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来保障保障房?

来源 :英才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ichengzyokoko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GDP增速放缓的大背景下,保障房似乎变成了房地产行业中少有的亮点。
  原本,自上世纪90年代末以来,经济适用房投资额逐年下降的趋势非常明显,但突然,被称为“国十条”的房地产调控政策在2010年出台之后,保障房开始“走红”。
  前所未有的是,在2011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表述之中,“保障房”被政府提到比“商品房”更靠前的位置。
  在S O H O中国董事长潘石屹看来,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保障房被赋予了商品之外的其他属性:“2010年之前,建廉租房花的钱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而到了2011年,保障性住房建设的确切数字成为了政治任务。”
  让保障的归保障、让市场的归市场,“商品房+保障房”的双轨制已经被广泛认定为未来中国住房问题的解决方案。
  然而,仅仅提高保障房的地位是远远不够的。保障房推进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仍然离不开各利益方的博弈。一线房企几乎全部通过各种途径纷纷介入保障房开发,更有市场人士认为,在商品房受到限制的当下,保障房将会成为中国房地产行业最大的一块蛋糕。传闻之中,保障房的利润也远远不止是3%-5%这么简单。
  难道,保障房真的会成为房地产行业的救命稻草?
钱从哪里来?
  “目前,各方利益还是没有协调好。”中国房地产业协会副会长朱中一的话意味深长。
  实际上,对保障房项目最关心的当然是中央政府。2011年,中央政府提出要完成1000万套保障房的建设,2012年,这个目标变成700万套。为配合落实,从住建部、国土部、再到财政部,都出台了相关文件,力保保障房的建设。
  很自然,在“保障房项目中,中央和地方争论最激烈的一点,就是谁应该投更多的钱。”中国指数研究院研究副总监何田告诉《英才》记者。因为,根据住建部住房保障司的数字,2011年全国在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共完成投资近1.3万亿元。
  这1.3万亿中,除了中央财政拨款,地方财政扮演着更加重要的角色。财政部、住建部下发的文件写明:地方政府的公共预算、公积金增值部分以及土地出让收入的10%均将作为保障性住房的建设资金。此外,已经公布的数据还显示:2011年,中央财政下达保障性安居工程补助资金1526亿元,新增保障性住房开发贷款1751亿元,利用住房公积金贷款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设试点发放贷款265.88亿元,三者合计为3542.88亿元。也就是说,剩下的一万亿资金需要地方政府自行解决。
  普遍的观点认为,在过去的一年中,银行不可能给保障房提供太多的帮助,因为2011年信贷投放本身就很少。但何田认为,即便如此,国家对保障房项目仍将给予最大力度的支持,“按照央行公布的数据,新增开发贷下降了50%。那么这50%都是些什么?另有数据表明,保障房贷款占整个开发贷的50%。这就意味着,现存的开发贷几乎都贷给了保障房。所以,银行是有倾向性的。再看信托。2011年下半年,政府叫停了很多信托,却没有叫停涉及保障房的信托。”
  “公租房基金在欧美是比较成熟的方案。现在,通过信托等方式融资,中国企业成本很高;而同时,CPI 2011年上涨5%左右,如果在此基础上再让老百姓有8%的回报,大家一定是愿意投的。让老百姓把炒房的钱用到公租房建设的概念很正确,但其中,银行的既得利益太多。这样的基金会妨碍银行赚钱。”朱中一认为,名正言顺的公租房基金其实比地方政府的融资平台要有效率得多。
  无论如何,2012年的保障房资金压力要远远大于2011年,而在资金来源尚未得到明确之前,就将保障房视为房地产行业的救命稻草,似乎为时过早。
房企的算盘
  “说万科做保障房利润很高,完全是个误解。”万科集团副总裁毛大庆对《英才》记者表示。但众多事实证明,一线房企纷纷介入保障房,看中的仍是利益。
  首先是众多保障房占比过高的地块流拍。这一现象揭示了房企的简单心思——无利可图。于是,为了让房企投身其中,政府想了很多办法。2011年,政府机构相关文件中有这样的表述:“房地产开发企业要抓住各地在保障性住房土地供应、投资补助、财政贴息、融资、税费等方面出台优惠政策的机会,将保障性住房与商业性房地产开发有机结合起来。”
