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五年制高职具有鲜明的特点与优势,而其班级管理的质态,既是班级常规的有效保证,又是班级文化得以发展的源泉。本文从五年制高职班级创建学习型组织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出发,探索五年制高职学校班级如何成为学习型班级。
关键词: 学习型组织 五年制高职 班级管理
一、问题提出的背景及意义
进入新世纪以来,五年制高职招生规模逐年加大。五年制高职的特点和优势在于,它将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贯通,使学生及其家庭投入的教育成本降低,而教育效益和回报提高。它整体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统筹安排中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体系,在五年时间里,既保证了高职教育的文化素质要求,又达到了国际上培养同类人才专业技术课程有效学时三年以上的要求。在专业设置上,它以经济与社会需求为导向,充分体现适用、新兴、现代、复合等特征,密切贴切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因此深受社会欢迎。五年制高职毕业生“动手能力比本科生强,知识结构比中专生优”,就业形势很好。但是面对五年制高职学生自身的生理与心理特点及信息化,网络化的普及,社会竞争的日益加大。如何适应这一新的知识经济环境,增强学生的竞争能力及班级的组织管理能力,已成为每一个五年制高职班主任共同关注的焦点。学习型组织理论是当今世界最前沿的管理理论之一,作为一种全新的管理理论,它完全颠覆了以往工业时代的管理理念,具有理论的前瞻性,方法和工具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巨大反响并在各个领域广泛推广。
学习型组织是通过培养弥漫于整个组织的学习气氛、充分发挥成员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而建立起来的一种有机的、高度柔性的、扁平的、符合人性的、能持续发展的组织。终身学习的理念要求我们必须转变思想,积极探索,寻找适合本班的切实可行的班级管理机制及五年制高职学校培养现代人才的学生管理模式,使传统的教育管理模式培养出的人才就业压力与现代企业需要的学习型人才缺口之间的反差能尽量缩小。所以,为提高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创建“学习型班级”已成为当前刻不容缓的课题。
二、研究方法及原则
我于2006年10月开始研究创建学习型班级,于2007年9月将数控高职G0608班列为学习型班级创建试验班级,借助学校现有学生评价体系,对该班进行考核,使研究分析更加有效、可靠、可信。在具体操作中,我觉得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主体性和民主性相结合原则。
主体性原则集中体现为学生的自主管理,自我成长。而民主性原则则是充分发挥班级组织的引导作用,使得学生的个人成长与班级组织发展相辅相成,和谐共进。
(二)创造性和开放性相结合原则。
班级学生管理本身就是一个持续发展变化的过程,创造性不可或缺。但同时还要遵循开放性原则,学习型组织理论告诉我们:从事任何活动光靠组织内部的资源是不够的,还应向外开放,积极争取组织以外的各种资源,从而信息与资源共享。
(三)坚持团队学习,分层提高的原则。
创建学习型班级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试验班级应着力于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将班级学习系统中的个人学习、团队学习及整个班级学习等三个层面的学习进行有效的整合,达到相互促进的目的,使团体智商远大于个人智商之和。
(四)坚持系统思考,全面发展的原则。
创建学习型班级是培养学生不断创新、进步、发展的过程,班主任应避免分割思考,要整体思考;防止静态思考,要动态思考;防止表面思考,要本质思考,以发展的眼光对待各问题。
