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汤姆·克鲁斯和妮可·基德曼闹离婚的时候,据说妮可·基德曼的粉丝实在气不过,只好这样排解:让他跟那狐狸精走吧,看他们能挺多久。 这大概是最有效的报复手段:你喜欢什么,就给你什么,然后跷起二郎腿欣赏由仇人主演的从欢喜到厌倦,从争吵到反目成仇,最后不得不离弃的悲情戏。 汤姆·克鲁斯和妮可·基德曼恋爱伊始,何尝不是如胶似漆?只是把激情当成事业经营后,就是另外一回事了。目的不同,收获自然也不同,不能顾此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汤姆·克鲁斯和妮可·基德曼闹离婚的时候,据说妮可·基德曼的粉丝实在气不过,只好这样排解:让他跟那狐狸精走吧,看他们能挺多久。
这大概是最有效的报复手段:你喜欢什么,就给你什么,然后跷起二郎腿欣赏由仇人主演的从欢喜到厌倦,从争吵到反目成仇,最后不得不离弃的悲情戏。
汤姆·克鲁斯和妮可·基德曼恋爱伊始,何尝不是如胶似漆?只是把激情当成事业经营后,就是另外一回事了。目的不同,收获自然也不同,不能顾此及彼时,最后只好一拍两散了。
我们出来做事何尝不是如此?喜欢了就想投入地去做,结果发现喜欢的部分不过是盲人摸到的象鼻子,剩下的龐大身躯面目可憎,却与那喜欢的部分浑然一体,躲都躲不过。
有个讨厌经营人际关系的人选择了读理工科,在一家外资企业的科研部门工作。本以为这里会太平点,没想到照样分三六九等,而且“千穿万穿,马屁不穿”。他恨恨地说:“当初不如去做公关,至少那里的人际关系是摆到台面上经营的。”
有个热爱艺术设计的人如愿以偿地成为一名家具设计师,可设计出的精品无人喝彩,而他眼中的俗物在市场上大红大紫。他只好一边顺应市场出产俗物,赚得盆满钵满,一边痛斥这个行当不懂艺术。
我碰到过一个音乐编辑和一个炒股票的,两个人相互羡慕,觉得对方的工作有趣,但音乐编辑说:“这年头,音乐实在是没得做了。”炒股票的说:“这年头,股票实在是没得炒了。”然后炒股票的对音乐编辑说:“不信,换换?”换了就好了吗?鬼才信。
(程晓东摘自上海人民出版社《朝九晚五》)
其他文献
经历了岁月的流逝,我们的朋友看似很多,事实上却很少。有些朋友的存在是与你分享形而上生活的,有些朋友则是与你分享形而下生活的——在两者之间,很少有形而上和形而下相互兼容的。 在二十多年前的鲁迅文学院,我和迟子建曾同居一室两年多。当时,我们的生活很单纯,除了上课之外就是写作。我俩背对背、面朝墙壁而写作。大家都叫她迟子,这是一个美好的名字。我记住了迟子的故乡塔河县,那是黑龙江省靠近漠河的一座寒冷县
谁都有可能为自己博客的点击率而大费脑筋,皮埃尔·巴泰勒米也不例外。这位曾担任《科学与生活》杂志主编的法国专栏作家在自己博客上大谈一次用假人头测试人在接吻时更倾向将头侧向哪一边的实验后,迎来了十万点击。这个新发现——只需一点点“轻浮”和幽默,就可以让大家改变平日里对科学的保守态度——使得他很快在《世界报》科学副刊上开了一个叫“不正经科学”的专栏,为通常很严肃的科学文献加上一点搞笑的色彩,用任何人都能
出租车,我们在城市里几乎都坐过。 它便捷而安全。我指的安全,是心理层面期待的安全。不用动脑子,坐上车,自然就相信它会把你带到应该到的地方。 当然,它其实并不安全。女孩子总有类似的经历,在夜里坐车,司机多跟你聊几句,免不了心惊胆战的。但生活里更让人期待的是,轻车熟路的老司机,知道怎么开能最快飙到机场,让你不至于误机。 这样一个密闭的空间,发生过很多有趣的事情。我们采访并选取了几位网友的经验,得
