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课外阅读作为课内阅读的延续和补充,会极大开拓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知识。我认为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存在的问题:1、学生缺乏必要的书籍2、学生缺乏课外阅读的意识3、学生缺乏课外阅读的时间。那么面对以上的问题,我想应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1、家校配合,丰富学生的课外阅读资源2、激发兴趣,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意识3、合理安排,保证学生课外阅读的时间。我想通过以上方案,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字:课外阅读 问题 兴趣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从农村小学生的特点来看,他们年龄小,活泼好动,自我管理和约束的能力比较差,同时由于他们缺少生活经验,单纯幼稚,再加上好多家长或忙于农业生产,无暇顾及孩子,或文化水平较低,不重视孩子的全面发展,所以农村孩子的的阅读量不大,主动阅读的积极性也不高,课外阅读状况不容乐观。
一、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存在的主要问题
1、学生缺乏必要的书籍。就目前西部农村地区而言,小学生喜闻乐见的、高质量的、紧跟时代的课外书籍十分缺乏;学校的图书室不能很好地发挥应有的作用,只在数量而未在质量上进行图书配备,大大影响了农村孩子的阅读量;家中没有藏书,或者没有合适的书。究其原因,一是而市场上的课外书越来越贵,少则十元左右,多则上百元。如果要大量购买,农村学校根本就承受不起。许多家长也都表示,虽然每次进城都要到书店转一转,可孩子喜欢的书往往因太贵而不得不放弃购买,使孩子只能望“书”兴叹。二是许多学生家长,没有经验,在择书时有些盲目,或是书目过于单一——绝大多数家长以买作文选为主,造成阅读面狭窄;或是盲目听从孩子的意见,选择了一些要求过高或过低的书籍,不利于孩子的健康发展;或是干脆放任自流,造成了一些有害的书籍也出现在孩子的书桌上。
2、学生缺乏课外阅读的意识。在应试教育当道的今天,无论是在老师或家长心中,分数永远是第一位的。因此更多家长也更有理由认为,孩子只需读好学校发的书,也没必要再买再读其它的书。在农村相当一部分家长的心目中,童话、科幻、寓言等书对孩子地成长似乎没多大用处,因此,学生除了“啃”教科书,就是做练习册。阅读在孩子看来只是可有可无的课外“消遣”,完全排除于学习之外。
3、学生缺乏课外阅读的时间。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减负的同时,一方面,大量的习题、重复的练习仍充塞了学生的空间。另一方面,家长由于受自身条件的限制,劳作之余,很少去阅读书籍,也很少督促子女去博览群书,甚至有的家长在对待孩子课外阅读的问题上还很守旧,担心课外阅读会影响孩子的学习而不予支持,而且现在电视普及,这些立体视听的趣味远远超过了平面阅读,又吸引大批的孩子,占用了他们大部分时间。这样,孩子的阅读时间根本无法保证。
二、认真指导课外阅读,真正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
针对以上提到的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存在的实际问题,我就关于如何指导他们进行课外阅读谈谈我粗浅的看法:
1、家校配合,丰富学生的课外阅读资源
建立班级图书角是丰富学生课外阅读资源,增加阅读量的一大主渠道。图书角的图书来源主要有三种途径:教师捐赠或借予、学生自带、图书室借阅。语文教师可发动本班级所有教师每人捐助或借给班级一定数量的图书,发动学生和家长大范围搜集课外书籍,联系学校图书室定期借给班级一定数量的图书。所有图书所有权不变,一律交由班级图书管理员登记造册,以便用后及时归还。教师和班级中全体同学研究制定可行的图书管理和借还登记制度。
2、激发兴趣,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意识
现代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兴趣是影响学习活动的最直接、最活跃、最现实的因素。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也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们从事任何活动的动力。同样的,学生有了阅读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要。因此,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让他们愉悦地进行课外阅读,快乐地接受自己想要学习的语文知识。教师要经常讲述自己(或组织学生讲)阅读读物后的收获和体会,用“现身说法”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使之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同时有计划有目的地搜集一些关于读书的名言,进行评说、欣赏;讲述名人读书成才的故事,进行对比、教育,从而激起学生对读书人的崇拜,对书的渴望,形成与书本交朋友的强烈意向。这样学生就会在课余时间主动地进行广泛的阅读尝试。结合教学内容,教师要经常有目的、有计划地向学生介绍一些书中人物、内容梗概或精彩片断,激发学生“欲知详情,请看原文”的欲望。如教学《卖火柴的小姑娘》后,教师可介绍《安徒生童话选》;结合《赤壁之战》的教学,教师可出示《三国演义》(儿童版)介绍书中部分精彩内容的梗概。这样学生就会被兴趣推动,纷纷要求借书阅读,在读中去感受名著的魅力,和灿烂文化的艺术所在。实践证明,只有培养了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学生才会变“要我读”为“我要读”。
3、合理安排,保证学生课外阅读的时间
在学生越来越重的学业负担下,要学生自己进行课外阅读实属一厢情愿,这就有必须变课外阅读为课内自主阅读,语文老师可以利用课外等闲余的时间每天安排学生一小时左右的阅读时间。另外,要争取家长配合,布置长假及寒暑假阅读任务,开拓学生在家的课外阅读空间,从而保证学生的阅读时间。
