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让学生享受政治课的乐趣 刘 苏
政治课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法制教育、人生观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的一门重要课程。但从各校的调查情况看,由于教学内容、方法陈旧,强调灌输,再加上近年来中等职业学校生源质量下降,学生上课总是处于消极被动的状态中,政治课教学效果普遍不够理想。为此,在多年的教学实是践中,我总结出一套快乐教学法,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快乐教学法以培养富有个性、全面发展的人才为目的,把兴趣、审美、创造、理解、尊重和信赖贯穿于教学全过程,使师生获得教与学的愉悦体验,身心得到和谐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该教学法既强调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又强调发展中的快乐和幸福,使学生在发展中求快乐,在快乐中求发展。快乐教学法是建立在教案的写法、板书的设计和语言的技巧等基础上的,包括有声语言和无声语言。
有声语言就是通过一系列精彩、幽默、得体的语言来传递信息、表达情感。其教学技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以精彩的开场白唤醒学生。课堂犹如舞台,教师犹如演员。特别是第一堂课,教师既要注重“亮相”,更要注意“开场白”。开场白可使学生明确学习的内容、目的和意义,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以融洽的气氛感染学生。教师授课效果的好坏不仅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水平,而且还受制于学生的课堂情绪。因此,教师要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融洽的情感气氛,既像涓涓暖流,又似春雨入夜,循循善诱,娓娓动人,使教与学达到完美的统一。此时,政治课课堂对师生都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
以幽默的谈吐吸引学生。幽默感在教师的语言修养中占据特殊地位。幽默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育手段。教师应该在融洽的气氛中,用风趣幽默的语言,使学生从抽象、机械的书本中看到生动鲜活的现实。教师如能做到教学语言风趣幽默,就可使抽象的内容变得生动形象,就会在学生的大脑中形成表象,便于其充分感知教材,并最终深刻地理解教捌。
以丰富的知识充实学生。政治课是知识性很强的学科,并和自然科学知识相互渗透。人们常说“文学就是人学”。的确,文学不仅具有反映人的作用,而且具有教育人的作用。如在讲婚姻法的“三代以内旁系血亲”这一概念时,我把《红楼梦》中的主要人物及其主要社会关系一览图介绍给学生,使他们在欣赏这部世界名著时,不仅对各个人物有所了解,而且通过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等人物之间的关系,深刻领悟到“三代以内旁系血亲”这一概念的内涵。诸如此类知识性趣味性兼具的实例,学生感兴趣,教学效果自然事半功倍。
以典型的案例教育学生。政治课教学是在马列主义理论指导下,在吸收有关科学知识的基础上,从实际出发,运用生动活泼的形式和手段,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教育,以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目前,有极个别学生贪图享受,钱财迷心,甚至偷盗赌博,走上了犯罪道路,断送了自己的前程。为了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在上政治课时,我除要求学生完成正常的学习任务外,还配合学校的人文教育等活动,对学生校内校外的行为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在课堂上举行典型案例讨论会,这样既开启了学生思维的闸门,又培养了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使学生真正感受到学习政治课的乐趣。
“师生换位”让复习课上出精彩 李天明
大家知道,复习课既重要又难上,既无新内容,又无新味道,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怎样改变现状,引起学生对复习课的兴趣呢?
