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阐述了土人参的生物学特性和生态习性及实用价值,重点介绍了在高寒地区进行四季培育技术,使南方的山野菜在北方餐桌上一道绿色佳肴。为北方增加新的品种、为种植者提供了行之有效的培育方法
【关键词】高寒区 土人参 实用价值 繁育技术
土人参Talinum trianglare(Jacy.)Willd.为马齿苋科土人参属,为一种观赏及药菜兼用的多年生草木植物。俗称土高丽参、人参菜、土洋参、玉参、飞来参等。原产于热带美洲中部,分布于西非、南美热带和东南亚等地区。在我国南方多处于野生状态,群体一般较整齐,栽培驯化容易,目前中部和南部以至台湾省均有栽培。
1. 一、生物学特性及生态习性
植株高30-50厘米,直立,肉质,全体光滑无毛,主根粗壮,肉质肥厚,纺锤形,有分枝,酷似东北人参。茎圆柱状,下部有分枝,呈绿色或紫红色,单叶互生,全缘,倒卵形或卵状长椭圆形。两性花,圆椎花序顶生或侧生,花萼2枚,花瓣5枚,淡紫红色。蒴果,球形,熟时灰褐色,种子细小,扁平形,黑色。花期6~7月。 果期 9~10月。
土人参的适应性强, 根系发达,耐湿性强,也耐干旱和炎热,但在水分充沛、肥沃的土壤中生长旺盛。适于我国南北方腐植质土和沙质土壤种植生长。喜温,适宜生长温度为25—32℃,15℃以下生长缓慢,土人参喜光,在强光、长日照下,茎叶生长快,叶片厚、多汁,在弱光下叶片软薄,植株矮小。人参菜在寒冷、干旱或营养不足时会提早开花结实。基本无病虫害发生。
二、实用价值
1、食用价值
土人参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钙、 维生素 等营养物质,每100克食用部分含蛋白质1.56克、 脂肪 0.18克、总酸0.06克、粗纤维0.66克、干物质6.2克、还原糖0.44克、维生素C11.6克、氨基酸总量1.33克、铁28.4毫克、钙57.17毫克,锌3.19毫克。根、茎、叶均可食用,在植株生长15-20厘米高度时,便可不断长出分枝,此时即可开始采摘。随着不断采摘,新的嫩芽层出不穷。叶和芽梢,肥厚脆嫩,滑软多汁。无论可炒、涮、炖或做汤,品质脆嫩、爽滑可口,营养丰富,风味独特。加之抗病虫害能力强,很少用农药,是一种优质、营养、保健、清洁无污染、食用安全的高级绿色保健菜肴。
2、药用价值
土人参性味甘、平。根具有大补元气、滋身壮体、凉血消肿、润肺生津等功效。可辅助治疗气虚乏力、体虚自汗、脾虚泄泻、肺燥咳嗽、乳汁稀少、月经不调,白带,疖肿等症。在每年秋末到冬季,将根挖出,除去茎杆及细须根,用清水洗净,刮去表皮,蒸熟晒干备用。肉质坚实,表面呈棕褐色,断面乳白色。如2-3年采挖,则产量高,药味浓,质量好。
3、观赏价值
土人参花小量大,久开不败,淡紫红色,果实初时鲜红色,熟时灰褐色,似串串珍珠,用于园林花境、花坛镶边、群植,也可露地大面积种植,又宜在庭院、阳台作盆景观赏。
三、繁育栽培技术
1、种子繁殖
北方三月早春乍暖还寒,种子播种时的温度,要求在15°C以上,因此,育苗必须在温室内进行,选用结构良好的沙壤土、有机肥、珍珠岩混合,比例为6:2:2。使其床土富含有机质、疏松肥沃,团粒小,颗粒均匀,温润。然后将育苗土放置育苗盘(35X60)中,整平,用细目喷壶浇水,待水渗透后再播种。每盘约500粒左右,播后上覆一层细干粪或草炭土,以看不到种子为宜,然后再用细目喷壶过一遍水,最后覆盖塑料薄膜,以保持盘土温度及湿润,促进发芽。播种后,约10天左右即可出苗,此时应揭除塑料薄膜。待幼苗长到4-5厘米时即可(分苗)将其幼苗单株够到育苗钵中, 幼苗生长很缓慢,需经2个月左右才能移栽,定植于大田。定植前深耕晒垄,亩施有机肥1000—1500千克,1.5米宽包沟起畦,株行距为20厘米×20厘米。宜在雨后、阴天或晴天傍晚定植。
