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喻的认知、语用分析

来源 :修辞学习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UCHU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虚喻是以虚构的概念比喻现实中的事物。Fauconnier & Turner(2002)曾用空间复合论(Space Blending Theory)分析隐喻,但没有对虚喻和实喻进行区分。本文对虚喻进行认知、语用考察,分析虚喻的构建特征和语用功能,指出虚喻体现了虚拟思维,虚喻中的虚实关系是以实铸虚和以虚喻实。
其他文献
惠休以诗名世,文辞斐然,与鲍照一起引领了大明、泰始文学的俗化风尚,于后世文学、文士影响深远。经考,其于大明二年(458),因“自非戒行清苦”而被孝武帝“敕令”还俗;平生所
一、引言 语言与社会文化存在着共变关系。语言的变化发展不是孤立的、自发的,而是受社会文化变迁影响的结果,反过来又对社会文化的变迁产生反作用。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
当前语言交际中有两种新的进行式表达形式:“x+ing”和“x+中”。前者来自汉英语言接触,后者是汉语内部虚化的结果,这两种用法在汉语中有逐渐扩散的趋势。
在1980年代“美学热”语境中,西学的“现代派”资源契合了思想解放的宏大语境。主体价值的确立、审美感性的彰显、个体的历史反思等等,这些不仅成为西方现代派美学的表征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