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歌仙刘三姐的形象

来源 :艺术时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jszf222222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刘三姐的传说,是我国南部著名民间故事之一,它早在南宋王象之的《舆地纪胜》便有提及,明清的地方史志和私人著作亦有或详或略的记载,在近现代,广西、广东、香港、江西、湖南、贵州、云南等地的壮、瑶、苗、汉、侗诸民族中均有流传。关于她的形象,在文字记载和民间传说里往往有几种截然不同的说法,本文以当代作家王小波的文学作品《歌仙》与民间传说相比较,去分析刘三姐作为不同形象不同阶级时所进行的斗争,发掘文学作品《歌仙》与民间传说中歌仙刘三姐形象的异同。
  关键词:刘三姐;歌仙;人物形象;美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115(2013)04-91-2
  一、文学作品《歌仙》
  一直以来,不少文人学士为刘三姐著书立传,在人民群众的心目中,她已经与屈原、李白、杜甫具有同等的影响,同等的地位。
  一向具有开放眼光与心态的当代作家王小波,对广为传颂的刘三姐这一歌仙形象做出了不同的诠释,用撕裂美的方式,回归美的本质,为我们诠释了另一种美。使我们颠覆了传统文学作品中对于传说人物高、大、全形象的描写,让世人用另一种态度与眼光去看去分析传统中完美无瑕的歌仙刘三姐,回归自然的、本真的人性。
  (一)人物形象
  刘三姐的歌声像传说中一样美妙:“如丝如缕、若有若无、奇妙异常的歌声。这不像人的歌喉发出的,也听不出歌词,但好像是有歌词,又好像是有人唱。”虽然具有响亮圆润的歌喉,但是王小波笔下的三姐长得可怕万分:“远远看去,她的身形粗笨得像个乌龟立了起来,等你一走近,就发现她的脸皮黑里透紫,眼角朝下搭拉着,露着血红的结膜。脸很圆,头很大,脸皮打着皱,像个干了一半的大西瓜。嘴很大,嘴唇很厚。最后,我就是铁石心肠,也不忍在这一副肖像上再添上这么一笔:不过添不添也无所谓了,她的额头正中,因为溃烂凹下去一大块,大小和形状都像一只立着的眼睛。尽管三姐爱干净,一天要用冷开水洗上十来次,但那里总是有残留的黄脓。”
  这些还不够惨,随着三姐越长越大,她渐渐地发现连她身边最亲近的人:她的父母、大姐、二姐甚至小弟也开始越来越疏远她嫌弃她了。
  (二)刘三姐的斗争
  她才十八岁。这样花季的年龄,这样被摧残的容貌,刘三姐可谓从一出生,就注定了有一天要被社会、甚至被自己的家庭所边缘化。对于那个女性本来就是弱者的时代,这个丑女人也许是弱者中的弱者了。
  但是丑女人也向往爱情,七夕的对歌三姐期待已久,只等夜幕降临了。在黑咕隆咚的山上,三姐唱了一曲又一曲,美妙的歌声引得对面唱起了求婚之歌,然而跟三姐料想的一样,揭开面纱后那些小伙子们无一不是四散而逃。三姐的心好酸,但是三姐不认命,她要天天歌唱,她相信一定会有人欣赏她的歌声而不是只看重容貌。
  她脱离了父母兄弟,来到一个没有人认识她的地方,想要试图重新开始自己的生活。可事实又一次击垮了她,当人们不知道她的相貌是美是丑时,路上足足聚集了四百多人,可以把她家的土楼围得水泄不通,从半夜到天明。可是当她亮出那副尊容时,就连驴子都吓跑了。
  三姐从一出生就开始斗争,小说不是把她作为传说中的勤恳的劳动妇女的形象,而是作为一个在与社会、与家庭、与自己的斗争中生活的女子的形象来定位的。而归根到底,她是在与整个社会的审美观作斗争。
  从七夕的求婚对歌,到土楼旁围观的人们,无一不是听到优美的歌声,进而联想到三姐一定有天仙般的容貌。三姐定会想:容貌有这么重要吗?直到她遇到阿牛哥,一点一点地爱上阿牛哥,阿牛哥说不介意她的容貌,无论美丑,无论她长成什么样子,都爱她,愿意娶她。三姐相信了。再后来,阿牛哥疯了。
  阿牛哥怎么会疯呢?王小波运用极度生冷的批判,将这样一个善良的刘三姐丑化成如此不堪,而她又要与现实作斗争,恰恰是这种拉锯下产生了一种异样的美。我想,他是在借刘三姐,把这种美放大。是早早看穿了人性深处的卑微与无奈,吐露出来的心声。他为了成全善良,只好把善良当众撕毁。
  王小波那些冷冽锋利又灿烂如刀锋的文字意象,和传统文学路子里走出来的宽厚、醇和、温良确是南辕北辙,很能给人以刺激和触动。他剖析批判中国人、中国历史、中国社会、中国传统观念的世界,仿佛有点像尼采的“超人哲学”——以极致的形象塑造和情节想象刺激国人反思本土文化。
