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从群众文化建设必须依托于上级文化馆的辅导,做好群众文化辅导工作的措施,兵团文化应植根于团场和连队中等三个方面对团场群众文化辅导工作进行了系统的阐述。
关键词:团场;群众文化;辅导
一、群众文化建设必须依托于上级文化馆的辅导
长期以来,团场群众文化的发展处于一种怎样的状态?在团场工作过的人都有深切体会,从全国总体情况来看,城市的文化建设优于乡镇,乡镇优于农村,发达地区优于欠发达地区,一线城市优于其他城市,甚至可以说一线城市附带的农村优于不发达地区的城市,居民受教育的整体素质也各不相同。从兵团各个团场来看,文化中心(馆站)近几年硬件设施陆续建好并交付使用,软件设施缺乏是普遍现象,管理基本是兼职,专业很少有内行,群众文化事业编制缺少甚至没有,真正职能作用无法行使,场馆起不了应有的作用,能按要求,按编制给到位,并行使职能作用的有几个?这是兵团从事文化工作的人有目共睹的,但是,农村文化中所蕴藏的文化遗产并不会少于城市,兵团文化的根也可以说在基层连队而不在城市中!推进和繁荣兵团文化事业的根本思路在于把艺术植根于基层连队当中,只有将连队作为文化建设的主体,而非附庸者,才能确保兵团文化中优秀的文化宝藏经过农场职工自身的创造,焕发新的生机。
二、做好群众文化辅导工作的措施
(一)建立可行的群众文化辅导制度
推进和提高兵团基层文化建设,建立可行的群众文化辅导制度。基层群众文化的辅导工作能够长期有效地开展,应是兵团群众文化建设是否有效的重要考量指标。应当建立一套科学系统的文化辅导机制。一是加强分管文化领导重视程度。二加大文化宣传力度。三是加强制度配套建设。团场文化站应当积极结合本地文化实际,制定一套文化辅导的制度流程,实行文化辅导责任制,上级文化主管部门应加强政策配套。从制度上保证群众文化辅导工作为连队服务、为团场服务功能的切实履行。从人员编制上,做到按需配置。四是总结好的经验,传承好的精神。过去的团场、连队文化宣传工作开展的实实在在,连队广播、团场广播天天有反映团场连队的生产、科研、好人好事宣传稿件,连队文化生气勃勃,团场篮球赛、文艺汇演年年举办,一支粉笔、一支竹笛、一把二胡就把连队的文化活动搞的轰轰烈烈,现在上级给钱、给物却很难开展,是体制?是机制?是对生活的热情?是对这块土地的热爱?是真没有人才?关键是国家群众文化宣传教育活动和老百姓的具体劳动目标和生活幸福指标实际距离太大,过去的每个连队都有文教,也是在一线的文化专职宣传员,连队指导员也是文化宣传的行家里手,过去经验要总结,兵团精神要传承。五是发挥好能人的作用,发挥好设备的作用,把有能力,肯干活的,热爱群众文化工作的人吸收的文化工作队伍当中,要让这支队伍有旺盛的斗志,能战斗和甘于为兵团事业无私奉献精神的人组成,要有懂专业,爱钻研,朴实勤奋的专业技术人员来管理和使用这些设备,让这些设备发挥它应有的功能和作用。
(二)创建优秀的文化辅导队伍
基于上述情况的分析,全国农村地区的经济、文化建设都滞后于城市。城镇化进程也使得农村人口不断涌入大城市,农村原有的文化从业人员大量外出,造成了文化人才的极不均衡。农村文化辅导工作必须解决辅导人员短缺的问题。就地方而言,县、乡文化馆(站)人员编制情况好于兵团各团场,团场文化馆站应加强人才引进牵好头,从大专艺术院校、人才市场等多渠道,积极选拔招聘优秀的文化人才。同时大力开展现有文化站人员的文艺技能培养,倡导他们多学习、多参与文化辅导,鼓励开展文化创新。另一方面,团场的文艺骨干分子应当被纳入文化辅导人才中来,学校的教师应很好的利用,鼓励他们成为当地文化活动的倡导者与积极参与者,特别优秀者,可直接招聘到团场文化馆(站)工作并解决编制和待遇。通过内部交流、外派学习、等多种形式最快最好地培养一支文化辅导队伍。
(三)积极挖掘团场、连队文艺作品,努力创新兵团文艺新思路
随着城镇化建设的不断发展,农场职工的生活水平得到了较大提高,文化需求也迅速增加。当前形势对农场文艺工作者提出了新的挑战。目前,农场职工对于农场文化建设不甚关心,这是因为当前文艺节目老一套,缺乏创新,甚至不如过去的好看,加上演出人员专业性不强,职工的文化需求无法得到有效满足。农场文艺创作的宗旨,就是要面向农民,描写农场,讴歌农场的人和事,展现城镇和农场的新风貌,文化辅导的形式离不开对现有文化活动的指导,更离不开对于现有文艺节目的研究和提高。具体来说,就是要依托现有的文艺节目和创作模式进行改进创新,要培养农场职工的思想敏锐度,在对文艺节目的指导中引导农民充分结合当前城镇化建设,准确把握主旋律的同时,引导农民深刻体会农场文化的先进性。
三、兵团文化应植根于团场和连队中
群众文化辅导是国家在创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进繁荣基层文化事业的重要内容,也是满足日益增长的农场职工的文化需求,农场文化辅导的效果好坏,在于上级领导和政府的扶持与支持,在于是否把文化植根于团场和连队,以农场职工为文化建设本位作为中心思路。只有将“送文化”转变为“种文化”,才能使兵团、农场的群众文化事业保持长久的活力。
参考文献:
[1]胡守勇.群众文化的社会功能和文化价值浅析[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4).
