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教学法”之问

来源 :课外语文·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uyou0610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问题教学法”是以学生提出问题为前提的,但是学生敢不敢提出问题?能不能提出问题?会提出怎样的问题?问题是否有价值?教师该怎么选择这些问题来教学呢?对此我有自己的一些思考和做法。
  【关键词】问题教学法;学生提问;选择重点;课堂解决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一、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引导学生懂得,不提问不代表没有问题,而是你没有去思考,是你习惯了人云亦云、老师讲课你记笔记的方式。多思考,才会有自己,才会有个性,才不会盲从。
  二、教给学生质疑的方向
  质疑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往往会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但一些抠字眼、钻牛角尖之类的问题不是教师所期待的。这关键在于教师要先教给学生方法,教给学生把握质疑的方向。比如对不同体裁的文章可以确定不同的设疑出发点:对散文着重分析立意和灵活的表现手法;对说明文着重在说明顺序及方法的掌握上下功夫;对议论文则紧扣观点与材料的统一及论证方法进行教学;对小说则通过人物形象、环境描写来把握作品主题等。比如把握文章的内容、写法、情感、主旨;比如你对这篇文章的理解、批判性地解读及文章的现实意义;比如文言文教学中的文言知识的积累、文章内容的理解、文章观点的评价,即文言、文章、文化。
  三、选择重点问题在课堂解决
  学生抛出的所有问题不可能都当堂解决,有些问题可以留给学生自己自学、上网查询解决,有些问题留给学生相互讨论解决。选择对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鉴赏能力有关的问题,并且让学生懂得学以致用,理解作品的价值及在今天的意义和作用。这是我教学中要探求的重点和关注的方向。当然,问题大都来自于学生,但是老师也不妨抛出一些问题和学生探讨,引导学生深入地思考。下面我以自己几节课的教学为例,来谈谈课堂教学问题的选择。
  (一)《想北平》这篇散文的教学,我从学生的问题中选择了以下几个问题
  情感:“想”。问题1:解题,文章的题目是“想北平”,作者为什么不用“写”而用了“想”?问题2:追问,老舍爱北平的情感是怎样的状态呢?
  内容:北平怎样。问题3:研习4—7节。思考:1.作者笔下的北平有什么特色?
  手法:怎么写北平。问题4:作者是如何写出这些特点的呢?分别范读、齐读、指读4—7段。问题5:老舍的语言纯净亲切,京味儿十足,生动鲜明,通俗易懂。请学生举例。问题6:作者为什么要选择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和画面来写北平呢?这样写是不是显得小气了一点儿?
  主旨。问题7:重点语句的理解。理解文章最后一句话的深层含义。联系写作背景,体会作者复杂的情感。
  (二)《江南的冬景》这篇散文,我从众多的问题中筛选出了以下几个问题
  1.第1—4自然段,学生思考、讨论、探究
  问题1:作者本来要写“江南的冬景”,为什么先写“北国的冬天”?问题2:作者在写北国的冬天时,选取了哪些细节?这些细节流露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倾向?问题3:作者在写江南的冬景时,选取了哪些细节?这些细节流露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倾向?问题4:作者为什么对江南的冬日印象特别深刻?问题5:作者所说的“江 南”的地理概念是什么?问题6:作者在细说江南的冬景之前,为什么要提到闽粤的冬天?
  2.朗读第5、6自然段,体会作者运用细节描写的表现力
  问题1:作者选取了哪些细节?为什么选取这些细节?问题2:作者所描写的这些细节与下面所写的“散步”有什么关系?“景”与“人”是如何衔接的?问题3:如果说文章的第1—6自然段描写了两幅图画—曝背谈天图、午后冬郊图,那么文章的第7—9自然段分别描绘了哪几幅画面?给这几幅画面取个名字。问题4:分析第7—9自然段的几幅画面,作者的描写角度有什么不同?表现手法有什么不同?
  基于这两篇都是散文,以上问题主要围绕手法(细节描写、比较)、内容(江南的冬景特点)、语言、情感等角度来把握文本、解读文本。散文阅读的特点,决定了要理解、分析文章内容的形散而神不散、结构的精巧严谨、艺术技巧的多样丰富、主旨意蕴的深刻深广。
  (三)《论语选读》教学的第一课时,我围绕以下问题带学生进入传统经典文化典籍的阅读
  1.走近《论语》
  “论语”是什么意思?读音是什么?《论语》是记录谁的言行?《论语》的编辑者是谁?《论语》与哪些文化经典著作合称为“四书”?《论语》在中国封建社会的深远影响及今天的现实意义是什么?學习《论语》的要求是什么(或怎样学习论语)?
