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提高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质量的措施

来源 :中国药学药品知识仓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xir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弥补了药品上市前研究的局限性,可以最大程度上降低药品不良反应的重复发生,提高合理用药水平,同时也为监管、遴选、调整基本药物提供了数据支撑,现就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的提升进行探讨分析
  关键词: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提高;措施
  【中图分类号】R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107-2306(2021)11--01
  开展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是药品监督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障公众用药安全的重要手段,是落实科学监管重要举措,同时也是维护百姓切身利益、造福公众的一项民生工程。通过开展监测工作,既可以防止药品不良反应的重复发生,提高合理用药水平,同时也为上市药品再评价提供科学依据。但是在不良反应监测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因此,如何提高不良反应监测工作质量是值得关注的内容。
  1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概述
  药品不良反应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有害反应[1]。常见的药品不良反应有药品的副作用、过敏反应、二重感染,严重的不良反应可能致癌、致畸、致突变。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是药品上市后安全监管的重要支撑,是药品说明书修订的重要依据,其目的是为了及时发现、及时控制药品安全风险。
  2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问题
  2.1报告质量不高制约评价工作的深入开展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是自发报告系统,目前尚存在漏报、信息不完整等问题,提高报告数量和报告质量是各监测机构共同面临的课题。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起步之初收集报告困難,较长一段时间将提高报告数量作为重点来抓,由于层层设置报告数量指标,虽然报告数量增加了,但也成为产生虚假报告的诱因。此外,报告信息复核工作在具体操作层面还存在流程复杂、时限短、标准不清晰、基础数据更新不及时等问题亟待解决。
  2.2药品生产企业主体责任意识缺失  长期以来有些药品生产企业注重销售忽视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一些企业没有建立行之有效的药物警戒体系。风险管理、主体责任意识薄弱,监测工作仍然处在应付检查、敷衍了事被动开展状态。面对应该承担的不良反应收集、分析、评价工作,部分生产企业没有在主观上树立正确的责任意识。
  3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的提高措施
  3.1提高思想认识,增强监测工作责任意识   药品不良反应是药品监督管理的重要内容,是药品上市后再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发现质量问题、减少伤害事件的重要环节,是促进临床合理用药的重要基础,直接关系人民群众用药安全。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是国家法律法规的要求,《药品管理法》第十二条明确规定:国家建立药物警戒制度,对药品不良反应及其他与用药有关的有害反应进行监测、识别、评估和控制[2]
  3.2加强培训宣传,落实监测工作主体责任   扎实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和重点发挥医疗机构报告主渠道作用。企业是市场主体,也是药品安全的责任主体,进一步明确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对药品全生命周期承担的法律责任和承担直接报告药品不良反应的主体责任。进一步切实加强宣传培训力度,提升各级监测人员业务能力和水平,特别是提高医务人员、药品生产经营企业人员责任意识,推动监测工作稳步发展。
  3.3 有效稳定报告数量,提高监测报告质量  报告数量是监测的基础,报告质量关系监测工作分析和评价的水平。在稳定报告数量的前提下,提高报告信息收集的完整性、准确性和规范性,提高新的和严重病例报告比例,提高药品生产企业病例报告数量。加强监测数据分析,提升风险分析评价能力,积极发挥好监测工作在质量风险管理中的作用。
  3.4开展分析评价工作,加强对药品安全信息的利用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是手段不是目的,重要的是要将收集到的病例报告进行分析评价。分析评价是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的重要内容,通过对监测信息风险分析,确认药品不良反应间的关联性,寻找产生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并研究应对措施,才能有效发挥不良反应监测的预警作用,通过相应的不良反应监测信息反馈机制和监管措施,有效地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和开展药品安全性再评价工作。
  参考文献:
  [1]《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第81号令第八章第六十三条
  [2]《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第一章第十二条
其他文献
