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学结合

来源 :艺术时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DCHZHTXZH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以能力为本位,培养高素质和具有创新思维及技术技能实际应用能力的舞蹈专业人才,是时代的呼唤,也是中国舞蹈事业发展对舞蹈教育的要求。演出实践能够使学生、教师、学校三方面都有收获。
  关键词:演学结合;以能力为本位;课程体系;演出实践
  中图分类号:J7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115(2013)03-96-2
  一、引言
  艺术院校是艺术家的摇篮,是为国家培养和输送艺术人才的地方。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艺术人才的质量要求在不断提高,需求量也在不断加大,尤其是当前演出市场上不可或缺的舞蹈表演人才,目前仍处在供不应求的状况。而培养舞蹈人才最关键的是中专阶段,因此像我们这样的艺术中专学校,如何能更快更好的培养出实用性舞台表演人才,满足演出市场需求,值得我们研究和探索。
  二、明确培养目标,形成以能力为本位的的教学理念
  “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是现阶段的职业教育新理念,而技能性正是舞蹈表演的主要特性。在舞蹈教育中以能力为本位直接影响着课程目标、门类、结构、内容及其组织、实施和评价的确立,决定着课程开发的程序和方法。
  艺术中专校学习舞蹈的学生基本上是十一二岁的孩子,要把具有艺术可塑性的孩子培养成艺术新苗,是艺术中专校的教学目的。就舞蹈艺术而言,从对学生的选材和制定教学方案以及进行各类舞蹈专业训练,其目的就是将处于自然状态的孩子通过舞蹈课堂的严格训练,使他们的肌体打下较好的舞蹈基础,为今后成长为合格的舞蹈人才做准备。
  一个孩子学习舞蹈,从基本体态、基本站姿、基本手位脚位的认知到软开度等基本功训练,都是由老师进行课堂教授。由于低年级的学生对于自己身体的动作规范要求和审美感知能力都还未形成,在教学过程中,就需要老师耐心细致的讲解和准确优美的动作示范,来引导学生逐步提高对专业舞蹈准确的认知力。随着教学的循序渐进和学生理解力的加强,从中高年级开始,学生初步掌握了身体的运动规律和对肌体的控制能力,也逐步提高了对舞蹈的审美意识。经过多年的专业训练后,到高年级才能掌握基本的技术技巧及各种舞蹈表演形式。只有到高年级,学生才真正开始迈进舞蹈艺术的大门。然而舞蹈课堂的教学只是舞蹈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初级阶段,就好比只是完成了“机器的组装”而己,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舞蹈演员,必须要赋予他情感和内涵的体验,要想达到这个境界,就必须经过从学生到演员的角色转变中最关键也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一演出实践。
  三、立足培养目标,制定“五课一体一结合”的舞蹈课程体系
  “多元化培养”是目前社会大环境对艺术人才的要求,我们的目标应该是培养一个“舞蹈文化人”,而不是组装一架“跳舞机器”或培养一个“舞蹈匠人”,舞蹈文化人的特征应该是“具有创造性运作能力的能表现、会传承的舞者”。
  而演出实践正是达到此目标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常规的舞蹈技能课只是解放了舞者的身体,而舞蹈的魂是传情达意,是通过肢体这个载体来表达思想情感,反映社会生活,舞者必须要经过一个相当长的摸索和实践过程才能逐步完善。
  在以往的舞蹈教学过程中,人们往往只是注重了学生动作的熟练,技术技巧的掌握,肌肉能力的训练等,而恰恰忽略了对内心情感的培养,只是在练功房里埋头苦练,并不注重上舞台去实践去体验,导致有的学生六年中专毕业都没有上过舞台,不知真正的舞蹈艺术是什么!等到从学校毕业走上舞台,才发现欠缺的知识太多,需要一个较长的实践过程才能逐步完善。然而目前处在文化体制改革大背景下的艺术院团需要的不是“半成品”,而是成熟的实用型、技能型舞蹈表演人才。针对此现状,我们制定了“五课一体一结合”的舞蹈课程体系,即五门专业主干课和演出实践相结合的舞蹈人才培养方案。使学生在学校学习期间就完成从学生到演员的无缝对接。
  1、基训课——训练演员的形体,加强演员肩、腰、腿、胯的软、开度,训练和提高演员的舞蹈基本能力、技术技巧和身体的表现力。
  2、身韵课——利用中国古典舞“身法”的外部表现技法,训练中国古典舞的内在气韵,达到“形神兼备”的审美表现力。
  3、民间舞课——通过学习各民族的民间舞蹈,了解和掌握各民族民间舞蹈的风格特征以及民族特性。
