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日常教学过程中,我们往往特别重视教什么,怎么教,却极易忽视对学生学习状态的关注,教学效果平平。本文从学生学的角度,从唤醒、设计、管理三个方面,探讨如何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参与性,从而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关键词】高效课堂唤醒设计管理
课堂是学生学习获得知识与能力的主要渠道。要想提高教学质量必须在课堂教学上做足文章。那么,历史教师只要围绕课标、考纲,瞄准目标进行教学,课堂就一定高效吗?教师滔滔不绝的讲解是否能达到预期效果?答案是否定的。教学应是教与学的统一。衡量课堂教学的成败,不是看教师讲多少,而是看学生得到多少。教师不能把自己当主体,要清楚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人。教师讲的天花乱坠学生昏昏欲睡,效果可想而知。因此,历史高效课堂必须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抓住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下面,我从三个方面谈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实现历史课堂高效。
一、唤醒
学生作为孩子对学习目的性不明确,往往浑浑噩噩度日,特别是象历史这类小科,更是抱无所谓态度。学生的这种状态会严重影响历史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必须唤醒学生沉睡的心灵,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
1.明确重要性
历史在江苏高考中,是文科类考生两门选修科目中的必选科目,满分120分,按考生成绩分布为A 、A、B 、B、C、D六个等级。高校对两门选修科目提出等级要求。本科院校对选测科目等级要求不得低于C级。对于想要考个好的本科院校的同学必须认真学好历史,达到B级甚至A级。理科类考生必须通过历史学业水平测试。历史不是简单的死记硬背,它可以让同学们了解人类历史的发展,了解中国与世界,它在培养一个民族的素养方面功劳很大。所以,从高考导向上看,我们要学好历史,从自身素养的发展来看,更要学好历史。
2.增强趣味性
“教必有趣,以趣促学”。首先,历史教师的语言要生动形象、幽默诙谐、妙语连珠,富有趣味性、艺术性,要使学生的注意力在不经意间被吸引。其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会适时地穿插历史典故、励志故事、新闻时事、社会热点,或创设一个别出心裁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热情。再次,教师要适时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如学习“1929-1933年的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时,放一些图片和纪录片段,生动再现这一历史场景,从而使教学内容声像结合、图文并茂,让学生真切地感知遥远的史事,这样学习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3.巧妙地设疑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课堂提问是有效教学的核心。巧妙地设疑是振奋学生学习状态的重要手段。有疑问才能激起学生思考的热情和内在的需求,促使他们积极探索,改变消极、被动的学习状态。设置的问题必须是遵循《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的,依据考试大纲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学生能经过努力思考完成的,这样学生将以高度集中的注意力,带着浓厚的兴趣,投入到历史教学的活动中来,并以跃跃欲试的态度试图解决所提出的问题。
二、设计
在历史教学时间极其有限的前提下,如何以最少的时间求得课堂教学的最佳效果,是摆在所有高中历史教师面前的难题。教师要打造高效历史课堂必须抓住学生的心,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教学的全过程。教师要精心设计优化课堂结构,既不能一言堂、满堂灌,更不能一练到底。教师要对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如导入、过渡、授课内容、设问、板书等,进行预先筹划、精心构造、创设情境,以期达到预期效果。在教学设计时,教师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特点、教学目标、学习内容、媒体设置等等。总之,巧妙的设计,是实现历史高效课堂的关键。下面介绍一节高效的课内教学设计,应当注意的几个方面。
1.导入滚动复习
许多同学头疼历史,最主要的原因就是需要记忆大量的历史史实。重复是记忆之母。导入滚动复习,不厌其烦,督促学生复习旧知,探究发现,会使我们的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知识在复习中不断地反复滚动,越滚越大,越滚越牢固,越滚越灵活。
2.确立教学目标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学目标能否实现,教学任务能否完成,主要取决于我们对学情的了解程度高低。因此,学生是设计目标的主要依据之一。教学目标应充分分析学生的起点和初始状态,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能力、存在问题。教学目标能否突出学生在课堂的主体地位,能否依据学生情况安排不同的教学活动,选用不同的教法学法,决定着一堂课的成败,教师考虑越周到,设计的教学目标越贴近学生学习的实际,就越能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从而收到好的教学效果。
3.设计教学方式
教师必须改变过于单一,被动的教学方式,建立和形成能够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如在讲《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时,教师提供文字、图片等材料,引领学生去阅读,去思考,去探究,让学生去发布去介绍20世纪50年代中国的外交成就,把接受式学习与体验性学习、研究性学习密切地结合起来,以促进学生个性的完善发展。
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必须选择合理、多样的教学方法,如讲授法、归纳法、问题教学法、历史剧角色扮演等等。各种教学方法之间关系不是排斥的,而是相互联系、互为补充的。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要因材施教,科学地取舍各种教学方法。
三、管理
构建高效课堂是每位教师心中一直思考的永恒主题,良好的课堂管理,是上好一节课的关键。那么,历史教师怎样轻松做好课堂管理呢?