人类思维经过幾千年的进化发展,到了现在,某种程度上已经被现代科学训练得养成了一种习惯,那就是“1 1=2”,必须要把得数告诉别人。但在这个世界上,有些事情是有明确得数的,有些是没有的,有些算式后面可能不是等号而是问号或者省略号。从小学到大学,我们的文学教育应该让大家形成这样的认知,认识到人生中“没有得数”是很正常的事。 很多伟大的、一流的作家的作品经常是自我矛盾、没有明确结论的。比如托尔斯泰
每到六一,看到各种朋友圈,我都没有什么感觉。 昨天,我突然意识到,我从来没有怀念过童年,也从来不想回到童年。 原因很简单,童年过得不快乐。 父母关系不融洽、学习压力大……曾经有一段时间,我考虑过自杀。 我当时想,如果用刀,估計过程会很痛苦;直接跳河,会比较干脆利落。最后没实施,也许是怕痛,也许是因为心有不甘。 以前,这样的话题,我肯定不会在公开场合谈及,这是不算光彩的隐私,也不想博人同情
民国所有的大咖中,国学泰斗陈寅恪是神一样的存在,堪称民国历史上“教授的教授”。 先让我们来看看这位“教授的教授”36岁前的求学经历。 小小陈六岁开始念书,13岁时在爷爷陈宝箴和爸爸陈三立的调教下已经掌握日语,于是开始了在霓虹国求学的留洋生活。在霓虹国他呆了六年变成了小陈,随后去往德国柏林大学攻读语言文学。到了21岁那年,他跑去瑞士的苏黎世大学游学,又在23岁时来到法国巴黎攻读社会经济。 可是
如果你也每天使用微信,是不是也遇到过这种情况:一个平时联系很少、甚至根本不联系的人,突然从朋友圈跳出来发私信给你,要你给他帮个忙。 我不久前就遇到过一次,有人私信发来一段中文,对我说:“能帮忙翻译一下吗?”大意是要我帮忙将那段中文翻译成日文。我看了看对方的名字,非常陌生,又查了查微信记录,记录显示一年半之前我和这个人互加了微信,然后……就没有然后了。虽然加了微信,但彼此从未说过话,尽管我努力回忆
某天,在学校的小山上闲逛。连日的阴雨使得阳光如此平易近人,令人喜爱。远远地望见一片明黄,像是大片的迎春花,其磅礴的气势真是令人咋舌,居然有这样茂盛、高大的迎春花,走近了看却是那鹅黄色的小叶子。细细看去,我立马认出这就是榆钱叶了,转色中的榆钱呈明亮的鹅黄色,叶子小巧可爱,大片大片地聚集到一起,真是会让人误认成迎春花。在这大片的明黄里我竟然又发现了几株清绿的小巧的圆润的榆钱,只这一眼便把我引到遥远的童
有一个很奇怪的国家,那里的姑娘们以声音细小温柔为美,每个人都恨不得连嘴唇都不动,用蚊子一样的声音交流。他们那里的普遍观念,就是女孩子的心思千转百回,是要有心人猜测理解的,绝对不能说出真正的心意,甚至平时也不太讲话,讲话也大概都听不清最好。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姑娘们挑选男友的方式也变得简单粗暴,到底谁能在这种情况下最了解自己想表达什么,谁就是能够长长久久相处的人。不然就算再俊朗英武再才华横溢,无
康里巎巎·《渔父辞》(局部)康里巎巎·楷书元代·康里巎巎画像 康里巎巎[náo](1295年—1345年),字子山,西域康里人,康里原为地名,是其后形成的哈萨克族的一个重要部落所在,故康里巎巎实际上是属于中亚和新疆的哈萨克族人。曾经担任礼部尚书、奎章阁大学士等官职。以擅长书法闻名当世,并且和赵孟頫、鲜于枢齐名,世称“南赵北巎”由于汉文化的巨大感染力,元代出现了一些少数民族书法家,其中康里子山具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