  4、毯子功课——改善学生的身体条件、身体素质,强化技术技能训练。
  5、排练课——通过学习各种门类、各种风格的舞蹈,培养演员的内在气质、修养和风度以及艺术表现力。
  排练课是一门综合课程,它虽然已经涵盖了其他四门专业技能课的训练要求和训练目的,但仍属于课堂教学范畴,和演出实践教学有着本质的区别,就像一个士兵在训练场上的训练跟真正上战场真枪实弹的打仗是完全不同的。比如表演同样一个舞蹈作品,学生在课堂上是可以由主观意识控制的,即作品表现的好与坏,是由平时自身训练程度的好坏来决定的,而一旦上到舞台进行演出实践,作品表现的好与坏却受到很多客观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如舞台的方位感、舞美灯光服装等给演员带来的不适应,与观众隋感交流的反馈情况,舞台常识的熟悉与否,以及一些突发状况等等,都会给演员的表演打折扣,这些问题,不经过长时间的舞台打磨是不可能解决的。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因此,加强演出实践的磨练在舞蹈教学过程中就显得尤为重要。
  我们从三年级开始,着重强调学生的舞台实践教学,尽可能的为他们提供演出实践机会,本着“从课堂走出去,从舞台走回来”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即:经过五门专业技能课的课堂强化训练后,让学生走出课堂,走上舞台去实践、去学习、去摸索,去锻炼。同时,通过学生在舞台实践中反映出来的不足,找问题、找原因,再回到课堂教学中加以解决和改进。教学与演出实践相辅相成,正是这“五课一体一结合”的教学模式加快了学生到演员“螺旋式上升”的角色转变过程。   四、演学结合显成效,提升“示范专业”形象
  俗话说“酒香不怕巷子深”,但是在目前这种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酒香也怕巷子深。我校建校至今已有五十多年历史,而舞蹈专业是更全省的示范专业,如何进一步加强专业建设,打造专业品牌,提升学校知名度,是我们近几年来一直在努力的方向,而坚定不移的推行演学结合是我们秉承的教学理念,也是一条捷径。
  通过各种演出实践活动,加快了舞蹈艺术人才的培养,使学校获得经济效益的同时,更大程度上扩大了学校在全省乃至全国的影响,提高了学校的知名度,使我校的舞蹈专业成为我省名副其实的“示范专业”。
  五、检验教学成果,形成教学与创作并举的复合型师资团队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艺术教育中,实践就是检验教学质量的唯一途径。在演学结合的教学模式下,我校舞蹈专业教学水平稳步提高。通过演学结合,除了学生从中受益匪浅外,更大的受益者当属我们的舞蹈老师。通过近几年来坚持教学与实践相结合,培养了一支能吃苦、肯动脑、勤于创作的“能教会编”的高素质师资团队。剧目创作是要求一定条件的:需要一定的资金,相应的作曲、演员、服装、道具、舞美等等,学校在平时要启动一个剧目创作的项目很不容易。而演出实践则正好创造了这些条件,为师生们提供了大量的机会,使他们有条件不断地进行创作尝试,在创作中磨练碰撞,创作水平不断提高。在创作过程中,老师们经过不断的磨练,通过与国内及省内知名专家的的交流切磋,极大地拓展了我校师生的艺术眼界和创作观念。在这些名家的热情帮助和指导下,磨练碰撞的过程中,老师们的创作思路、创作手法和创作水平有很大提高,使我校逐渐形成了十分活跃的舞蹈创作力量。在近年来的演出实践活动中,我校师生们自己创作或与他人合作创作的舞蹈作品都取得了相当优异的成绩。
  以能力为本位,培养高素质和具有创新思维及技术技能实际应用能力的舞蹈专业人才,是时代的呼唤,也是中国舞蹈事业发展对舞蹈教育的要求。然而,创新思维和技术技能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需要有一个很好的平台,而演出实践正好搭建了这样一个平台。演出实践能够使学生、教师、学校三方面都有收获。学生可以在舞蹈表演方面积累经验,发现和挖掘自己的潜能;教师可以在舞蹈创作实践中求新求变,推出作品;在演出实践与舞蹈教学的磨练摔打中,教学相长,从而培养和强化我校师生创新思维和技术技能实际应用能力的提高。
  作者简介:殷敏,江苏省戏剧学校副校长、国家一级演员。
其他文献
画有五品:  艺术品的鉴定有其自身的规律和标准。在国内,有很多喜欢和收藏艺术品的人,他们往往感到茫然,无奈常常借助媒体或艺术机构所推介的名人、名门、各种头衔等一些艺术之外的东西作为旁证来证明画的价值。还有些人将其画的艺术价值和文物价值混同,如一些帝胄官阀,贤达名流,一经爆炒便价值连城,当然这些作品也不是缺少艺术价值,只是被夸大了。而导致这种混同是因为艺术鉴赏能力的缺乏。因此,我提出所谓的“画分五品
期刊
