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子吟

来源 :青年作家·中外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oji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峻冰的诗歌字里行间无不透露出行走在异国他乡的诗人对祖国、对故土的热爱与思念。作为一名游子,远离祖国、远离故乡的疏离情结造就了诗人对城市、自然、历史的歌咏。寄情山水,以解幽思,表现了诗人浓浓的乡土之情。
  关键词:峻冰;《乡土与人生的恋歌》;《行吟韩国》;乡土
  
  诗歌是语言艺术的最高表达形式,诗人只有掌握了诗的语言,才能用最凝练的字句抒发胸臆,直指人心。除此之外,诗歌最需要真情实感,诗是诗人有感而发、真情流露的结果。因此,不善于感兴的人、不善于想象的人是无法写诗的。别林斯基说:“情感是诗的天性中一个主要的活动因素:没有情感就没有诗人,也没有诗。”[1]从《乡土与人生的恋歌》到《行吟韩国》,在每一次出走与远离的背景下,诗人峻冰捕捉到了生命的每一点变化以及情感的每一丝跳跃。从乡村到城市,远离故乡,难忘的是乡民与乡韵,浓浓的乡土之情使诗人有感而作《乡土与人生的恋歌》,抒发对家、对故乡、对生命的礼赞,同时还寄予诗人年少时的踌躇满志;而后来到异国他乡,远离祖国,浓浓的思念之情使诗人有感而作《行吟韩国》,展现的是诗人对于这个异国城市的自然、历史及人文的歌咏,在这歌咏之下则表达了诗人“独在异乡为异客”的浓浓的思乡之情,字里行间无不透露出诗人对祖国、对乡土、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在市场经济发达的今天,当人们已逐渐沉溺于物质享受的时候,像诗歌这样纯粹的精神食粮似乎早已被抛诸脑后。“人们普遍忽略了对自我生命意识、生存价值和内在精神世界的探询,也放逐了对整个社会的政治理念和道德秩序的苦涩反省以及对民族历史文化的冷静观照,甚而连本真的体现终极关怀意识的‘乌托邦’式的人文理想也弃之高阁。”[2]在这样的一个时代,诗歌创作是艰难的,诗人的处境是尴尬的。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在这样一个浮躁的时代,我们却又是需要诗歌的。在物质消费日益丰富的当下,我们不能成为行走在时代浪尖的“瘸子”,人们需要像诗歌这样的精神食粮,才能在为柴米油盐疲于奔波的生活表象之下,抛下一切直面生命的本质,以此来净化人类漂泊无依的灵魂。
  乡土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情结,正如出走装点着每位少年的梦一样。诗人在《乡土与人生的恋歌》诗集中表达了对乡土真切的怀想,以一位游子的身份抒发了自己对于乡土最真诚的眷恋与感怀,“存在于诗人记忆中的温馨、宁静、充满生命力的乡土,便成为现代游子日思夜想的家园,仿佛只有在那里,一个在浮躁的生存之海漂泊的灵魂才能有所皈依”[3]。在诗人笔下,乡土是《雪地里的母亲》,是《父亲》未说完的故事,是《奶奶的扁担》,是外婆的《背篓》;乡土是《乡民》黑色肌肤里流着的红色信念,是诗人漂泊异乡多年未改的《乡音》;乡土是记忆深处的《老屋》,是孑影寥落的《小村》,是朴实坚强的《小城》。在每一位游子心中,故乡总是美的,“故乡的脉搏如乐/故乡的性格如水/故乡的习俗如诗/故乡的故事如画”(《乡土》)。这如乐如水如诗如画的故乡,正是诗人内心深深的乡土之根啊,也是诗人远走他乡后日思夜想的深深眷恋啊。乡土是诗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源泉,也是诗人作为游子的精神之根所在。“我离不开你啊/桥那头的母亲吩咐/喜悦和苦闷能通过你到她身旁/与我一起分享//我离不开你啊/桥这头的路告我/太多的坎坷与隔膜/借助你/能变得平坦通畅”(《乡土》)。乡土是桥,一头连接着过去,一头连接着未来。正因为这样,诗人便有了《跋涉》的勇气,《寻找自由》的境界。这些诗人记忆中的乡土,成为诗歌中点石成金的意象。夕阳下佝偻的乡民、暮色中袅袅炊烟的小村、自然平坦豪爽的乡音……不仅是诗人“寻根的向导”,也是读者“回乡的路灯”。
