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农业科技发展的生化与分子生物学课程教学改革建议

来源 :现代农业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yzy8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结合现代农业科技发展的特点和趋势,探讨了农业专业学生的生化与分子生物学课程的教学形式与内容,为生化与分子生物学的课程改革提供参考。
  关键词 农业科技;生化与分子生物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Q-4;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16-0279-01
  Abstract This paper discussed the teaching form and content of biochemistry and molecular biology course for students majoring agriculture,intergrated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trends of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so as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reform of biochemistry and molecular biology course.
  Key words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biochemistry and molecular biology;teaching reform
  “十三五”規划建议提出“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农业发展战略,凸显农业科技发展的重要性。科技是农业现代化的基本特征和重要支撑,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提高农民收入水平的主要手段。而实现这些目标的关键不仅要有现代科学技术,更需要掌握这些现代农业科学技术的农业科技人才[1]。如何提高农科专业学生的科技水平、如何建成生化与分子生物学知识体系是摆在农业院校从事生化与分子生物学课程教学的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
  1 农业科技发展现状
  现代农业,特别是现代育种技术向高新化方向发展,以全世界广泛推广的抗虫转基因和抗除草剂转基因作物为例,以产业需求为目标,其推广应用可以减少农药的使用和劳动力的使用[2]。在清楚生物代谢过程中关键酶的作用机制的基础上,应用现代转基因技术,形成了一个基因造就一个产业的局面。解决了中国农业科技几千年都未能解决的问题——我国粮食安全和温饱问题,但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种质资源改良问题迫在眉睫。在粮食作物产量、储存、进口三量齐增的现实面前,清楚地表明对农作物育种涉及到产量、成本、品质、营养等多方个面的需求,而实现这些复合性状的作物育种就必须要有更多更好的现代农业科学技术[3]。
  分子育种能显著提高育种效率,为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生态安全提供更强有力的技术支撑近10余年来,在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重大科技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的资助下,我国在新基因发掘、分子标记育种、转基因育种、分子设计育种等领域取得了重要进展。规模化的分子育种已成为分子育种的发展方向,发展作物分子育种是保障国家安全的重大需求[4]。
  2 教学改革建议
  生化与分子生物学是农学类专业本科生的主干专业基础课,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基本素质、扩宽学生的专业知识面和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有着重要的引导和促进作用。结合现代农业科技的发展需要,特别是现代种业发展需要,对生化与分子生物学课程的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改革做一些探讨[5]。
  2.1 以尊重学生为出发点,提升学习兴趣
  生化与分子生物学课程都是面对大学二年级的学生,这个阶段的学生对课程学习的认识更全面,学习的自主性也更强。生化课程涉及的教学内容需要记忆的多、抽象概念和分子机理需要理解的也多,如不能很好地提升学生的学习欲望,学生很容易出现难以理解和记忆基本理论知识点,对课程的学习兴趣就会减弱。因此,生化与分子生物学课程教学首先就要以尊重学生为出发点,以现代农业发展为导向,强化学生对课程重要性的认识,提升学生对课程学习的兴趣[6]。
  2.2 注重学生间的学习能力差异,增加讨论环节
  现在的大学生在高中阶段都学习了部分生命科学的知识,对生化与分子生物学相关知识有初步的了解,但同一个班级的学生可能对这些知识掌握的程度存在差异。针对这样的现象,在教学过程中要增加相互讨论的环节,以具有现实意义的主题、精心设计的问题,注重理论和实践结合,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既活跃了学生思维,让学生带着问题进教室,想着更多问题出教室,又加强学生创新思维的锻炼,更重要的是营造了积极的学习氛围,让基础知识存在差异的学生都能够很好进步[7]。
  2.3 教学结合前沿研究进展以及科研实例
  未来以全基因组选择技术和基因组编辑技术为代表的基因精准表达调控技术成为育种技术创新的热点,这些农业科技的重要支撑技术必将成为农业科技人才的必备知识,在教学过程中就可以在核酸的内容、基因表达调控和代谢网络调控等多个章节中反复提及这些技术和这些技术对产业发展的促进作用。讲解鲜活的科研实例对学生系统的研发兴趣培养和全面的知识体系建成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3 结语
  农学类专业学生是未来植物育种工作开展的主力军,而生物化学及分子生物学等课程是现代农业科学技术的重要基础,特别是植物分子育种的专业理论知识的重要来源课程。通过理论及实验课程教学等多方面的改革,使农学类学生尽早的适应现代农业科技的发展,充分发挥农学类专业学生的专业优势,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使越来越多的农学类专业学生投身到植物育种工作中来,加速作物分子育种的产业化进程。
  4 参考文献
  [1] 武圣俊.万建民.种业科技创新助推农业供给侧改革[J].中国农村科技, 2017(3):28-31.
  [2] 贝丽霞,李海燕,王子录.农作物分子育种的研究现状和展望[J].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1997(2):29-33.
  [3] 《生物产业技术》编辑部.农作物育种向分子设计育种迈步:访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所长万建民[J].生物产业技术,2009(2):78-82.