[2]徐海燕.积极发展群众文化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J].社科纵横(新理论版),2008(04).
关键词:团场;群众文化;辅导
一、群众文化建设必须依托于上级文化馆的辅导
长期以来,团场群众文化的发展处于一种怎样的状态?在团场工作过的人都有深切体会,从全国总体情况来看,城市的文化建设优于乡镇,乡镇优于农村,发达地区优于欠发达地区,一线城市优于其他城市,甚至可以说一线城市附带的农村优于不发达地区的城市,居民受教育的整体素质也各不相同。从兵团各个团场来看,文化中心(馆站)近几年硬件设施陆续建好并交付使用,软件设施缺乏是普遍现象,管理基本是兼职,专业很少有内行,群众文化事业编制缺少甚至没有,真正职能作用无法行使,场馆起不了应有的作用,能按要求,按编制给到位,并行使职能作用的有几个?这是兵团从事文化工作的人有目共睹的,但是,农村文化中所蕴藏的文化遗产并不会少于城市,兵团文化的根也可以说在基层连队而不在城市中!推进和繁荣兵团文化事业的根本思路在于把艺术植根于基层连队当中,只有将连队作为文化建设的主体,而非附庸者,才能确保兵团文化中优秀的文化宝藏经过农场职工自身的创造,焕发新的生机。
二、做好群众文化辅导工作的措施
(一)建立可行的群众文化辅导制度
推进和提高兵团基层文化建设,建立可行的群众文化辅导制度。基层群众文化的辅导工作能够长期有效地开展,应是兵团群众文化建设是否有效的重要考量指标。应当建立一套科学系统的文化辅导机制。一是加强分管文化领导重视程度。二加大文化宣传力度。三是加强制度配套建设。团场文化站应当积极结合本地文化实际,制定一套文化辅导的制度流程,实行文化辅导责任制,上级文化主管部门应加强政策配套。从制度上保证群众文化辅导工作为连队服务、为团场服务功能的切实履行。从人员编制上,做到按需配置。四是总结好的经验,传承好的精神。过去的团场、连队文化宣传工作开展的实实在在,连队广播、团场广播天天有反映团场连队的生产、科研、好人好事宣传稿件,连队文化生气勃勃,团场篮球赛、文艺汇演年年举办,一支粉笔、一支竹笛、一把二胡就把连队的文化活动搞的轰轰烈烈,现在上级给钱、给物却很难开展,是体制?是机制?是对生活的热情?是对这块土地的热爱?是真没有人才?关键是国家群众文化宣传教育活动和老百姓的具体劳动目标和生活幸福指标实际距离太大,过去的每个连队都有文教,也是在一线的文化专职宣传员,连队指导员也是文化宣传的行家里手,过去经验要总结,兵团精神要传承。五是发挥好能人的作用,发挥好设备的作用,把有能力,肯干活的,热爱群众文化工作的人吸收的文化工作队伍当中,要让这支队伍有旺盛的斗志,能战斗和甘于为兵团事业无私奉献精神的人组成,要有懂专业,爱钻研,朴实勤奋的专业技术人员来管理和使用这些设备,让这些设备发挥它应有的功能和作用。
(二)创建优秀的文化辅导队伍
基于上述情况的分析,全国农村地区的经济、文化建设都滞后于城市。城镇化进程也使得农村人口不断涌入大城市,农村原有的文化从业人员大量外出,造成了文化人才的极不均衡。农村文化辅导工作必须解决辅导人员短缺的问题。就地方而言,县、乡文化馆(站)人员编制情况好于兵团各团场,团场文化馆站应加强人才引进牵好头,从大专艺术院校、人才市场等多渠道,积极选拔招聘优秀的文化人才。同时大力开展现有文化站人员的文艺技能培养,倡导他们多学习、多参与文化辅导,鼓励开展文化创新。另一方面,团场的文艺骨干分子应当被纳入文化辅导人才中来,学校的教师应很好的利用,鼓励他们成为当地文化活动的倡导者与积极参与者,特别优秀者,可直接招聘到团场文化馆(站)工作并解决编制和待遇。通过内部交流、外派学习、等多种形式最快最好地培养一支文化辅导队伍。
(三)积极挖掘团场、连队文艺作品,努力创新兵团文艺新思路
随着城镇化建设的不断发展,农场职工的生活水平得到了较大提高,文化需求也迅速增加。当前形势对农场文艺工作者提出了新的挑战。目前,农场职工对于农场文化建设不甚关心,这是因为当前文艺节目老一套,缺乏创新,甚至不如过去的好看,加上演出人员专业性不强,职工的文化需求无法得到有效满足。农场文艺创作的宗旨,就是要面向农民,描写农场,讴歌农场的人和事,展现城镇和农场的新风貌,文化辅导的形式离不开对现有文化活动的指导,更离不开对于现有文艺节目的研究和提高。具体来说,就是要依托现有的文艺节目和创作模式进行改进创新,要培养农场职工的思想敏锐度,在对文艺节目的指导中引导农民充分结合当前城镇化建设,准确把握主旋律的同时,引导农民深刻体会农场文化的先进性。
三、兵团文化应植根于团场和连队中
群众文化辅导是国家在创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进繁荣基层文化事业的重要内容,也是满足日益增长的农场职工的文化需求,农场文化辅导的效果好坏,在于上级领导和政府的扶持与支持,在于是否把文化植根于团场和连队,以农场职工为文化建设本位作为中心思路。只有将“送文化”转变为“种文化”,才能使兵团、农场的群众文化事业保持长久的活力。
参考文献:
[1]胡守勇.群众文化的社会功能和文化价值浅析[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4).
[2]徐海燕.积极发展群众文化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J].社科纵横(新理论版),20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