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阅读策略从隐性走向显性

来源 :小学语文教学·会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yantong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读策略单元出现在统编本语文教材中,既是一个亮点,也是一个难点。说是亮点,是因为它在告诉我们,阅读教学,教策略往往比教内容更有实际意义;说是难点,是因为和旧教材相比,这是一个新事物,是从无到有的一个变化,尤其是直接更换教材的五、六年级,往往令老师们束手无策。
  应该说,阅读策略并非无中生有的产物,在长久以来的语文教学中,尤其是进行新课改以来,策略和方法的教学在我们的语文课堂中并不少见,此阶段的阅读策略学习更多是隐性的;统编本教材将这一内容进行了明确的编排,且按单元进行组编,这就是让策略学习显性化。如何对待阅读策略从无到有的变化,如何让阅读策略的教学从隐性过渡到显性,如何让更换教材的五、六年级补上三、四年级的阅读策略学习?这些问题成了新旧教材过渡中一个不可规避的课题。要实现阅读策略学习的顺利衔接,老师们须牢牢把握阅读策略学习的系统性、递进性和持续性,切实避免三个误区。
  一、拒绝“快闪”思维,让阅读策略形成系统性
  当前信息技术手段丰富,人们获取信息的手段多样化,同时获得的信息也不可避免地向碎片化发展。文摘式信息和短视频就是典型的例子,“快闪”也就应运而生。有人认为这种嬉皮行为可以视为一种短暂的行为艺术,它的特点是短暂、热点,在“指定的时间”“指定的地点”同时做一系列的“指定内容”的艺术行为(或其他行为),这个特点很像目前的语文教学中老师们对待阅读策略的行为:短暂的,一单元教完即止;热点的,教材一出现就成热点,一段时间之后就冷却;时间大致相同,地点大致相似……
  然而,阅读策略的教学,最不能有的便是这种“快闪”的思路。统编本教材的阅读策略编写有其成熟的系统性。
  先从教材整体来看。三年级上册安排的预测策略,四年级上册安排的提问策略,五年级上册安排的阅读要有一定的速度策略, 六年级上册安排的有目的地阅读策略,有很强的逻辑性,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我们不难发现,一个学年仅安排了一个单元的阅读策略学习,这告诉我们这不仅仅是一个“点”,而应该是一个“面”,应该铺开到整个年级的阅读教学中,形成以点带面的系统。
  再从单元内部来看。阅读策略单元的编写单元结构体例与阅读单元基本相似,有精读课文、略读课文、识字写字、课后思考练习题、习作、语文园地(三年级的有口语交际)。与普通阅读单元不同的是:(1)人文主题一线不明显;(2)以一个阅读策略各个层次的教学目标,把3~4篇课文紧密联系起来,作为一个整体呈现,后一篇课文是前一篇课文的提高,以突出单元阅读策略教学目标的层次性、递进性和发展性。
  例如,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共有四篇课文,第一篇课文《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阅读策略教学目标是:尝试提问,发现可以从不同角度提问,并尝试解决问题。第二篇课文《夜间飞行的秘密》,这一课的阅读策略教学目标是:学习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提问,并尝试解决示例问题和整理后的问题。第三篇课文《呼风唤雨的世纪》,这一课是指导学生明白为什么要提问,并尝试解决问题。第四篇课文《蝴蝶的家》,阅读策略教学目标是:能独立提出问题并尝试把问题分类,选出最有价值的问题尝试解决。
  这四篇课文的目标层次十分清晰:发现可以提问;学习提问;知道为什么要提问,进行提问;独立提问。阅读策略教学目标要求是一篇比一篇高,前一篇课文目标是后一篇课文目标达成的基础。
  因此,在处理阅读策略新旧教材过渡的时候,要顾及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到了高年级,还要顾及部分和部分之间的关系,并教会学生在阅读中学会综合运用这种策略,形成策略的系统性。
  二、跳出“补丁”误区,让阅读策略呈现递进性
  新教材全面投入使用的一段时间以来,大多数地区的教研部门都要求高年级教师要对之前学生没有学过的“策略”进行补课,让五、六年级的学生能够补上三、四年级的“阅读策略单元”。怎么补,什么时候补,补到什么程度,没有准确的说法。老师们在没有明确的目标,也没有明确的指导的情况下,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但更多时候,老师們显的都不是什么“神通”,而是“打补丁”的套路。打补丁,往往是发现漏洞了,再想办法堵上,打补丁的思维,更多的时候是亡羊补牢,虽说为时未晚,但还是比不上未雨绸缪的效果。那么如何避免“补丁”误区,实现阅读策略的良性过渡,我们不妨看看教材编排给予我们的启示。