三、主要措施
(一)改变观念,领悟学习型组织理念。
首先,在班级进行动员学习,倡导全体同学深入了解学习型组织原理,深刻领悟创建学习型班级的紧迫性和必要性。其次,对班级组织(两委会、班级社团)负责人进行培训,认真学习《第五项修炼》内容,使其深刻领悟学习型组织理论的真谛与特征,基本掌握“五项修炼”的主要内容,理解学习型组织理论,并要求撰写学习心得体会。于2007-2008学年第一学期中,共收到5篇较有质量的学习心得体会。再次,对班级组织成员进行再次培训,全面理解学习型组织的理论,并通过晨会、主题班会等将创建学习型班级深入到学生的思想中,让每位学生以周记的形式写出自己的感想。而后班委会自发进行了“关于创建学习型班级”的问卷调查,全班同学一致认为创建学习型班级活动与自己紧密相关或与自己有一定的关系,大部分学生表示愿为团队做力所能及的一切事情。学生们对创建活动都表现出积极、合作的态度,而且充满期待、新鲜、好奇的心情。最后,在全面理解创建活动的任务和目标后,进一步讨论研究如何创建学习型班级并着手实践。
(二)建立健全激励机制,鼓励班级组织负责人自我超越。
根据学习型班级的理念,让实验班级着手构建“学生个人——团队——班级”学习循环体系,改变以往由班委、团支部指挥班级工作的管理模式,将班级划分为若干个兴趣小组,即若干个团队,以此作为班级工作的若干个基本单位,并将班级的各项活动都落实到每个团队中,这样班委、团支部则由原来的“主角”变成了“配角”,仅仅作为每个团队开展活动的辅助。为使学习型班级创建活动有序进行,结合班级自身实际制定《团队活动制度》、《团队学习制度》、《团队评价制度》、《团队队长职责》、《团队创建活动激励措施》等,形成一套科学规范、具有可操作性的奖惩机制,把“学习 激励”的学习型组织管理理念贯穿于创建活动的始终。同时还要鼓励班级组织负责人立足岗位,立志学习,勇于创新,不断开拓,不断自我超越,从而让这些组织领导者的青春、智慧和力量通过学习竞相迸发出来。各个小组的不断自我超越必将带来整个班级的自我发展与进步。
(三)认真制订班级愿景、组织愿景、个人愿景、活动愿景。
学习型组织理论告诉我们:在学习型班级创建中,最关键的就是共同愿景的制定,好比一个人正是有了理想才会为了这个理想而奋斗一样。只有班级具备了一个符合本班实际的共同愿景,才能产生凝聚力,使班级中的每个同学都自觉地约束自己,发展自己。我在实际操作中每个学期开学初和结束前都做一次本班所有同学的深度会谈,实事求是地对班级现状进行分析,发现班级、各团队及个人的优势和不足之处,然后制定班级目标、各团队的目标,在此基础上再制定个人目标。为实现既定的目标,各团队在共同愿景的感召下不断进行自我超越、共同奋斗。这是因为班级愿景所具有的那股令人深感号召的力量,使全班学生难以抗拒地融入到集体之中。而活动愿景则是连续的,并且时刻变化的。一些校园活动是相对固定的,比如校园文化节,创新大赛,技能大赛等,对于这些活动,班级成立相应的兴趣小组,每一学年制定一个总体目标,然后细分到每月、每周要完成的要求,逐步推进。而有些活动则是具有突发性的,比如捐款,或是临时安排到我班的志愿者活动等,就必须要求班主任能在第一时间就该活动与全体同学深度沟通,达成共识,有时候没有办法达成一致,就必须班主任出面,与学校沟通。
(四)开展团队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学习型组织的观念认为在未来的社会中,学习应变的单位不再是个人而是团队,在团队中运用合作沟通,互帮互助,促进每个人的潜力智能都得以充分发挥,使团队的智能与贡献远大于个人之和。因此,班级要经常举行组织内、组织间及师生之间的深度汇谈,深刻地理解班级学习系统中的个人学习、团队学习及整个班级学习等三个不同层面之间的相互联系,从而使学生懂得每个人的学习与他人也是息息相关的,使学生们更加认真地进行学习,促进各团队内、团队间的良性竞争,形成良好的团队学习氛围,利用团队的力量进一步推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寻找更好的方法进行学习,即创新。2008年9月份,对实验班级学生进行调查,85%的学生认为班级的学、赶、帮、超、竞的气氛浓厚了,90%的学生认为自己的心智模式发生了变化,已经尝试着用新的角度、另一个立场看待问题,这些又成为学生们继续再学习、再创新的动力。