2、分株繁殖
土人参在北方不能越冬,因此必须在秋季下霜前,割除地上部分,将肉质根挖出,在温室内进行分株栽植。分株时,植株需带部分须根才利于成活。栽种前,首先整地造畦,一般畦宽100厘米,畦高20-30厘米,行株距25×25(厘米),长度适室内面积而定。栽种后,有计划地进行浇水、施肥、中耕、除草等,平时保持室内温度及土壤湿润。人参菜以采收嫩茎叶为主,及时采摘产品是获得优质高产的关键。移植后在20天后可陆续采收,以后每隔15—20天可采收一次。以嫩梢长15—20厘米长时采收品质较好。以添补北方冬季绿色蔬菜种类。
3、扦插繁殖
扦插育苗宜于春季进行,在温室内以气温在20~30℃时进行较为适宜。扦插时剪取成熟健壮的枝条,剪成长约8-10厘米,带两对叶片的插条,斜插在苗床,入土深度为2/3。苗床土要用河沙土渗珍珠岩,不加肥料,株行距5×10厘米,扦插完后浇水,适当覆盖遮光,保温保湿,但水分也不宜过多。约经5天即长根,约经15天有一定根量后,即可移栽大田。
四、 采收留种
植株长至15-20厘米时开始采收嫩梢,离地留约3-4片叶采摘嫩茎尖,以促进侧梢萌发,待叶腋萌发嫩苔后,可在基部留1─2片叶不断采收,直至秋季;土人参的肉质根可在夏末初秋时采收,或在生长期中随需随采。
留种植株,根据需要可集中或隔离种植,采摘苐一次嫩茎叶后,任其抽发侧芽,秋季果实成熟后采下晾晒、除杂保存。
秋季,土人参可集中窑藏,一层宿根一层润河沙,贮存越冬,待春天温度适宜时,即可分株移栽定植。
参考文献:
[1]药食兼用的保健蔬菜—土人参 漆小雪 上海蔬菜 2006.5
[2]保健蔬菜土人参的栽培技术 徐丽萍 长江蔬菜 2006.9
[3]土人参的栽培与利用 马明正 马三梅 北方园艺 2006.5
【关键词】高寒区 土人参 实用价值 繁育技术
土人参Talinum trianglare(Jacy.)Willd.为马齿苋科土人参属,为一种观赏及药菜兼用的多年生草木植物。俗称土高丽参、人参菜、土洋参、玉参、飞来参等。原产于热带美洲中部,分布于西非、南美热带和东南亚等地区。在我国南方多处于野生状态,群体一般较整齐,栽培驯化容易,目前中部和南部以至台湾省均有栽培。
1. 一、生物学特性及生态习性
植株高30-50厘米,直立,肉质,全体光滑无毛,主根粗壮,肉质肥厚,纺锤形,有分枝,酷似东北人参。茎圆柱状,下部有分枝,呈绿色或紫红色,单叶互生,全缘,倒卵形或卵状长椭圆形。两性花,圆椎花序顶生或侧生,花萼2枚,花瓣5枚,淡紫红色。蒴果,球形,熟时灰褐色,种子细小,扁平形,黑色。花期6~7月。 果期 9~10月。
土人参的适应性强, 根系发达,耐湿性强,也耐干旱和炎热,但在水分充沛、肥沃的土壤中生长旺盛。适于我国南北方腐植质土和沙质土壤种植生长。喜温,适宜生长温度为25—32℃,15℃以下生长缓慢,土人参喜光,在强光、长日照下,茎叶生长快,叶片厚、多汁,在弱光下叶片软薄,植株矮小。人参菜在寒冷、干旱或营养不足时会提早开花结实。基本无病虫害发生。
二、实用价值
1、食用价值
土人参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钙、 维生素 等营养物质,每100克食用部分含蛋白质1.56克、 脂肪 0.18克、总酸0.06克、粗纤维0.66克、干物质6.2克、还原糖0.44克、维生素C11.6克、氨基酸总量1.33克、铁28.4毫克、钙57.17毫克,锌3.19毫克。根、茎、叶均可食用,在植株生长15-20厘米高度时,便可不断长出分枝,此时即可开始采摘。随着不断采摘,新的嫩芽层出不穷。叶和芽梢,肥厚脆嫩,滑软多汁。无论可炒、涮、炖或做汤,品质脆嫩、爽滑可口,营养丰富,风味独特。加之抗病虫害能力强,很少用农药,是一种优质、营养、保健、清洁无污染、食用安全的高级绿色保健菜肴。
