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蕉风”初探

来源 :电影评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ngchangni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被称为“俳圣”的日本江户时代俳人——松尾芭蕉在继承前人创作的基础上大胆革新,摆脱了带有文字游戏色彩的俳谐,创立了正统的、高雅的韵文学——俳句。在日本俳句史上开了一代新风。他追求风雅,创作了大量具有艺术价值和美学价值的俳句,并以其作品的“清新”、“闲寂”、“幽雅”、“空灵”特殊风格,创立了“蕉风”,从而给人以美的享受。
  【关键词】蕉风 俳句 美
  
  日本古典诗歌主要是指日本古代的和歌与俳句。和歌为三十一音,即日语的三十一个字母,由五七五七七句式构成;俳句由十七音构成,即五七五句式,是世界上最短最精练的诗的形式之一。它以简约的形式和浓郁的意象来表现丰富的情感,以浓缩的语意抒发深厚的思想,可谓“文约而意远”、“志深而笔长”。俳句简约的语言中充满着象征、含蓄的韵味,富于生命感悟。
  俳句是日本和文学的代表,它在日本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犹如唐诗在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被称为俳圣的日本江户时代俳人松尾芭蕉(1644-1694)在继承前人创作的基础上大胆革新,摆脱了带有文字游戏色彩的俳谐,创立了正统的、高雅的韵文学一俳句。在日本俳句史上开了一代新风。他追求风雅,创作了大量具有艺术价值和美学价值的俳句,并以其作品的“清新”、“闲寂”、“幽雅”、“空灵”特殊风格,创立了“蕉风”,从而给人以美的享受。
  
  一、“自然”、“清新”、“静谧”、“幽雅”之美
  
  在日本古典诗歌发展史上,有诸多流派,影响最大的应数“蕉风”。松尾芭蕉一生远离尘世,融身于大自然之中,醉心于风雅,因隐居的院内多芭蕉树,故改其居所为“芭蕉庵”,因而也由此得“芭蕉”俳号。他首先追求创作上“幽雅”的美学观,一扫昔日日本俳坛陈腐之气,以简洁明快的笔触赞美山川自然,透射出作者匠心独运的清新快乐的情趣,“幽雅”深远的诗风。
  芭蕉的俳句主要表现在以直觉审美的思维方式进行创作的特征,以感知为主,综合多种心理因素,作品内容多富于外化的特点,因而他的俳句多以言外象胜、以言外意胜的“幽雅”而见长。如:一片春樱云渺渺,钟声上野抑浅草。春意盎然,美丽的樱花开满枝头,看似彩云,一片幽静,远处传来悠扬的钟声,似乎打破了梦幻的宁静世界,当迟疑钟声是从上野寺传来,还是从浅草寺传来时,悠悠的钟声已渐渐消失在樱花中,因而大自然显得更加静谧了。这里诗人并没有直接描绘幽静的樱花世界.而是通过钟声来烘托,使读者在置身于花的海洋中、在耳闻着悠扬的钟声的境遇中,去产生丰富的想象。画樱花则闻钟声,听钟鸣则观樱静,真乃诗中有画。给人一种“静如幻”“美如幻”之感。
  
  二、人生苦旅中的“闲寂”与“空灵”
  