  从教材中安排的四个阅读策略来看,其中的递进性是很明显的。在中低段的教学中,“预测”成为提升学生阅读期待的必备策略,兴趣成为阅读能力提升的第一层次;继而是“提问”策略,引导学生能够明白“为学患无疑,疑则进也”的道理,学会循着问题读懂文章。问题意识,成为阅读能力提升的第二层次;然后是提高阅读速度,在阅读能力提升的过程中,面对不断增长的“篇幅”,如何提升阅读效率成为要务,于是,效率成为阅读能力提升的第三层次;最后,有目的地阅读是对阅读策略综合运用的能力。这种递进关系在暗示我们,在学习后一策略之前,就要对原有的策略进行补课。我们看到阅读策略单元既不会安排在第一单元,但也不会安排在第三单元之后,这就意味着,阅读策略的学习要趁早,之前没有学习的阅读策略,可以借着第一单元教学的时机进行补充学习。
  例如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安排了四篇课文,其中第四篇课文是《珍珠鸟》,教学时,教师就可以以此为材料,让学生学习利用“预测”策略进行学习,让学生学会捕捉“预测点”,与提问策略相结合,让学生在自主阅读中学会提问,在讨论问题的过程中品味感悟鸟与人的变化:
  同时,教师还应根据三、四年级应学的阅读策略,对学生“预测”和“提问”的方法进行指导,以便学生通过阅读实践掌握阅读策略。
  有了这些策略的铺垫,学习第二单元的课文时,面对“阅读要有一定速度”这个更高的要求,教师和学生就可以在前两个策略的基础上得以实施。这种连续性和递进性,会使得阅读策略的过渡更加自然,顺理成章,继而形成阅读策略的系统。
  三、摆脱“单元”束缚,让阅读策略呈现持续性
  作为单元出现的阅读策略,给予我们极大的启示:它既指向了阅读能力提升的核心所在,也告诉我们可以通过单元训练的强化来实现阅读策略的习得。但一个阅读单元的学习不是终点,而是起点,教师需要把阅读策略单元中所教的、学生所学的策略和方法,不断地运用,在非策略单元中,甚至是课外阅读中加以实践,才能让阅读策略呈现可持续发展的态势,最终使阅读策略成为一种习惯。这就要求教师要摆脱单元的束缚,要把单元教学上升为课程意识,凸显阅读策略“学以致用”的特点。
  例如,三至五年级分别学习了“预测”“提问”“提高阅读速度”三个策略,到了五年级下册的第二单元古典文学名著单元的教学,就可以根据本单元文本篇幅长、语言难懂、情节生动的特点,利用三个策略进行教与学,实现阅读策略的迁移与运用。教学《草船借箭》一课,首先可以有预测。因为是古典名著单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第一教学目标,因此教师可以适当运用“预测”策略进行导入:“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他会怎么做?”导出《三国演义》中周瑜陷害诸葛亮的情节,再过渡到本篇课文的学习,课末也可以继续“预测”:“周瑜一计不成,又将如何?”引发学生课外阅读《三国演义》的兴趣。其次是“提问”,在“从人物语言看性格”的阅读中,可以引导学生对文章中人物的语言进行阅读,并列出问题清单,以问题为目的导航阅读,又以问题引导深入阅读感悟人物性格。再则是“提高阅读速度策略”,除了以人物为线索,快速阅读捕捉人物言行信息之外,还可以让学生在拓展阅读中“速读”体会“既生瑜,何生亮”的“三气周公瑾”和周瑜的“一声叹息”。
  《周易》有言:终日乾乾,与时偕行。这话与语文教师的工作很是相似。在统编本教材全面铺开之后,语文教师的教学也不得不“与时偕行”。在阅读策略这个“新生单元”面前,过渡与衔接最紧要的是要有教材的全局观和学生的发展观,有此二者之观照,阅读策略方可渐进过渡,最终内化为学生的阅读素养。
  (作者单位:福建厦门市湖里区教师进修学校第二附属小学)
  责任编辑 杨 伟
其他文献
笔者从小学语文“低年级起步成篇”实验研究中发现:小学生在说话、习作的起始阶段,基本上不存在写作逆反心理,但随着练习次数的增多,一部分学生对写作产生了逆反心理。究其原因,从客观上讲,作文本身是一种创造性劳动,它是学生认识水平和文字表达能力的综合体现,作文水平的提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从主观上讲,作文教学一开始便过分强调格式,要求上盲目拔高,训练方法上过于机械,致使学生无从下笔,甚至产生了畏惧、厌倦
【专题策划语】  无论是先前的“大纲”,还是当下的“课标”,对教学内容的表述一直比较笼统,以致同一种文体、同一项习作内容,在不同的年段几乎如出一辙。这样就导致了“教”无边界,随意延伸;“教”无计划,肆意切分。  为此,无锡市新区第一实验学校围绕苏教版教材“我的发现”习作内容,在三、四、五年级开展了“教学内容的阶梯型”专题研讨。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习作3  执教者: 殷毅  【目标预设】  1.按照
