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学生一个想象的空间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ifeifo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教学中教师要倡导求异式的教学方式,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敢于思想,为学生创设一个有利于创新的民主氛围,创造一个轻松活跃的思维空间,培养学生锐意进取、敢于怀疑、敢于向书本和权威挑战,不墨守成规的独立意识和创新意识。
  关键词:创新 兴趣 求异 想象
  
  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创造精神,是语文教育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在教学中要把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培养放在首位。下面就几个方面来谈谈创新能力的培养。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鲁说过:“学习最好的动力是对学习的兴趣。”激发对科学文化知识的浓厚的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是提高创新素质的一条秘诀。
  教师应该怎样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孩子们没有学习的愿望,我们所有的想法、方案和设想,都会变成灰烬、变成木乃伊。”树立远大理想,确立崇高信念是培养创新兴趣的基础。我们要引导学生爱学、乐学、善学,学说、乐说、善说,爱写、乐写、善写,爱做、乐做、善做,爱思、乐思、善思。让他们在学习中体味到无穷的乐趣和精髓。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也要注意运用新方法,传授新知识,讲授新内容,激发新兴趣,引发新思考,从内容到形式,从方法到效果,不断探讨挖掘,把握培养创新兴趣的规律。
  
  二、树立学生的自信心
  
  在学习、生活和工作中,总有少数学生缺乏自信心,经常埋怨自己的条件不如别人优越,脑瓜没有别人灵活,担心自己今天的学习不如别人好,日后的工作不比别人强。因此,创新能力的培养还要从培养学生自信心开始。要灌输这样一个理念:别人能做到的,自己也能做到;能够想到的,就能办得到;只要不甘落后,不怕失败,坚持不懈,创新的目的就一定能实现。例如:著名的发明家爱迪生小时上学的时候,成绩很差,老师讨厌他,认为他是一个“问题学生”,可是他善于想象,善于观察,最后还是成功了。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长处和不足,引导他们扬长避短,达尔文曾经这样评价自己:“我既没有突出的理解力,也没有过人的机智,只是在观察能力上,我可能在众人之上。”他充分发挥了自己的长处,不就实现了在“进化论”问题上的创新,成为世界上超一流的科学家吗?
  
  三、培养学生勇于求异,敢于质疑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是在于培养其追求“独到”和“最佳意识”,突破传统的藩篱,超越常规常态,表现出自己个性化的发现与想法,发展其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教师要通过多种途径,培养他们勇于求索的精神,强化他们独立意识和创造意识。
  1.发扬民主,尊重学生,热忱欢迎他们发表各种不同的意见。
  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材,用全新的、多角度的眼光分析教材,开阔学生视野,引导学生运用与众不同的思维方式去分析问题,形成自己的见解,并勇于发表坚持自己的见解,因为一是文学作品本身带有多重性、复杂性,可以从心理学、人类学、美学等角度分析理解,实现多元化的解读。二是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对同一篇文章的感受是不相同的,因此在教学时,不要主张求同过多,而不打破传统的统一性的教学模式,提倡一问多答。一题多解,从不轻易下“是”或“不是”的结论,允许学生提出不同的见解,引发学生的求异思维。如教都德《最后一课》一文,提出这篇课文主人公是谁?引发学生思考,启发学生的求异,然后组织一次辩论会,让学生各自发表自己的看法,学生争得面红耳赤,思维相当活跃。
  2.要为学生质疑问难创造一定的条件。
  爱因斯坦指出:“提出一个问题,也许仅仅是一个教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要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就要激发其想象。因此教师在导学达标过程中要抓住训练重点,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质疑。因为质疑是学生自主发展的前提,是促进理解的手段。为此,教师必须利用课中形成的知识进行巧妙的质疑。如教课文《小橘灯》第九段中有两外用“好”这个字,“不久,我爸爸一定会回来的,那时我妈妈就会好了。”“我们大家都好了。”学生朗读时,似乎无所疑,这时老师质问:这两个“好”字含义是一样吗?引起学生的注意,拓开学生的想象思维,激发学生进一步去探索与学习,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让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达到导学的目的,发挥了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创造能力。
  