1.树立威信
古人云:“威信者,天下之结也”,意思是说要把天下人集结起来靠的是威信。威信是人的一种影响力。在学校教育中,教师的威信是一种无形的、巨大的教育力量。教师的威信一经形成,将会对教育、教学成效产生巨大的作用。那么,如何树立教师威信呢?
首先,教师要给学生良好的第一印象。心理学理论认为:虽然这第一印象并非总是正确的,但却是最鲜明的,最牢固的,并决定着以后双方交往的进程。历史教师应高度重视第一次与学生见面,力争在第一课堂从各方面给学生留下好印象。教师在头几课应准备特别充分,讲课时引经据典、口若悬河、不绝滔滔;启发时信手拈来、恰到好处、妙趣横生。学生对你刮目相看,留下深刻的“心理定势”,形成初步威信。
其次,教师要有渊博的知识和高超的教育教学艺术。历史教师要想高效地传授知识,就必须努力钻研业务,兢兢业业、勤奋刻苦、好学多思,拥有深厚广博的专业知识和精湛的教学技巧,能够给学生以深刻启迪并激发他们对问题的深入思考。这样的教师身怀绝技,教学效果好、威信高。
再次,教师要注意自己的穿着。学生时代,学生和教师接触的时间甚至比和家长接触的时间都长,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给学生带来示范作用,他们的穿着举止也给学生留下或好或坏的影响。据调查发现,学生对衣着干净、端庄得体、时尚漂亮,有时代感充满青春活力的老师比较欢迎,乐于听他的课,课堂参与率高。如果老师着装随便,或邋里邋遢,或前卫性感,登上讲台授课,十分不雅,不仅分散学生上课的注意力,甚至会给学生们一种潜移默化的不良影响。可见教师不仅是传授知识,其本身的仪表也会影响孩子。
“亲其师而信其道”,老师的个人威信是有效影响学生的重要条件。事实证明,有威信的历史老师一言九鼎,他们的要求可以较容易地转化为学生的需要,课堂自然高效。
2.人本管理
学生的行为甚至是违纪行为,都是学生尝试满足某种需要的结果,学生的问题行为主要是由于课堂环境不能满足其归属、认同和爱的需要造成的。比如,学生在课堂随便发言,语不惊人死不休,是想引起老师的注意和同学的重视。这时,教师应以生为本,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采取积极地态度肯定学生,提高学生自信心。学生充满信心,就会热情地参与到课堂任务中来,在课堂活动中也常常表现积极,问题行为会减弱或消失。
总之,构建历史高效课堂必须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注意和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把握学生的脉搏,抓住学生的兴奋点,唤醒、设计、管理好每堂课。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市悦来中学)
【关键词】高效课堂唤醒设计管理
课堂是学生学习获得知识与能力的主要渠道。要想提高教学质量必须在课堂教学上做足文章。那么,历史教师只要围绕课标、考纲,瞄准目标进行教学,课堂就一定高效吗?教师滔滔不绝的讲解是否能达到预期效果?答案是否定的。教学应是教与学的统一。衡量课堂教学的成败,不是看教师讲多少,而是看学生得到多少。教师不能把自己当主体,要清楚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人。教师讲的天花乱坠学生昏昏欲睡,效果可想而知。因此,历史高效课堂必须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抓住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下面,我从三个方面谈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实现历史课堂高效。
一、唤醒
学生作为孩子对学习目的性不明确,往往浑浑噩噩度日,特别是象历史这类小科,更是抱无所谓态度。学生的这种状态会严重影响历史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必须唤醒学生沉睡的心灵,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
1.明确重要性
历史在江苏高考中,是文科类考生两门选修科目中的必选科目,满分120分,按考生成绩分布为A 、A、B 、B、C、D六个等级。高校对两门选修科目提出等级要求。本科院校对选测科目等级要求不得低于C级。对于想要考个好的本科院校的同学必须认真学好历史,达到B级甚至A级。理科类考生必须通过历史学业水平测试。历史不是简单的死记硬背,它可以让同学们了解人类历史的发展,了解中国与世界,它在培养一个民族的素养方面功劳很大。所以,从高考导向上看,我们要学好历史,从自身素养的发展来看,更要学好历史。
2.增强趣味性
“教必有趣,以趣促学”。首先,历史教师的语言要生动形象、幽默诙谐、妙语连珠,富有趣味性、艺术性,要使学生的注意力在不经意间被吸引。其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会适时地穿插历史典故、励志故事、新闻时事、社会热点,或创设一个别出心裁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热情。再次,教师要适时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如学习“1929-1933年的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时,放一些图片和纪录片段,生动再现这一历史场景,从而使教学内容声像结合、图文并茂,让学生真切地感知遥远的史事,这样学习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3.巧妙地设疑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课堂提问是有效教学的核心。巧妙地设疑是振奋学生学习状态的重要手段。有疑问才能激起学生思考的热情和内在的需求,促使他们积极探索,改变消极、被动的学习状态。设置的问题必须是遵循《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的,依据考试大纲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学生能经过努力思考完成的,这样学生将以高度集中的注意力,带着浓厚的兴趣,投入到历史教学的活动中来,并以跃跃欲试的态度试图解决所提出的问题。