  芭蕉虽然一生远离尘世,但是他人生之初,曾几度欲跻身仕宦之途,均未能如愿以偿。失意使他在心理上、人生观上与现实社会形成强烈的反差,由于厌倦了社会,无奈才选择了隐居山川。他崇拜李白,效仿李白到处漫游、“裘马多清狂”的生活,艺芭蕉试图通过与大自然的对话来排解人生的苦闷,并通过对自然景物的赞美、感悟来表达对恬静、幽美的田园生活的向往。尽管他主观上极力要摆脱社会,来消解内心的由失意而产生的对社会的厌倦感,但在云游生活中接触了许多下层百姓的生活,对社会有了进一步了解。反而却增强了他力图摆脱烦恼的云游生活中的孤寂、悲凉、失落之感,流露出已是“无材去补天”的无奈。芭蕉的俳句多得于漫游之中,流露出他对社会的无奈与惆怅,从而形成了他的独特创作风格一——“闲寂”、“空灵”。秋风撕卷芭蕉树,夜闻屋漏雨打盆。秋夜狂风夹着雨撕卷着院中的芭蕉树,树叶摇曳沙沙作响,滴漏的雨水敲打着瓦盆,这也不是对自然的速描或特写,而是诗人凭直觉的感悟,写出了以自然景物为对象的抒情短札。自然景物通过诗人的艺术加工,不再是一幅死物堆积的写照,而成为诗人心境、意绪的表现和象征。被诗人通过艺术加工而美化了的景物凝聚着诗人云游生活的凄凉与孤寂,充分表明了芭蕉不追求为物欲所控制的社会里的功名利禄,轩冕荣华,独自保存自己心灵的完美。
  自然美的核心、自然美的价值是作家价值的表现。美是一种精神、情感方面的价值判断。俳句中的自然美是一定阶级、一定时期、一定环境中的诗人的本质、诗人的价值、诗人的精神的外化,它是记录并能弹奏出诗人的快慰、凄苦、幸福与不幸的人生乐章的音符。
  病雁遇夜寒,旅人寐难眠。这首俳句反映了芭蕉孤寂、悲怆的感叹。一只孤独的病雁离群,欲在寒冷中度过漫长的一夜,岂不是天冷身正寒,雪上加霜吗?其景、其境、其情不正是诗人对世态炎凉所发出的不平的感叹吗?
  纵观松尾芭蕉,我们不难看出他苦多乐少的人生境遇。当其得意之时,他独抒性灵。刻意追求诗风的“幽雅”,而当他落魄之时。又流露出作者孤独、愁苦的心态。“幽雅”表现了诗人入世向上的情趣,“孤寂”反映了“俳圣”遁世离群的苦闷。他一生始终生活在“幽静”、“孤寂”的矛盾之中,而“幽雅”与“孤寂”又勾勒出“俳圣”创作的轨迹,是诗人奉献给日本乃至世界文学的瑰宝。
其他文献
适马14-24mm F2.8 DN Art 的外观比同规格单反镜头小了一圈,全新的NPC纳米多孔镀膜不仅非常漂亮,并且在抗眩光和提升画质方面作用明显。减重、瘦身  随着无反时代来临,人们对专业级镜头也有了更为苛刻的要求——它们不仅要画质出色、光圈够大,还要比以往型号更为轻便。在此背景下,适马推出的适马14-24mm F2.8 DNArt 正顺应了这一用户需求。  适马14-24mm F2.8 DN
彝年是彝族的年節,一般在农历十月或十一月,时间并不固定。刘娴赴大凉山采风创作时,恰逢2020年的彝年,在普雄到西昌的绿皮火车上拍摄了这组照片。由于疫情防控,车上的人不是很多,他们大都背着地方特产作为探亲之礼,这也是彝年走亲访友的习俗。刘娴拍摄的这组作品非常细致,视角和构图讲究,瞬间的抓取和环境信息的选择极具典型性,真实反映了大凉山地区的脱贫成果和彝族同胞喜迎新年的欢乐状态。归途 刘娴 摄俺去赶集
[摘要]在张艺谋导演的作品中充溢着鲜明的激情情结,这种情结使其影片形成独具特色的艺术风格。从其早期生活经历可见,激情一直是张艺谋导演性格的一部分,在艺术创作上更是不断地的反叛传统和挑战自我。在其作品中,激情表现在演员的选用到电影主题的选择、电影语言的创造和人物形象特别是女性形象的塑造等方面。这种激情在成就张艺谋导演地同时,也显示出某些弊端。  [关键词]“中国大片” 视觉盛宴 传统文化精神    