  四、培养学生坚强的毅力
  
  巴斯德曾说:“告诉你使我达到目标的奥秘吧,我唯一的力量就是我的坚持精神。”居里夫人也说过:“我的最高原则是,不论对任何困难,都决不屈服。”所以我认为,毅力是创造的秘诀。有了明确的学习目的和信心,还要有坚强的毅力。有了坚强的毅力,在困难和干扰面前就能自觉有效地调节行为,使之不偏离创新的轨道,坚持不懈地朝着既定的目标奋进。坚强的毅力有以下几种主要表现:
  1.自觉。学习不需要教师提醒,教师在场和不在场一个样,不会因为困难、干扰、失败就改变自己的学习目的和计划。
  2.頑强。遇到困难、干扰、失败不低头,不退却,坚韧不拨,顽强拼搏,想方设法克服困难,直至达到目的。
  3.自制。沉着,冷静对待干扰,克制冲动情绪,控制自己的思想行为,去干自己暂时不感兴趣却很重要的事。
  
  五、培养学生勤奋、谦虚的学习态度
  
  天才出于勤奋。勤奋是创新获得成功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因素。要创新,就必须付出艰巨的劳动。牛顿、鲁迅、爱因斯坦、爱迪生、达尔文等一个个创新的典范,无一不是经过勤奋拼搏而获得成功的。知识经济的新时代呼唤我们创新,我们只有勤奋、刻苦才能取得创新的佳绩。
  需要强调的是,勤奋、刻苦是取得创新成绩的必要条件,但只有勤奋、刻苦而缺乏科学的方法也不行。素质教育就是要求有一定科学文化知识基础之后,自觉自学,自己开发创新能力,发展智力,进而成为创造型开拓人才。
  