四、研究初步结果
经过几年来的实践与研究,创建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与经验,总结如下:
(一)促进了我班学生观念的转变,树立了学习型班级管理理念,完善了本班管理机制,形成了我班的学生管理新模式。
(二)改变了学生的学习习惯,完善了学生的行为规范,改善了学生的学习方法,提高了学生的知识层次及学习、协作、创新等综合能力。
(三)本班绝大多数同学养成了终身学习的习惯,在四年级的时候,一半以上的同学自觉地报名参加了专转本和成人高考等不同层次的学历提升与自我修炼。
(四)促进了本人的素质提高。2008-2009学年第一学期及第二学期,我连续获得校优秀班主任的荣誉。在2009-2010学年被委以年级组长职务,在06、07级全面推广创建“学习型组织”班级。
五、系统思考
时代的发展需要学习型组织,在创建学习型班级时,更重要的是要营造团队学习的气氛,我们应努力做到:
(一)要积极开展深度汇谈。
鼓励学生之间通过各种平等与民主的交流与探讨,人人都参与,敞开胸怀大胆陈述想法,充分发表意见,把个人或少数人所拥有的信息、经验、教训通过召开班会、主题班会或讨论会等,变成群体共同拥有的学习成果,做到信息共享、经验共享、教训共享,在互相学习中达到共同提高。
(二)要正确处理团队学习与个人学习的关系。
个人学习是团队学习的基础,团队学习是个人学习的聚焦,也是个人学习的动力源泉,它有利于满足不同成员的自我发展的需要,形成个体有活力、团体有合力的良好气氛。
(三)要正确处理合作与竞争的关系。
一个团队要想成功,只一味强调竞争而不善于合作,难以取得最后的胜利,只有在竞争的同时学会合作,才能使个人和团队和谐发展。
总之,学习型班级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是“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学习”,让所有的学生都能终身学习。
参考文献:
[1]彼得.圣吉.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务实[M].上海:三联出版社,1998.
[2]郭毅.班级管理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关键词: 学习型组织 五年制高职 班级管理
一、问题提出的背景及意义
进入新世纪以来,五年制高职招生规模逐年加大。五年制高职的特点和优势在于,它将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贯通,使学生及其家庭投入的教育成本降低,而教育效益和回报提高。它整体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统筹安排中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体系,在五年时间里,既保证了高职教育的文化素质要求,又达到了国际上培养同类人才专业技术课程有效学时三年以上的要求。在专业设置上,它以经济与社会需求为导向,充分体现适用、新兴、现代、复合等特征,密切贴切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因此深受社会欢迎。五年制高职毕业生“动手能力比本科生强,知识结构比中专生优”,就业形势很好。但是面对五年制高职学生自身的生理与心理特点及信息化,网络化的普及,社会竞争的日益加大。如何适应这一新的知识经济环境,增强学生的竞争能力及班级的组织管理能力,已成为每一个五年制高职班主任共同关注的焦点。学习型组织理论是当今世界最前沿的管理理论之一,作为一种全新的管理理论,它完全颠覆了以往工业时代的管理理念,具有理论的前瞻性,方法和工具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巨大反响并在各个领域广泛推广。
