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音乐教学是最容易使师生之间在情感上产生共鸣,从而达到良好德育作用的一门艺术学科。音乐不仅仅是思想的一种载体,更重要的是它能使人产生一种独特的审美情趣体验,直接作用于人的心理及情感世界。情感体验教学是音乐审美活动的核心,它会使学生积累和养成更多更好的习惯,能塑造学生良好的性格。因此,通过音乐进行情感教育是培养学生高尚审美情操和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
1 创设情境,让音乐形象具体化,激发学生情感
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场景和情境,把抽象的音乐变成可闻可感的形象,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进入聆听音乐的心理状态,充分调动学生的视听感官,激发他们的想象,锻炼他们的思维,从而使学生更好地感知和理解音乐作品,激发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例如在欣赏《梁祝》时,笔者先为学生播放一小段“梁山伯与祝英台”的视频资料,并结合视频让学生了解他们之间的故事,使学生在欣赏音乐之前就已经在头脑中形成各个人物的形象,待到初听时,他们就能准确地总结出哪段音乐是用来表现哪一个故事情节的。这样一来就能够轻松地完成欣赏任务,并且学生对音乐的理解程度还更深一层,真正的事半功倍,提高有效教学的层次。
2 挖掘学生的潜能,抓住教学机智,让学生充分体验情感
列夫·托尔斯泰曾经说过:“音乐是人类情感的速记。”不同的节奏、旋律、力度、速度的变化都表现出它们各自的风格及不同的情感。在引导学生挖掘作品本身的艺术性和情感因素的同时,抓住教学机智,灵活机动地处理偶发事件,努力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是丰富学生情感体验的有效手段,是激发学生自觉体验情感的重要条件,也是更好地落实情感目标不可缺少的手段。
记得有一次,笔者在引导学生欣赏《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时,伴着激昂的旋律,几个调皮的男孩子竟然“当、当、当”地跺起脚来,当时笔者真的很生气!因为教室在二楼,他们这么一跺脚,下面的教室还怎么上课?这要是放在平时,笔者马上就发火了。但是笔者一转念又想,难得他们这么有兴致,步点踩得又很不错,何不借机表扬表扬他们呢?于是笔者马上暂停了音乐,他们也随着音乐的停止马上停下了跺脚,抬头望了一眼,随即便把头埋得更低了。
“刚才呀,听到了我们这里这么激昂的音乐,几位军人被吸引过来,也和我们大家一起上音乐课了。”学生看到老师不仅没有生气,还面带笑容地说来了客人,马上抬起头来四下寻找:“在哪儿呢?没看着啊?”“难道你们没听到他们的脚步声?坚定有力的脚步声大家都没有感觉到吗?”“哦——”学生恍然大悟。那几个跺脚的学生也不好意思地笑了。“接下来我们就请这几位军人到台前来,为我们大家走走军步,也让我们感受一下军人的风采好不好?”“好——”大家异口同声。伴着进行曲的音乐,课程又继续进行。那几个学生踏步踏得很认真,课堂气氛特别好!
笔者认为,运用教学机智,就是善于运用机智,充分以学生为本,因势利导,不失时机地让学生得到情感的体验和能力的锻炼,这样既丰富了自身的课堂教学,又加深师生间的情感交流。
3 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创造来再现美,从而深化情感
无论是歌曲学唱还是欣赏课,在教学活动的最后一个环节都是充分挖掘学生情感的时段。在这个环节的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地鼓励和组织学生进行创编和表演,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抒情,从而达到情绪的深化。通过联想、升华,加深对音乐作品的领悟与理解,引起情感的升华,提高音乐的表现力,从而进入音乐作品留给人们的艺术蕴含点。这种课堂表演可在教师的引导下,全体学生参与表演,也可在学生理解歌曲内容的基础上,自己创编,单独表演。这些活动的开展,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创造性和发散性思维,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既可增强教学效果,发展学生的表演才能,又使学生更直接、更容易受到艺术美的感染和美的激励。
通过在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渗透,笔者和学生之间也在无形中建立了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改变了以往“你教我学”的单一形式,无论是唱歌教学、欣赏教学,还是器乐教学,都在一种温馨、和谐、愉悦的氛围中进行。师生关系民主平等、和谐融洽,使音乐课成为集知识性、趣味性、情绪性、情景性为一体的学科,注重音乐的感受与体验,从而进一步理解音乐、创造音乐。
教师要继续展开对情感教学的实践,用优美高尚的音乐去熏陶和感染学生,有意识、有计划、有目的地去教育和培养学生,使他们能够逐步提高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和鉴赏能力,增强情感体验,提高他们对自然美、社会生活美及艺术美的兴趣和爱好,使他们不仅有美的心灵,而且能够按照“美”的旋律去创造美的语言、美的行为和美的生活。
