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合乎德性的实现活动”是何以可能的

来源 :理论观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xd9863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亚里士多德的名著《尼各马科伦理学》包含着丰富的幸福观内容。从亚里士多德幸福观的逻辑起点、逻辑展现和逻辑归宿三大方面给予解读,目的是想从新的视角凸显亚里士多德幸福观的内核,深刻把握其幸福观的精髓,以使我们生活得更好。
  [关键词]幸福;亚里士多德;尼各马科伦理学;善;德性
  [中图分类号]B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1)03 — 0033 — 02
  
  一、亚里士多德幸福观的逻辑起点:“善”
  亚里士多德在其名著《尼各马科伦理学》第一卷中,集中论述了关于“善”的问题。“一切技术,一切研究以及一切实践和选择,都以某种善为目标。所以人们说得好,万物都是向善的。”他洞察到柏拉图关于“善”的理念的根本缺陷:善是派生万物的在事物之先、之外的独立自存的理念,是一切事物所分有的(分离的)善、外在的善;而认为善是指存在于每一事物中最好的目的,是由于它自身的善而被向往,并且是在一切事物中存在的共同的善、内在的善。可见,亚里士多德的高明之处也就在于他把前辈高不可攀、无法实现的善拉向现实,从而得出善就是人们的活动为其进行的目的、善的顶点就是大多数人都认可的幸福,从而为他的幸福观找寻到了逻辑起点。
  不过,亚里士多德对于“善”的理解是多层次、多角度的。他不仅认为“善”是一种目的或者是目的的总和,而且认为“善”的意义和存在是多种多样的,“它既可用来述说是什么,如神和理智;也可用来述说性质,如各种德性;也可用来述说数量,如适度;也可以用来述说关系,如有用;也可以述说时间,如良机;也可以述说地点,如美宅;诸如此类。这就说明,没有某种东西能是共同的、普遍的、单一的。”普遍的、共同的、单一的东西是不存在的,理念也不例外,这就否定了柏拉图关于“善”的理念是普遍的、单一的说法。他针对人们的诘难,指出“善”的双重含义:就其自身而善和通过它们而达到善。问题是有没有最高的“善”呢?“很显然并非所有目的都是最后的,只有最高善才是某种最后的东西。倘若仅有一个东西是最后的,最完满的,那么,它就是我们所寻求的最后的目的。倘若有多个目的,就是其中最完满,最后的那一个。”他又说:“善的事物可以分为三类,一些称为外在的善,另一些称为灵魂和身体的善,我们说灵魂的善是主要的、最高的善。我们把善看作是灵魂的行为和活动,……在这里,正确地说明了行为和实现活动就是目的,所以,灵魂的实现活动就是善,但不是外在的善。幸福就是生活优裕、行为优良的观点和这一原理完全符合,因为我们已经把它规定为某种优裕的生活和优良的行为罢了。”因此,“我们关于幸福的探索,全部包括在善的说明了”。可见,“善”就是亚里士多德幸福观的逻辑起点。
  二、亚里士多德幸福观的逻辑展开:德性论
  什么是德性呢?亚里士多德认为,德性首先不是感受,因为我们并不能说感受为高尚和卑劣,也不能对之称赞和责备,同时,对于愤怒和恐惧也是不可选择的,更为重要的是感受是被动的;而德性正与之相反。其次,德性也不是潜能,因为潜在能力是天生的,我们不能使它自然是善或恶。最后,他断定,德性是一种品质。但仅此还不够,“还要说它是什么样的品质。应该这样说,一切德性,只要某物以它为德性,就不但使这东西状况良好,并且要给予它优秀的功能。……如若这个原则可以普遍适用,那么人的德性就是种使人成为善良,并获得其优秀成果的品质”。