2、药用价值
土人参性味甘、平。根具有大补元气、滋身壮体、凉血消肿、润肺生津等功效。可辅助治疗气虚乏力、体虚自汗、脾虚泄泻、肺燥咳嗽、乳汁稀少、月经不调,白带,疖肿等症。在每年秋末到冬季,将根挖出,除去茎杆及细须根,用清水洗净,刮去表皮,蒸熟晒干备用。肉质坚实,表面呈棕褐色,断面乳白色。如2-3年采挖,则产量高,药味浓,质量好。
3、观赏价值
土人参花小量大,久开不败,淡紫红色,果实初时鲜红色,熟时灰褐色,似串串珍珠,用于园林花境、花坛镶边、群植,也可露地大面积种植,又宜在庭院、阳台作盆景观赏。
三、繁育栽培技术
1、种子繁殖
北方三月早春乍暖还寒,种子播种时的温度,要求在15°C以上,因此,育苗必须在温室内进行,选用结构良好的沙壤土、有机肥、珍珠岩混合,比例为6:2:2。使其床土富含有机质、疏松肥沃,团粒小,颗粒均匀,温润。然后将育苗土放置育苗盘(35X60)中,整平,用细目喷壶浇水,待水渗透后再播种。每盘约500粒左右,播后上覆一层细干粪或草炭土,以看不到种子为宜,然后再用细目喷壶过一遍水,最后覆盖塑料薄膜,以保持盘土温度及湿润,促进发芽。播种后,约10天左右即可出苗,此时应揭除塑料薄膜。待幼苗长到4-5厘米时即可(分苗)将其幼苗单株够到育苗钵中, 幼苗生长很缓慢,需经2个月左右才能移栽,定植于大田。定植前深耕晒垄,亩施有机肥1000—1500千克,1.5米宽包沟起畦,株行距为20厘米×20厘米。宜在雨后、阴天或晴天傍晚定植。
2、分株繁殖
土人参在北方不能越冬,因此必须在秋季下霜前,割除地上部分,将肉质根挖出,在温室内进行分株栽植。分株时,植株需带部分须根才利于成活。栽种前,首先整地造畦,一般畦宽100厘米,畦高20-30厘米,行株距25×25(厘米),长度适室内面积而定。栽种后,有计划地进行浇水、施肥、中耕、除草等,平时保持室内温度及土壤湿润。人参菜以采收嫩茎叶为主,及时采摘产品是获得优质高产的关键。移植后在20天后可陆续采收,以后每隔15—20天可采收一次。以嫩梢长15—20厘米长时采收品质较好。以添补北方冬季绿色蔬菜种类。
3、扦插繁殖
扦插育苗宜于春季进行,在温室内以气温在20~30℃时进行较为适宜。扦插时剪取成熟健壮的枝条,剪成长约8-10厘米,带两对叶片的插条,斜插在苗床,入土深度为2/3。苗床土要用河沙土渗珍珠岩,不加肥料,株行距5×10厘米,扦插完后浇水,适当覆盖遮光,保温保湿,但水分也不宜过多。约经5天即长根,约经15天有一定根量后,即可移栽大田。
四、 采收留种
植株长至15-20厘米时开始采收嫩梢,离地留约3-4片叶采摘嫩茎尖,以促进侧梢萌发,待叶腋萌发嫩苔后,可在基部留1─2片叶不断采收,直至秋季;土人参的肉质根可在夏末初秋时采收,或在生长期中随需随采。
留种植株,根据需要可集中或隔离种植,采摘苐一次嫩茎叶后,任其抽发侧芽,秋季果实成熟后采下晾晒、除杂保存。
秋季,土人参可集中窑藏,一层宿根一层润河沙,贮存越冬,待春天温度适宜时,即可分株移栽定植。
参考文献:
[1]药食兼用的保健蔬菜—土人参 漆小雪 上海蔬菜 2006.5
[2]保健蔬菜土人参的栽培技术 徐丽萍 长江蔬菜 2006.9
[3]土人参的栽培与利用 马明正 马三梅 北方园艺 20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