课外阅读作为课内阅读的延续和补充,会极大开拓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知识,作为一名农村小学语文老师,面对令人堪忧的阅读现状,我们要勇于思考,积极探索,拓展渠道,为学生课外阅读想方设法,使课外阅读已经成为学生学习生活的一部分。我们要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科学地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认真地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让学生投入到课外阅读广阔的空间去自由的遨游,去体验阅读的快乐,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字:课外阅读 问题 兴趣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从农村小学生的特点来看,他们年龄小,活泼好动,自我管理和约束的能力比较差,同时由于他们缺少生活经验,单纯幼稚,再加上好多家长或忙于农业生产,无暇顾及孩子,或文化水平较低,不重视孩子的全面发展,所以农村孩子的的阅读量不大,主动阅读的积极性也不高,课外阅读状况不容乐观。
一、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存在的主要问题
1、学生缺乏必要的书籍。就目前西部农村地区而言,小学生喜闻乐见的、高质量的、紧跟时代的课外书籍十分缺乏;学校的图书室不能很好地发挥应有的作用,只在数量而未在质量上进行图书配备,大大影响了农村孩子的阅读量;家中没有藏书,或者没有合适的书。究其原因,一是而市场上的课外书越来越贵,少则十元左右,多则上百元。如果要大量购买,农村学校根本就承受不起。许多家长也都表示,虽然每次进城都要到书店转一转,可孩子喜欢的书往往因太贵而不得不放弃购买,使孩子只能望“书”兴叹。二是许多学生家长,没有经验,在择书时有些盲目,或是书目过于单一——绝大多数家长以买作文选为主,造成阅读面狭窄;或是盲目听从孩子的意见,选择了一些要求过高或过低的书籍,不利于孩子的健康发展;或是干脆放任自流,造成了一些有害的书籍也出现在孩子的书桌上。
2、学生缺乏课外阅读的意识。在应试教育当道的今天,无论是在老师或家长心中,分数永远是第一位的。因此更多家长也更有理由认为,孩子只需读好学校发的书,也没必要再买再读其它的书。在农村相当一部分家长的心目中,童话、科幻、寓言等书对孩子地成长似乎没多大用处,因此,学生除了“啃”教科书,就是做练习册。阅读在孩子看来只是可有可无的课外“消遣”,完全排除于学习之外。
3、学生缺乏课外阅读的时间。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减负的同时,一方面,大量的习题、重复的练习仍充塞了学生的空间。另一方面,家长由于受自身条件的限制,劳作之余,很少去阅读书籍,也很少督促子女去博览群书,甚至有的家长在对待孩子课外阅读的问题上还很守旧,担心课外阅读会影响孩子的学习而不予支持,而且现在电视普及,这些立体视听的趣味远远超过了平面阅读,又吸引大批的孩子,占用了他们大部分时间。这样,孩子的阅读时间根本无法保证。
二、认真指导课外阅读,真正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
针对以上提到的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存在的实际问题,我就关于如何指导他们进行课外阅读谈谈我粗浅的看法:
1、家校配合,丰富学生的课外阅读资源
建立班级图书角是丰富学生课外阅读资源,增加阅读量的一大主渠道。图书角的图书来源主要有三种途径:教师捐赠或借予、学生自带、图书室借阅。语文教师可发动本班级所有教师每人捐助或借给班级一定数量的图书,发动学生和家长大范围搜集课外书籍,联系学校图书室定期借给班级一定数量的图书。所有图书所有权不变,一律交由班级图书管理员登记造册,以便用后及时归还。教师和班级中全体同学研究制定可行的图书管理和借还登记制度。
2、激发兴趣,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意识
现代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兴趣是影响学习活动的最直接、最活跃、最现实的因素。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也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们从事任何活动的动力。同样的,学生有了阅读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要。因此,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让他们愉悦地进行课外阅读,快乐地接受自己想要学习的语文知识。教师要经常讲述自己(或组织学生讲)阅读读物后的收获和体会,用“现身说法”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使之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同时有计划有目的地搜集一些关于读书的名言,进行评说、欣赏;讲述名人读书成才的故事,进行对比、教育,从而激起学生对读书人的崇拜,对书的渴望,形成与书本交朋友的强烈意向。这样学生就会在课余时间主动地进行广泛的阅读尝试。结合教学内容,教师要经常有目的、有计划地向学生介绍一些书中人物、内容梗概或精彩片断,激发学生“欲知详情,请看原文”的欲望。如教学《卖火柴的小姑娘》后,教师可介绍《安徒生童话选》;结合《赤壁之战》的教学,教师可出示《三国演义》(儿童版)介绍书中部分精彩内容的梗概。这样学生就会被兴趣推动,纷纷要求借书阅读,在读中去感受名著的魅力,和灿烂文化的艺术所在。实践证明,只有培养了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学生才会变“要我读”为“我要读”。
3、合理安排,保证学生课外阅读的时间
在学生越来越重的学业负担下,要学生自己进行课外阅读实属一厢情愿,这就有必须变课外阅读为课内自主阅读,语文老师可以利用课外等闲余的时间每天安排学生一小时左右的阅读时间。另外,要争取家长配合,布置长假及寒暑假阅读任务,开拓学生在家的课外阅读空间,从而保证学生的阅读时间。
课外阅读作为课内阅读的延续和补充,会极大开拓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知识,作为一名农村小学语文老师,面对令人堪忧的阅读现状,我们要勇于思考,积极探索,拓展渠道,为学生课外阅读想方设法,使课外阅读已经成为学生学习生活的一部分。我们要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科学地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认真地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让学生投入到课外阅读广阔的空间去自由的遨游,去体验阅读的快乐,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