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师要敢于拒绝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uzhou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当今这个浮华时代,面对形形色色的诱惑,如果不会拒绝,你将无法自持,陷入茫然。作为一个语文老师,面对铺天盖地的信息,接踵而至的各类教育资讯,不绝于耳的社会声音,如果不会拒绝,就会失去自我,无所适从,只能“拔剑四顾心茫然”!当了十几年的语文老师,多少次热血沸腾地随大流尝试、变革,最终的结局只能让还剩良知的我汗颜。不禁醒悟:语文教师要敢于拒绝!
  那么,我们语文老师究竟应该拒绝什么呢?
  一、要敢于拒绝肤浅乏味
  语文教学倡导个性化阅读,教学的组织者理当做个性化阅读的典范。这首先体现在对教材的运用上,一些教师离了教参就无从下手,没有自己的思想,人云亦云,只做教材、教参的传声筒。其实,教师是课程建设的参与者,而不仅仅是使用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主动与教材对话,敢于质疑专家学者的观点,大胆取舍,融入自己独特的见解,这样才可避免“以己昏昏”强求“使人昭昭”的尴尬!
  不仅如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该放飞学生个性的翅膀,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的阅读。在阅读活动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自我体验,不能把教师个人的理解或是教参的提示强加于学生。比如,一位教师执教《挑山工》时这样问学生:“除了挑山工的精神,你还需要什么?”学生不知如何作答。于是老师启发道:“作者看到挑山工挑着物品上山,走的路程比游人多一倍,所用时间比游人少这一现象,非要向挑山工问个究竟,这是什么精神?”学生“恍然大悟”,纷纷答出:“我们还需要作者这种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精神。”“我们还需要作者这种善于观察的精神。”这个教师不能正确地解读文本,不能在阅读时考虑编写者的意图,又怎么能在教学中恰当地确定教学目标呢?
  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发展求异思维。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注意保持自己的主导作用,既要关注学生的阅读审美经验及价值取向,又要避免个性化阅读的泛化——似乎学生所有的说法都对,全都一概肯定。这正是肤浅乏味的典型表现,虽然我们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但前提是“这个人”必须是“哈姆莱特”而非“鲁智深”或是其他人物形象!
  二、要敢于拒绝浮躁功利
  当今社会追求速度,浮躁功利的风气甚嚣尘上,瞬间成名、一夜暴富的神话不断上演,刺激着人们去创造更多的奇迹。反映在语文教学上,最令人作呕的是那些无味玄乎、华而不实的作秀课,成就了所谓的一批名师,贻误的是整个语文教学!一个时期以来,语文“春潮”纷繁涌起,“XX语文”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拔节繁衍,语文课堂一下子充满了别样的色彩——设计花哨胡俏、解读不知所云、掌声歌声铺天盖地、表扬鼓励言不由衷……现在流行的许多附属于语文的东西成了语文课堂的累赘,成了语文教学的裹脚布、绊脚石。一切花里胡哨所滋生出来的所谓“课堂生机与活力”掩盖的是浮躁功利的价值取向,带来的是语文教学的边缘化、异化的恶流!
  其实,语文教学应该是朴实无华的,教学的实施应一步一个脚印。力求步步走稳,步步踩实。语文课要“消肿”,“减肥”,“瘦身”,要化繁就简,以简驭繁,要念好“字、词、句、段、篇,听、说、读、写、书(写字)”十字真经,植根于“品味语言,触摸文字”的语言发展根基。只有拒绝了一切玄乎的语文课堂才是纯粹的语文课堂,语文教学要回归质朴,回归本源!
  三、要敢于拒绝不着边际
  学生在不同学段有不同的学习目标,这些目标要在一节节课中具体落实。具体到每一节课,时间有限,又不可能面面俱到。所以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应该结合具体情况,突出重点。可看看所谓的规范的教学设计,却是缺一不可: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其实,一节课能落实两个甚至是一个知识点就很不错了,老师明知没有必要从多角度确立面面俱到的教学目标,在实际的教学中也不可能一一得到落实,可为了应付检查,只好绞尽脑汁,敷衍拼凑。当然,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也有一些老师能非常全面周到地落实教学目标——听、说、读、写,思考、讨论、交流、展示,甚至还有表演、歌唱……不过,这样热闹的场面往往只出现于公开课上,个中原因,大家都心知肚明。
  语文教学的不着边际还体现在对课程资源的过度开发。《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可惜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又容易走入一个误区,走向一个极端,即过度开发,不着边际地引申、拓展。结果,学生却对最重要的教学资源——文本没有领悟,朗读、训练、理解、体会都被弱化,一堂看似热热闹闹的语文课,学生学到了什么?这样做其实就是“种了他人的田,荒了自己的园”,在盲目的求大求全中毁了语文的根基。
  四、语文教学还要拒绝僵化练习
  语文教学离不开练习,但僵化的练习只能使活生生的语文变得枯燥无味,久而久之必然扼杀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在当前的语文教学中,僵化的练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简单的机械重复。适当的重复是应该的,但动辄几十上百遍的抄写甚至是罚写不但得不到应有的效果,反而会触发学生的逆反情绪,时间一长,学习的兴趣也没了。
  不合学情的难题。近日,一套小学三年级语文作业题,难住了长春某大学副教授蔡先生:“如果不查资料,30%的题目我答不上来!”(《楚天金报》4月26日:《副教授被小学三年级作业难倒》)。老师的初衷应该是好的,但一定要考虑学生的学习年龄段,老师要充分了解这个学生的年龄、知识掌握水平,注意出题不要脱离学生的实际能力。这套卷子我也看了,有很多题目涉及到历史、文学等方面,如果不查资料,好多题目我绝对无从下手。教学不要只追求花样翻新,如果费心思琢磨的东西不适合学生,就是吃力不讨好。
  盲目的超前训练。前几年高考语文卷话题作文很有市场,于是从高中到初中,作文练习只认话题,一些地方的小学作文竟然也赶新潮,玩起了话题!小学生连起码的作文基本要求都没有完全掌握,你让他去“玩话题”是不是太过超前呢?这样的作文练习能有多大成效呢?