  [4] 黎裕,王建康,邱丽娟,等.中国作物分子育种现状与发展前景[J].作物学报,2010,36(9):1425-1430.
  [5] 屠小菊,郑重谊,汪启明.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课程对提升农学类专业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作用[J].现代农业科技,2017(5):272.
  [6] 林春兰,蒋建伟,严玉霞.生化实验教学与实验室管理改革的实践与探索[J].基础医学教育,2009,11(4):451-453.
  [7] 吴琦,王宏兰,王淑英.问题式教学法在生物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0,31(14):2309.
其他文献
摘要 [目的]探讨布氏田鼠地理种群的遗传分化。[方法]以MHCⅡ类基因第二外显子为分子标记进行序列分析和基因分型。结果:获得了内蒙古8个布氏田鼠地理种群460个样品的MHCⅡ类基因第二外显子基因的261 bp核苷酸序列,经单倍型分选后,共定义了21个单倍型,其中有3个单倍型为不同区域种群所共享,其余19个单倍型均为各区域种群所特有。单倍型网络进化关系分析显示,8个布氏田鼠地理种群形成3个稳定的进化
摘要 桂麻菜1号和桂麻菜2号是圆果种类型的菜用黄麻品种,是富硒高钙低钠具有保健性的功能蔬菜,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现对这2个品种的黄麻高产栽培技术及其食用方法进行了总结归纳。  关键词 桂麻菜1号;桂麻菜2号;高产;栽培技术;食用方法  中图分类号 S563.4.04 .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09-0097-01  菜用黄麻属于黄麻(Corchorus olit
摘要 阐述了小麦—旱稻模式推广的目的、4种连作模式的效益,总结其配套栽培管理技术,以促进该技术的推广应用。  关键词 小麦—旱稻连作;效益;措施;建议;江汉平原  中图分类号 S512.1;S5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03-0091-01  1 小麦—旱稻模式推广目的  江汉平原系水网湖区,地下水位高,为种植小麦—旱稻提供了丰富的天然条件。长期以来,江汉平原大
摘要 世界上高粱的杂种优势利用始于1933年,目前,我国高粱杂交种种植面积占高粱种植总面积的70%。但随之出现了杂交高粱退化的问题,其原因一是制种过程中的生物学混杂;二是不育系小花的败育和杂交一代小花不实,以及亲本本身杂合基因的分离等。解决的办法是首先应三系同时提纯,把配合力和性状典型性作为提纯选择的中心环节;另外,就是用中国高粱转育不育系可减轻小花败育,即通过改善环境条件,包括温度、降雨、光照、
摘要 在我国都市农业(主要的形式为都市园艺)快速发展的条件下,结合园艺现代化及产业化发展的现状、问题及未来社会发展的需求,对园艺人才培养的改革方式进行探讨,提出采取农科教合作的方式,加强政府的引导、改革考核机制、加大技术创新、建立培养专业人才平台等建议。  关键词 科教研合作;都市园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 G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23-0292
摘要 根据1981—2015年辽阳县35年的气温数据,采用一元线性回归分析、5年滑动平均分析、Mann-Kendall突变检验和Morlet小波分析统计方法,对该地区多年气温的变化特征进行线性趋势分析、突变分析和周期性分析。结果表明,近35年遼阳地区年均气温呈上升趋势,气候倾向率为0.457 ℃/10年。5年滑动平均曲线得出,年均气温在研究时域内经历了3次“冷—暖”交替变化。从Mann-Kenda
摘要 本文利用常规气象资料、自动气象站资料,对2017年5月5日本溪地区一次大风天气过程进行分析,得到了一些对大风预报有指示作用的指标,以期为加强大风天气预报、提高预报准确率提供参考。  关键词 大风天气;特征;成因;辽宁本溪  中图分类号 P458.1 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16-0203-02  本溪地区大风天气给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带来不利影响,同时影
摘要 为解决上部烟叶烘烤难的问题,将半斩株采烤和常规采烤进行技术对比,结果表明:半斩株烘烤较常规烘烤时间多1 d左右,主要在变黄期和定色期多用时;叶片结构变得疏松,油分较好;对于解决上部烟叶杂色较多的问题有积极作用。  关键词 烤烟;烘烤;技术推广;泸州烟区  中图分类号 S5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12-0013-01  Abstract In order
摘要 水培技术作为代表先进生产力的现代农业生产方式已被广泛认知,然而大多数爱好者及青少年学生对水培技术的运用仍比较陌生,实际生产应用的范围比较有限。以汕头农业科学园水培温室为例,从展示设计与科普应用2个方面将抽象的水培技术概念转换成具体的科普实物进行推广普及,以期为农业科普教育工作的更好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水培模式;展示设计;科普应用  中图分类号 F3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
摘要 20世纪因盛产核桃而闻名的循化县由于种种原因渐渐淡出核桃市场,直到20世纪90年代后期才打破核桃产业衰退局面,形成循化县核桃特色产业。本文研究分析了循化县核桃产业发展的概况,总结出了核桃产业发展的现状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以后的发展思路与对策。  关键词 核桃产业;发展现状;对策;青海循化  中图分类号 S6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02-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