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新课程改革中,我们数学教师已经认识到,在教学中让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性。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如何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教师要充分认识到不仅要使学生“学会”,而且要使学生“会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以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与好奇心,让学生自主设置问题、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充分体现课堂的主体性,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成为广大数学教师探讨的一个重要课题。那么如何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呢?
一、强化学生自主学习意识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之一,作为教师要当好学生合作交流的组织者,给学生搭好舞台,让学生有序地进行交流,在交流中提高能力,学会与人相处。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行为受人的心理意识支配。一个人的能力固然很重要,但是如果有能力去做却又不想去做,是无法发挥其作用的,而如果内心涌动着强烈的尝试欲望,即使所要做的事情有一定的困难,也会受某种因素的影响,主观意识的驱动而千方百计地去完成,因此,自主意识往往比能力更重要。在教学过程中,我与学生平等相处,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与教师始终处于交流的和谐氛围中,使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让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逐步养成学生“想说”,达到“会说”的目的。这样,不仅注重了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更重要是强化了学生自主意识的培养。
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在教育教学中,教师必须创造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做到课堂教学设计科学,方法丰富多彩,手段灵活多样,组织能力高超娴熟,教学民主,师生平等,板书简洁、科学、优美,教学语言文明规范,准确完整,是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兴趣的前提。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物理学家爱因斯坦也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由此可见,兴趣是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原动力,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基本前提。因此,要想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必须使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兴趣,使学生乐于自学,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结合数学的特点,运用启发性语言,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自觉学习的兴趣。
例如在教学“数据的收集与整理”内容时,这是属于《统计》的初步知识,而在现实生活中统计知识运用广泛。如为发展农村经济,充分利用现有资产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李某将200亩耕地承包种植桃树、李树、梨树、柑桔等,但由于产品价格不等,为了在正常情况下获得更多收入,如何分配种植株数,这就需根据地形、地质及产品价格的高低合理分配。这样易于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唤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使学生迫切地想学“生活中的数学”、“有用的数学”。同时教师还要努力创造一个宽松愉快的自主学习环境,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要从学生的学习能力出发,从学生的知识水平出发,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展现自我,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的机会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留有自主学习的时间,要为学生自主学习创设各种机会。因此,教师在备课时,要结合初中数学课程标准的特点,针对不同的内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主的学习,引导学生用类比的思想考虑问题,用对比的眼光观察问题,用转化的方法解决问题,使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丰富经验,总结出学习的方法,获得启发。
对于假设型问题。我要求学生以已经学习过的内容为前提进行猜测、推断,再作出证明。如学习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后提出问题,梯形的中位线与梯形的哪些边有关系?有怎样的关系?学生有了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的辅垫,于是联想、类比、猜测、推断出梯形的中位线平行两底且等于两底和的一半。然后再转化成三角形作出证明。
对于发散型问题。我引导学生紧密围绕某一问题,从多侧面、多方位进行思考,以探求问题的多种答案。例如在学生学习了等腰三角形定义和平面直角坐标系时提出问题,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原点为0,点A的坐标为(3,2),在坐标轴上是否存在点P,使△OPA为等腰三角形,如果存在请标出点P的坐标。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得出:应分类讨论,当点O、点A、点P分别为等腰三角形的顶点时的三种结论。
这样,学生通过已有的知识,自主地进行新知识的探索,既激发了学习数学的兴趣,又培养了自主学习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因材施教,因人设问,在评价学生的时候,不能唯分数论,不同的学生应该有不同的成功标准,哪怕一点点成功,都要给予肯定、表扬,平等对待每位学生,对于缺点和不足,及时帮助弥补改进,才能使学生自主学习的信心不断增强。
四、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
陶行知先生说:“学问是一切前进的活力源泉。”这就要求学生每天都要问,在问中求进,养成良好的求知习惯,鼓励学生自主学习,不是放纵学生或放任自流地学习。在课堂上,我首先把好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和教师主导作用的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是离不开教师指导的。例如:在教学二次函数求最大值时,我提出问题,如何在直角三角形的内部作一个面积最大的矩形?学生疑难处是,“矩形的一边应在哪里”提出问题,让学生交流,发表自己见解,教师引导,最后大部分学生想到把问题分为:矩形的一边可在直角边上,也可在斜边上,然后由特殊结论猜想到一般性结论,过直角三角形两边的中点C、D作第三边的垂线,垂足为E、F,则点C、D、E、F四点连线围成的四边形就是在直角三角形内部作的一个面积最大的矩形,从而问题得到解决。
教师要在课堂上指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本上的内容,在阅读中反复琢磨,认真思考,划出重点,标出疑问。在个人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再进行小组交流,互相质疑、解惑。教师可以将学生不易理解、易混淆、易出错的知识点设计成小组讨论的思考题,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交流、讨论中去,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去努力探索和发现结论,让每个学生从中获得成功体会,由“学会”变成“会学”。这样既可以很好地带动学习困难的学生,又培养了团结协作的精神,从而使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逐步提高。
