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职物理教学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要求教师要从开场白、教学艺术和物理实验等方面开创新思路、创设新方法,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激发;中职物理;兴趣
学生普遍对物理这门课的学习存在排斥心理,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由于其基础薄弱,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物理的学习更是头痛,犹如听天书。说到底是因为学生缺乏物理学习的兴趣。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也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学生只有对物理感兴趣,才想学、爱学,才能学好。物理这门学科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观察物理现象,寻找物理规律,运用物理知识,这对改变人们的生产、方便人们的生活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就成为提高中职物理教学质量的首要任务。
一、 利用“开场白”做引子,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一辆汽车,即使其他性能再好,没有足够的动力,也难以驰骋千里;一副苦口的良药,没有引子帮助入药,也难以根治疾病。因此学生能否上好每节物理课,“开场白”至关重要。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其途径是多方面的,其中课堂教学则是主要形式,因此教师讲课时要设法激发学生的兴趣。首先是要设计好每堂课的“开场白”,充分调动学生的注意力和求知的动力。例如,利用“开场白”揭示物理学在其他学科中的地位和作用。如我国航天事业的突飞猛进就离不开物理学,“神舟”5号、“神舟”6号及“嫦娥”1号的成功发射,都极大显示了我国物理学的飞速发展和广泛应用。这些足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更好地引导学生步入物理学这座精美的科学殿堂,以极大的兴趣和勇气去吸取其中的营养。
当然利用“开场白”进行情感教育,可以最大限度缩短师生的思想距离,创设积极、和谐、富于情趣的教学环境,消除学生学习物理的排斥、恐惧心理。师生关系的冷暖亲疏影响着情绪和心态,决定着教学功能的实现程度。“亲其师,信其道”是富于哲理的古训。课堂上老师恰到好处的“开场白”能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成为启迪思维,强化记忆、帮助理解、发展能力的兴奋剂和催化剂。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这也就是所谓的“磨刀不误砍柴工”。
二、 良好的教学艺术是学生学习物理的有力“法宝”
在教学中,教师富有哲理的幽默,不仅能深深地感染和吸引学生,同时也能使自己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事实表明,教师风趣的语言艺术,能赢得学生的喜爱、信赖和敬佩,从而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即产生所谓“爱屋及乌”的效应,从而有效地改变学生“厌食”的心理。
教学生动风趣,不但能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例如,在讲“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力的合力”时,我打了个比方:假使今天是礼拜天外婆让我到她家去,可妈妈不肯。于是我站在门槛儿上一只脚踩在里面,一只脚踩在外面,去留两难。这时外婆来拉我,可妈妈也来拉住我的另一只手,于是两人就在那僵持着比着谁的力气大。若是外婆力气力大自然就可以跟着外婆回家了,要是妈妈力气大,那就乖乖呆在家里了。以此说明反向的两个力的合力同大力方向。在讲势能和相对高度有关时,可以用从课桌上跳下来和从三楼上跳下来进行比较,肯定会收到良好的课堂效果。例如,在讲“弹性形变与非弹性形变的区分”时,我亲手示范手压弹簧和手捏橡皮泥人后,让学生们自己观察看到的现象,让其总结,加深学生的印象。相信,这样的物理课,学生一定是“食欲”大增,“胃口”特好的,对物理老师、物理课一定也是“爱你没商量”。
三、 通过物理实验,让学生的课堂变成他们体验成功、享受成功的“百草园”
教学不能只是在“三味书屋”里闭门苦读,同样也应该走向“百草园”。物理学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而实验现象往往是形成兴趣的思维基础,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形成持久稳定的学习兴趣,是学好物理的重要环节。中职学生天生好动,对实验自然有着天然的兴趣,他们有着强烈的猎奇心理和探索欲望,他们不仅想知道是什么,更想知道为什么。完成物理实验,不仅是教学任务的完成,更是学生享受成功、体验成功的过程。比如,中职物理下册课本上在引入静电场这一抽象内容时,我给大家列举了很多生活中常见的静电现象。同学们在生活中也或多或少碰到过但普遍反映感触不深。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我就设计了这样一堂实验课:尝试一下静电触电的滋味。把塑料飞盘用洗衣粉洗刷、冲净、晒干;再准备一块圆形铁片,大小比飞盘略小,在其中打一小孔,用20厘米长的丝线穿过小孔将它拴住,用一块干燥的毛皮用力摩擦圆盘的内侧,然后迅速拿开,再用手提着丝线的一端(这是为了不使手与铁片接触),将铁片放入圆盘内,这样圆盘上的电荷将聚集到铁片上,用手指去靠近铁片时,会有微麻的感觉,同时还可看到电火花和听见放电响声(这是因为电压高而产生放电,但因电量少,电流持续时间短暂,虽有微麻的感觉,但并不危及人体的生命与健康。)注意,本实验的效果受环境影响较大,一般而言,在干燥的天气比在空气潮湿时容易成功,晴天在人少的室内比在人多的室内容易成功;在室外通风处比在室内容易成功。就这样一节本来压抑、沉闷的课,在一片满足的欢笑声中结束了。
总之,身为中职物理教师,面对生源越来越差的中职学生这一特殊群体,要想让物理教学顺利开展,教师不应该急功近利,而应该努力做到解颐笑语,深入浅出、“雅俗共赏”、智中见志;通过生动有趣的实验、幽默的语言,把“外在”的信息,即物理课题以新奇的方式揭示在学生面前,促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引人入胜,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让其在乐趣中获得物理知识,增长见识,甚至于能将所学投射到专业实践中。这样的教学方法,无疑会产生良好的效果。