  六、给予一个大胆想象的空间
  
  想象的种类很多,有随意想象和不随意想象,有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等等。而创造想象是一切创造活动的基础,因此在语文课的听、说、读、写的训练中,要着重培养这种能力。如扩写、改写、续写、写童话、编故事都是行之有效的方法。联想也是想象的一种形式,是由某一事物联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它有助于人们多方向、多角度地思考问题,把人们的思维引向广阔的天地;它有利于人们随机应变,有依常规地进行超常的思考,使人们的思维跨上创造性的阶梯。联想的形式很多,我结合阅读写作、听说教学,对这几种联想进行系列的训练。在教学中,教师要特别重视类比联想训练,它要求找准两事物的相似点,由此及彼,展开联想,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有着重要的意义。许多学生思维狭窄,思路闭塞,想问题,写文章老是一个思路,不能由此及彼,由表及里,联想类比,触类旁通,因此论事写文都是就事论事,平直呆板,套话连篇,毫无新意。比如写蚕就离不开“春蚕到死丝方尽”的献身精神;写桥也离不开“弓着背人踏着过河”的献身精神;写石头也还离不开铺路搭桥的献身精神等等。这样狭窄、僵化死板的思维模式,怎么会迸发创造的火花,产生新奇独特的文章呢?所以,要对学生进行多角度的想象训练,努力开拓学生的创新潜能。
  总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会随着时代的发展,出现更新更好的实践和理论。素质教育必须打破传统教育的封闭状态,面向社会,面向生活使教育改革适应新世纪素质要求。
其他文献
摘 要:近年,越南民族主义逐渐成为影响中越关系的新因素。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越南民族主义的产生有着深刻的历史和现实背景,在当今中越关系复杂多变的情况下,越南社会层面的民族主义行为给中越关系带来更多的不确定性因素,如何面对越南的民族主义将成为中国实施“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实现中越“命运共同体”建设的主要问题。  关键词:中越关系;民族主义;民心相通  中图分类号:D822.2 文献标识码:A
先说一次学生探究实验。学校开设探究式学习研究课,教学内容为“酸碱指示剂”,由王老师执教。为了让学生自己通过实验活动,了解指示剂的性质,实验教师给每个小组(2人为一小组)紫色石蕊试液、无色酚酞试液、稀盐酸、稀硫酸、固态的氢氧化钠、氢氧化钠溶液、烧杯、玻璃棒、试管等。  在实验活动之后,学生交流自己的发现,一些学生说:盐酸、硫酸溶液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色,无色酚酞试液不变色;氢氧化钠溶液能使紫色的石
近年数学高考试题中出现了一些立意新、情境新、设问新的试题。此类试题新颖、灵活又不难,广泛而又有科学尺度地考查了学生的数学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我们把此类试题统称为创新试题。这类问题相对于传统的命题方式而言,没有明确的条件或结论,或解题方向不明,具有相当大的不确定性。该类型的题目着重考查学生的观察发现、类比转化,以及运用数学知识、分析和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数学创新题以“问题”为核心,以“探究”为途径,
“一切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而课堂评价则是能否体现学生主体地位,能否发挥教师主导作用,能否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重要环节和有效手段。真诚的、恰当的、适时的、精妙的课堂评价,能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导向、调控功能,使学生学有动力,学有方向,学有成效。反之,则容易使学生难以明辨正误,难以触动真情,难以形成内驱,难以领悟方法。在最近的一系列听课活动中,笔者对小语课堂上呈现出的评价过程深感
摘要: 本文旨在通过定量分析来检验广东省高考英语(NMET)II计算机化口语考试的构念效度问题,即这一考试(COT)是否考到了它所要考的构念。通过定量分析,包括内部相关、外部相关的分析和因子分析等方法证明,COT考的是一个独立的构念,而且这一构念就是口语交际能力,因此我们得出COT有比较高的构念效度。  关键词: 构念效度 口语交际能力 计算机化口语考试(COT) 高考英语II    计算机化考试
关键词:百年;中国共产党;现代化   中图分类号:D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 2234(2021)05 — 0010 — 05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当家作主的伟大历史成就。特别是在中国人实现自身现代化的过程中,经历了武装斗争、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文化自信等过程,由此也培育了现代中国人的精神风
若问新课改中高中数学最大变化是什么?是算法,绝大多数人会这样说,事实也正是如此。算法原为计算机程序设计的组成部分,现在把它放到高中数学课本的必修部分,充分体现了新课标重应用、重能力的思想。课标中明确指出:通过算法初步的教学,使学生能体会算法的基本思想以及算法的重要性和有效性,初步形成算法思维;发展学生有条理地思考与表达的能力,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理性精神和实践能力。  算法思想源远流长,中国古代
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课的开展现状不容乐观。很多教师在开展数学实践活动课时,因为缺乏系统的理论和实践的指导,随意性很大,效果很差;有的教师因为怕麻烦,干脆将活动课上成讲授课,这与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是完成背道而驰的。下面我根据自身的教学实际,从活动内容的角度,谈一谈数学实践活动课的几种类型,与同行共研。    一、生活常识类课型    生活处处有数学,数学处处可以用,而我们在数学学科教学中将许多数学的常识性
2009年全国高考各省的试卷中共出了24题电场部分的选择题,着重考查了中学物理电场部分的重点内容:库仑定律、电场强度、电势、电势能、电场力做功与电势能变化的关系、功能关系在电场中的应用。笔者总结这些习题后发现,有四道习题学生在解题时有一定的难度。四道选择题的解题方法反映出物理新课程改革后,高考物理试题将来的出题趋势。教师在教学中应加强对学生物理思想、物理方法的培养,注重引导学生建立物理模型、分析物
摘 要:档案袋评价是形成性评价中的一个重要评价手段,是一种科学有效的评价方法,符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它可以使每个学生都有追求目标和超越目标的愿望,为学生创造广阔的发展空间,增强学生自我发展的积极性。本文作为湖南女子大学的课题,从档案袋评价的内涵探讨了档案袋评价的应用及意义。  关键词: 形成性评价 档案袋评价 应用 发展    评价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的评价体系是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