  在整个中国,任何商品房项目开工均要求“四证齐全”。仅仅是为了四证,至少就需要4个月时间,到银行申请开发贷款的审核至少也要2个月。可如今,在某些省市,为了加快保障房的开工,甚至允许保障房项目先开工建设,再补办相关手续。
  “保障房成了房地产企业在商品房销售减速的情况下,保障现金流的项目。也许,它不是盈利项目,但至少是规模项目、现金流项目。”毛大庆指出。
  在房地产商眼中,保障房尚有公租房、限价房之分。而实际上,限价房全程由政府主导,在土地出让时就已被政府限定好地价、房价、建设标准和销售对象,开发商只是做“代建”。由于限价房可以直接上市交易,故而受到房企青睐。
  “2011年的1000万套保障房中,400万套是棚户区改造,400万套是公租房,200万套是可以买卖的限价房,比例很小。未来,整个保障性安居工程中,限价房的比例仍将继续下降,公租房才是政府认定的主流。”在何田看来,限价房最终有可能退出历史舞台,届时,房企的心态将再次发生改变。
  而公租房是保障性安居工程中推动难度最大的。毕竟,公租房建设需要一次性投入大量资金,建成后需要长期管理。目前成形的模式是企业建好、政府回购、由政府负责管理。“公租房肯定是最不好做的,要跟政府结账,后面还有一大堆事儿。”首创置业总经理刘晓光告诉《英才》记者。
  “大企业应该去做保障房。但是,让企业履行责任、解决社会保障问题,这是不对的。解决社会保障的主体还是政府,推动力也是。政府最应该做的,是设计一个好的制度,让企业有兴趣参与。遗憾的是,我国现行的制度设计远远落后于社会发展的需要。”毛大庆说。
  “从去年到今年,我们始终没有做保障房。”刘晓光说:“即便是有利可图的限价房,其销售过程中仍可能出现问题。比如政府不让卖,要审查资格。等政府审查完了,时间都过去好久了。”
  然而,从数据上看,专做保障房的企业利润率相当高。上海城投控股、北京金隅股份、贵州中天城投等企业,2011年的财报都十分亮丽。“保障房不是谁都能做的。很多项目都在区政府手里,竞争要通过固定的渠道和关系。更多企业是为了有活干才接下保障房项目。特别是一般城投企业,又搞开发又搞施工,能够拿到施工利润。”刘晓光点出个中关键。
  实际上,即便面对保障房,真正有诱惑力的还是土地。如果说,很多企业最初参与保障性住房的建设,是政府的宣传需要,那么现在,通过保障房项目,房地产企业可以从中获得更多经营性用地。包括绿城中国、五矿置业等房企都做过类似的项目。
  时至如今,保障房越来越成了不得不做的事。在潘石屹看来,保障房甚至成了2012年压在房地产业头顶上的大山,“如果3600万套保障性住房全部建起来,那么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将不复存在。”
  “如果保障房如期建成,对商品房市场的冲击的确比较大,肯定能够平抑房价。只不过,它对于真正买商品房的人冲击不大,而是对土地供应的影响很大。很简单,保障房用地供应多了,商品房用地就会相应减少。”刘晓光如是说。
其他文献
本文以Kress & van Leeuwen(1996)提出的视觉语法理论为基础,结合Halliday &Mattiessen (1999)在其著作《通过意义释解经验》中的提出的构建意义的“图形”概念,分析债券海报中的图文
摘要:针对洗衣机专用料M30RH牌号刚韧平衡性不足的现状及原因进行分析,提出改进的比选方案,最终选择采用共聚反应更佳的催化剂B以及综合性能较好的外给电子体C用于洗衣机专用料
$T 猫扑是一个无主题、无对象界限的BBS,内容包罗万象,网友形形色色,主题和回帖新鲜热辣,并在较短的时间内成了最火爆的中文论坛之一。对不少网友来说,猫扑几乎成了他们网上生活的
报纸
<正> 陈××,女,20岁,未婚。1990年1月8日诊。闭经半年,少腹隐痛,周身乏力,白带稍多。14岁月经初潮,月经3~7月一至,经行3~5天,经量多,色淡。舌质淡,苔薄白,脉虚弱。几年来,西医
以α-蒎烯为原料,经环氧化异构化可得龙脑烯醛.龙脑烯醛是合成檀香系列香料的中间体,它能与醛、酮、格氏试剂等反应,产物经进一步还原、氧化或酯化得到一系列可用作香料的龙
研究了瓷土及CTS改性瓷土吸附水中苯胺的两种新方法。它们对处理废水中的苯胺具有吸附率高、工艺简单、生产成本低等特点。对处理环境水样中的苯胺污染物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动辄45度高温或是零下15度极寒作业,每天不足4小时睡眠,狂风骤雨和无常潮汐,还要谨防海盗出没……2011年11月5日,来自六国的顶级帆船队从西班牙阿里坎特港口扬帆起航,历时九个月、穿越七大洋之后,才能揭晓谁是真正的水手。   搏击风浪、挑战极限,延续了自1973年创赛初的风格,但这并不是沃尔沃第一次传递全球化、绿色可持续和高科技信号,不同之处在于,今年“三亚队”和经停三亚港口等中国元素抢眼。 
介绍了现今最流行的网管协议SNMP,开发设计出一种基于SNMP的网络管理软件,实现了代理进程和管理进程的会话,并描述了其实现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