学习型组织是通过培养弥漫于整个组织的学习气氛、充分发挥成员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而建立起来的一种有机的、高度柔性的、扁平的、符合人性的、能持续发展的组织。终身学习的理念要求我们必须转变思想,积极探索,寻找适合本班的切实可行的班级管理机制及五年制高职学校培养现代人才的学生管理模式,使传统的教育管理模式培养出的人才就业压力与现代企业需要的学习型人才缺口之间的反差能尽量缩小。所以,为提高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创建“学习型班级”已成为当前刻不容缓的课题。
二、研究方法及原则
我于2006年10月开始研究创建学习型班级,于2007年9月将数控高职G0608班列为学习型班级创建试验班级,借助学校现有学生评价体系,对该班进行考核,使研究分析更加有效、可靠、可信。在具体操作中,我觉得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主体性和民主性相结合原则。
主体性原则集中体现为学生的自主管理,自我成长。而民主性原则则是充分发挥班级组织的引导作用,使得学生的个人成长与班级组织发展相辅相成,和谐共进。
(二)创造性和开放性相结合原则。
班级学生管理本身就是一个持续发展变化的过程,创造性不可或缺。但同时还要遵循开放性原则,学习型组织理论告诉我们:从事任何活动光靠组织内部的资源是不够的,还应向外开放,积极争取组织以外的各种资源,从而信息与资源共享。
(三)坚持团队学习,分层提高的原则。
创建学习型班级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试验班级应着力于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将班级学习系统中的个人学习、团队学习及整个班级学习等三个层面的学习进行有效的整合,达到相互促进的目的,使团体智商远大于个人智商之和。
(四)坚持系统思考,全面发展的原则。
创建学习型班级是培养学生不断创新、进步、发展的过程,班主任应避免分割思考,要整体思考;防止静态思考,要动态思考;防止表面思考,要本质思考,以发展的眼光对待各问题。
三、主要措施
(一)改变观念,领悟学习型组织理念。
首先,在班级进行动员学习,倡导全体同学深入了解学习型组织原理,深刻领悟创建学习型班级的紧迫性和必要性。其次,对班级组织(两委会、班级社团)负责人进行培训,认真学习《第五项修炼》内容,使其深刻领悟学习型组织理论的真谛与特征,基本掌握“五项修炼”的主要内容,理解学习型组织理论,并要求撰写学习心得体会。于2007-2008学年第一学期中,共收到5篇较有质量的学习心得体会。再次,对班级组织成员进行再次培训,全面理解学习型组织的理论,并通过晨会、主题班会等将创建学习型班级深入到学生的思想中,让每位学生以周记的形式写出自己的感想。而后班委会自发进行了“关于创建学习型班级”的问卷调查,全班同学一致认为创建学习型班级活动与自己紧密相关或与自己有一定的关系,大部分学生表示愿为团队做力所能及的一切事情。学生们对创建活动都表现出积极、合作的态度,而且充满期待、新鲜、好奇的心情。最后,在全面理解创建活动的任务和目标后,进一步讨论研究如何创建学习型班级并着手实践。
(二)建立健全激励机制,鼓励班级组织负责人自我超越。
根据学习型班级的理念,让实验班级着手构建“学生个人——团队——班级”学习循环体系,改变以往由班委、团支部指挥班级工作的管理模式,将班级划分为若干个兴趣小组,即若干个团队,以此作为班级工作的若干个基本单位,并将班级的各项活动都落实到每个团队中,这样班委、团支部则由原来的“主角”变成了“配角”,仅仅作为每个团队开展活动的辅助。为使学习型班级创建活动有序进行,结合班级自身实际制定《团队活动制度》、《团队学习制度》、《团队评价制度》、《团队队长职责》、《团队创建活动激励措施》等,形成一套科学规范、具有可操作性的奖惩机制,把“学习 激励”的学习型组织管理理念贯穿于创建活动的始终。同时还要鼓励班级组织负责人立足岗位,立志学习,勇于创新,不断开拓,不断自我超越,从而让这些组织领导者的青春、智慧和力量通过学习竞相迸发出来。各个小组的不断自我超越必将带来整个班级的自我发展与进步。
(三)认真制订班级愿景、组织愿景、个人愿景、活动愿景。