我们在“政治常识”总复习中经常采用“师生换位”的形式,让学生当教师,教师当学生,收到了良好的复习效果。具体做法是:
首先,让学生(最好是4人为一个小组)自己备复习课“教案”。这种“教案”除须写清教学重点难点(学生自认为的)、教学内容和教材的思想性之外,学生可不拘泥于原教材体系,按自己对知识的理解,用新的结构形式,把知识按照规律和逻辑分类整理出来。其中还要求学生写出自己在教材理解上的疑难、易混淆及有争议的问题。
学生的“教案”写好后,我们逐个检查,寻找他们知识上的漏缺。很多学生写的“教案”出奇得好,有的学生把“政治常识”的全部内容分为基本概念、基本观点、疑难问题、联系实际等几类,每类又都按其内在联系排列出来。如基本概念类,他们把“国家、民主、政党……”排在一起,在旁边写上“它们共同的本质属性都是阶级”。
有的学生还把每一课的重要知识按其内在联系列成知识图表,使之一目了然,易于理解,便于记忆。
其次,让一些学习好胆子大、“教案”写得有特点的学生走上讲台,就一个问题或几个问题讲述自己的观点。要求讲述有根有据,能自圆其说,让人信服。其他同学和教师可向该学生提出相关的问题并要求解答。有的学生为了准备好一堂课,反复阅读教材,查找资料,并且私下练教态,练表情,练机智,练幽默,从而达到了自我“消化”的效果。
再次,定期让学生出考试题。要求出题者必须把握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体现出知识性、思想性,并结合时政和学生思想实际。有的学生为了出一套好题,当好“命题老师”,不得不反复温习课本内容,不得不随时留心时事政治,不得不经常去思考现实问题。这样,既促使学生拓宽了知识面,又使之牢固掌握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实践证明,“师生换位”有如下好处:
1.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师生换位”既不违背教学规律,又符合高中学生争强好胜的个性理特征,使他们能在实践中探索求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达到了巩固知识、培养能力的目的。学生要完成“当老师”的任务,就必须对课本知识有全面而深刻的理解。尽管不能使所有学生都达到较高层次,但可保证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有较大的提高。
3.增加学生对教师工作的了解,培养其尊敬师长的感情。学生在完成“备课、讲课、命题”三部曲的过程中,往往能深刻体会到教师平日工作之辛苦,增强对教师职业的理解,更加尊重教师的劳动,从而增进师生感情。
此外,这种方式还有利于教师查漏补缺,因材施教,并不断提高充实自己。孙霞
为落实在传授知识的同时重点培养学生能力的要求,本人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课前预习引导一重点点评一课堂提升归纳一练习反馈”的四步教学法。其优势在于它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注重教学的启发性,通过精讲精练,达到了培养学生能力的目的。
一、课前预习引导:把握教材基本知识,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课前预习引导就是在每节课的开始,教师设计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自学教材。教师设计问题时应注意:(1)引导学生归纳教材的基本知识、基本观点和主要线索,帮助学生找出重点、难点和疑点。(2)引导学生比 较基本概念,初步弄清概念的内涵,了解此概念与彼概念之间的区别和联系。(3)引导学生用已知知识解决未知问题,或者自己举例说明论证观点,初步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二、重点点评:突破教材重难点,培养学生的理解、分析和比较能力
在课前预习引导的基础上,学生通过自学对教材知识有了初步了解,但它们是零碎、模糊的,教师应该根据学生预习情况,结合教材重点进行讲评。点评重点应注意以下几点:
1.简练、准确地分析概念,培养学生准确掌握知识、正确使用政治术语的能力及比较概念的能力。教材一般先由实例引出概念,精讲概念时可由学生在自学预习的基础上自己分析,运用已知知识进行理解和自己比较概念,然后,教师加以归纳、补充、整理,纠正学生错误的答案。
2.应用多种方法突出重点,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能力。突出教学重点的方法主要有:(1)通过知识的系统讲授,讲明重点问题的重要性,引起学生的重视。(2)少讲非重点知识,用较大精力讲深讲透重点知识。(3)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强化所教内容,如用提问、朗读、记忆、联系等方式加以巩固。
3.运用多种手段和方法突破难点,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及辨别是非的能力。教学难点是指学生难以掌握、难以理解的知识和不易解决的问题。突破难点可以运用如下方法:运用实例论证法,化抽象为具体,运用具体的感性材料分析论证抽象的理论;运用分解法化繁为简,抓住关键环节解决问题;运用层次分析法,由表及里地进行分析,从而达到认识事物本质的目的;运用知识迁移法,突破知识难点;运用比较法,比较归纳事物的异同点,全面地认识事物;运用图示法,直观反映,使难点问题形象化等。
4.列出知识提纲,突出知识结构。教师在讲授过程中可以采取边讲边列出知识提纲的方法,使学生一目了然,思路清晰,逻辑层次清楚。