(海门市三厂职业教育中心校)
关键词:激发;中职物理;兴趣
学生普遍对物理这门课的学习存在排斥心理,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由于其基础薄弱,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物理的学习更是头痛,犹如听天书。说到底是因为学生缺乏物理学习的兴趣。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也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学生只有对物理感兴趣,才想学、爱学,才能学好。物理这门学科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观察物理现象,寻找物理规律,运用物理知识,这对改变人们的生产、方便人们的生活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就成为提高中职物理教学质量的首要任务。
一、 利用“开场白”做引子,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一辆汽车,即使其他性能再好,没有足够的动力,也难以驰骋千里;一副苦口的良药,没有引子帮助入药,也难以根治疾病。因此学生能否上好每节物理课,“开场白”至关重要。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其途径是多方面的,其中课堂教学则是主要形式,因此教师讲课时要设法激发学生的兴趣。首先是要设计好每堂课的“开场白”,充分调动学生的注意力和求知的动力。例如,利用“开场白”揭示物理学在其他学科中的地位和作用。如我国航天事业的突飞猛进就离不开物理学,“神舟”5号、“神舟”6号及“嫦娥”1号的成功发射,都极大显示了我国物理学的飞速发展和广泛应用。这些足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更好地引导学生步入物理学这座精美的科学殿堂,以极大的兴趣和勇气去吸取其中的营养。
当然利用“开场白”进行情感教育,可以最大限度缩短师生的思想距离,创设积极、和谐、富于情趣的教学环境,消除学生学习物理的排斥、恐惧心理。师生关系的冷暖亲疏影响着情绪和心态,决定着教学功能的实现程度。“亲其师,信其道”是富于哲理的古训。课堂上老师恰到好处的“开场白”能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成为启迪思维,强化记忆、帮助理解、发展能力的兴奋剂和催化剂。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这也就是所谓的“磨刀不误砍柴工”。
二、 良好的教学艺术是学生学习物理的有力“法宝”
在教学中,教师富有哲理的幽默,不仅能深深地感染和吸引学生,同时也能使自己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事实表明,教师风趣的语言艺术,能赢得学生的喜爱、信赖和敬佩,从而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即产生所谓“爱屋及乌”的效应,从而有效地改变学生“厌食”的心理。
教学生动风趣,不但能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例如,在讲“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力的合力”时,我打了个比方:假使今天是礼拜天外婆让我到她家去,可妈妈不肯。于是我站在门槛儿上一只脚踩在里面,一只脚踩在外面,去留两难。这时外婆来拉我,可妈妈也来拉住我的另一只手,于是两人就在那僵持着比着谁的力气大。若是外婆力气力大自然就可以跟着外婆回家了,要是妈妈力气大,那就乖乖呆在家里了。以此说明反向的两个力的合力同大力方向。在讲势能和相对高度有关时,可以用从课桌上跳下来和从三楼上跳下来进行比较,肯定会收到良好的课堂效果。例如,在讲“弹性形变与非弹性形变的区分”时,我亲手示范手压弹簧和手捏橡皮泥人后,让学生们自己观察看到的现象,让其总结,加深学生的印象。相信,这样的物理课,学生一定是“食欲”大增,“胃口”特好的,对物理老师、物理课一定也是“爱你没商量”。
三、 通过物理实验,让学生的课堂变成他们体验成功、享受成功的“百草园”
教学不能只是在“三味书屋”里闭门苦读,同样也应该走向“百草园”。物理学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而实验现象往往是形成兴趣的思维基础,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形成持久稳定的学习兴趣,是学好物理的重要环节。中职学生天生好动,对实验自然有着天然的兴趣,他们有着强烈的猎奇心理和探索欲望,他们不仅想知道是什么,更想知道为什么。完成物理实验,不仅是教学任务的完成,更是学生享受成功、体验成功的过程。比如,中职物理下册课本上在引入静电场这一抽象内容时,我给大家列举了很多生活中常见的静电现象。同学们在生活中也或多或少碰到过但普遍反映感触不深。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我就设计了这样一堂实验课:尝试一下静电触电的滋味。把塑料飞盘用洗衣粉洗刷、冲净、晒干;再准备一块圆形铁片,大小比飞盘略小,在其中打一小孔,用20厘米长的丝线穿过小孔将它拴住,用一块干燥的毛皮用力摩擦圆盘的内侧,然后迅速拿开,再用手提着丝线的一端(这是为了不使手与铁片接触),将铁片放入圆盘内,这样圆盘上的电荷将聚集到铁片上,用手指去靠近铁片时,会有微麻的感觉,同时还可看到电火花和听见放电响声(这是因为电压高而产生放电,但因电量少,电流持续时间短暂,虽有微麻的感觉,但并不危及人体的生命与健康。)注意,本实验的效果受环境影响较大,一般而言,在干燥的天气比在空气潮湿时容易成功,晴天在人少的室内比在人多的室内容易成功;在室外通风处比在室内容易成功。就这样一节本来压抑、沉闷的课,在一片满足的欢笑声中结束了。
总之,身为中职物理教师,面对生源越来越差的中职学生这一特殊群体,要想让物理教学顺利开展,教师不应该急功近利,而应该努力做到解颐笑语,深入浅出、“雅俗共赏”、智中见志;通过生动有趣的实验、幽默的语言,把“外在”的信息,即物理课题以新奇的方式揭示在学生面前,促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引人入胜,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让其在乐趣中获得物理知识,增长见识,甚至于能将所学投射到专业实践中。这样的教学方法,无疑会产生良好的效果。
(海门市三厂职业教育中心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