今现象”为代表的韩文化席卷中国内陆、香港以及台湾……
基础:事实上,韩国不过是在朝鲜战争的废墟上诞生的一穷二白的国家,20世纪60年代之前,还是一个农业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87美元。
韩国和朝鲜是朝鲜战争诞生的一母两胎,朝鲜人民还在贫困线上挣扎,而韩国已经“小康”了。
历史渊源:或非同根生,却可长相忆
不管是历史还是当代,中韩两国都有着密切的联系。
600年前,韩国人使用的是汉字,1443年世宗国王完成“训民正音”,才创造了韩文。文字的相同或相近,决定了两个民族的思维和文化有着很多的相通之处。在鲜文大学,吃饭的地方叫“亲交馆”,正宗的汉字,只是这样新奇的文字组合还是让我们“异国”了一番,后来发现如此情形俯拾皆是。
在首尔街头,汉字和韩文、英文、日文都很常见。韩文的发音有不少与汉字相若,例如,“安宁”(谐音)是见面时的问候语,其音意与中文的“安宁”非常接近,由于韩国社会普遍尊敬长辈,长辈与晚辈之间的问候措辞并不一样,对晚辈可以说“安宁”,对长辈就必须是“安宁哈萨友”(谐音)。导游小姐还告诉我们,韩国人一般都有一中一韩两个名字;在首尔市,我们参观了景福宫——韩国的历代皇室宫殿。景福宫与故宫应该同属于东方建筑风格,曲径回廊,瓦顶飞檐,不过在规模、气势上不可望故宫之项背。我们发现,景福宫的主色调为青色,而故宫则是金黄色,据说这与两国长期的历史关系有关。在入口广场上,我们恰好遇到了宫廷仪仗队的表演,只看到一列整齐的队伍从远处走来,旌旗猎猎,仪仗威严,“士兵”身着鲜艳的宫廷服装,头戴长翎羽帽,那长翎嵌在帽顶中央,足有两米长,可以旋转,被主人一路摇摆着做出不同的花样。据说,为了弘扬民族传统,这里经常安排类似的活动。如何不忘历史,看来韩国人并没有只挂在嘴巴上。
首尔虽是韩国的首都,其实并没有中国的许多城市漂亮,但有很多不同。一是特别干净、有序,二是市民形象相当整齐,平和有礼、衣着考究。在中国,我们也有不少现代化的城市,也有豪华轿车、别墅名苑,市民们也大都衣着光鲜时尚,但是我们走到哪里都会遇到不在少数的民工,他们背着铺盖卷儿,提着塑料桶,站在风中,神情茫然,精神和物质双重迷失……
美容:人生衣袍的蕾丝
卢武铉总统最近也拉了双眼皮儿了?这是一个有趣的花边新闻,是不是说明生活已经有了政治的高度呢?其实,到了韩国,真的不能不说说美容。在首尔街头,我们看到的市民衣着讲究,仪态从容。“仓廪实而知美容”,在韩国,仪表之美已是深入民心,韩式美女无疑是亚洲美女的范本。
据说世界上妆容最浓的就是韩国人。在鲜文大学的餐厅里,我们欣赏到了优雅的服务员小姐。眼影、胭脂、唇彩,一样都不能少,每个人都很漂亮,而且温和有礼,看上去不仅养眼而且养心。再回头看看我们这些也可谓白领女性的中国代表,顿生感悟。猜猜我回国的第一件事是干什么,直奔美发店,本小姐要从“头”开始,“重新做人”了。
传统服装与民族的审美取向有关。日本和服让女性的脖子最为性感,韩服则以色艳著称,由上及下几无曲线变化,古代女性结婚后为了不使人看到其肌肤而失礼,甚至在前襟上还缀上一片或两片布用以遮挡双手。由于韩服的如此特色,人们自然将注意力转移到脸上来,以面部的细致突出其美。所以说,穿韩装的女性最惹眼的是脸面。中国的民族服装更为丰富,历朝历代各有姿彩,其中唐人富足开放,女装便侬丽豪华,胸部稍为袒露,清朝旗袍彰显的则是身段。到了今天,除了少数民族,汉人已几乎不知何为民族服装了。
国民性:可敬的韩国人
我喜欢韩国人,爱国,此其一;有礼,此其二;其三即是勤劳、坚强。