学习型组织理论告诉我们:在学习型班级创建中,最关键的就是共同愿景的制定,好比一个人正是有了理想才会为了这个理想而奋斗一样。只有班级具备了一个符合本班实际的共同愿景,才能产生凝聚力,使班级中的每个同学都自觉地约束自己,发展自己。我在实际操作中每个学期开学初和结束前都做一次本班所有同学的深度会谈,实事求是地对班级现状进行分析,发现班级、各团队及个人的优势和不足之处,然后制定班级目标、各团队的目标,在此基础上再制定个人目标。为实现既定的目标,各团队在共同愿景的感召下不断进行自我超越、共同奋斗。这是因为班级愿景所具有的那股令人深感号召的力量,使全班学生难以抗拒地融入到集体之中。而活动愿景则是连续的,并且时刻变化的。一些校园活动是相对固定的,比如校园文化节,创新大赛,技能大赛等,对于这些活动,班级成立相应的兴趣小组,每一学年制定一个总体目标,然后细分到每月、每周要完成的要求,逐步推进。而有些活动则是具有突发性的,比如捐款,或是临时安排到我班的志愿者活动等,就必须要求班主任能在第一时间就该活动与全体同学深度沟通,达成共识,有时候没有办法达成一致,就必须班主任出面,与学校沟通。
(四)开展团队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学习型组织的观念认为在未来的社会中,学习应变的单位不再是个人而是团队,在团队中运用合作沟通,互帮互助,促进每个人的潜力智能都得以充分发挥,使团队的智能与贡献远大于个人之和。因此,班级要经常举行组织内、组织间及师生之间的深度汇谈,深刻地理解班级学习系统中的个人学习、团队学习及整个班级学习等三个不同层面之间的相互联系,从而使学生懂得每个人的学习与他人也是息息相关的,使学生们更加认真地进行学习,促进各团队内、团队间的良性竞争,形成良好的团队学习氛围,利用团队的力量进一步推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寻找更好的方法进行学习,即创新。2008年9月份,对实验班级学生进行调查,85%的学生认为班级的学、赶、帮、超、竞的气氛浓厚了,90%的学生认为自己的心智模式发生了变化,已经尝试着用新的角度、另一个立场看待问题,这些又成为学生们继续再学习、再创新的动力。
四、研究初步结果
经过几年来的实践与研究,创建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与经验,总结如下:
(一)促进了我班学生观念的转变,树立了学习型班级管理理念,完善了本班管理机制,形成了我班的学生管理新模式。
(二)改变了学生的学习习惯,完善了学生的行为规范,改善了学生的学习方法,提高了学生的知识层次及学习、协作、创新等综合能力。
(三)本班绝大多数同学养成了终身学习的习惯,在四年级的时候,一半以上的同学自觉地报名参加了专转本和成人高考等不同层次的学历提升与自我修炼。
(四)促进了本人的素质提高。2008-2009学年第一学期及第二学期,我连续获得校优秀班主任的荣誉。在2009-2010学年被委以年级组长职务,在06、07级全面推广创建“学习型组织”班级。
五、系统思考
时代的发展需要学习型组织,在创建学习型班级时,更重要的是要营造团队学习的气氛,我们应努力做到:
(一)要积极开展深度汇谈。
鼓励学生之间通过各种平等与民主的交流与探讨,人人都参与,敞开胸怀大胆陈述想法,充分发表意见,把个人或少数人所拥有的信息、经验、教训通过召开班会、主题班会或讨论会等,变成群体共同拥有的学习成果,做到信息共享、经验共享、教训共享,在互相学习中达到共同提高。
(二)要正确处理团队学习与个人学习的关系。
个人学习是团队学习的基础,团队学习是个人学习的聚焦,也是个人学习的动力源泉,它有利于满足不同成员的自我发展的需要,形成个体有活力、团体有合力的良好气氛。
(三)要正确处理合作与竞争的关系。
一个团队要想成功,只一味强调竞争而不善于合作,难以取得最后的胜利,只有在竞争的同时学会合作,才能使个人和团队和谐发展。
总之,学习型班级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是“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学习”,让所有的学生都能终身学习。
参考文献:
[1]彼得.圣吉.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务实[M].上海:三联出版社,1998.
[2]郭毅.班级管理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