摘要:介绍了危重症专科护士的发展现状,指出了国内仍没有统一的培训模式、培训教育模式受限制、护士的专职化职责不明确导致专科护士流失等不足,提出了管理者应该借鉴国外重症专科培养的先进经验、打破传统的线下培训模式,通过绩效倾斜、荣誉奖励等鼓励专科护士做好专职化工作,优化重症人力资源的配置,从而缓解护士的工作压力,使危重症专科护士更好地发挥教学、科研、健康宣教等作用。  关键词:危重症;专科护士;发展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骨科病房护理管理中风险管理的应用效果。方法:分析研究我科室收治的94例骨科病房住院患者,根据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7例,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风险管理,对比不同护理模式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质量评分、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护理纠纷、护理风险发生率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骨科病房护理管理中实施风险管理,可减少护理纠纷、护理风险发生,提高护理质量以及护理满意度
摘要:保健品检測对提升保健品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本次研究针对保健食品中违禁添加药物的检验技术做出集中分析,总结不同类型保健物品的临床检测方法,以期丰富实务检验的研究资料,为提升实务检验工作提供相应的支持。  关键词:保健食品;违禁药物;临床检查  【中图分类号】R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107-2306(2021)11--01  1、减肥类保健食品的检验技术  实务检验结果提示:减肥类
摘要:目的:浅析优质护理在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中的临床作用。方法:将2020年7月-2021年1月期间收治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本次纳为对照组,2021年2月-2021年7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老年住院静脉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本次纳为实验组,每组有患者40例,共计患者人数为80例。比较两组护理有效性、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以及满意率。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90分。基本满意:90分-60分。不满
摘要:目的:针对在展开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时,样本的混采对最终检测结果造成的影响进行讨论。方法:研究开展时间为2020年5月,将进行采集不超过24小时的核酸阴性拭子作为本次研究目标,采集样本数量为10支。将10支拭子全部置于6ml病毒保存溶液中,进行充分混匀。混匀后以1∶2以及1∶10的比例稀释。分别加入经灭活操作的2019新冠病毒培养液中,来模拟10混1、5混1和单独检测。利用a试剂以及A-E
摘要:对于医院而言,病案不但是医疗档案,同时还是患者进行疾病诊断及治疗的依据,随着我国医疗事业的不断发展,医院病案不论是在内容、载体,还是在服务功能等方面都发生着明显的变化。医院加强病案管理工作,将计算机信息技术应用在其中,对提高医院医疗质量以及社会效益均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现代病案管理;医疗质量;应用效果  【中图分类号】G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107-2306
患者男,47岁,因左拇指恶性黑素瘤术后18个月,左腋窝皮下肿物数日入院.患者3年前左拇指甲出现条状黑褐色斑,渐增宽变大,累及大部分指甲并出现甲床破坏、出血等.2007年11月18日在我科行组织病理检查,提示交界痣恶变可能,免疫组化S-100(+),HMB45(+)染色,拟诊恶性黑素瘤收住入院。
期刊
摘要:近年来,肿瘤疾病的发生率不断提高,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命安全,当前临床在不断深入研究抗肿瘤药物,但所有的抗肿瘤药物有一定程度的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心脏毒性等不良反应。基于此,本文分析了抗肿瘤类药品的不良反应及其处理措施。  关键词:抗肿瘤药品;不良反应;处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R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107-2306(2021)11--01  当前,肿瘤是人类健康的主要威胁原
摘要:目的:研究糖尿病运动指导的实践和注意事项。方法:选择2016年6月-2017年6月医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6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3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开展科学的糖尿病运动指导。护理后半年,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血糖指標。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各项血糖指标均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空腹血糖(5.0±1.1)mmol/
目的 探讨垂体瘤转化基因(PTTG)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在皮肤鳞状细胞癌(皮肤鳞癌)中的作用及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 采用原位杂交及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42例皮肤鳞癌组织及42例正常皮肤组织中PTTG、bFGF蛋白及mRNA的表达.结果 皮肤鳞癌组织中PTTG和bFGF蛋白(27/42、64.3%和31/42、73.8%)及mRNA(25/42、59.5%和29/42、75.0%)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