在首尔,街头行驶的、车库停放的大多数都是自产品牌车“现代”、“KIA”。这个现象或许印证了韩国工业已经拥有了成熟的具有国际竞争实力的品牌,更有深意的是突显了国民对国家的热爱和支持。听说前不久一个普通韩国公民为抗议日本而断指示威,韩国电影界为抗议政府过多地引入美国配额以至于大小“腕儿”们集体剃发明志,不久后,韩国电影业在这一批血性导演的“导演”下一飞冲天……
其实,每个国家每个历史时期都有自己的民族英雄。中国亦然。
在我的认知层面,中国人和其他民族一样,都有自己的优劣,有些劣质并非与生俱来的“根”性,大多是长期的压制所致。中国人集体个性是太过于忍辱负重,“适应性”或套用时下流行的说法“奴性”很强,不善于使用或者不看重自己的权利,看病或许很麻烦吧,我们不是出来示威抗议,不是去找有关责任部门理论,而是听老祖宗的话:“识时务者为俊杰”、“枪打出头鸟”,还是多找一些医生做朋友妥当;当官的贪赃枉法,为所欲为,怎么办,“天下乌鸦一般黑”,“忍吧”,“不变蝎子不蜇人”,“换了谁都一样!”……
文化传承:谁将代言亚洲文明
制度性的变革往往摧枯拉朽,而文化的浸透要和缓得多。
在IEF告别宴会上,来自韩日两国的妇女身穿鲜艳的韩国民族服装为中国代表演唱民歌《阿里郎》,“阿里郎,阿里郎,阿拉里哟,阿里拉国嘎索阿拉甘答……”,旋律忧伤哀怨却又刚毅铿锵,感染力很强。大家不觉跟着和唱起来,接着又唱起了《我的中国心》。人们的双手自发地拉起来,举过头顶,随着歌声轻轻摆动。我想,此时所有人如我一样,激动的泪水从心中流出,汹涌到脸上的时候化为了如花笑靥……
“真诚、宽恕、忠贞,为他人而活”,这是IEF的教义。韩国人文鲜明夫妇创办了IEF,并在全球组织各种各样的活动促进世界和平,声誉日隆,到如今已历时15年,鲜文大学也是文博士所创。据说,为我们表演的日本女士就是IEF发起的“日韩联姻”活动的参与者,他们都已随夫定居韩国。
在鲜文大学的豪华会议厅内,我们聆听了IEF副总裁、鲜文大学校长的演讲,他们谦逊有礼,很有国际风度。不过论及其讲义的哲学基础、伦理思辨倒也平平,不管是墨子的“兼爱非攻”,还是统治中国达几千年的孔孟儒学,相对于IEF的教义都有更为系统更为深刻的阐释和践履,IEF所倡导的价值观或应属于中国古典人文哲学大命题里的小命题。中国是亚洲历史最长、版图最大、人口最多的国家,而今,令人叹惋的是,古典文化在自己的国土上,糟粕或还存在,精粹却大多已不知所踪,更遑论辐射他国。如若论及IEF所倡导的“宽恕”精神,中国古今倒也不缺,可是日本曾经对中国的侵略杀戮让中国人以这两个字的名义在感情上忘却又谈何容易。觥筹交错间想起这些不禁颇感茫然,IEF香港代表S先生,一位华裔学者淡然一笑:“你说的这种情况并不奇怪,你看耶路撒冷,它本是基督教的发祥地、圣地,现在的情形又是如何呢?至于民族间的矛盾,的确是一笔旧账,其实有不少日本民众捐出巨款推动亚洲和平进程,而他们又大都低调得连名字都不肯留……”
一个公认的“大国”,除了幅员辽阔、经济发达、军事过硬、政通人和之外,不能忽视的是文化的输出能力。真正有生命力、感染力的文化价值观是与对万物的关爱、同情、尊重、宽容、援助并行不悖的,这些是人类智慧的最终皈依。当前,亚洲文明似乎越来越受到西方世界的关注,如果说“亚洲文化复兴”真的来临在即,作为一个文明古国,中国的缺席不可谓不是一个遗憾。
韩国:东亚明珠
韩国版图仅为广东省的一半,人口4800万。朝鲜半岛三面环海,一面与中国东三省接壤,鸭绿江仿如天然分界线镶嵌于两国之间。1953年,朝鲜内战结束,“三八线”将半岛一分为二:北朝鲜,南韩国。20世纪60年代“忽如一夜春风来”,南韩国力一路飙升,取意于地标汉江,西方人谓之“汉江奇迹”,以下词条或许会帮助我们想象一下奇迹是如何发生的:
政治:1987年,韩国实现民主政体,民众选举总统治理国家。
经济:经济规模总量居世界第10位,近乎中国的一半,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近1.5万美元,是中国的10余倍。
文化:以“长今现象”为代表的韩文化席卷中国内陆、香港以及台湾……
基础:事实上,韩国不过是在朝鲜战争的废墟上诞生的一穷二白的国家,20世纪60年代之前,还是一个农业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87美元。
韩国和朝鲜是朝鲜战争诞生的一母两胎,朝鲜人民还在贫困线上挣扎,而韩国已经“小康”了。
历史渊源:或非同根生,却可长相忆
不管是历史还是当代,中韩两国都有着密切的联系。
600年前,韩国人使用的是汉字,1443年世宗国王完成“训民正音”,才创造了韩文。文字的相同或相近,决定了两个民族的思维和文化有着很多的相通之处。在鲜文大学,吃饭的地方叫“亲交馆”,正宗的汉字,只是这样新奇的文字组合还是让我们“异国”了一番,后来发现如此情形俯拾皆是。
在首尔街头,汉字和韩文、英文、日文都很常见。韩文的发音有不少与汉字相若,例如,“安宁”(谐音)是见面时的问候语,其音意与中文的“安宁”非常接近,由于韩国社会普遍尊敬长辈,长辈与晚辈之间的问候措辞并不一样,对晚辈可以说“安宁”,对长辈就必须是“安宁哈萨友”(谐音)。导游小姐还告诉我们,韩国人一般都有一中一韩两个名字;在首尔市,我们参观了景福宫——韩国的历代皇室宫殿。景福宫与故宫应该同属于东方建筑风格,曲径回廊,瓦顶飞檐,不过在规模、气势上不可望故宫之项背。我们发现,景福宫的主色调为青色,而故宫则是金黄色,据说这与两国长期的历史关系有关。在入口广场上,我们恰好遇到了宫廷仪仗队的表演,只看到一列整齐的队伍从远处走来,旌旗猎猎,仪仗威严,“士兵”身着鲜艳的宫廷服装,头戴长翎羽帽,那长翎嵌在帽顶中央,足有两米长,可以旋转,被主人一路摇摆着做出不同的花样。据说,为了弘扬民族传统,这里经常安排类似的活动。如何不忘历史,看来韩国人并没有只挂在嘴巴上。
首尔虽是韩国的首都,其实并没有中国的许多城市漂亮,但有很多不同。一是特别干净、有序,二是市民形象相当整齐,平和有礼、衣着考究。在中国,我们也有不少现代化的城市,也有豪华轿车、别墅名苑,市民们也大都衣着光鲜时尚,但是我们走到哪里都会遇到不在少数的民工,他们背着铺盖卷儿,提着塑料桶,站在风中,神情茫然,精神和物质双重迷失……
美容:人生衣袍的蕾丝
卢武铉总统最近也拉了双眼皮儿了?这是一个有趣的花边新闻,是不是说明生活已经有了政治的高度呢?其实,到了韩国,真的不能不说说美容。在首尔街头,我们看到的市民衣着讲究,仪态从容。“仓廪实而知美容”,在韩国,仪表之美已是深入民心,韩式美女无疑是亚洲美女的范本。
据说世界上妆容最浓的就是韩国人。在鲜文大学的餐厅里,我们欣赏到了优雅的服务员小姐。眼影、胭脂、唇彩,一样都不能少,每个人都很漂亮,而且温和有礼,看上去不仅养眼而且养心。再回头看看我们这些也可谓白领女性的中国代表,顿生感悟。猜猜我回国的第一件事是干什么,直奔美发店,本小姐要从“头”开始,“重新做人”了。
传统服装与民族的审美取向有关。日本和服让女性的脖子最为性感,韩服则以色艳著称,由上及下几无曲线变化,古代女性结婚后为了不使人看到其肌肤而失礼,甚至在前襟上还缀上一片或两片布用以遮挡双手。由于韩服的如此特色,人们自然将注意力转移到脸上来,以面部的细致突出其美。所以说,穿韩装的女性最惹眼的是脸面。中国的民族服装更为丰富,历朝历代各有姿彩,其中唐人富足开放,女装便侬丽豪华,胸部稍为袒露,清朝旗袍彰显的则是身段。到了今天,除了少数民族,汉人已几乎不知何为民族服装了。