  这篇小说里的刘三姐,显然不能与广西本地传说中那位歌仙等量齐观,作者就是要通过各种烘托手法,把人们内化于记忆和情感中那个熟悉的形象彻底陌生化和符号化为那么个具有哲学意义的“多余人”,甚至以群氓的狭隘猥琐极力反衬这“多余人”本质的美好。西方文学塑造的“多余人”一般为男性,而王小波偏要制造个女性,还要利用南方地区男女对歌的社会习俗制造她在这世界更深的挫败,似乎在说:女性作为“天生的弱者”,总是沉沦于各种情感,而人性如此无常,美丑如此肤浅,爱恨如此庸懦,女性如此容易被社会边缘化。他这种笔法更像是以现代观念书写一段神话故事。
  二、民间传说中的刘三姐
  千百年来,歌仙刘三姐的故事广泛流传于民间。关于刘三姐的民间传说,也是众说纷纭,然而不变的,是她不屈的精神和动听的声音。
  (一)人物形象
  相传唐代,在罗城与宜州交界的天洞之滨,有个美丽的小山村。村中有一位叫刘三姐的壮族姑娘,她自幼父母双亡,靠哥哥刘二抚养,兄妹二人以打柴、捕鱼为生,相依为命。三姐不但勤劳聪明,纺纱织布是众人夸赞的巧手,而且长得宛如出水芙蓉一般,容貌绝伦。尤其擅长唱山歌,她的山歌遐尔闻名,故远近歌手经常聚集其村,争相与她对歌、学歌。
  (二)刘三姐的斗争
  刘三姐常用山歌唱出穷人的心声和不平,故而触犯了土豪劣绅的利益。当地财主莫怀仁贪其美貌,欲占为妾,遭到她的拒绝和奚落,便怀恨在心。莫企图禁歌,又被刘三姐用山歌驳得理屈词穷,又请来三个秀才与刘三姐对歌,又被刘三姐等弄得丑态百出,大败而归。莫怀仁恼羞成怒,不惜耗费家财去勾结官府,咬牙切齿地要把刘三姐置于死地而后快。为免遭毒手,三姐偕同哥哥在众乡亲的帮助下,趁天黑乘竹筏,顺流沿天河直下龙江后入柳江,辗转来到柳州,在小龙潭村边的立鱼峰东麓小岩洞居住。   后来,三姐在柳州的踪迹被莫怀仁侦知。他又用重金买通官府,派出众多官兵将立鱼峰团团围住,来势汹汹,要捉杀三姐。小龙潭村及附近的乡亲闻讯,手执锄头棍棒纷纷赶来,为救三姐而与官兵搏斗。三姐不忍心使乡亲流血和受牵连,毅然从山上跳入小龙潭中。
  正当刘三姐纵身一跳的时候,顿时狂风大作,天昏地暗。随着一道红光,一条金色的大鲤鱼从小龙潭中冲出,把三姐驮住,飞上云霄。刘三姐就这样骑着鱼上天,到天宫成了歌仙。而她的山歌,人们仍世代传唱着。为纪念她在柳州传唱的功绩,人们在立鱼峰的三姐岩里,塑了一尊她的石像,一直供奉。还有的说财主莫怀仁欲娶她为妾,三姐坚决反抗,莫买通官府迫害三姐,三姐乘船飘然而去。
  各种传说不管结果怎样,刘三姐唱歌、传歌的故事都大同小异。刘三姐传歌故事覆盖到了大江南北,她的传歌故事内容也是多方面的,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一、去传歌,做好事。二、去传歌,斗管家财主和坏人。三、去传歌,与秀才斗歌斗志。四、去传歌,播下爱情的种子。五、去传歌,在家庭里引起了种种矛盾。这些种种,都使刘三姐的形象更加深入人心。
  三、结语
  刘三姐的形象究竟是怎样的,不为人知,因为她只是个传说。也许王小波拿刘三姐“开刀”,某种程度上是提醒人们:类如刘三姐这样的文化符号所象征的美好也是值得警惕和反思的,人们排斥丑的同时即是在界定美,但群众未必总是懂得真的美,刘三姐的美丽乃至神圣性是在历史中逐渐被制造的。时间作用于真实人、事物的同时,往往也在逐渐改变这“真实”的具体含义,世间没有什么是可以确定不变的。
  然而无论如何,我们愿意相信,刘三姐是我们心中美的集中体现,她心灵美、劳动美、斗争美、形象美。心灵美,她大公无私,帮助别人不计报酬;劳动美,她不辞劳苦,勇于贡献;斗争美,她坚韧不拔,富贵不淫,威武不屈;形象美,她被刻画成歌仙,是完美无缺的代表。她的形象已经和人民生活紧紧结合在一起,她是壮族人民的女儿,更是中华人民的女儿。因为有了刘三姐这个艺术形象,我们的艺术生活更加绚丽多彩。
  参考文献:
  1 红波,刘三姐形象的意义[D],广西民间文学第三届学术年会入选论文,1999
  2 黄达武,刘三姐的双重身份——歌仙和巫神[D],中南民族学院学报,1990,(04)
  3 何其芳,秀美的歌剧“刘三姐”[J],文学评论,1960,(09)
其他文献
摘要:以能力为本位,培养高素质和具有创新思维及技术技能实际应用能力的舞蹈专业人才,是时代的呼唤,也是中国舞蹈事业发展对舞蹈教育的要求。演出实践能够使学生、教师、学校三方面都有收获。  关键词:演学结合;以能力为本位;课程体系;演出实践  中图分类号:J7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115(2013)03-96-2  一、引言  艺术院校是艺术家的摇篮,是为国家培养和输送艺术人才的地
期刊
摘要:一部是风靡话剧界20余年的经典之作《暗恋桃花源》,另一部是韩国2005年最卖座的电影《欢迎来到东莫村》。它们的成功不是偶然,而是有许多值得研究的灵犀之处。两部作品都通过构建乌托邦式的虚拟世界,来反射其负像——现实。用悲喜相向来凸显乌托邦的实像——现实世界的荒谬性。并相互借鉴艺术创作手法,为电影和话剧的融合作了良好的典范。  关键词:暗恋桃花源;欢迎来到东莫村;悲剧;喜剧;戏剧;电影;乌托邦 
