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民族声乐演唱中的花腔演唱艺术

来源 :大观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neywell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最近几年,随着国际贸易往来的日益发展,大量西方文化进入我国,加快了东西方文化的融化发展,而西方声乐艺术对我国音乐产生了重要影响。随着声乐艺术的多样化发展,人们越来越意识到花腔民族演唱方式的重要性,本文首先分析了花腔演唱艺术在我国的发展现状,接着指出了民族声乐发展中花腔艺术的表现形式,最后论述了存在于民族声乐中的花腔演唱技巧。
  关键词:民族声乐;演唱;花腔;艺术;探究
  花腔是一种美声唱法,在我国声乐发展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要求演唱者必须具备完美的音色、极高的高音、还需能够熟练应用弹跳法,可以随时进行声音的转换。当前我国大量专家学者对花腔演唱技巧进行了深入研究,结合我国特有的民族声乐艺术,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本文重点论述了花腔演唱艺术,分析了花腔演唱艺术的发展现状、表现形式及其演唱技巧等。
  一、花腔的历史发展
  花腔主要起源于西欧美声唱法,具有美声唱法的显著特点,有着较强的音乐表现力与感染力,可以提高人们的审美水平与审美能力。主要特点就是运用多种声调的转折变化、更长的拖腔、更为宽广的音域,一般较多应用声乐旋律中的装饰音、展现快速变化的音阶、有时表现为华彩段等,属于当前声乐作品中最为结丽的、技巧最高的一种唱法。
  二、花腔在我国的发展现状
  花腔来自于美声唱法,传入我国的主要途径是歌剧,它不同于我国传统声乐演唱,有着自身与众不同的特点,同时在传入早期也得不到我国人民的认可。因此花腔演唱方式在刚刚进入我国时没有得到较快发展,我国第一首应用花腔唱法演唱的歌曲是《安眠歌》,随着时间的推移,到20世纪70年代,人们才意识到花腔唱法的重要性,使其得到了较快发展,出现了《千年铁树开了花》等歌曲,很多专家在花腔艺术方面开展了深入研究,并创作了大量花腔作品,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在民族声乐演唱中融入花腔技巧是促进花腔发展的有力手段,而以创作花腔闻名的尚德义在彝族民歌《火把节的欢乐》中引入花腔演唱技巧,实现了民族声乐与花腔的融合。随着人们创作花腔歌曲的不断增多,出现了大量的花腔女高音,在我国音乐界引起了巨大轰动。
  三、民族声乐融入花腔的发展
  花腔自西方歌剧中脱颖而出,随着时代的发展而逐步发展成为一种风格独特的演唱技巧。在认真倾听花腔过程中好像意识不到与我国民族音乐间的关系,但经过认真分析可以发现二者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大量民族音乐中都存在着丰富的花腔技法。
  (一)哈哈腔
  在四川清音中有一种重要演唱技法哈哈腔,讲究润腔有其独特的技巧,人们在学习过程中不易掌握,在演唱过程中较多存在“啊”“哈”“哇”“呀”等词,要求人必须张开嘴才能发出上述声音,所以人们称之为哈哈腔。主要代表作品有《小放风筝》,哈哈腔唱法存在于歌曲中的清音部分,最先出现不间断的顿音,要求做到生动灵活,有着极强的装饰效果,然后在演唱中间部分的时值音时融入加花的元素,呈现一种热情活泼的场景,最后阶段讲究清脆婉转,要求演唱者应用明亮高亢的声音演唱。
  (二)越剧
  我国拥有异常丰富的民族戏曲,其中越剧以其唱腔优美得到了人们的青睐,其中就包括大量的花腔元素。越剧流派众多,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吕瑞花的吕派唱法,它是自袁派清新唱法的前提下融入更加活泼的技巧,从而创造出一种新型唱法,人们称之为花腔女高音。演唱过程中以半音居多,行腔以滑音与颤音为主,有着明显的花腔韵味。
  (三)黄梅戏
  不但只是越剧应用了花腔技巧,民族戏曲黄梅戏中也大量应用了花腔技巧,如黄梅戏中的生活小调就将花腔技巧发挥到了极致,演唱过程中讲究旋律活泼自然、曲调多样,以做到轻松活泼为主,这种别具一格的花腔应用体现出一种与众不同的音乐情怀。
  四、花腔演唱艺术技巧
  作为一种独特美声唱法的花腔,学习者在学习与演唱过程中需要解决很多困难,因此必须掌握一定的技巧才能演唱,才能使存在于民族声乐中的花腔演唱艺术得到健康发展。笔者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认为花腔演唱技巧包括下面这些方面:
  (一)装饰音
  花腔演唱当中包含着丰富的装饰音,主要有回音技巧、颤音技巧、震音技巧、波音技巧等,最为常见的花腔女高音就是颤音技巧,在练习颤音技巧时要求做到速度极快,而且在演唱不同音时要依据一定的旋律进行,做到音与音间的不间断,达到一种轻盈清亮的效果。因此在实际练习演唱过程中,要保证气息不能间断,力量主要集中于重音方面。在演唱长音过程中使用颤音时,要求演唱人员必须加快呼吸速度,喉咙不要紧张才能实现交替的迅速。再有在演唱过程中也较为常见滑音,主要包括上滑音与下滑音,演员在演唱过程中也不能间断,随着音高的不断改变不能改变发音部位,其中的技巧就是在吸气过程中演唱。
  (二)音阶和华彩走步
  花腔唱法技巧还主要集中于花彩乐段中的快速走音与音阶的发展,其中要讲究花腔自然发展的状态,要求演唱者在演唱时做到声音灵活多变,实现上下滑动时做到自然、不同音阶间过渡不能突兀。演员在练习过程中要在气息支撑过程中明确产生共鸣的点,保证呼吸力度均匀发展,不要急起急落,音色發展不要过急,保证句子的均衡。
