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京西南经济圈,提升地方高校社会服务功能

来源 :北京教育·高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wulai11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地方高校与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互动关系
  
  高校是在城市产生之后由行会演变而来的一种社会组织,从世界范围来看,高校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之间存在着良性互动的关系。城市的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推动着高等教育的发展,而高等教育也越来越成为城市发展不可缺少的支撑。高等教育与城市建设是互相推动的,作为区域社会发展大系统下的一个子系统,高校应该如何充分发挥其职能,承担起时代赋予的重大使命,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1.地方高校的定位与功能
  所谓地方高校,泛指隶属于各省市、自治区、直辖市,靠地方财政供养,由地方行政部门划拨经费的普通高等院校。地方高校占我国高校总数的绝大多数,是我国高校的主体,它们承担着地方绝大部分人才培养的任务,肩负着面对社会开展科技普及工作、继续教育、人员培训、科技攻关和开放教育资源等责任。同时,地方高校在传播知识、挖掘和传承地方文化、倡导新精神、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加强文化交流等方面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1]
  2.地方高校与城市发展的互动
  地方高校依托地方而生,与地方的联系非常紧密,从科技文化发展与城市发展的角度来说,两者属于共生共存的关系。并且,由于高等教育肩负的人才培养功能,使得地方高校在整个城市的发展过程中起着基础性的作用。高校的发展促进城市科技文化的发展,而城市科技文化的发展直接或间接地促进城市的发展,城市的发展又反过来使地方高校更具发展创新能力。如此循环,使得地方高校成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动力源和助推器。
  3.地方高校在城市发展中的责任
  作为人才培养与科技源头的地方高校,其办学宗旨应该是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以本科教学为主,根据条件和需要适度发展研究生教育,教学和科研以服务地方为宗旨,培养地方需要的应用型人才,产出地方需要的应用性成果,大力开展以满足社会需要为目的的各种服务活动,形成为地方全方位服务的体系。[2]
  地方高校在城市发展中的主要职责有:
  第一,培养大量高水平人才。胡锦涛总书记在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的讲话中提到,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人才培养,要坚持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当今时代和实践的发展,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强烈,城市的建设与发展过程中第一需要的就是从事各个行业的大量高水平人才。高校只有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才能更好地为地方服务。
  第二,进行科学研究。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胡锦涛总书记在讲话中也强调,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必须大力增强科学研究能力,要“以高水平科学研究支撑高质量高等教育”。城市建设和发展离不开科学技术的支持,离不开科学技术的创新。高校必须增强科研能力,将其与人才培养相结合,与知识创新相结合,使高校成为带动区域高新技术发展的基地,通过科研成果的转化直接促进创新型城市的建设。
  第三,成为区域发展的智库。高校作为基础理论研究基地,是孕育、产生新思想和新学派的地方。通过新知识和新理念的产生,地方高校可以成为城市发展的智囊团和思想库,面向现代化建设全局和经济社会热点难点问题,主动开展战略研究和对策研究,努力为地方政府的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作出积极贡献。
  第四,文化辐射。文化传承创新是胡锦涛总书记特别强调的大学职能。大学是优秀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和思想文化创新的重要源泉。地方高校要努力以其先进思想和品格对所在地区产生较强的文化辐射,影响社会、引领社会;要努力营建境界高尚、底蕴深厚、崇尚科学、追求真理的文化氛围,积极发挥校园文化潜移默化的育人作用;要努力开展对外文化传播和交流,不断增强所在区域的文化实力和影响力。
  
   聚焦城南发展战略,服务京西南地区
  