  《行吟韩国》作于诗人远赴韩国任教访学期间,在那遥远的异国他乡,诗人同样用他的眼睛甚至灵魂感受着这个陌生的城市的自然、历史与人文。在这里,诗人寄情山水,悠游自然,乡土化为其对祖国的依恋、对自然的歌咏、对历史的反思。在《行吟韩国》诗集中体现了一种诗歌的哲理美,“诗歌的哲理美即哲思在情感润泽下的诗化——以抒情的旋律对发人深省的人生乃至宇宙万物的哲理的歌咏”[4]。“穿越城市/最好在疲惫的夜晚/跟在寻找城市不知疲惫的人后面/太阳和黑雨之前/我跑过最后一条新修的街道/别迷失了/仅有的家园/寻找城市被城市寻找/是永远解不尽的开方运算”(《站在城市的肩上》)。身处城市霓虹下的诗人,用自己敏感的心反观所在的空间,寻思着人和城市之间微妙的关系。“睁开眼/我已在匆忙的人群中徘徊/狂躁不安的游荡于炼狱之门的音乐/穿越每一个汗湿的毛孔/流成粉红的街”(《在匆忙的人群中徘徊》)。从乡村到城市,生活在变调,跟着都市的节奏,每天匆忙地徘徊在人生的一个个十字路口,诗人不禁叩问心灵:“我又是谁呢”(《在匆忙的人群中徘徊》)。这或许是每一个远走他乡寻求梦想的人心里永远的追问。诗人通过诗歌试图告诉那些整天埋头忙碌于生活的人们停下来,放慢脚步,看看我们得到了什么,又失去了什么。这样的都市哲理诗,在融入诗人以“乡土之眼”观察到的城市景象的同时,引发出经久的追问与深深反思,带给人以哲理化的启迪。
  诗人认为:“诗要走下神性化的祭坛,走进充满喜怒哀乐的都市,去抚慰渴求关爱者迷离的眼,使其能够品味爱情并能从容面对自己和种族的历史以及生动多姿的自然。”[5]诚然,诗人正是从自己的亲身经历中去发现美、追求美的,用尽心思努力地去观照生活中的每一个动人的瞬间,并将其凝练、提升,化为动人的诗句,感染着每一位读者。诗人用他最真诚的心感动了每一位读者,用最质朴的哲理使读者能够与之共鸣,经历虽不一样,但是情感却能共通,阅读诗行,仿佛读者也随着诗人一起约会那迷人的《午后的松林》,一起徜徉在迷离的《汉江之夜》。
  每一次的远离都激发着诗人对乡土的深深眷恋,寻根是一条永恒的回家之路。正是因为有了这个“根”,诗人才能不畏艰险,长途跋涉,去寻找那远方的梦,才能欣赏到别人还未发现的风景。这是乡土之眼,也是诗人之心。不论是对城市的抒写中,还是在对自然的喟叹中,或是对历史的反思中,都深深地烙下了乡土的影子,这是诗人生命中一抹挥不去的底色。
  乡土是诗人魂牵梦绕的根。“逡巡于都市,我们不能也不应忘却那遥远的出发之地,那梦与生命开始的地方。”[6]希望诗人能揣着这份真诚,带给我们更美的诗歌,更多的感动。
  
  注释:
  [1] [前苏联]别林斯基:《别林斯基论文学》,转引自杨状振《站在城市的肩上——評峻冰的诗集〈行吟韩国〉》,《青年作家》(中外文艺版)2010年第1期。
  [2][4][5][6] 峻冰:《呼唤情感与哲思的真诚——诗坛、诗体、诗美断想》,《当代文坛》2003年第4期。
  [3] 杨青:《对于乡土的怀想——评峻冰诗集〈乡土与人生的恋歌〉》,《当代文坛》2003年第2期。
  
其他文献
新时代,推进城镇化高质量发展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动力,是国家实现基本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农业转移人口是中国经济社会结构转型过程中出现的特殊群体,是推动中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重要力量。但长期以来,农业转移人口却一直被视为边缘群体,陷入了强市民化意愿与弱市民化能力的困境。深化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概念内涵,基于内生资本视角分析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能力影响因素与影响机制,探究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能力提升路径,对实现新型城镇化、新时代高质量发展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以劳动转移