  学习借鉴、开拓创新能有效促进教育教学的发展,但是在此过程中还应该学会拒绝,也要敢于拒绝!拒绝是一种智慧,也需要勇气。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就要敢于拒绝一切打着各种旗号的违背教学规律的思潮,走过浮躁,走出困惑,走向成熟。
  (作者单位:安徽省绩溪县实验小学)
其他文献
2012年12月,安明友(中)在吉林省梨树县调研直补资金担保贷款开展情况。  他是一位衣着朴素的大学教授,曾深入9个省市的农村调研;  他提出的建议多次被省部级以上领导批示;  他在2018年成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  他就是吉林财经大学教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貼获得者安明友。一位心怀百姓的社会学知识分子。  初识安明友教授的第一印象是:瘦高的个子,皮肤略黑,衣着普通,说话东北腔,看上去平平无
浙江杭州富春七小校长章振乐为学生作劳动示范。  近日,党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高度肯定了劳动教育的重要性。  作为教育部认定的全国唯一一个小学劳动教育试验单位,浙江杭州的富春七小在劳动教育方面已经积累了十年经验。为详细了解这所小学劳动教育的开展情况,本刊记者对校长章振乐进行了专访。  记者:十年前,是什么触发您重视并推动劳动教育的?  章振乐:富春七小创办于
我校梦想飞翔九(4)班举行了“抵制上网低俗之风”主题班会。同学们从社会、身边的网络低俗现象入手,讨论了网络带给中学生的利弊,深刻认识到,要抵制网上低俗信息,追求高雅高洁的网络精神文化生活。  实录:  主持人:尊敬的各位老师,各位亲爱的同学,大家好!网络低俗之风,污染文化环境,毒化社会风气,严重侵蚀人们的心灵,而青少年是网络低俗之风的最大受害者,这是全社会的共识。网络伴我行,利弊在心中,抵制上网低
【内容摘要】在班级管理中贯彻落实精细化管理是培养学生自主、自理、自我管理,增强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手段。本文从:班级的环境要精细化;班级的管理要精细化;加强班干队伍建设增强学生;班主任要以德治班,以情治班,身体力行几个方面展开论述。  【关键词】精细化班级管理环境制度自主管理能力  班级管理的重要目的是要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和品质。班主任则是班级工作的组织者、管理者和策划者,对学生良好思想品德和
【内容摘要】学校里有着许多自然自发形成非正式学生群体。这些群体的成员有同班的,也有跨班的,跨年级的,甚至跨学校的,人数不等。按其产生的作用可分:积极型非正式学生群体,中间型非正式学生群体,消极型非正式学生群体,破坏型非正式学生群体。不管哪种类型的非正式学生群体,他们都是具有以相同心理特征为基础的特殊群体,它与中学生正式组织群体一起共同构成学生人际关系的总和,深刻影响着学生的学习、生活和身心健康,人
英语书面表达并非实质性作文,它无需修辞,无需发散,无需升华,无需动情。它仅具有作文的三个原始的要求:切题,达意,逻辑。它只是要求学生在充分领会提示的前提下,用自己的语言,组织成一篇内容充实、句子连贯、用词贴切的作文。由此可见,英语写作对于学生来说,应该很简单。但从历年高考英语质量分析看,书面表达一直是学生英语学习的“瓶颈”,平均得分值不高。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现象?又当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本人对此进
学生主体参与教学问题是近年来国内外教学研究领域中的一个热点问题。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学生主体参与教学问题已引起国内学者和教师的关注。正确认识学生主体参与教学的价值,搞清参与的标准及其内涵,对于落实新课程改革精神,落实新课程作文教学将产生重要影响。  以往的作文教学存在很多弊端:学生的写作过程占据了作文创作的绝大部分时间,没有充分的主题品、立意的思维和论证就下笔;没有真挚的情感,胡编乱造;没有
语体是语言风格的一种,在不同的语境类型中,决定了有不同的语言风格体系。高中生要培养听、说、读、写的能力就要懂得在不同的语境中使用相应语言材料或修辞方式的能力,就不得不重视于培养语体意识。  然而,在高中生说、写能力这一块,教师们注重于学生们文体意识的培养,使学生的作文有形、有体、有样,但在语体这一块给予的关注却不够。于是,在作文的批改中常出现一些怪现象:有的文章文体模式大体鲜明,但语言在选词、选句
新课改已推行了8年,作为一名教师,我努力地把新课程改革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平时的教学活动中,长期的教学实践使我有了自己的心得体会。  在践行新课改活动时,我深深地感受到学生也可作为一种资源来激活课堂气氛、充实课堂内容。如必修1第四单元12课的“八国联军侵华”这一章节,当我讲述到“8月,八国联军攻陷北京。联军统帅德国人瓦德西的司令部,就设在北京紫禁城内。慈禧太后当天清晨闻讯,携光绪帝仓皇出逃。”时,学生
【内容摘要】日常教学过程中,我们往往特别重视教什么,怎么教,却极易忽视对学生学习状态的关注,教学效果平平。本文从学生学的角度,从唤醒、设计、管理三个方面,探讨如何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参与性,从而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关键词】高效课堂唤醒设计管理  课堂是学生学习获得知识与能力的主要渠道。要想提高教学质量必须在课堂教学上做足文章。那么,历史教师只要围绕课标、考纲,瞄准目标进行教学,课堂就一定高效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