二、设计
在历史教学时间极其有限的前提下,如何以最少的时间求得课堂教学的最佳效果,是摆在所有高中历史教师面前的难题。教师要打造高效历史课堂必须抓住学生的心,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教学的全过程。教师要精心设计优化课堂结构,既不能一言堂、满堂灌,更不能一练到底。教师要对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如导入、过渡、授课内容、设问、板书等,进行预先筹划、精心构造、创设情境,以期达到预期效果。在教学设计时,教师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特点、教学目标、学习内容、媒体设置等等。总之,巧妙的设计,是实现历史高效课堂的关键。下面介绍一节高效的课内教学设计,应当注意的几个方面。
1.导入滚动复习
许多同学头疼历史,最主要的原因就是需要记忆大量的历史史实。重复是记忆之母。导入滚动复习,不厌其烦,督促学生复习旧知,探究发现,会使我们的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知识在复习中不断地反复滚动,越滚越大,越滚越牢固,越滚越灵活。
2.确立教学目标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学目标能否实现,教学任务能否完成,主要取决于我们对学情的了解程度高低。因此,学生是设计目标的主要依据之一。教学目标应充分分析学生的起点和初始状态,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能力、存在问题。教学目标能否突出学生在课堂的主体地位,能否依据学生情况安排不同的教学活动,选用不同的教法学法,决定着一堂课的成败,教师考虑越周到,设计的教学目标越贴近学生学习的实际,就越能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从而收到好的教学效果。
3.设计教学方式
教师必须改变过于单一,被动的教学方式,建立和形成能够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如在讲《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时,教师提供文字、图片等材料,引领学生去阅读,去思考,去探究,让学生去发布去介绍20世纪50年代中国的外交成就,把接受式学习与体验性学习、研究性学习密切地结合起来,以促进学生个性的完善发展。
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必须选择合理、多样的教学方法,如讲授法、归纳法、问题教学法、历史剧角色扮演等等。各种教学方法之间关系不是排斥的,而是相互联系、互为补充的。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要因材施教,科学地取舍各种教学方法。
三、管理
构建高效课堂是每位教师心中一直思考的永恒主题,良好的课堂管理,是上好一节课的关键。那么,历史教师怎样轻松做好课堂管理呢?
1.树立威信
古人云:“威信者,天下之结也”,意思是说要把天下人集结起来靠的是威信。威信是人的一种影响力。在学校教育中,教师的威信是一种无形的、巨大的教育力量。教师的威信一经形成,将会对教育、教学成效产生巨大的作用。那么,如何树立教师威信呢?
首先,教师要给学生良好的第一印象。心理学理论认为:虽然这第一印象并非总是正确的,但却是最鲜明的,最牢固的,并决定着以后双方交往的进程。历史教师应高度重视第一次与学生见面,力争在第一课堂从各方面给学生留下好印象。教师在头几课应准备特别充分,讲课时引经据典、口若悬河、不绝滔滔;启发时信手拈来、恰到好处、妙趣横生。学生对你刮目相看,留下深刻的“心理定势”,形成初步威信。
其次,教师要有渊博的知识和高超的教育教学艺术。历史教师要想高效地传授知识,就必须努力钻研业务,兢兢业业、勤奋刻苦、好学多思,拥有深厚广博的专业知识和精湛的教学技巧,能够给学生以深刻启迪并激发他们对问题的深入思考。这样的教师身怀绝技,教学效果好、威信高。
再次,教师要注意自己的穿着。学生时代,学生和教师接触的时间甚至比和家长接触的时间都长,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给学生带来示范作用,他们的穿着举止也给学生留下或好或坏的影响。据调查发现,学生对衣着干净、端庄得体、时尚漂亮,有时代感充满青春活力的老师比较欢迎,乐于听他的课,课堂参与率高。如果老师着装随便,或邋里邋遢,或前卫性感,登上讲台授课,十分不雅,不仅分散学生上课的注意力,甚至会给学生们一种潜移默化的不良影响。可见教师不仅是传授知识,其本身的仪表也会影响孩子。
“亲其师而信其道”,老师的个人威信是有效影响学生的重要条件。事实证明,有威信的历史老师一言九鼎,他们的要求可以较容易地转化为学生的需要,课堂自然高效。
2.人本管理
学生的行为甚至是违纪行为,都是学生尝试满足某种需要的结果,学生的问题行为主要是由于课堂环境不能满足其归属、认同和爱的需要造成的。比如,学生在课堂随便发言,语不惊人死不休,是想引起老师的注意和同学的重视。这时,教师应以生为本,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采取积极地态度肯定学生,提高学生自信心。学生充满信心,就会热情地参与到课堂任务中来,在课堂活动中也常常表现积极,问题行为会减弱或消失。
总之,构建历史高效课堂必须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注意和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把握学生的脉搏,抓住学生的兴奋点,唤醒、设计、管理好每堂课。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市悦来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