摘要:从环境心理学的角度出发,研究分析朗伊尔城的特殊地理环境及背景,解析了该城市的自然形态特征。从朗伊尔城的实质环境、社会因素、文化因素和情境因素等方面探讨了极地条件对空间场所精神的各方面影响。举例说明斯瓦尔巴特科学中心是对北方地区场所精神的一次实现,是对遥远荒凉的北方地区的原始而自然的回应。  关键词:极地;场所精神;环境分析  中图分类号:J0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115
期刊
摘要:本文主要探讨《噢咿噢——唱歌岛》商业偶动画片从动画艺术上看,对中国传统民族文化和外国偶动画制作的借鉴及其本身的创作特点。更好的帮助我们理解该片创造出来的价值所在。  关键词:商业偶动画;创作特点  中图分类号:J9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115(2013)03-60-2  中国首部实体遥控偶动画《噢咿噢——唱歌岛》(英文名:OYEEO)是上海大模王动漫科技有限公司积累多年
期刊
摘要:一把完美的紫砂壶,内外都要一样精致,在壶身的线条,光洁程度解决后,壶内的筋纹也要做到流畅饱满,制作筋纹器,要求造型美、线条流畅、饱满。在继承紫砂传统艺术的技术上,要争取不断创新,并弘扬紫砂文化,从而取得更好的成绩。  关键词:造型;筋纹器;制作  中图分类号:J5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115(2013)03-85-3  我国宜兴紫砂陶工艺起源宋代,经明、清两代发展至今,
期刊
摘要:罗兰·巴特在《明室》中提出的“刺点”理论就是将照片所展示的表象与观看者的私人经验紧密联系,即对照片的记忆功能的一种沉思以及探讨大众照片中的私人化的摄影经验。照片之所以会存在“细节”或“时间”的“刺点”,恰是因为摄影的机械性特征导致照片这种图像必然与绘画、雕塑等不同,它的图像是对外在世界表象的截获。任何绘画作品不能论证作品中所展示的人物、事件的必然存在,但照片中呈现的任何事物都可以证明它曾经的
期刊
摘要:声乐是一门科学的艺术。声乐的学习有很多种方法和途径,目标虽然是一致的,但如何才能更快更好的掌握声乐的学习,就要求我们在声乐学习的过程中,要讲究其科学性,要注重声乐训练的程序。根据科学的训练方法,一步一个脚印的稳扎稳打,循序渐进,从而顺利达到目标。本文试图结合教学实践探讨声乐学习的科学性、正确性、简捷性。  关键词:科学;高位安放;气息;程序;简捷  中图分类号:J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
期刊
摘要:中国古代人物造像,是在汉文化思想体系孕育下先人创造出来的艺术,较之于古希腊、古印度、古巴比伦等不同文化背景下所产生出来的雕塑艺术,乃独树一帜,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建国后教学体系的西化,连续三代人学习传统条件的缺失,故绝大多数的中国学者、雕塑从艺者,并没有真正了解到中国古代雕塑的价值,更没能好好的研究。今天当代艺术家在借鉴、学习上,缺乏系统的认知和了解的途径,更多的人只是在学习上作
期刊
摘要:婺剧是流传在我国浙江省中南部的一个重要剧种,当前,在浙江省中南部以金华为中心的农村地区,婺剧民间戏班蓬勃发展。初步调查统计,目前约有超过400个民间戏班、近万名艺人活跃在以金华为中心的广大农村,婺剧农村戏班在农村社会中,特别是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成为了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关键词:民间艺术;民间戏班;精神文明建设;社会调查  中图分类号:J60-02 文献
期刊
摘要:职业教育要完成“培养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教师素质是其中的关键因素,如何提高艺术类舞蹈教师素质,以适应职业教育的要求,已成为高职院校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十分紧迫的问题。舞蹈教师的职业性质要求教师不仅要拥有所教舞蹈学科的基础理论知识,更重要是能引导学生走进舞蹈的殿堂。舞蹈教师的职业属性应该是工作态度、知识体系、能力结构三方面的有机统一。  关键词:职业教育;舞蹈
期刊
摘要:“从杜尚开始,所有的艺术其本质都是观念艺术,因为艺术只存在于观念之中。”观念艺术侧重理念并渐渐靠向哲学,亚瑟·丹托(Arthur C.Danto)由此得出了艺术的终结论。然而这只是一种理论上的推导,在现实中观念艺术并没有成为艺术的终结者,而是秉承着传统的艺术精神继续发展。  关键词:观念艺术;终结;哲学;历史  中图分类号:J11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115(2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