摘 要 介绍电磁打点计时器的新的实验方案,用来演示受迫振动和共振现象,演示波的传播、干涉、衍射和驻波等实验现象;还介绍利用电磁打点计时器制作频闪光源的简单方法,使被淘汰的老仪器焕发新的生机。  关键词 电磁打点计时器;频闪光源;受迫振动;波动  中图分类号 G63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489X(2008)18-0068-02    电磁打点计时器是力学实验中的常用计时仪器,被
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把发展学生的个性放在了一个极其重要的位置,尤其是在阅读教学的建议中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阅读目标更是特别强调学生的个性感受和体验,这从“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作出
摘 要: 为更好地发挥高校教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担当起“唱主角”的重任,本研究通过访谈调研当前高校教工支部工作实际开展情况,着重分析支部书记“领唱”素养要求及体现,探讨如何进一步强化基层支部“唱主角”意识和能力,提出以双带头人要求和业务培养、党建和业务齐发展、政策和经费双保障三大要素树立、展现和激励支部书记“领唱”角色,基层支部在党建活动舞台上以多姿多彩的“唱功”,和谐共鸣,唱响“主角”,并在
继河南省啦啦操锦标赛获奖后,河南省郑州市二七区尖岗小学于近日在全國啦啦操联赛(许昌站)中再次斩获佳绩,获得公开儿童乙组街舞规定动作第三名和公开儿童乙组技巧0级规定动作第五名。  召开专题组织生活会  日前,山东省威海市城里中学三个党支部分别召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专题组织生活会。会议由各党支部书记主持,党支部全体党员参加会议,环翠区委教育工委巡回指导三组组长、区教育和体育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公佩宏
摘 要: 本文首先阐述了高职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指出了经典传统文化的传播是引导高职生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最重要和最有效的途径,还结合《弟子规》这一传统经典文化的基础读本进行了细致分析,认为《弟子规》有利于培养学生孝亲尊师、诚实守信、与人为善的道德品质及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应在高职院校进行广泛宣传和学习。  关键词: 高职德育 传统经典文化 《弟子规》  毋庸置疑,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
等离子体层顶表面波震荡磁层和极光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地球与行星物理院重点实验室魏勇研究员等与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张效信研究员、北京大学濮祖荫教授、宗秋刚教授,山东大学史全岐教授等合作,结合我国风云三号卫星广角极光成像仪极光图像、国际卫星遥感和就位探测数据及地磁台站数据(涉及9颗不同轨道卫星和2个地磁台站系统),发现了PSW证据,证明了极光边界波动(命名为“锯齿极光”)是PSW的光学表象。
本课生字  会认的字:咕 咚 熟 掉 吓 鹿 逃 命 象 野 拦 领  会写的字:吓 怕 跟 家 羊 象 都  教学设计  一、 引入新课,集中识字  1.引出口字旁的字,体会形声结构的拟声词。  出示“叽叽叽”“呱呱呱”“哈哈哈”三组词,初步认识口字旁加一个表示声音的部件构成一个拟声的形声字的方法,而后引出课题——《咕咚》。  2.出示“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的阅读提示,让
我读小学那年代,升初中的比例跟現在考一本差不多。但我居然考取了,和我同时考取的还有本村的蔡新华。蔡新华的父母自然欢喜,可我父母就不同了。   母亲接过小学校长送来的通知书,望着同样没有喜色的父亲,好一会才说:“孩子怎么就考取了?”   父母深感为难是有原因的,因为除了我,我的下面还有五个梯子坎的弟妹,而蔡新华只有两个弟妹,更主要的是蔡新华有一个在县食品公司上班的姑妈。   一旁的爷爷果断地说:“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