(作者单位:河北省迁安市上庄中学)
1 创设情境,让音乐形象具体化,激发学生情感
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场景和情境,把抽象的音乐变成可闻可感的形象,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进入聆听音乐的心理状态,充分调动学生的视听感官,激发他们的想象,锻炼他们的思维,从而使学生更好地感知和理解音乐作品,激发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例如在欣赏《梁祝》时,笔者先为学生播放一小段“梁山伯与祝英台”的视频资料,并结合视频让学生了解他们之间的故事,使学生在欣赏音乐之前就已经在头脑中形成各个人物的形象,待到初听时,他们就能准确地总结出哪段音乐是用来表现哪一个故事情节的。这样一来就能够轻松地完成欣赏任务,并且学生对音乐的理解程度还更深一层,真正的事半功倍,提高有效教学的层次。
2 挖掘学生的潜能,抓住教学机智,让学生充分体验情感
列夫·托尔斯泰曾经说过:“音乐是人类情感的速记。”不同的节奏、旋律、力度、速度的变化都表现出它们各自的风格及不同的情感。在引导学生挖掘作品本身的艺术性和情感因素的同时,抓住教学机智,灵活机动地处理偶发事件,努力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是丰富学生情感体验的有效手段,是激发学生自觉体验情感的重要条件,也是更好地落实情感目标不可缺少的手段。
记得有一次,笔者在引导学生欣赏《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时,伴着激昂的旋律,几个调皮的男孩子竟然“当、当、当”地跺起脚来,当时笔者真的很生气!因为教室在二楼,他们这么一跺脚,下面的教室还怎么上课?这要是放在平时,笔者马上就发火了。但是笔者一转念又想,难得他们这么有兴致,步点踩得又很不错,何不借机表扬表扬他们呢?于是笔者马上暂停了音乐,他们也随着音乐的停止马上停下了跺脚,抬头望了一眼,随即便把头埋得更低了。
“刚才呀,听到了我们这里这么激昂的音乐,几位军人被吸引过来,也和我们大家一起上音乐课了。”学生看到老师不仅没有生气,还面带笑容地说来了客人,马上抬起头来四下寻找:“在哪儿呢?没看着啊?”“难道你们没听到他们的脚步声?坚定有力的脚步声大家都没有感觉到吗?”“哦——”学生恍然大悟。那几个跺脚的学生也不好意思地笑了。“接下来我们就请这几位军人到台前来,为我们大家走走军步,也让我们感受一下军人的风采好不好?”“好——”大家异口同声。伴着进行曲的音乐,课程又继续进行。那几个学生踏步踏得很认真,课堂气氛特别好!
笔者认为,运用教学机智,就是善于运用机智,充分以学生为本,因势利导,不失时机地让学生得到情感的体验和能力的锻炼,这样既丰富了自身的课堂教学,又加深师生间的情感交流。
3 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创造来再现美,从而深化情感
无论是歌曲学唱还是欣赏课,在教学活动的最后一个环节都是充分挖掘学生情感的时段。在这个环节的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地鼓励和组织学生进行创编和表演,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抒情,从而达到情绪的深化。通过联想、升华,加深对音乐作品的领悟与理解,引起情感的升华,提高音乐的表现力,从而进入音乐作品留给人们的艺术蕴含点。这种课堂表演可在教师的引导下,全体学生参与表演,也可在学生理解歌曲内容的基础上,自己创编,单独表演。这些活动的开展,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创造性和发散性思维,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既可增强教学效果,发展学生的表演才能,又使学生更直接、更容易受到艺术美的感染和美的激励。
通过在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渗透,笔者和学生之间也在无形中建立了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改变了以往“你教我学”的单一形式,无论是唱歌教学、欣赏教学,还是器乐教学,都在一种温馨、和谐、愉悦的氛围中进行。师生关系民主平等、和谐融洽,使音乐课成为集知识性、趣味性、情绪性、情景性为一体的学科,注重音乐的感受与体验,从而进一步理解音乐、创造音乐。
教师要继续展开对情感教学的实践,用优美高尚的音乐去熏陶和感染学生,有意识、有计划、有目的地去教育和培养学生,使他们能够逐步提高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和鉴赏能力,增强情感体验,提高他们对自然美、社会生活美及艺术美的兴趣和爱好,使他们不仅有美的心灵,而且能够按照“美”的旋律去创造美的语言、美的行为和美的生活。
(作者单位:河北省迁安市上庄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