长期以来,对外直接投资(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FDI)都是世界经济活动的重要一环。而对其与双边贸易的关系的研究也是学术界讨论的热点。以往的分析多将FDI对双边贸易的影响称为“对外直接投资的贸易效应”,并将这种效应主要分为“贸易替代效应”和“贸易创造效应”,这是根据被研究的国家(地区)以及研究所使用的方法和角度的不同产生的。而本文主要针对一个特定区域——中亚地区,聚焦当地的五个主要国家——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以下简称为“中亚五国”)。
摘要:郑小琼的诗歌创作有着多重向度和多种维度。为失语者发声,让无力者前行,这是郑小琼诗歌的写作姿态及其精神旨归;细腻中透出辽阔、丰富中体现深刻、尖锐中满怀悲悯,则是其诗歌蕴藉的本质特征。她的诗歌犹如一面时代的镜子,照出了当下的、中国的、底层群体的生存风貌与精神内核。作为生活于底层现场的诗人,她的诗歌能够从自身的生命体验中书写出底层劳动者的生存状态及其内心痛苦,并以此彰显出其中蕴涵的温暖与担当。  
期刊
摘要:《楚门的世界》是一部获得广泛认可的原创叙事电影,深刻揭示和批判了媒介对人的巨大影响。通过对电影的叙事者和焦点的分析,笔者认为这部电影表达的是电影对电视的控诉。但是,这种控诉缺乏公正的立场,自身充满了矛盾,因此只能是“酸葡萄”般的无效控诉。  关键词:电影;《楚门的世界》;叙事;电视;控诉    由彼得·威尔执导的《楚门的世界》(1998)是一部在影评人和观众中都获得了广泛认可的原创叙事电影。
期刊
摘要:《沂蒙六姐妹》(2009)演绎了一场令世人动容的守候,展现了以沂蒙六姐妹为代表的广大劳动人民为争取解放战争的胜利而做的不懈努力。在沂蒙大地上,她们无私地奉献着自己的一切,默默地承担着战争带来的巨大伤痛。她们的故事催人泪下,她们的精神让人振奋;她们的大爱犹如飘香满地的丹桂,她们的无畏犹如冷艳寒江的芙蓉;她们的品格犹如洁白无瑕的梨花,她们的精神犹如盛开的灼灼桃花。《沂蒙六姐妹》是一首唯美的女性赞
期刊
摘要:现在很多建筑师、工程师、规划师、研究员和客户都开始注意从战略上考虑住宅的环保要求,特别是在家庭住宅领域,不再像以前过分简化地将绿色环保理解为仅仅用绿色建材。他们逐渐认识到住宅是人们延伸的生活圈,是一致的、完整的生活系统。因此,可持续性建筑除了实用性和伦理性之外,更呈现了美观性的特点。  关键词:空间;简约空间;可持续住宅    一、简约住宅空间设计的概述与特点    简约住宅空间不只是空间形
期刊
摘要:高二女生魏廷屹的《黎明的星空》一书,风格清新自然,语言清亮流畅,写出了一位花季女孩对于生活细腻的观察和注视。作者用自己独特的眼光和个性化的语言抒发着对生活的理解,对人生的思索,对美的追求,展现了“90后”青年一代深厚的文学功底和饱满的文学热情。  关键词:《黎明的星空》;清新;故乡;成长    花了整整两天的时间来看一本书,这是我近20年从来没有过的事情,它不是名家名著,只是一位高中学生的“
期刊
如何将世界转回上一个轮年  我于无声处无人时  独自彷徨在痛上  彷徨在思念你的沃土  无垠的荒草和滋长的藤  还有那吹拂着悲伤的风  于是  我看到了摇曳随风的你的容颜  你于无声处无人时    我愿做天穹之上黄花似的瘦云  随风彷徨在思念你的天空  我愿仰卧成苍茫大地上一列疏篱  拦在你必经的归家路途  漫漫黄沙随风翻涌  打击着我羸弱的身躯  你的容颜模糊了又清晰复又逝去  我独自一人  彷
期刊
一夜清明,戛然。露珠和我一起醒来。  聆听风月微声,一份随意和情趣包围而充实整座城市。  春天最后的怀念逶迤在城市的忧郁中。  麦田从四月的慈祥出发,往一波一波起伏的国度流淌,绿色通道开启视野的尽头。  一片深情的馨香,以永恒的姿势潜入漫长的弥漫。刹那间,我意念的暖流在记忆里飘向苍穹。  时间的函数,到底藏着多少秘密?  水流般的惆怅,在眼外涌动。令花惊讶的那片忧伤,潜在花蕊中上下燃烧。  落花共
期刊
摘要:在城乡二元化的当代中国,如何有效整合城市生活经验与乡村生活经验,以寻求明晰的精神向度,寻找到自己的精神领地,是当代诗人正在遭遇的命题。峻冰在其乡土诗歌中,对基于血缘与地缘的亲情与乡情的歌吟赞颂,对城市空间之外的乡土生活的关注,为我们提供了启示。  关键词:峻冰;乡土诗歌;家园    “在一个贫乏的时代做一个诗人,这意味着去注意、去歌吟、去跟踪那远去的诸神。”[1]当下的中国,人们在物质极大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