  亚里士多德还根据他对灵魂的观点将德性给予分类。他认为灵魂包括理性部分和非理性部分。“非理性的部分是双重的,一部分是植物的,与理性绝不相干。另一部分是欲望,总的说是意向的部分,在一定程度上分有理性。……理性的部分也可以一分为二,一部分是理性在其中占主导地位的,另一部分只是对父亲般的顺从”。由此,他将德性分为理智的德性和伦理的德性两种。前者是由教导而生成,通过学习教育,逐渐培养的,是思考的德性;后者是由风俗习惯沿袭而来,是实践的德性,带有一定的强制性。
  问题是如何获得这些德性呢?德性作为使人获得优秀成果的品质,不是自然生成的,而是通过良好行为习惯不断培养而成的。因此,“我们所探讨的必然是实践,是应该怎样去行动。正如我们所说,对于生成什么样的品质来说,这是个主要问题”。为此,他提出了著名的中道伦理思想。中道就是适度,即“在过度和不及之间,在两种恶事之间”。这一点和我国儒家的“中庸之道”的思想是不谋而合的,反映出中西方贤者在这一方面的价值诉求是相似的,即告诫人们为人处世应该做自己应该做的事,不要过度,也不要不及,时刻保持中道。“在谈过了各种德性、友爱和快乐之后,现在大略地谈一谈幸福,我们认为只有它才是人的目的”。
  三、亚里士多德幸福观的逻辑归宿:幸福是合乎德性的实现活动
  首先,他认为,幸福是完满和自足的,它是行为的目的。亚里士多德指出:“我们现在主张自足就是无待而有,它使生活变得愉快,不感匮乏。这也是我们所说的幸福。它是一切事物中的最高选择,我们不能将它与其他的善事相混同。如若相混同那么显然再少加一点善,它就会变得更加受欢迎,因为附加物会使善更大些,所以永远更受欢迎。幸福是完满和自足的,它是行为的目的。但是,善于思辨的亚里士多德,其伟大之处在于进一步追问幸福的真正性质到底是什么。为此,他是从研究人的功能开始的。“如若以人的功能为例,事情也许会更清楚些,例如一个长笛手,一位雕刻家,总之那具有某种功能和行为的人,在他的功能中存在着善和优美,由于他们有着某种功能,所以他们的人也是善和优良的”。那么,人的功能是什么呢?他说:“要寻求人所固有的功能,那就要把生命的生长功能,营养功能放在一边。再下一个就是感觉功能,这是为牛、马和一切动物所共有的。再下来就是有理性部分的活动(在这里,一部分是对理性或原理的服从,另一部分是具有理性或思考,即进行理智活动)。理性部分有双重意义,我们应该就其为实现能力来把握它,因为这是它的主要意义。如若人的功能就是灵魂合乎理性的实现活动,至少不能离开理性,……。”由此,他得出结论:“人的善就是合乎德性而生成的灵魂的实现活动。”麦金太尔说得好:“是在人的整个一生意义上使用‘幸福’这个述词的。当我们称某人为幸福或不幸福时,我们判断的是生活,不是某些特殊的状态或行为。我们是从构成人的一生的个别的行为和计划来判断一个人有德或缺德,从整体来判断一个人是幸福的还是不幸福的。”也就是说,只有在不断的、长时间的、乃至一生的合乎德性的实现活动中才饱尝到幸福的快乐,这就蕴含着幸福是合乎德性的实现活动的理论旨趣。
  其次,他又指出:“我们不仅要从已有前提所得的结论来进行研究,还要从有关问题的不同说法来进行研究。”第一、他认为幸福不是品质。如果这种说法成立,那么就会得出一个终生都在睡着的人,过着植物般生活的人,陷入极大不幸的人都是幸福的荒谬的结论。因此,“如若这种说法不能令人满意,那么,最好还是把它归于实现活动”。不过,有的是必需的、为着他物而选择的活动,有的是以其自身而选择的活动。而幸福显然应该是后者,因为幸福就是自足,无所短缺。这样的活动就是合乎德性的行为,高尚的行为,真诚的行为,由自身而被选择的行为。第二、幸福也不在玩耍而带来的快乐和游戏中。