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与经济协调性评判方法比较研究

来源 :河北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boat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经济的发展,科技对经济的作用和影响也越来越明显。科技已成为一国经济竞争力的魔杖,其作用已超过了资金和劳动力的作用之和,但科技的发展又需大量的人、财、物的投入,因而科技的发展又依赖于经济的发展。科技与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对立统一性要求科技与经济要协调发展,所以如何反映和判断科技与经济是否协调发展便成了人们关心的问题。但在如何判断科技与经济是否协调发展方面,目前尚无公认的方法。本文对已有方法进行了比较研究,提出了今后的研究思路。
其他文献
去年年底,"2010年国家社科基金重大基础理论研究招标课题"评审结果揭晓,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叶舒宪研究员任首席专家申报的"中国文学人类学理论与方法研究"中标,
为了建构当下诗学的原创性,20世纪末以来,学界先后提出了“古代文论现代转换”和“走向文化诗学”等多种思路,但这些思路都存在着难以克服的理论缺陷和实践困惑。我们认为,从中西诗学最本质的差别——思维方式上着手,把传统感悟思维与西方理性思维有机地融合起来,建立一种充满现代性的感悟诗学,是建构当下原创诗学的一条可行路径。王国维、宗白华等的诗学探索已经充分显示了这种可能性。
施蛰存和徐讦运用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在小说的叙事模式的现代化转型上做了有益的探索与尝试。前者借弗氏理论来崇欲抑理,用世俗的价值标准来重评历史,亵渎神圣。消解崇高,解构英雄,带上了后现代的先锋意识和颠覆性色彩。其历史小说表现出的削平历史深度的历史虚无主义倾向及带有戏说性的欲望式和想象性书写,是“新历史主义”小说的滥觞。后者把弗氏理论外化为一个个奇异的情节和浪漫的传奇故事,表面披着恋爱传奇的通俗外衣,表现的却是知识分子的人生理想和精神追求的精英意识。其价值在于创造出了可读性与哲理性完美融合雅俗共赏的一种小说形
“纪念詹锳先生诞辰九十周年暨詹锳先生学术思想研讨会”2006年6月11日至13日在河北大学召开。
全球化严格说来就是指当代世界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过程和趋势,但经济全球化不是孤立的,它在文化领域中也产生了强烈的效应。一方面,在全球性经济交往的过程中,不同文化伴随着经济交往而不断地进入到新的文化传统中,异质性的文化相互交流和融合,对外来文化的认同、接受、容纳,是任何一个国家在对传统文化进行综合创新时所必不可少的。改革开放以来20年中国文化的发展历程已经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矛盾的问题,这对任何一个阶级或政党来说,都是一个极端重要的理论问题。但长期来,人们都习惯于把“斗争性”作为与“同一性”相对之另一矛盾属性,且把绝对性尽赋予“斗争性”,而把相对性全归于“同一性”,乃至在党的指导思想上也曾片面地强调“斗争性”,这就严重影响了人们对一般矛盾基本属性的正确认识。
在中国加入WTO谈判中,农业问题始终是突出的重点领域。河北作为农业大省,农业在全省乃至全国国民经济中都占有极其重要地位。加入WTO对河北农业将产生哪些影响,成为倍受关注的问题。
对于文学流派的考察,无疑是中国文学史研究当中不可忽视的一项重要课题。作为中国古代文人学士文化消费的一种重要的方式,文人群体性的社团活动由来已久,所谓的流派则主要是在这样的社团活动基础上形成的。尤其是时至明清时代,文人的社团活动逐渐增多,各种文学派别相继涌现,它们对于文坛格局的变易以及文学风尚的形成,发生着不同程度的影响。竟陵派作为崛起于晚明时期而特点鲜明的一大文学派别,在晚明乃至清代的文坛影响深广,“海内称诗者靡然从之”,其代表人物钟惺、谭元春“所撰《古今诗归》盛行于世,承学之士,家置一编,奉之如尼父之删
樊骏先生《中国现代文学论集》(上、下)2006年2月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以后,在学界引起热烈反响。最近中国社会科学院成立学部,樊骏先生被推举为人文哲学学部荣誉学部委员。为表示祝贺,并学习樊骏先生的学术态度与研究方法,推进学术发展,《文学评论》编辑部与文学所现代文学研究室在9月20日共同举办了“樊骏先生《中国现代文学论集》研讨会”。众多樊先生在文学所的同事、晚辈以及在京院校现代文学学科的专家代表聚集一堂,回顾、总结樊骏先生的学术道路并对樊先生的学术、学科贡献和道德文章表达深厚的敬意。
我是因了对钱钟书的景仰和喜好,而关注陈子谦先生有关论著的。在我看来,如果要作“钱学”研究史,陈子谦先生可以说是很好的切入点。作为“钱学”首倡者郑朝宗先生的开山大弟子,其毕业论文可说是“钱学”筚路蓝缕时的重要收获之一;“钱学”热时,其皇皇大著《钱学论》实践了郑朝宗先生在“显学”沦为“俗学”的担忧中对专题研究的期待;“钱学”成为某些时人攻讦颠覆的对象时,他以舌战群儒般的气势捍卫着“钱学”的纯沽性;到如今“钱学”归于沉寂,他开帐授业,以“钱钟书研究”为事业,大有将“钱学”进行到底的精神。“钱学”的冷暖甘苦,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