[摘要]庞德的意象派诗歌深受中国传统诗歌中意境理念的影响,注重情与景的交融,他的许多诗作意象独特,思想深刻,文本丰盈、圆润,充满张力之美。其诗歌中的意境张力充分体现在他对诗歌意象的塑造和安排、诗歌语言的独特处理和运用等方面。  [关键词]意境张力 意象 庞德 意象派诗歌    中国古典诗歌对庞德意象派诗歌的影响已成为中外学术界的共识。庞德1915年发表在《诗刊》上的文章就曾说过,中国古典诗歌是“一
[摘要]电影《和你在一起》用音乐的语言,音乐的手法,讲述了一个人与人之间的情感故事,电影中运用了大量的音乐,其中既有主题音乐在不同场影反复出现来贯穿亲情这一主题,又有选用古典音乐对于不同情感的表现,在影片的表现形式上,用音乐的手法充分宣泄了情感,打动了人心。  [关键词]音乐 电影 《和你在一起》 情感    几年前曾经看过一本书,名为《爸爸的心比天高》,其中的主人公是被称为“钢琴天才”的青年钢琴
[摘要]《色·戒》讲述的,其实就是一个政治理想人格与本真人性的博弈过程。从意义的层面讲,王佳芝内心深处的这种博弈过程即是《色·戒》意义的关节点,也是其价值的所在之处;从市场的层面讲,王佳芝内心深处这种博弈过程的外化在客观上却成了影片的市场卖点  [关键词]《色·戒》 政治人格 本真人性 博弈    2007年中国影坛最热门的一道风景,大概非李安导演的《色·戒》莫属。  构成《色·戒》这道美丽风景的
[摘要]媒体批评是大众传媒和文学批评相结合的产物。作为一种新型的文学批评形态,媒体批评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我们必须加强对媒体批评的建设,以促使它在今后更健康地发展。  [关键词]媒体批评 文学批评 大众传媒    媒体批评指发表在大众传媒上的,并且从大众的角度考察文艺现象,以当下的作家作品为主要批评对象的文学批评。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大众传媒的繁荣发展,中国媒体批
摘要 《家有儿女》是一部青少年教育题材的优秀儿童电视剧,该剧较好地运用了儿童本位意识,提供了家庭教育的新模式,真实再现了儿童生活,运用了儿童式幽默的语言,塑造了鲜明的儿童形象。  关键词 儿童本位意识 家庭教育 儿童生活 儿童语言 儿童形象    《家有儿女》(以下简称《家》)讲述的是两个离婚家庭重新组建后,一家五口共同生活的故事。该剧从2004年5月开拍至今。3年里已经播出了4部共365集,得到
摘要:电影艺术是视觉呈现的艺术,而构成电影动态的视觉元素虽然各自存在自足性,却又必须通过艺术处理的交叉与整合,才能完整的呈现电影的视觉艺术表现。这种呈现模式彰显出构成诗的形式和内容与造型元素的画面组合和意境显现之间存在着逻辑上的契合点。  关键词:电影艺术 造型元素 诗意境    就像诗是由有生命的文字组合起来的一样,一部好的电影作品跟造型环节休戚相关。因为电影作品中造型元素的互相作为,直接决定了
[摘要]日、韩剧的风靡,使国内大批青春偶像剧纷纷效仿,然而,一味跟风、模仿日韩剧目,内容浮躁、浅薄,这几乎成了国产偶像剧的通病。而2007年我国国产青春偶像剧出现了两部极具代表性的优秀作品:《恰同学少年》和《我们无处安放的青春》。这两部作品在拍摄技术和创作理念方面都做出了有益的尝试,体现出可贵的创新意识,在日、韩偶像剧当道的大环境中为中国青春偶像剧争得了一席之地。  [关键词]青春偶像剧 《恰同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