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优生”在“挫折”中健康成长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rryxu200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曾有一次和一位新进老师交流教学经验,恰巧他带的班正是以前我教的学生,自然有许多共同话题。在我夸奖小班长能力不错时,这位老师却表示她自尊心极强,有次在课堂上他只是轻轻呵斥了一句,小姑娘当即就泪如雨下,之后几天更是消极上课。怎么会这样?这番话引起了我的思考。突然我意识到,是我们老师给她的挫折教育太少了。对于优等生,我们总是给予太多的“优待”,即使他们犯错,作为老师也常常“大度”地一笑了之,长此以往,造成他们一旦被训斥就激发出强烈的不满情绪。
  可以肯定的是,对待优等学生,正因为他们的优秀,老师也喜欢他们,正常情况下就应该有比其他学生更多的表现机会,老师也应该给他们创造好的条件,为他们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机会,无可厚非。但是正是由于老师长时间的“优待”,仔细在班级里找找,总有那么几位学生,由于成绩拔尖,老师和同学都对他们另眼相看,长期的优越感就使他们变成了“老虎屁股摸不得”的小霸王,但哪怕是一次小小的挫折他们却也经受不起;他们一旦遇到挫折与失败,大多数会一蹶不振,甚至沦落下去,其表现比一般学生更加消极。试想,这样的学生,将来如何去面对学习生活和社会竞争中的种种困难与不幸?因此,我认为,对待这样的学生,除了荣誉之外,更应该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为他们创设适当的机会,让他们去经历必要的挫折。因为我觉得适度和适量的挫折能帮助孩子调整心态,帮助优等生解决心理发展中出现的某些障碍,提高对挫折的承受力,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学习生活。“失败乃成功之母 ”。从古到今,只有经得起挫折的人才会有坚强的意志,才会战胜逆境取得成功。
  一、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尊心与虚荣心
  一般来说,自尊心指尊重自己,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不容许别人侮辱和歧视自己的心理状态。虚荣心则是以虚假的方式来保护自己自尊的心理状态,表现为对自己的外表、学识、作用、财产或成就妄自尊大;过分地渴求表扬和赞美。应该说,虚荣心其实是扭曲了的自尊心。因为自尊心的基础是真实的事实,而虚荣心所维护的则是虚假的内容。因此,在日常的教育中,一定要引导学生正视自己的内心,选择正确的心理趋向,防患于未然。
  二、正确对待优等生的缺点错误
  不论家长还是老师,都要正確认识优等生的缺点与错误,不要认为瑕不掩瑜。要知道,玉上的瑕疵也会影响到玉的价值。当优等生犯了错误时,家长、老师要及时进行教育引导,甚至是批评。要让他们知道,自己并没有不受批评的特权,和其他同学相比,自己没有什么特殊的地方。长此以往,这些优等生就不会产生高高在上,优越于其他人的感受;他们的心理就会放得较低,比较平和,当然也就不会产生“站得越高,摔得越疼”的现象。
  三、正确摆放优等生的位置
  一般来说,优等生在知识接受方面比较快。因此,他们经常参加一些集体活动,他们常处于荣誉的包围、老师家长的表扬以及同学的羡慕之中。这种现象常会使他们产生妄自尊大的心理,认为自己无所不能,觉得自己无论在哪方面都会比其他同学做得更好,自己应该永远处于不败之地。所以,很多时候,优等生其实并不能正视自己的缺陷。这时候,家长和老师应正确摆放优等生的位置,不要一味宠着他们、夸奖他们,而是应该多发掘其他孩子的优点与长处,经常表扬那些虽然学习成绩一般,但其他方面比较突出、比较优秀的孩子,让优等生明白“寸有所长,尺有所短”的道理;让他们认识到,学习成绩好,只是自己的一个特长,就像其他同学会唱歌,或是有什么其他特长一样,自己只是比较善于学习罢了。这时候,他们就可以坦然面对自己的内心世界。心态平和了,心理承受能力也就增强了。
  挫折,是每一个人成长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事。我们应让优秀生明确并认同两个基本观点:一是挫折不可避免,人生的道路不会总是一帆风顺的;二是挫折成就人生,挫折处理得好往往会成为人们走向新天地,进入新境界的起点,是人生的一种“特殊财富”。战胜挫折也要靠自身实力。面对挫折,优秀生一方面要冷静分析产生挫折的原因,仔细审视自身的优劣,扬长避短,不断调整自己的生活目标;另一方面,要精于谋划,巧用方法,出奇制胜。一般说来,学生时代多一份寒碜与失意,走向社会后就可能多一份实力。
其他文献
结合伴随化学反应的质量传递理论,研究了C/C-SiC复合材料的氧化机理,获得其氧化动力学模型。通过建立各材料组元(碳、碳化硅或其他材料)合理的氧化动力学方程,结合已有的C/C-Si
本文论述了在知识经济时代图书馆员所必备的三种素质:职业道德素质、信息素质、科技文化素质.
“乐活”(LOHAS)是由美国社会学者保罗·雷1998年首次提出,意思是“健康,可持续性的生活方式”。我们赋予其新意,乐:乐于学习,乐在其中;活:思维活跃,形式灵活。我的小学科学教学努力体现“乐活”思想,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一、课堂导入,“乐于学习”  人们常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导入是课堂教學的第一步,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投入科学探究的关键一步。  我执教三年级上册《水面的
建立了一种双弓形两片式非对称的变截面钢板弹簧的模型。考虑钢板弹簧在实际工作过程中,空、满载弧高变形量大,以及各簧片之间的摩擦和接触等因素,利用有限元软件HyperMesh和
学生的主体意识是指学生对自己教学活动中所处的主体地位、所发挥的主体作用的认识。它主要强调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在小学数学教育活动中,培养学生对小学数学学习的学习
随着网络与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微课在教育领域中应运而生。然而,当前微课制作中,由于微课是预先制作好的,教师并不知道学生学习后将会有什么反应,微课评价也有着其他评价所没有的困难。为此,本文以现有的微课理论为基础,阐述了小学数学微课制作中评价语的必要性,提出了如何使用微课评价语,以期为教师在微课制作时提供一些参考。  一、小学数学微课制作中评价语的必要性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
本文通过对世界范围的五人制足球运动的发展情况,并针对目前我国五人制足球运动开展的相关文献进行研究分析,旨在为今后的五人制足球运动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2017版《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的学科关联建议里提到:“STEM是一种以项目学习、问题解决为导向的课程组织方式,它将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有机地融为一体,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科学教师可以尝试运用于自己的教学实践。”  笔者所执教的是教科版小学科学教材,该教材非常注重科学与生活的联系。学生的科学学习内容大部分来自学生身边常见的生活现象,其中生活化的科学实验操作活动更易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