  2009年,北京市政府正式下发《促进城市南部地区加快发展行动计划》(以下简称《城南行动计划》),将把城市南部地区建设成为“新北京富有活力的地区”,构建“一轴一带多园区”的发展格局,其中“一带”即指永定河绿色生态发展带。而在北京市提出“永定河绿色生态带”规划目标后,京西南五区(丰台、石景山、房山、大兴、门头沟)面临着共同的主题、共同的目标、共同的责任与共同的使命。作为提供人才及智力支持的地方高等教育,在此次“城南行动”中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地处北京城南地区的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围绕“立足北京、服务北京”的思想,提出了重点服务“大西南经济圈”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努力使学校成为北京城南发展重要的“人才库”“思想库”和“成果库”。
  1.京西南五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具有的机遇
  北京的区域发展差异自古已有,时至今日,“重东北,轻西南”不平衡发展的格局依然存在。就京西南五区在全市的比重看,五区总面积占全市面积的30%,总人口336.8万,约占全市人口的27%,却只创造了北京市12%的GDP和6%的地方财政收入。京西南五区的经济基础相对薄弱,又因为靠近北京城区和高碑店工业园区,对外部资金的吸引力较弱。资金密集型等一系列高端产业更加倾向于在北京经济更为发达的地区发展,而其他一些类型的产业则会因为政策、规模化经营等因素的影响选择在国家设立的工业园区发展,从而导致京西南五区内部经济空虚、外部经济匮乏,发展后劲不足,形成发展瓶颈。同时,京西南生态经济体地处“北京西部生态建设带”和“永定河流域文化带”上,采用“污染换增长”的传统经济发展模式对本地区丰富的自然、文化资源造成了一定的浪费和破坏。[3]
  虽然存在不利的发展条件,但京西南五区横跨城市功能拓展区、发展新区和生态涵养区;在辖区内有1,990平方公里的连片平原(占41%),有2,890平方公里密集的山区(占59%),三条大沟横贯东西,呈楔形汇聚京畿;在五区产业结构中,第一、二、三产业分布较为均衡,形成明显的互补性。多样性的地貌、功能和产业,为区域发展和合作提供了天然的有利条件。
  2.高等教育在京西南五区发展中所起的作用
  有学者指出,西南五区要联合起来保护生态环境,充分利用当地生态资源发展旅游业,实现优势互补,联合定位区域分工。而这一目标的实现,很重要的一环就是需要通过发展高等教育,提高劳动者素质。在北京实施《城南行动计划》的大背景下,高等教育已成为有效转移农村人口、提高人口素质、推动城南发展的重要途径。借鉴国内外经验,我们必须根据教育发展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和迟效性的特点,把高等教育列入西南五区的发展规划,采取措施,内涵和外延发展相结合,使其规模、结构、质量和效益协调发展。
  地处丰台区的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在这次“城南行动”中将以怎样的姿态融入地区的发展,是一个非常值得关注的问题。学校的“服务西南五区”战略面临着难得的机遇和巨大的挑战。学校将重点从科研成果转化和社会服务方面,推动以信息产业、生物工程为代表的高科技产业的发展,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围绕西南五区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大课题进行调查研究,为各个部门提供战略层面和技术层面的建议、咨询和设计。
  
   学校在城南发展中所要施展的领域和空间
  
  “城市孕育了大学,大学滋养着城市”。地方高校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一部分,当其积累的教育资源充分发挥作用的时候,必将为所在区域发展注入大量的催化剂。
  对西南五区而言,要在充分利用其地缘优势的基础上,吸纳区域高等教育资源优势,将高等教育作为一种智力资源纳入西南五区社会发展规划中,加强与高等教育的对接和联动,实现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而对首都经济贸易大学而言,必须搭建校地合作平台,以服务北京城南建设为核心,加快自身发展。
  1.紧扣社会需求,培养创新型和应用性人才
  针对建设人力资源强区和创新型城市的要求,学校应适时调整学校人才培养结构,在培养高层次专门人才和高技能人才的同时,培养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首先,在人才培养模式上探索专业与课程设置、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以及教学管理模式的多样化,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和鼓励学生的个性发展;把文化知识学习和思想品德修养紧密结合起来、把创新思维和社会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把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其次,就西南五区而言,此区域自然资源和劳动力资源丰富,但应用性、技能型的高级复合人才非常稀缺。对此,学校应抓住区域经济改革和结构调整的战略机遇,发挥在经济、管理、安全工程等领域的学科优势,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为现代制造业、服务业培养大量后备人才。
  2.加强合作研究,进行技术革新与政策咨询
  科学研究是高校的重要职能。地方高校的科研以知识创新为主,更偏重于技术方面的创新和应用性研究。目前,我国许多企业的技术开发能力、技术创新能力还不足,因此,高校要较多地介入企业的技术开发和创新,帮助企业实现新的转型与升级。