期刊
摘要:在革命斗争年代牺牲的诸先烈之中,有这样一位女性,不管老人还是孩子都尊称她为“江姐”。她就是牺牲于重庆“中美合作所”的女烈士,原名江竹筠。吟唱她高尚品质的歌已成为特定时代的流行曲,她舞台上的艺术形象更深入人心。对于每一位知晓红色革命的人来说,歌剧《江姐》在他们心中已是永不褪色的“经典”,而“江姐”身上具有的“为祖国生,为革命长,为共产主义贡献青春”的红梅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茁壮成长。
期刊
摘要:通过对热贡地区吾屯村的唐卡绘画调查,了解了热贡地区唐卡形成为一种独特画派的背景及其画派风格,並且深入了解其制作过程背后的神圣性指导。我将从热贡唐卡在神圣性指导下,制作过程中的材料选择的角度出发,使我们更深层次地了解到热贡唐卡是绘制者遵循藏传佛教的神圣性指导,並严格遵守其中的体系,继而在经济浪潮的冲击下还能很好地保持着神圣的传承。  关键词:热贡;唐卡艺术;制作材料;神圣性;传承  中图分类号
期刊
摘要:版式设计是一门视觉艺术,它通过文字的搭配、颜色的调和、几何形状的重组、美术图形的合理运用,甚至是摄影等影视资料的恰如其分的应用乃至各种组成要素的和谐搭配更为重要。通过对期刊版式设计的基本原则、视觉规律、基本原素、发展趋势的探讨,指出版式设计在本文编辑工作中的重要性,提出只有追求和谐统一,同时强化风格的版式设计,才能从竞争激烈的期刊市场中脱颖而出,从而更好地满足读者的审美需求。  关键词:时尚
期刊
摘要:著名舞蹈艺术家、舞蹈理论家、舞蹈教育家吴晓邦先生是20世纪中国新舞蹈事业的开拓者、奠基人和实践者,为中国新舞蹈事业的发展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道路。他提出的“为人生而舞,为大众而舞”的艺术理想,在21世纪的今天,仍然给中国当代舞蹈艺术工作者以深刻的启迪。舞蹈艺术工作者应确立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坚持“为人生而舞,为大众而舞”的社会情怀,为新时代喝彩。身处伟大变革的时代,更加需要舞蹈艺术工作者培育创新品
期刊
摘要:与欧洲博物馆的情形(它们大部分建立于皇室及贵族收藏基础上)相反,美国的艺术博物馆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私人捐赠得以创建,如华盛顿国家美术馆(the National Gallery)、弗里克中心(the Frick Center)、盖蒂中心(the Getty Center)及弗利尔与赛克勒美术馆(the Freer&Sackler Art Gallery)等等。与这些以“老大师”(“the O
期刊
摘要:商业摄影课程应鲜明地反映出自身教学的特点,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是职业技能教学的必然趋势。  关键词:商业摄影;教学模式;科学性;有用性;丰富性;针对性;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J4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115(2013)04-93-3  用真实项目作导向,典型工作任务为驱动,“教、学、做”一体,“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基于商业摄影师的工作过程,按照工学结合的理念,进行教
期刊
尹石(笔名:南乡子),汉族,1953年12月生于洪泽湖畔。现为江苏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秘书长,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画学会理事。国家一级美术师,南京印社理事。东南大学和江苏大学兼职教授,江苏省文联委员。  先生自幼酷爱书画艺术及古典文学。60年代末即学艺于扬州,主攻中国画兼习书法篆刻。师承扬州画家王板哉先生。擅长写意花鸟,兼作山水。以墨竹、紫藤、鹰等题材为其特长,尤以“江南一竹”名世。传统学养深
期刊
李林洪(笔名牧石),1942年出生于江西樟树市,1966年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学院美术系雕塑专业。现任景德镇陶瓷学院教授,中国科技大学兼职教授,中国版画家协会会员,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高级会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