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复议化解行政争议类型化研究

来源 :行政法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ngzi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着眼于申请人诉求和行政复议化解行政争议手段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地位作用开展行政复议化解行政争议类型化研究,重视过程分析,推动工作机制的创新和完善,有助于充分发挥行政复议化解行政争议主渠道作用.加强对行政复议化解行政争议类型化的研究,探索建立更加公开、公平、公正的行政复议审理机制,构建强调动态流程的行政复议化解行政争议类型化体系,使行政争议的解决更规范、可预期,对于提高行政复议的权威性和公信力,将行政复议建设成为化解行政争议的主要渠道,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其他文献
抑郁症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特征,患有此障碍的人有完全无价值感或极度内疚,并有伤害自己的危险。抑郁症由于发病率逐渐增长近年来已被列为全国精神卫生工作重点。人际心理治疗的核心原则是人际问题可以触发抑郁,抑郁本身影响人际功能。通过人际背景的急性心理治疗干预能够促进患者从急性期恢复,而且可以预防复发和反复[1]。
目的审视国民健康素养,推进学校普及健康教育应有之义。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江苏省内中小学教师健康素养状况进行调查。结果江苏地区中小学教师基本健康素养整体水平较高,但在公共卫生安全行为方面,江苏地区低于全国水平达标率。江苏省内的中小学教师健康素养的内部结构中,健康素养技能水平最低。教师健康素养水平在教师从教年限、性别、学历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苏南和苏北地区中小学教师的健康素养水平表现不均衡。家校沟通、学校组织健康促进活动水平及教师开展健康教育的自我效能感均会影响教师健康教育素养的形成。结论应该重视中
心理危机防范是学校工作的重要内容,学校常用心理测验来普查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筛查心理危机预警对象,然后对其开展针对性的心理咨询和辅导,以此来做好心理危机预防和干预工作。绘画心理技术以绘画测验的方式将被测者的潜意识态度表现出来,然后通过对绘画的分析和解读来了解被测者的心理状态、人格特征等,绘画测验隐藏了测试目的,防止了被测者自我伪装,可以提高心理健康筛查的准确率。在心理治疗方面,绘画的过程能有效释放绘画者的负性情绪,对谈话治疗有抵触,有心理创伤和情绪障碍的干预对象有显著效果。本研究以学校心理危机的防范为切入
由于在认知和社会交往沟通上存在障碍,自闭症群体很难意识到自己的情绪状态,不能及时表达自己的情绪,更难控制自己的情绪。自闭症群体不能清楚地表达自己的需求,一旦需求不能得到满足,他们开始感到困惑与不知所措,便会用本能的方法即不良情绪来表达自己的需求,长此以往,开始形成情绪问题。出现情绪问题后,自闭症患者无法认识和理解情绪,更不能调整情绪,导致情绪问题越来越严重,问题越来越难以解决,形成恶性循环[1]。
我国行政诉讼调解在理念上与德国行政诉讼中法官调解不谋而合,旨在解决纷争、消弭冲突.立法在适用范围的程序设计上试图参考德国与我国台湾地区诉讼和解的运行轨迹,但混淆裁量权与处分权,误认为行政机关具备裁量权即对诉讼标的具有处分权.这导致划定的适用范围具有“无限性”,与行政诉讼有限调解之制度定位背道而驰,存在诸多弊端与风险.当“有限调解”的制度定位对应于“无限适用”的调解范围之时,行政权将处于司法监督真空.为实现行政诉讼有限调解之确立初衷,有必要重新厘定行政诉讼调解的适用范围.
村委会在重大公共卫生风险防控的参与过程中,承担着自治职责、法定职责和辅助职责,为了化解村委会参与中的若干现实困境,需要予以法治化改善.因此,应当以村委会的宪法地位为出发点,以“帮助者”的角色定位充分激发村民参与的积极性.村委会既可以广泛参与不涉及行政强制措施的任务;还可以在行政机关的指挥下,参与实施涉及限制人身自由、财产权等行政强制措施的任务.基于村道的所有权归属与利用目的,村委会有权封锁弱开放性村道,并限制非本村村民的通行,但应当遵循比例原则的要求.
青少年的心理问题通常表现在不能良好地适应社会生活,进而对社会、他人、自己造成不良影响甚至危及生命的问题。本研究报告笔者在辅导员工作中所经历的1个案例,浅析亲子关系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以期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有所帮助。
我国行政协议由单方行政行为的概念出发,经诉讼法突围,最终进入司法实务进而凝结成一般规范.这种历史惯性使得行政协议诉讼规则大规模地承袭单方行政行为的诉讼规则,而我国行政机关无法提起诉讼的传统,则进一步强化了这一套诉讼规则,使得单纯合约性争议的当事人主义诉讼被忽视,造成诉、审、判之间杂糅与错位等诸多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在实体上厘清行政协议与行政行为这两个法律用语的关系,进而按诉讼类型区分、融合及转换适用不同的诉讼规则.
新中国成立后,公务人员退休金完全由财政直接转移支付,国家并未实施养老社会保险制度.从2015年1月开始,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在其工作人员收入中开始代扣养老保险费,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缴纳的养老保险费将形成相应的养老保险基金.该基金将成为日后达到退休年龄的退休公务人员,甚至包括已经退休人员养老金发放的资金来源.公务人员参加社会养老保险,这样关切每位公务人员切身利益的基本经济制度,尚未启动立法.不论从公务人员工资中“扣钱”,还是对公务人员予以相应的养老给付——支付养老金,皆须依据法律规定执行.公务人员参加养老保
在行政公益诉讼实践中,行政机关是否“依法履职”的认定标准不一.学界主要围绕“行为标准”“结果标准”展开讨论.“行为标准”符合“依法履职”的基本语义.两种标准之间的关系需从“因果关系”的视角进行检视.两种标准在必然因果关系下实质上是相同的.相反,选择“结果标准”则不具有合理性.较之“实现公益保护目的”,“职权法定原则”更具有正当性.从语义符合度、关系协调度以及法理依据与现行法律体系的契合度来看,“行为标准”更为妥当.法院从公益保护最大化角度对是否穷尽监管措施作出认定是“行为标准”的要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