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医学发展至今,人类基因图谱向我们展示的不是医学的最后答案,相反只是医学向更深入方向发展的开始,即向系统医学发展.在生物学上,有"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等组学的认识;在医学认识上,有"人体是一个开放系统"、"人类的疾病和健康过程符合开放的复杂系统的基本特征"[1]等;在思想上也展开了一些辩论,如"系统论与还原论[2]"、"结构与功能"等;在实践中,数据库的建立、循证模式等成为新的医学方法和模式等
【机 构】
:
518020,深圳暨南大学医学院附属二院骨科,深圳市人民医院,518020,深圳暨南大学医学院附属二院骨科,深圳市人民医院,518020,深圳暨南大学医学院附属二院骨科,深圳市人民医院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医学发展至今,人类基因图谱向我们展示的不是医学的最后答案,相反只是医学向更深入方向发展的开始,即向系统医学发展.在生物学上,有"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等组学的认识;在医学认识上,有"人体是一个开放系统"、"人类的疾病和健康过程符合开放的复杂系统的基本特征"[1]等;在思想上也展开了一些辩论,如"系统论与还原论[2]"、"结构与功能"等;在实践中,数据库的建立、循证模式等成为新的医学方法和模式等.这些向我们昭示着系统医学将成为医学发展的趋势。
其他文献
目的 对肺隔离症的分类、发病率、临床特点、诊断和外科治疗加以探讨.方法 回顾性分析23例肺隔离症的临床资料及文献复习.结果 自1974年6月至2006年11月间经手术治疗和病理确诊的23例肺隔离症,发病率占同期手术的0.29%,其中叶内型19例(83%),叶外型4例(17%);18例表现为反复肺部感染,症状为发热、咳嗽、咯血,5例无症状.术前确诊或拟诊14例(61%).结论 肺隔离症诊断方法主要为
患者男,52岁,主因"走路不稳,双下肢无力两年余"于2006年9月4日入院.患者于入院前2年无明显诱因渐感双足底发麻,下肢走路不稳,以右为著,夜间尤为明显,但仍可行走。
目的 比较传统的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PR)与重组梅毒螺旋体抗原为基础的梅毒快速试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方法 选择249例性传播疾病中心门诊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后采集其静脉血,取血清进行梅毒螺旋体血球凝集试验(TPHA)、RPR试验和重组抗原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并对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以TPHA结果为标准,重组抗原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血清敏感性为100%,特异性为98.4%.RPR试验血清敏感性为65.
病历摘要 患者女,26岁,因反复发热、血尿、蛋白尿18个月,头痛6个月入院.18个月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体温38~39 ℃,伴畏寒、寒颤,无双下肢及眼睑水肿,无腰痛,尿常规检查示有少量血尿及蛋白尿。
病史摘要 患者女性,28岁因皮下淤斑近2年,皮肤紫纹伴宫内孕5个月余入院.患者于2年前(2004年)无诱因出现输液部位皮肤明显淤斑.2005年9月起发现下腹部出现紫纹,逐渐增多、增宽,乳房周围及腋下亦出现少量紫纹。
患者女,26岁.因"反复颜面潮红20年"于2006年11月14日入院.患者6岁时即发现容易脸红,进入青春期后更为严重,常于紧张、害怕、受刺激、闷热天气、运动等情况下出现脸红,持续1min至1h后逐渐自行消失。
应用皮质类固醇及汹酒为我国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osteor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ONFH)的主要原因,它多发生于中青年,双侧股骨头受累在63%~80%之间.股骨头坏死一旦发生,坏死部位的修复反应随之启动。
酒精依赖(alcohol dependence,AD)是由于饮酒所致的对酒精渴求的一种心理状态,如果饮酒时间和数量达到一定程度,饮酒者则无法控制其饮酒行为,并出现躯体耐受或戒断症状.酒精依赖具有家族聚集性,同时受到遗传和环境因素的共同影响.本文介绍酒精依赖的分子遗传学研究最新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