总之,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对于学生来说,只要解放思想,打破常规,不受教师和同学的影响,敢于发表不同的意见和观点,有新的数学思想方法和新的解题思路,充分让学生发现问题,寻求方法,获得成功,进而达到提高学生的能力。
一、强化学生自主学习意识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之一,作为教师要当好学生合作交流的组织者,给学生搭好舞台,让学生有序地进行交流,在交流中提高能力,学会与人相处。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行为受人的心理意识支配。一个人的能力固然很重要,但是如果有能力去做却又不想去做,是无法发挥其作用的,而如果内心涌动着强烈的尝试欲望,即使所要做的事情有一定的困难,也会受某种因素的影响,主观意识的驱动而千方百计地去完成,因此,自主意识往往比能力更重要。在教学过程中,我与学生平等相处,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与教师始终处于交流的和谐氛围中,使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让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逐步养成学生“想说”,达到“会说”的目的。这样,不仅注重了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更重要是强化了学生自主意识的培养。
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在教育教学中,教师必须创造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做到课堂教学设计科学,方法丰富多彩,手段灵活多样,组织能力高超娴熟,教学民主,师生平等,板书简洁、科学、优美,教学语言文明规范,准确完整,是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兴趣的前提。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物理学家爱因斯坦也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由此可见,兴趣是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原动力,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基本前提。因此,要想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必须使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兴趣,使学生乐于自学,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结合数学的特点,运用启发性语言,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自觉学习的兴趣。
例如在教学“数据的收集与整理”内容时,这是属于《统计》的初步知识,而在现实生活中统计知识运用广泛。如为发展农村经济,充分利用现有资产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李某将200亩耕地承包种植桃树、李树、梨树、柑桔等,但由于产品价格不等,为了在正常情况下获得更多收入,如何分配种植株数,这就需根据地形、地质及产品价格的高低合理分配。这样易于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唤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使学生迫切地想学“生活中的数学”、“有用的数学”。同时教师还要努力创造一个宽松愉快的自主学习环境,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要从学生的学习能力出发,从学生的知识水平出发,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展现自我,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的机会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留有自主学习的时间,要为学生自主学习创设各种机会。因此,教师在备课时,要结合初中数学课程标准的特点,针对不同的内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主的学习,引导学生用类比的思想考虑问题,用对比的眼光观察问题,用转化的方法解决问题,使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丰富经验,总结出学习的方法,获得启发。
对于假设型问题。我要求学生以已经学习过的内容为前提进行猜测、推断,再作出证明。如学习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后提出问题,梯形的中位线与梯形的哪些边有关系?有怎样的关系?学生有了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的辅垫,于是联想、类比、猜测、推断出梯形的中位线平行两底且等于两底和的一半。然后再转化成三角形作出证明。
对于发散型问题。我引导学生紧密围绕某一问题,从多侧面、多方位进行思考,以探求问题的多种答案。例如在学生学习了等腰三角形定义和平面直角坐标系时提出问题,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原点为0,点A的坐标为(3,2),在坐标轴上是否存在点P,使△OPA为等腰三角形,如果存在请标出点P的坐标。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得出:应分类讨论,当点O、点A、点P分别为等腰三角形的顶点时的三种结论。
这样,学生通过已有的知识,自主地进行新知识的探索,既激发了学习数学的兴趣,又培养了自主学习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因材施教,因人设问,在评价学生的时候,不能唯分数论,不同的学生应该有不同的成功标准,哪怕一点点成功,都要给予肯定、表扬,平等对待每位学生,对于缺点和不足,及时帮助弥补改进,才能使学生自主学习的信心不断增强。
四、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
陶行知先生说:“学问是一切前进的活力源泉。”这就要求学生每天都要问,在问中求进,养成良好的求知习惯,鼓励学生自主学习,不是放纵学生或放任自流地学习。在课堂上,我首先把好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和教师主导作用的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是离不开教师指导的。例如:在教学二次函数求最大值时,我提出问题,如何在直角三角形的内部作一个面积最大的矩形?学生疑难处是,“矩形的一边应在哪里”提出问题,让学生交流,发表自己见解,教师引导,最后大部分学生想到把问题分为:矩形的一边可在直角边上,也可在斜边上,然后由特殊结论猜想到一般性结论,过直角三角形两边的中点C、D作第三边的垂线,垂足为E、F,则点C、D、E、F四点连线围成的四边形就是在直角三角形内部作的一个面积最大的矩形,从而问题得到解决。
教师要在课堂上指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本上的内容,在阅读中反复琢磨,认真思考,划出重点,标出疑问。在个人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再进行小组交流,互相质疑、解惑。教师可以将学生不易理解、易混淆、易出错的知识点设计成小组讨论的思考题,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交流、讨论中去,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去努力探索和发现结论,让每个学生从中获得成功体会,由“学会”变成“会学”。这样既可以很好地带动学习困难的学生,又培养了团结协作的精神,从而使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逐步提高。
总之,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对于学生来说,只要解放思想,打破常规,不受教师和同学的影响,敢于发表不同的意见和观点,有新的数学思想方法和新的解题思路,充分让学生发现问题,寻求方法,获得成功,进而达到提高学生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