三、课堂提升归纳:突出知识结构和知识体系,培养学生驾驭知识的能力
(1)应突出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2)应该点明本节课的内在联系、前后因果关系、内在层次、概念之间的区别和联系,理清基本线索等,使知识系统化。(3)应点明本节课在整篇教材和单元中的地位及与其他知识的连接点。
四、练习反馈:考查所学知识,考核能力。使学生实现质的突破
(1)由学生自己列出全课教材的知识提纲,总结各个概念、原理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全课的核心和主线。(2)教师定题,学生练习,即在学生列出知识提纲的同时,教师在课前设计几个练习题,启发学生的思维,引导他们遵循正确的途径解题。可以根据不同情况,采取单元训练、综合训练、社会实践活动等形式。
政治课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法制教育、人生观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的一门重要课程。但从各校的调查情况看,由于教学内容、方法陈旧,强调灌输,再加上近年来中等职业学校生源质量下降,学生上课总是处于消极被动的状态中,政治课教学效果普遍不够理想。为此,在多年的教学实是践中,我总结出一套快乐教学法,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快乐教学法以培养富有个性、全面发展的人才为目的,把兴趣、审美、创造、理解、尊重和信赖贯穿于教学全过程,使师生获得教与学的愉悦体验,身心得到和谐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该教学法既强调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又强调发展中的快乐和幸福,使学生在发展中求快乐,在快乐中求发展。快乐教学法是建立在教案的写法、板书的设计和语言的技巧等基础上的,包括有声语言和无声语言。
有声语言就是通过一系列精彩、幽默、得体的语言来传递信息、表达情感。其教学技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以精彩的开场白唤醒学生。课堂犹如舞台,教师犹如演员。特别是第一堂课,教师既要注重“亮相”,更要注意“开场白”。开场白可使学生明确学习的内容、目的和意义,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以融洽的气氛感染学生。教师授课效果的好坏不仅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水平,而且还受制于学生的课堂情绪。因此,教师要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融洽的情感气氛,既像涓涓暖流,又似春雨入夜,循循善诱,娓娓动人,使教与学达到完美的统一。此时,政治课课堂对师生都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
以幽默的谈吐吸引学生。幽默感在教师的语言修养中占据特殊地位。幽默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育手段。教师应该在融洽的气氛中,用风趣幽默的语言,使学生从抽象、机械的书本中看到生动鲜活的现实。教师如能做到教学语言风趣幽默,就可使抽象的内容变得生动形象,就会在学生的大脑中形成表象,便于其充分感知教材,并最终深刻地理解教捌。
以丰富的知识充实学生。政治课是知识性很强的学科,并和自然科学知识相互渗透。人们常说“文学就是人学”。的确,文学不仅具有反映人的作用,而且具有教育人的作用。如在讲婚姻法的“三代以内旁系血亲”这一概念时,我把《红楼梦》中的主要人物及其主要社会关系一览图介绍给学生,使他们在欣赏这部世界名著时,不仅对各个人物有所了解,而且通过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等人物之间的关系,深刻领悟到“三代以内旁系血亲”这一概念的内涵。诸如此类知识性趣味性兼具的实例,学生感兴趣,教学效果自然事半功倍。
以典型的案例教育学生。政治课教学是在马列主义理论指导下,在吸收有关科学知识的基础上,从实际出发,运用生动活泼的形式和手段,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教育,以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目前,有极个别学生贪图享受,钱财迷心,甚至偷盗赌博,走上了犯罪道路,断送了自己的前程。为了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在上政治课时,我除要求学生完成正常的学习任务外,还配合学校的人文教育等活动,对学生校内校外的行为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在课堂上举行典型案例讨论会,这样既开启了学生思维的闸门,又培养了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使学生真正感受到学习政治课的乐趣。
“师生换位”让复习课上出精彩 李天明
大家知道,复习课既重要又难上,既无新内容,又无新味道,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怎样改变现状,引起学生对复习课的兴趣呢?