  安全生产是企业发展的重要保障,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在企业安全生产管理领域作出了自己的特有贡献。近年来,学校安全评价中心及安全生产培训中心每年完成安全评价项目50余项,为北京市的政府和企业做了大量的安全技术和管理的咨询服务工作。在西南五区的发展过程中,学校要力争发挥经济与管理专业的传统优势,针对区域的重大热点、难点问题建言献策,支持地方政府科学决策和科学规划;力争发挥“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CBD发展研究基地”和“北京市经济社会发展政策研究基地”的社会服务作用,使我们的研究成果能更多地体现在地方政府的决策文件、领导人的批示中,更多地反映在地方经济社会建设与发展上,真正发挥地方高校智囊团和思想库的作用。
  3.注重成果转化,构筑以大学为主导的产学研联盟
  地方高校要自觉树立以区域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指导思想,不断增强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功能,为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出自身贡献,增强科研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换的能力。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在丰台区建设北京丽泽商务区、中关村科技园区丰台园的过程中,依托优势学科群、学科链,进一步发挥高校知识技术外溢、辐射效应,吸引和促使产业和研发机构入驻周边,在政府的协助下,区校联手推进产业带升级为“知识经济圈”。在此过程中,学校要依靠自身的资源和实力,与一些入驻园区的企业、研发机构通过投资、签约、协议、备案等方式形成的战略联盟,加快学校的安全工程、信息工程等领域的科技成果转化,巩固国民经济、工商管理、劳动经济、区域经济、统计学等优势与特色学科领域的科研成果,加快打造大学科技园区,促进丰台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物流业、房地产业和旅游业的发展。
  4.实施继续教育与挂职交流,加大服务地方发展力度
  地方高校除了承担本科生教育和一部分研究生教育的任务外,在继续教育领域也发挥着重要作用。为了更好地发挥专业优势,服务地方发展,促进地方政府管理创新,按照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地方高校应积极搭建平台,聚合智力,服务经济。学校在继续教育、MBA、MPA教育中存在特有的优势,应在京西南和北京市各级各层开展继续教育,为市、区各部门培训党政干部、企业经营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等,提升他们的理论意识和管理能力;推动学校的毕业生在京西南和北京市的区县当村官和社区工作者,让大学生成为基层管理的后备“思想库”,为区县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帮助;建立挂职锻炼基地,推动学校与北京市、区、县的人员挂职交流。
  5.以文化传承为己任,保护和提升地方文化形象
  京西南地区不仅有宝贵的自然财富,更具有悠久的人文历史财富。地方高校在开展对外文化传播和交流,增强区域的文化软实力和文化影响力,促进人类文明与环境文化和谐共生等方面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石景山区在首钢搬迁后,积极探索发展新道路,改变发展思路,抓住该区是京西南五区中距市中心最近的地区这一有利条件,大力发展文化创意、商务服务、高新科技、休闲娱乐等第三产业,打造CRD(Culture Recreation District,文化休闲娱乐中心);丰台区目前正在着力建设大红门特色商业街、绿色生态居住区、特色文化旅游区;跨越五区的永定河蓄水工程已于2008年启动,京西南地区旅游资源也正在进行统一整合、包装和开发,形成品牌效应。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应充分发挥学校在人文社科领域研究的优势,在上述几个项目中推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保护、整合北京京西南地区的文化资源,主动融入京西南文化建设的潮流。通过学校的文化氛围影响京西南的形象建设,提升京西南的文化竞争力和吸引力。
  参考文献:
  [1]王冀生.超越象牙塔:现代大学的社会责任[J].高等教育研究,2003,(1)
  [2]林志长.论地方大学的社会责任[J].文教资料,2010,(2)
  [3] 周丽娟 赵瑾璐. 北京西南五区应建成“生态经济体”[J].北京科协,2010,(10)
  (作者单位: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责任编辑:蔡桂兰 实习编辑:祖迪]
其他文献
摘要:北京高校资源丰富、类型迥异,加强高校共建和资源共享符合各校发展要求,有助于北京高等教育整体教学水平的提高。北京市长期以来致力于推动高校间交流合作,通过重点推进学院路教学共同体建设、在京中央高校与市属高校共建、“北京市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联盟”建设、专业综合改革建设、教师队伍共建、图书资源共享等工作,不断完善北京高等教育协同发展模式,努力创造北京高等教育共建共享优势品牌。  关键词:北京