  2.学习第一课《为政以德》
  学习2.1章、2.3章。什么是“为政以德”?如此治理国家,会出现什么样的局面?与“德治”相对的概念是什么?(法治,以严峻的刑法治国)两种做法各有什么结果?你怎样看待今天的中国依法治国的理念?
  13.6章:孔子主张“德政”,那么他希望统治者怎样做呢?
  12.19章:季康子与孔子之间的对话,体现了孔子怎样的政治主张?孔子希望统治者怎么做?
  学习1.5章。思考:这一章孔子对治理“千乘之国”者提出了怎样的治国措施(或为政者的基本要求)?
  这是《论语选读》教学的第一课时,基本解决这四个问题:学习《论语》的什么,怎样学习,孔子的德政思想,统治者应该怎样做。
  学生敢于问、学会问、善于问、勤于问,老师用问引导学生思索,学与问的结合,才能解疑进而化为学生的内需,转为学生的内力。
  参考文献
  [1]陆晓莉.选好问点把握时机等待顿悟—谈高中政治教学的问题教学法[J].求知导刊,2015(23).
  [2]陈营.说“问”—关于数学教学之“问题教学法”[J].海峡科学,2015(10).
  [3]罗金伟,雷晓蓉.以“问”入手,授之以“渔”—问题教学法在语文教学中的思考与实践[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5).
  [4]李雪梅.学从问中来—新课程背景下阅读教学“问题教学法”初探[J].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2008(9).
  (编辑:张驰)
其他文献
尿素是一种优质合成氮肥,有效成分高,长期施用也不会对土壤产生破坏作用,因此深受种植者的欢迎。但如果施用方法不当,往往会引起氨挥发、反硝化和淋失,导致了氮素的严重损失
在“温州服装城”面临拆迁、经营户人心浮动时,马旭林等带头人成立了“天津金温商贸有限公司”,把原来“温州服装城”的乡亲们都吸纳到了公司的股东队伍中来,让他们完成了从
病例摘要患儿男 ,4岁 8个月 ,因反复发热、腹泻 4年、呼吸困难1年入院。患儿生后 3个月断母乳后经常发热 ,多为低热 ,38℃左右。反复腹泻 ,解黄稀水便 ,以 2岁前明显。每天大
应用~(15)N实验证明,作物对氮肥利用率一般为30—60%左右。在施入的氮肥中有相当一部份氮素通过土壤而损失掉,其损失途径除了NO_2~-琳失外,另一方面是经过反硝化作用以一氧
世界将要跨入新世纪,我国即将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加入WTO,意味着我国经济将更加全面地融入全球经济一体化之中。这不仅对我国经贸领域产生重大影响,同时也必将对我国的政治和社会生
21岁的朱令是清华大学化学系的学生,1994年12月初,她因突发剧烈腹痛、脱发、闭经等症住进了北京市同仁医院,经过一段时间治疗后,回校上学。1995年3月份朱令再次发生剧烈的关
锌是机体起重要作用的微量元素之一,人体缺锌可引起多种疾病。锌在体内不能合成,需从食物摄取,每日需求量为10~15mg。在耳鼻咽喉科范围,已知味觉障碍,尤其药物性味觉损害与锌降低有
本刊讯 3月1日,监察部在京召开特邀监察员座谈会,强调要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部署和要求,充分发挥特邀监察员的积极作用,促进反腐败斗争的深入发
一、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选择1994年至1998年在我院眼科就诊的细菌性角膜溃疡患者78例(96只眼),用抽签法分为两组。其中雾化治疗组38例(52只眼),男22例,女16例,年龄13至65岁。对照组40例(44只眼),男22例,女18例,年龄15... First
鼻中隔缺损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鼻骨或中隔软骨缺损。已报道许多手术方法修复鼻中隔穿孔,迄今为止,尚无令人满意的治疗方法。该文作者采用自体耳软骨移植修复鼻中隔缺损进行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