因为它们虽然不是为他物而选择的,但弊大于利。“它们使人不注意身体并忽视财产”。另外,作为真诚活动之泉源的德性和理智不在权势之中,如若他们不去寻求纯净和自由的快乐而沉溺于肉体中,所以就认为肉体快乐是更可贵的。小孩子总是认为他们自己所宠爱的东西就是最好的东西。对于成人和儿童而言,光荣是不同的。对邪恶和正直的人也是如此。正如多次说过的那样,荣誉和令人快乐的只是对真诚的人而存在的东西。对每一个人来说,符合本己品质的活动是最可选择的,而对真诚的人来说,符合德性的行为是最可选择的。所以,幸福决不在游戏中。把目的当作儿戏是荒唐的。第三、幸福就在勤劳中。有的人把辛苦的工作说成是为了游戏的无效劳动也是荒唐的。“阿那哈尔西(Anakharsis)说得好,游戏是为了辛勤工作。游戏似乎是种休息,由于人们不能持续不断地工作。休息不是目的,它为了实现活动而出现。从而,幸福生活就是合乎德性的生活。幸福生活离不开认真,但不在游戏中”。勤劳胜过娱乐和与游戏有关的事情。不论个人还是集体,越勤劳越高尚,因此高尚的实现活动本身就是优越的,从而是更大的幸福。“随便什么人都能享受肉体快乐,奴隶也不比出身高贵者差。但没有人肯和奴隶共享幸福,除非属于生命的”。因此,幸福决不在消遣中,它在合乎德性的实现活动中,在于勤奋的执着追求之中。
  最后,思辨是最大的幸福。苗力田先说:“思辨(Theorein)是一种独特的认知方式,它作为完满真理和不可动摇的核心,已经以诗的形式由巴门尼德阐明在他的《真理之路》里了。他指出,这种认知方式之所以能成就完满,保持其不可动摇,由于它是思维。而思维只能是概念思维,而概念本身却同样是思维的产物。所以可以在这里说:思维和被思维是同一回事情。……思辨在现代意义上也就是理论思维。”亚里士多德指出:“如若幸福就是合乎德性的实现活动,那么,就很有理由说它是合乎最优良德性,也就是人们最高贵部分的德性。不管它是理智还是别的什么,它自然地是主宰者和向导者,怀抱着高尚和神圣,或它自身就是神圣的,或是我们各部分中最神圣的。它那合于本己德性的实现活动就是完满的幸福。如所说,这就是思辨活动。”这种思辨活动是最强大的,比任何行为更持续不断。幸福应该伴随着快乐,而德性活动中最大快乐公认为合于智慧的活动,因此,“哲学以其纯洁和经久而具有惊人的快乐”。“幸福存在于闲暇,我们是为了闲暇而忙碌,为了和平而战争”。因为实践德性活动是在各种政治活动和战争行为中,而它们并不闲暇,只有理智的活动“有着自足、闲暇和属人的孜孜不倦,还有一些其他的与天福相关的属性,也显然与这种活动相联。这就是一个人所能得的完满幸福,终生都拥有这样的完满,因为在幸福之中是没有不完满的”。因此,亚里士多德最后发出这样的感叹:“如若对生命除去了行为,并具有更高创制力,若非思辨还能是什么呢?最高的天福为标志的神的实现活动,也许只能是思辨活动了。人的与此同类的活动也是最大的幸福。”
  四、结束语
   为了研究的需要,我似乎想把亚里士多德的善、德性和幸福单独梳理出来,实际上它们是不可分离的。正如宋希任先生所说:“其实在亚里士多德的体系中,这都是一致的,只是角度不同。因为,善即是行为追求的目的。追求目的、实现目的所发挥的功能即是德性。而德性的发挥和目的的实现就是幸福。所以,说它是幸福论、德性论、善论都是一致的。”
  〔参考文献〕
  〔1〕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尼各马科伦理学〔M〕.苗力田,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
  〔2〕 宋希仁.伦理的探索〔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03.