国民性:可敬的韩国人
我喜欢韩国人,爱国,此其一;有礼,此其二;其三即是勤劳、坚强。
在首尔,街头行驶的、车库停放的大多数都是自产品牌车“现代”、“KIA”。这个现象或许印证了韩国工业已经拥有了成熟的具有国际竞争实力的品牌,更有深意的是突显了国民对国家的热爱和支持。听说前不久一个普通韩国公民为抗议日本而断指示威,韩国电影界为抗议政府过多地引入美国配额以至于大小“腕儿”们集体剃发明志,不久后,韩国电影业在这一批血性导演的“导演”下一飞冲天……
其实,每个国家每个历史时期都有自己的民族英雄。中国亦然。
在我的认知层面,中国人和其他民族一样,都有自己的优劣,有些劣质并非与生俱来的“根”性,大多是长期的压制所致。中国人集体个性是太过于忍辱负重,“适应性”或套用时下流行的说法“奴性”很强,不善于使用或者不看重自己的权利,看病或许很麻烦吧,我们不是出来示威抗议,不是去找有关责任部门理论,而是听老祖宗的话:“识时务者为俊杰”、“枪打出头鸟”,还是多找一些医生做朋友妥当;当官的贪赃枉法,为所欲为,怎么办,“天下乌鸦一般黑”,“忍吧”,“不变蝎子不蜇人”,“换了谁都一样!”……
文化传承:谁将代言亚洲文明
制度性的变革往往摧枯拉朽,而文化的浸透要和缓得多。
在IEF告别宴会上,来自韩日两国的妇女身穿鲜艳的韩国民族服装为中国代表演唱民歌《阿里郎》,“阿里郎,阿里郎,阿拉里哟,阿里拉国嘎索阿拉甘答……”,旋律忧伤哀怨却又刚毅铿锵,感染力很强。大家不觉跟着和唱起来,接着又唱起了《我的中国心》。人们的双手自发地拉起来,举过头顶,随着歌声轻轻摆动。我想,此时所有人如我一样,激动的泪水从心中流出,汹涌到脸上的时候化为了如花笑靥……
“真诚、宽恕、忠贞,为他人而活”,这是IEF的教义。韩国人文鲜明夫妇创办了IEF,并在全球组织各种各样的活动促进世界和平,声誉日隆,到如今已历时15年,鲜文大学也是文博士所创。据说,为我们表演的日本女士就是IEF发起的“日韩联姻”活动的参与者,他们都已随夫定居韩国。
在鲜文大学的豪华会议厅内,我们聆听了IEF副总裁、鲜文大学校长的演讲,他们谦逊有礼,很有国际风度。不过论及其讲义的哲学基础、伦理思辨倒也平平,不管是墨子的“兼爱非攻”,还是统治中国达几千年的孔孟儒学,相对于IEF的教义都有更为系统更为深刻的阐释和践履,IEF所倡导的价值观或应属于中国古典人文哲学大命题里的小命题。中国是亚洲历史最长、版图最大、人口最多的国家,而今,令人叹惋的是,古典文化在自己的国土上,糟粕或还存在,精粹却大多已不知所踪,更遑论辐射他国。如若论及IEF所倡导的“宽恕”精神,中国古今倒也不缺,可是日本曾经对中国的侵略杀戮让中国人以这两个字的名义在感情上忘却又谈何容易。觥筹交错间想起这些不禁颇感茫然,IEF香港代表S先生,一位华裔学者淡然一笑:“你说的这种情况并不奇怪,你看耶路撒冷,它本是基督教的发祥地、圣地,现在的情形又是如何呢?至于民族间的矛盾,的确是一笔旧账,其实有不少日本民众捐出巨款推动亚洲和平进程,而他们又大都低调得连名字都不肯留……”
一个公认的“大国”,除了幅员辽阔、经济发达、军事过硬、政通人和之外,不能忽视的是文化的输出能力。真正有生命力、感染力的文化价值观是与对万物的关爱、同情、尊重、宽容、援助并行不悖的,这些是人类智慧的最终皈依。当前,亚洲文明似乎越来越受到西方世界的关注,如果说“亚洲文化复兴”真的来临在即,作为一个文明古国,中国的缺席不可谓不是一个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