  (三)断音
  花腔还有一种重要技术就是断音,在音符变化时间长度不同的基础上断音又包括短断音、断音与次断音三个部分,开口音主要集中于“哈”“啊”等方面,如《春天的芭蕾》在演唱过程中就充分利用了民族花腔的断音技巧。在学习过程中,如果学习断音的难度过大则可以结合横膈膜与腹肌的力量,达到快速、弹性的扩张与收缩,保证声音发自头腔中的共鸣点,使其具有一定的弹性,要在集中的前提下有着极高的穿透力。
  五、结语
  总之,花腔演唱艺术属于美声唱法的一种,其中包含着丰富的技巧,随着花腔艺术的不断发展,我们要意识到花腔有着与众不同的特点,虽然是自西方国家传入我国的,但要认识到当前花腔艺术已普遍存在于我国民族声乐中,因此要想推动我国民族声乐的健康发展,深入研究花腔的演唱技巧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在掌握传统民族声乐唱法的前提下融入世界音乐的优秀成分,可以促进我国民族声乐中花腔演唱技术的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郭娟.17世纪—20世纪各个学派花腔女高音演唱风格的特点[J].商业文化(上半月),2012(01).
  [2]李燕.尚德义花腔歌曲创作与演唱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08.
  [3]杨柠.论尚德义花腔歌曲演唱中的民族性特征[D].吉林艺术学院,2016.
其他文献
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团队是思想政治工作和管理工作的中坚力量,因此,创新团队管理模式建设十分必要。本文以信息服务学院为例,以现阶段高职院校学生特点为研究基础,探索了学生管理团
定是雄冠三十七部之首的罗婺部的发源古都,祖祖辈辈生活在这片神奇美丽乐园里的彝人,自然受罗婺文化的熏陶和哺育,罗婺文化又似一脉血液样注了武定彝人的身心里,早在2000多年
为女性竖立贞节牌坊,似乎是中国独有的一种文化现象。翻开一部部尘封的明清地方县志,就会发现,在一县之中,朝廷旌表当地节烈妇女,通常会被记载在卷首的总记上。而受到表彰的女方所在的家族,也因之获得了无上的荣耀,在乡间显赫一时。“一座贞节牌坊不是一位妇女的传记,也不是她个人的纪念碑,而是炫耀家族势力的舞台”。在这个舞台上,真正的主人——这位被旌表的女性的个人史往往湮没无存。而表演者,和牌坊本身几乎毫无瓜葛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教育的认识逐渐深入,对学生的教育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同时,在小学语文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作文写作教学已经成为了语文授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小学生进行作文教学,不仅能够有效的提升小学生的文化素养以及语言表达的能力,同时还能够促使小学生进行全面的发展。但是就目前而言,小学生对于作文课的学习兴趣较低。针对这样的状况,教师需要在作文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进而实现
【摘要】哈姆雷特在读者的心目中是千姿百态的,究其原因则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同样,语文课堂中课文解读更是丰富多  彩,如同哈姆雷特在读者的心中一样,各有所不同。语文课堂也正因此,才彰显出其独特的魅力。作为语文课堂的引领者,我们教师应尽可能给予学生足够的空间,引导多样化解读,从而丰富语文课堂,让语文课堂“有滋有味”。  【关键词】语文课堂;解读;有滋有味  【中图分类号】G623
仇英是明代非常有代表性的画家之一,后世把他与沈周、唐寅、文徵明并称为“明四家”又称“吴门四家”.其山水画多学刘松年、赵伯驹,发展南宋李唐、刘松年、马远、夏圭的“院
这天上午,弗兰克老师来到九年级的教室上作文课,发现班里有三名同学无故旷课,没人知道他们缺课的理由。下课后,弗兰克老师开始逐一评析学生们的作文,但结果却令他非常恼火。
针对混凝土中的薄弱环节一骨料与砂浆界面的力学性能进行了一系列试验研究,探讨了不同垂直荷载作用下界面的抗侧移刚度以及不同钢纤维掺量对混凝土界面力学性能的影响.
近年来,随着以计算机为主的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跨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我国为提高全民的信息素养,在全国中小学开展信息技术课程。然而,在农村信息技术的开展过程中,出现
【摘要】文本解读能力是学生应该具备的能力之一,也是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关键,更是提升学生基本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  分。可是,在以往的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一言堂的课堂并没有给学生自主解读的机会,学生也缺少解读的意识。所以,为了改变这一现状,也为了提升学生的基本语文素养,更为了提高学生的语文解读能力,新时期的语文教师要做好引导工作,要从不同的角度入手来引导学生在解读中树立起自主鉴赏、自主解读的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