  〔3〕 〔美〕 阿拉斯代尔·麦金太尔.伦理学简史〔M〕.龚群,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责任编辑:敖红〕
  
其他文献
近年数学高考试题中出现了一些立意新、情境新、设问新的试题。此类试题新颖、灵活又不难,广泛而又有科学尺度地考查了学生的数学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我们把此类试题统称为创新试题。这类问题相对于传统的命题方式而言,没有明确的条件或结论,或解题方向不明,具有相当大的不确定性。该类型的题目着重考查学生的观察发现、类比转化,以及运用数学知识、分析和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数学创新题以“问题”为核心,以“探究”为途径,
“一切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而课堂评价则是能否体现学生主体地位,能否发挥教师主导作用,能否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重要环节和有效手段。真诚的、恰当的、适时的、精妙的课堂评价,能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导向、调控功能,使学生学有动力,学有方向,学有成效。反之,则容易使学生难以明辨正误,难以触动真情,难以形成内驱,难以领悟方法。在最近的一系列听课活动中,笔者对小语课堂上呈现出的评价过程深感
摘要: 本文旨在通过定量分析来检验广东省高考英语(NMET)II计算机化口语考试的构念效度问题,即这一考试(COT)是否考到了它所要考的构念。通过定量分析,包括内部相关、外部相关的分析和因子分析等方法证明,COT考的是一个独立的构念,而且这一构念就是口语交际能力,因此我们得出COT有比较高的构念效度。  关键词: 构念效度 口语交际能力 计算机化口语考试(COT) 高考英语II    计算机化考试
关键词:百年;中国共产党;现代化   中图分类号:D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 2234(2021)05 — 0010 — 05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当家作主的伟大历史成就。特别是在中国人实现自身现代化的过程中,经历了武装斗争、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文化自信等过程,由此也培育了现代中国人的精神风
若问新课改中高中数学最大变化是什么?是算法,绝大多数人会这样说,事实也正是如此。算法原为计算机程序设计的组成部分,现在把它放到高中数学课本的必修部分,充分体现了新课标重应用、重能力的思想。课标中明确指出:通过算法初步的教学,使学生能体会算法的基本思想以及算法的重要性和有效性,初步形成算法思维;发展学生有条理地思考与表达的能力,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理性精神和实践能力。  算法思想源远流长,中国古代
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课的开展现状不容乐观。很多教师在开展数学实践活动课时,因为缺乏系统的理论和实践的指导,随意性很大,效果很差;有的教师因为怕麻烦,干脆将活动课上成讲授课,这与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是完成背道而驰的。下面我根据自身的教学实际,从活动内容的角度,谈一谈数学实践活动课的几种类型,与同行共研。    一、生活常识类课型    生活处处有数学,数学处处可以用,而我们在数学学科教学中将许多数学的常识性
2009年全国高考各省的试卷中共出了24题电场部分的选择题,着重考查了中学物理电场部分的重点内容:库仑定律、电场强度、电势、电势能、电场力做功与电势能变化的关系、功能关系在电场中的应用。笔者总结这些习题后发现,有四道习题学生在解题时有一定的难度。四道选择题的解题方法反映出物理新课程改革后,高考物理试题将来的出题趋势。教师在教学中应加强对学生物理思想、物理方法的培养,注重引导学生建立物理模型、分析物
摘 要:档案袋评价是形成性评价中的一个重要评价手段,是一种科学有效的评价方法,符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它可以使每个学生都有追求目标和超越目标的愿望,为学生创造广阔的发展空间,增强学生自我发展的积极性。本文作为湖南女子大学的课题,从档案袋评价的内涵探讨了档案袋评价的应用及意义。  关键词: 形成性评价 档案袋评价 应用 发展    评价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的评价体系是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保障
摘 要:教学中教师要倡导求异式的教学方式,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敢于思想,为学生创设一个有利于创新的民主氛围,创造一个轻松活跃的思维空间,培养学生锐意进取、敢于怀疑、敢于向书本和权威挑战,不墨守成规的独立意识和创新意识。  关键词:创新 兴趣 求异 想象    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创造精神,是语文教育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在教学中要把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培养放在首位。下面就几个方面来谈谈创新能
摘 要:本文结合目前高职教育的现状,从拓展空间的角度剖析问题,并提出解决的方案。目的在于提高英语教学的效果,为高职生更好地适应社会打下基础。  关键词:英语教学 空间拓展 意义 必要性 实施    英语在诸多学科中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一门课,然而,对于高职及对口学生感兴趣的往往不是教师讲授的相关知识,而是一些课外知识诸如电影、歌曲以及英美常识之类的,这给授课造成了很大的困难。如果教师能根据所学知识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