石照耀:1964年12月生,湖南岳阳人,民盟成员,工学博士,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2009年9月至2010年2月德国国家计量研究院客座科学家;国际标准化组织ISO/TC60(齿轮技术)委员;入选科学中国人(2010)年度人物;是我国精密测量、齿轮传动领域的知名学者。  采访石照耀教授是在他任科技处处长的办公室里,我们的谈话经常被电话和各种需要他确认的工作打断。办公室的门一直敞开着,不
教育政策是一种公共政策,具有明显的政治属性  公共教育政策关系到政府部门、政策专家(包括学术精英)、利益相关者群体,是一个政治过程,推进教育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需要政府、学校、社会及学习者本人的共同参与。对教育政策进行研究,首先要关注政策过程,把握政府管理、社会治理的制度结构。其次要关注政府教育政策关注点的递进与迁移变化情况。对教育政策的文本分析应该有多个维度和多个角度,对比分析继承延续与推陈出
王稼琼,1964年6月出生于山西省大同市,中共党员,经济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历任北京交通大学副校长、北京物资学院院长;现任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校长。中国市场学会副会长、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教育部经济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高等财经教育分会副理事长。  王稼琼教授近些年来在相关领域主持和作为主要骨干参加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十几项,并有多项获省部级奖励;在重要学术期刊、重要国
刚刚召开的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座谈会,是认真贯彻落实中央16号文件精神的一次重要会议,影响广泛,意义深远。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同志的讲话高屋建瓴、语重心长,他全面总结了16号文件下发六年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取得的积极进展和成功经验,深入分析了高校育人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挑战,为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明确了方向、提出了要求。  作为一名长期战斗在一线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的关于改革党内选举制度,积极推进党内民主建设的重要精神,2009年北京科技大学党委在中共北京市委教育工委的指导下,在所属三个学院开展了党组织负责人直接选举的试点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    院(系)党组织负责人直接选举试点的实践做法    1 高度重视,认真谋划,为直连工作提供制度保障和操作规程  学校党委高度重视直选试点工作,成立了由党委书记任组长的试
当前,社会对跨学科、厚基础、宽口径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多。2001年,北京大学为贯彻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加强基础、淡化专业、因材施教、分流培养”的方针,培养宽基础、适应性强、高素质的创新人才,建立适合我国实际需要的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和管理体制,更好地实现北京大学的人才培养目标,开办了元培计划实验班。  在6年实践基础之上,2007年北京大学成立了元培学院。元培学院在探索实行自由选课学分制、导师制、自
摘 要:本文从制度分析视角解读《高等学校学术委员会规程》(以下简称《规程》),对其在学术权力建设方面的作用和问题进行了分析,并进一步对政策落实的制度环境问题作出了探讨。  关键词:学术权力 行政权力 制度规则 制度环境  学术权力参与学校管理合法权的制度保障  教育部2014年第35号令颁布了《高等学校学术委员会规程》,其目的是加强学术委员会的建设,保障学术权力在高校的学术事务中有效发挥影响力,完
籍之伟,1949年出生,中共党员,教授。现任北京电影学院党委书记。北京市第九次、第十次党代会代表,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第十一届市政协常委。1982年北京师范大学生物系本科毕业,理学士,1986年清华大学社会科学系毕业,法学士。曾任北京师范大学生物系团总支书记、党总支副书记,校党委委员、党委青年部部长、学生处处长、北校工作部部长,北京社会主义学院副院长、常务副院长,全国高师学生工作研究会副会长
国家文化发展国际战略研究院成立于2010年12月,是在国家文化部文化体制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与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双方签署的《全方位战略合作协议》框架下,由双方共同建设的学术型研究机构。     审时度势,把握时代赋予的使命    在全球化的进程中,国家文化既是今天的经济,也是明天的政治。着力探索如何使中国文化“走出去”,使中国优秀的文化精神借助于贸易的方式,借助于传播的方式能够服务于国家文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