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摄新势力 新一代长焦“大三元”镜头

来源 :大众摄影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yishij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三元”依舊,大小未知


  无疑,拥有F2.8光圈,70-200mm焦段的镜头,还是会被人称为“大三元”镜头。但是,随着无反光镜的微单相机的短法兰距特点,以及消费者对轻便产品的追捧,相机厂商的此类镜头也在发生改变。
  在本期评测中,你将会看到外观最接近单反版本“大三元”镜头的尼康尼克尔Z 70-200mm F2.8 VR S;表面规格与经典的“爱死小白兔”一致,但体积大幅缩小的佳能RF70-200mm F2.8 L IS USM;“牺牲”了光学防抖和20mm焦距,但将体积做到极致且性价比极高的腾龙70-180mm F2.8 DiⅢ VXD。
  这三只镜头也基本代表了微单系统长焦“大三元”的三种设计趋势,它们的出现说明了微单时代光学设计的百家争鸣,消费者拥有了前所未有的选择空间。

一寸小,一寸巧

其他文献
白鹭嬉春有感  松涛林海沐春光,情窦初开忙梳妆。  交颈缠绵意未盡,吻喙情深爱意长。  感叹万物皆生灵,自勉人类莫骄狂。  生命礼赞尤可贵,众生和谐共沧桑。  ——延春  白鹭,是千百年来中国传统文化中一再被提及的题材,它存在于历代名家流畅的笔触中,存在于唐宋诗词那些脍炙人口的名句中,“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漠漠水田飞白莺,阴阴夏木啭黄鹂”……  时至当下,数字技术的迅捷发展,给摄影
很多时候,我们在创作时都喜欢在构图前景中引入树枝,不但有增加画面的视觉纵深、显得景观更加自然、引导观众视线强化主体等作用,最重要的还能渲染气氛将作者想表达的情绪和主题最直接最迅速地展现给观众。  因为前景是首先引起观众注意的,而树枝自然生长没有人工造作的痕迹,更容易让人接受,而造型也千差万别,只要找到恰当的构成和角度,就能为我所用。而更重要的還是其符号化的视觉语言与主题的相得益彰。
20世纪50年代,新加坡公园约会的情侣,时髦穿戴与自由恋爱风气已很普遍。(新加坡国家档案馆)  南洋自古是海上丝绸之路要道,新加坡由众多的文化种族移民所组成,包含来自中国福建、广东或海南等地的华人,以及欧亚混血、马来人或印度人等,各族群文化在此荟萃、碰撞或交融,形成了文化上的多元色彩。  现今的新加坡,仍维持着它多民族的特色,然而城市景象已大不相同,高楼大厦陆续拔地而起,许多旧时的景色,如早期新加
在無反相机诞生之初,松下GF系列相机曾经是明星产品,小巧的尺寸,相对较大面积的CMOS带来的较好成像质量,定焦饼干头带来的浅景深效果,都是吸引年轻用户的重要因素,不过随市场和技术的发展,现在的M4/3无反相机似乎也辉煌不再,用户要么向全画幅进军,要么只用手机记录生活,无反相机可能需要新的思维才能继续发展下去。  松下GF9是松下在年初推出的入门级无反相机,这款相机主打时尚消费市场,机身延续了松下入
我的本职工作是上海一名设备销售,2013年我有了我的宝贝女儿,为了更好地记录她的成长过程我决定换一台稍微好点的全画幅相机。至此,我还是沿用着以前全自动或特定场景的傻瓜拍摄模式。直到2015年的某一天我在拍凌空SOHO的时候遇到了一个绰号叫“大胡子”的摄影师,我们边拍边聊非常投缘,第二天他便主动邀请我去在建中的外滩某高楼拍摄。当我们爬上180多米的停机坪居高临下俯瞰浦江两岸时,我被眼前的景象深深地吸
从两年前开始,手机的屏幕尺寸就开始越来越大,如今有些型号的手机已经有6.4英寸屏幕了。但是,我们真的需要这么大的屏幕吗?  支持理由:  当然越大越好,像夏普和小米那样的屏幕几乎占满整个手机正面的产品才好。反正我在用智能手机时,都是屏幕上的操作,Home键也可以用虚拟按键代替,为什么还要屏幕以外的东西呢?而且在用过大屏手机之后,真看不惯小屏手机的显示效果,特别是看照片和电影时。  反对理由:  屏
加里·维诺格兰德说:我拍照是为了看看事物被拍摄下来的样子。这句话用来表达对拍摄对象的那种最原始的驱动力,简单清晰地概括了许多人按下快门的动机和初衷。180多年前塔尔博特《自然的画笔》一书中,很多照片就是来自于他自己庄园的自然和风景。人类对于自然植物以及花草的那股热爱,应该是与生俱来的。  自然是神奇的储物柜,只要你留心观察,总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表达主体。摄影记录是一种潜在的控制手段,每一张照片都是世
你为何拍照?有人说按快门是源于感动,有人说是由于触动,无论是感动还是触动,都是大家拍照的理由。毕竟,没有任何理由的胡乱按快门说不通。那么最终作品能否带给大多数的读者感动、触动,往往会成为是否是好照片的标准。本期征集的主题是“感动、触动”,选出了大家投来的好作品,希望能让大多数的读者感动、触动。  感动、触动虽然不能概括所有好的摄影作品的特质,但是却能概括多数的好摄影作品,值得我们探究。有的影友看到
傅秉常这个名字中国摄影界并不陌生,在《中国摄影史1840-1937》这本摄影史著作中就出现过。  作为国民政府最后一任驻苏联大使(1943年-1949年),他在摄影领域也卓有成就,留下了大约2500张摄影作品。在英国布里斯托大学(University of Bristol)的“中国历史照片”(Historal Photographs ofChina)项目里,我们可以窥见其中的近550张(年代为19
给“背棍”娃娃化妆。 武将 摄  在社会进步的同时,像“徐沟背棍”这类有着两千年历史的传统民俗文化正在逐渐消逝,如何更好地保留和传承,摄影是重要的记录和传播手段之一。山西摄影师武将在拍摄的手法和技巧上忠于现实、还原本真,不去过多地干扰拍摄对象,坚持长期、连续、完整地去记录这类传统民俗艺术,并力求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以生动自然的影像来传递丰厚的历史文化信息,揭示其蕴含的深邃意义。娃娃是“背棍”的亮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