我们在“政治常识”总复习中经常采用“师生换位”的形式,让学生当教师,教师当学生,收到了良好的复习效果。具体做法是:
首先,让学生(最好是4人为一个小组)自己备复习课“教案”。这种“教案”除须写清教学重点难点(学生自认为的)、教学内容和教材的思想性之外,学生可不拘泥于原教材体系,按自己对知识的理解,用新的结构形式,把知识按照规律和逻辑分类整理出来。其中还要求学生写出自己在教材理解上的疑难、易混淆及有争议的问题。
学生的“教案”写好后,我们逐个检查,寻找他们知识上的漏缺。很多学生写的“教案”出奇得好,有的学生把“政治常识”的全部内容分为基本概念、基本观点、疑难问题、联系实际等几类,每类又都按其内在联系排列出来。如基本概念类,他们把“国家、民主、政党……”排在一起,在旁边写上“它们共同的本质属性都是阶级”。
有的学生还把每一课的重要知识按其内在联系列成知识图表,使之一目了然,易于理解,便于记忆。
其次,让一些学习好胆子大、“教案”写得有特点的学生走上讲台,就一个问题或几个问题讲述自己的观点。要求讲述有根有据,能自圆其说,让人信服。其他同学和教师可向该学生提出相关的问题并要求解答。有的学生为了准备好一堂课,反复阅读教材,查找资料,并且私下练教态,练表情,练机智,练幽默,从而达到了自我“消化”的效果。
再次,定期让学生出考试题。要求出题者必须把握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体现出知识性、思想性,并结合时政和学生思想实际。有的学生为了出一套好题,当好“命题老师”,不得不反复温习课本内容,不得不随时留心时事政治,不得不经常去思考现实问题。这样,既促使学生拓宽了知识面,又使之牢固掌握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实践证明,“师生换位”有如下好处:
1.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师生换位”既不违背教学规律,又符合高中学生争强好胜的个性理特征,使他们能在实践中探索求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达到了巩固知识、培养能力的目的。学生要完成“当老师”的任务,就必须对课本知识有全面而深刻的理解。尽管不能使所有学生都达到较高层次,但可保证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有较大的提高。
3.增加学生对教师工作的了解,培养其尊敬师长的感情。学生在完成“备课、讲课、命题”三部曲的过程中,往往能深刻体会到教师平日工作之辛苦,增强对教师职业的理解,更加尊重教师的劳动,从而增进师生感情。
此外,这种方式还有利于教师查漏补缺,因材施教,并不断提高充实自己。孙霞
为落实在传授知识的同时重点培养学生能力的要求,本人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课前预习引导一重点点评一课堂提升归纳一练习反馈”的四步教学法。其优势在于它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注重教学的启发性,通过精讲精练,达到了培养学生能力的目的。
一、课前预习引导:把握教材基本知识,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课前预习引导就是在每节课的开始,教师设计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自学教材。教师设计问题时应注意:(1)引导学生归纳教材的基本知识、基本观点和主要线索,帮助学生找出重点、难点和疑点。(2)引导学生比 较基本概念,初步弄清概念的内涵,了解此概念与彼概念之间的区别和联系。(3)引导学生用已知知识解决未知问题,或者自己举例说明论证观点,初步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二、重点点评:突破教材重难点,培养学生的理解、分析和比较能力
在课前预习引导的基础上,学生通过自学对教材知识有了初步了解,但它们是零碎、模糊的,教师应该根据学生预习情况,结合教材重点进行讲评。点评重点应注意以下几点:
1.简练、准确地分析概念,培养学生准确掌握知识、正确使用政治术语的能力及比较概念的能力。教材一般先由实例引出概念,精讲概念时可由学生在自学预习的基础上自己分析,运用已知知识进行理解和自己比较概念,然后,教师加以归纳、补充、整理,纠正学生错误的答案。
2.应用多种方法突出重点,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能力。突出教学重点的方法主要有:(1)通过知识的系统讲授,讲明重点问题的重要性,引起学生的重视。(2)少讲非重点知识,用较大精力讲深讲透重点知识。(3)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强化所教内容,如用提问、朗读、记忆、联系等方式加以巩固。
3.运用多种手段和方法突破难点,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及辨别是非的能力。教学难点是指学生难以掌握、难以理解的知识和不易解决的问题。突破难点可以运用如下方法:运用实例论证法,化抽象为具体,运用具体的感性材料分析论证抽象的理论;运用分解法化繁为简,抓住关键环节解决问题;运用层次分析法,由表及里地进行分析,从而达到认识事物本质的目的;运用知识迁移法,突破知识难点;运用比较法,比较归纳事物的异同点,全面地认识事物;运用图示法,直观反映,使难点问题形象化等。
4.列出知识提纲,突出知识结构。教师在讲授过程中可以采取边讲边列出知识提纲的方法,使学生一目了然,思路清晰,逻辑层次清楚。
三、课堂提升归纳:突出知识结构和知识体系,培养学生驾驭知识的能力
(1)应突出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2)应该点明本节课的内在联系、前后因果关系、内在层次、概念之间的区别和联系,理清基本线索等,使知识系统化。(3)应点明本节课在整篇教材和单元中的地位及与其他知识的连接点。
四、练习反馈:考查所学知识,考核能力。使学生实现质的突破
(1)由学生自己列出全课教材的知识提纲,总结各个概念、原理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全课的核心和主线。(2)教师定题,学生练习,即在学生列出知识提纲的同时,教师在课前设计几个练习题,启发学生的思维,引导他们遵循正确的途径解题。可以根据不同情况,采取单元训练、综合训练、社会实践活动等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